一個社會性死亡女孩的朋友圈.

2021-02-21 萱草


文丨 簡七七

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

因被造謠而社會性死亡是很輕易的事,

這一現象,曾在八年前的印小天身上應驗過。

因搭戲的女演員說他打女人,

他的事業就能一落千丈,

背負爭議和罵名遊走在各個劇組當著小配角,

重新等待出頭之日。

而今天,你不用是明星,

只要安放在你身上的故事足夠精彩,

網絡的聚光燈就能讓你瞬間變為「主角」。

可這是謠言啊,

但這並不妨礙社死的結果砸在受害者身上,

不知何時才能翻身。

(圖源:梨視頻)

對此#取快遞被造謠出軌#的吳女士願意接受視覺志的採訪。

這不是一個賣慘的故事,

而是被造謠者用自己的方式趟出一條路來,

告訴所有人,

造謠不是玩笑,而是犯罪。

把造謠者送進監獄是她給所有人的答案。


「我都不認識你,

你為什麼要害我。」

事發之後,吳女士問過很多次為什麼是自己,

自己就是一安分過日子的普通人,

卻被人這樣潑髒水。

更令她不解的是,郎某為什麼要害她?

3月份她和男友從北京搬到杭州工作,

當時郎某的超市正在裝修,

郎某在旁邊的快遞驛站幫忙,

她和郎某唯一的交集便是

「我報一個取件碼,

他拿包裹給我,我可能會說一句謝謝。」

和他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

但在郎某編造的故事裡,他倆是「姦夫淫婦」。

7月7日,郎某在她取快遞的時候,

偷拍了她的視頻,

先是把偷拍視頻扔進人數近300的「車友群」裡,

其後又夥同哥們何某針對這則偷拍視頻進行了一系列的「臆想」。

(圖源:吳女士微博)

何某用自己小號假裝成視頻中女子,

塑造的人設是已婚已孕的白富美女業主,

女業主在得知郎某偷拍自己後,

並沒有生氣,而是藉機聊騷,

主動出軌有家室的郎某。

(圖源:吳女士朋友圈)

郎某呢,很享受這種成為香餑餑的感覺,

言語間儘是驕傲。

在他憑空捏造的劇本裡,

白富美女業主主動倒貼他,

女業主趁孩子睡著約他來家,

女業主自己掏錢開房約他赴會,

甚至等不及要和他春宵一夜,

從房間跑出來,兩個人在地下車庫就急不可耐。

反正是怎麼刺激,他怎麼編,

好像他魅力無限似的。

正應了那句,你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

(圖源:網絡)

而兩次出軌的全過程,

郎某都用聊天記錄的方式實時直播到「車友群」裡。

甚至為了增加可信度,

還配上一段自己走進小區的視頻,

出軌中女人的聲音,身體局部畫面,

事後,白富美業主對他能力滿意的讚美等等。

當然一切都是假的,

但群裡的人信以為真,

竟然還有人對郎某進行吹捧,

甚至腦補過程,

其中尺度,簡直不忍直視。

(圖源:吳女士男友微博)

而這些吳女士都毫不知情。

郎某的超市是在7月7日之後才開業的,

因為在小區門口,又是新超市,

吳女士偶爾會和男友去逛逛,

「男朋友還問過幾次在櫃檯的郎某,

哪個零食好吃,哪個零食賣得好。」

現在想來細思極恐。

「那時候根本就沒注意到超市老闆和在驛站幫自己取快遞的是同一個人。」

確實和自己生活沒什麼交集的人,

誰平時也不會多留心眼。

至於何某,吳女士完全不認識。

直到一個月後,

群裡一位陶姓成員把偷拍視頻和出軌版本的聊天記錄,

打包發送至另一個群裡,

群傳群,似病毒般傳播,

範圍大到,吳女士遠在北京的前同事都知道了此事。

(圖源:梨視頻)

吳女士這才從前同事那知道,

自己已經成為好幾萬人談資裡的渣女。

「整個人懵了,大腦一片空白。」

郎某編造的聊天記錄,

已經傳到中國的很多城市。

吳女士甚至會收到國外發來的辱罵私信。

自己未婚未孕,有正在交往中的體貼男友,

打算年底互見家長,為進入婚姻做準備。

就因為短短9秒的偷拍視頻,

郎某何某的憑空誹謗,

她就變成了婚姻道德敗壞的渣女。

來自陌生人的惡意,最恐怖的是防不甚防,

你不惹事,事卻主動貼上來。

難道以後取快遞都要成為高危行動嗎?

事後,有媒體採訪郎某,為什麼要這麼幹?

「就是開個玩笑,玩玩而已。」

他還替何某找好了理由,「就是閒的。」

他們的低級趣味為什麼要別人買單,

藉口都找到如此隨意,

不只是吳女士,

放在任何人身上恐怕都難以接受這樣的齷齪。

「 四個月了,

連聲當面的道歉都沒等來。」

從吳女士報警,

到郎某何某被抓,事情已過去四個多月了。

「郎某的超市就在小區門口,找我很容易,

卻從未當面對我表達歉意。

就算何某沒有我的聯繫方式,

但郎某和何某信息是互通的,

找到我並不麻煩。」

說到底,他們並不覺得自己錯了。

因為這事郎某何某被行政拘留九天,

出來後郎某對那九天在局子裡的日子總結為兩個字,

「無聊」。

反倒是對自己在裡面被餓瘦的7斤肉更加在意。

超市換了個名字照樣開,

朋友圈裡分享的生活豐富多彩。

何某也回到了原單位上班。

他們的生活迅速回到正軌。

(圖源:吳女士男友微博)

想來覺得玄幻。

吳女士因為這事被公司勸退。

她嘗試著找新工作,卻總吃閉門羹,

面試時,不可避免地會被問到之前的離職理由,

吳女士不想說謊,

誠實告知後會得到面試官同情的目光,

以及否定的答案。

走在路上,她戴著口罩不敢抬頭,

對鏡頭的敏感,已有些病態。

可能人家只是手機攝像頭的角度朝向了她,

她也會立馬進入防備狀態,

躲到男友身後,或調轉身體方向。

事情發生一個月後,

吳女士被診斷處於抑鬱狀態。

(圖源:吳女士微博)

出門被人誤解議論,

至今還有人堅信那句無風不起浪,

對她和郎某的關係發散腦補。

還有人揣測她和男友的關係,

問及她本人時,

得到了最溫暖的回答,

「我們倆的感情沒有因為這件事有過任何嫌隙,

反而因為這件事感情變得更好,

我的所有決定他都無條件支持,

哪怕別人有阻攔,他也是站在我身邊的那個。

從事發到現在,

他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陪伴我。」

但男友為陪她處理這事,耽誤了工作被公司勸退。

至今也沒找到新工作。

不可避免的,兩人的生活軌道因為這事而急速偏航。

「我覺得這就是社會性死亡吧,

不知道這段死亡會持續多久,

還能不能活過來。」

她看得到郎某的朋友圈,

平時也會路過郎某的超市,

「他的生意絲毫未受影響,還是人來人往。」

這就是現狀,

不知悔改的造謠者們在如常地生活,

事情澄清後,被害者卻被宣判社死。

沒有人覺得這是對的,

卻正在發生。

或者之前也是如此。

兩年前,

德陽安醫生因被惡意剪輯的視頻而名聲盡毀,

為自證清白,安醫生在車裡服藥自盡。

輿情反轉,所有人都開始相信安醫生是無辜的,

但安醫生的家人卻沒得到任何賠償,

孩子想媽媽的時候,只能畫媽媽的肖像,

問媽媽,

「您什麼時候回來啊。」

(圖源:紀錄片《正在連接》)

今年的羅冠軍事件,

就算後來事情被澄清,

但工作丟了,原來的生活被打亂,

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原樣,

或者說,不可能回去的。

造謠者沒得到任何懲罰,

就是在對外界釋放一種信號,

似乎在說,造謠就是玩笑,

就算被發現了也不會怎麼樣。

如今發生在吳女士身上的經歷,

更令人恐怖,

甚至不用和造謠者認識,沒交惡,沒衝突,

他想玩就玩。

憑什麼?

這樣下去,是不是會人人可危。

「惡得不到抑制,

就會吞吃別人的恐懼長大。」

問及吳女士對這一現象的看法,

更多的是疑惑。

「每一個人都告訴我,你是無辜的。

更準確的說我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的人,

而他們做為做錯的人,什麼事都沒有。

所有後果似乎都是我一個人在承擔。」

所以才需要有一個節點告訴所有人,

造謠不是玩笑,而是犯罪。

這事該喊停了。

吳女士不再需要道歉,

也不再要求賠償,

但郎某和何某該有的「牢獄之災」他們要受。

「善良要長出牙齒,

要不然就是軟弱。」

吳女士在報警後就開始了解,

誹謗罪是刑事罪,但需要受害人自訴。

她在郎某何某出獄後也有過心軟,

想到郎某還有孩子,

刑事罪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她提出讓郎某何某道歉並賠償,

提供了和解方案。

但郎某何某的敷衍讓吳女士徹底心涼。

吳女士同意郎某何某在錄製道歉視頻時,

戴上口罩和墨鏡。

他們卻得寸進尺,

多次修改道歉稿,還提出打碼的要求。

這是道歉應有的態度嗎?

當初偷拍吳女士視頻時,不知打碼技術,

輪到自己身上,卻不忘要「福利」。

(圖源:新京報)

「其實我可以要任何的賠償,

名譽損失,精神損失,但這些我都不要,

你只要把我的經濟損失承擔了就好。」

但到了郎某這,

提到錢就炸,「賠錢可以,但不能這麼多。」

他父親也是一樣的看法。

在他父親看來這就是孩子們開了個玩笑,

不至於這麼破財,

每個人58000元太多了。

郎某27了,快三十歲了,

在父親眼裡卻永遠都是少年,

但社會不用認同這個標準的。

所有的過分溺愛,社會都會替父母打碎。

介於這樣的態度,

「大概就是一兩天我就放棄了和解的念頭,

選擇堅持初衷。

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

那就讓法律告訴他們,

做錯的代價。」


「以暴制暴,

人人都可以選擇,但維權者不行。」

人肉或公布他人信息,讓他被享受輿論風暴,

在最近幾年已經成為一種風氣,

這種洩憤的成本最低,也最直接。

事情上熱搜了,很多網友在私信吳女士,

問是否知道郎某何某的個人信息,

大有替吳女士一報還一報的架勢。

「郎某何某的個人信息我都有,

甚至是非常隱私的信息,

但我從未想過公開。

我在維權這條路上本沒有錯,

但在發出去的那一刻,可能會有一時之快,

但我就在這條路上走偏了。」

但有些網友卻沒打招呼就直接行動,

還搞出烏龍。

吳女士和男友還要花時間幫別人澄清,

勸大家理智。

(圖源:吳女士男友微博)

有人要找到郎某超市認認門,

用真正的拳頭解決問題,

幫吳女士出口氣,

吳女士男友只好耐心相勸,

「哥,別去了,聽兄弟一句勸,

咱們交個朋友,您給我個面子。」

(圖源:吳女士男友微博)

有東北老鄉看不過去,

想找郎某理論理論。

同為東北人的吳女士男友,趕緊攔下來,

在異鄉討生活,要相信這個城市的公正。

(圖源:吳女士男友微博)

以暴制暴不會讓因被造謠就輕易社死這事結束,

卻只會越演越烈。

需要喊停的是這種現象,

而不是一個個獨立事件結束後,

再循環,製造更多的受害者。

這個社會就是對好人有更多要求,

完美受害者效應藏在很多人心裡作祟,

吳女士甚至她支持者們的所作所為都可能會變成別人手裡的把柄,

吳女士只能處處小心。


「 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說到底,為什麼造謠者如此囂張,

還是犯錯成本問題。

(圖源:吳女士微博)

事情發生129天後,吳女士立案成功,

至於他們坐牢一年還是三年,

吳女士已不再糾結,

「能夠立案已經是給我和社會的一個非常滿意的答卷,

剩下的量刑我掌控不了,

掌控的人是法官。」

(圖源:吳女士朋友圈)

吳女士的堅持才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一個弱者若想為自己的權利抗爭,

你唯一的方式就是儘量發光,

微光會照亮微光,

我們一起發光,把陰霾照亮。」

「我認為我這樣的做法,

才能讓我這個受害者的身份,

存在的更有價值和意義,

至少能讓那些想要維權但得知難度不敢維權的人,

看到一點希望。」

被造謠誹謗後社死,

給人最大的恐懼是它的未知,

造謠者編造的故事,

在網絡上似春天的蒲公英,

被風輕輕一吹,

就散落在網絡無數的犄角旮旯裡紮根,

然後再長大,再被吹散……

就算真假被澄清,

但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受害者的生活在傾塌後,只能緩慢重建,

至於完工時間,未知。

至於傾塌程度,未知。

只有對造謠者重拳出擊,

才能對這一現象喊停,

避免更多人成為受害者。

別把造謠當玩笑,

懲罰已經在路上。

- END -

作者:簡七七

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相關焦點

  • 一個社會性死亡女孩的朋友圈。|百家故事
    感謝吳女士授權視覺志採訪發布圖片來源 吳女士本人 及網絡作者 | 簡七七因被造謠而社會性死亡是很輕易的事,這一現象,曾在八年前的印小天身上應驗過。(圖源:吳女士朋友圈)郎某呢,很享受這種成為香餑餑的感覺,言語間儘是驕傲。
  • 你離「社會性死亡」究竟有多遠?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網上太多仗著別人找不到他本人的這種鍵盤俠無端無故罵人,其實這是一種病,心理疾病。網絡不好的風氣影響到現實中了,讓人的思想等改變了。
  • 你離「社會性死亡」究竟有多遠?面對「社會性死亡」,你會怎麼做呢?
    一條朋友圈、一段監控視頻,讓一個人變成網絡暴力受害者,這種當眾出醜被人們形容為「社會性死亡」,意思是羞到想要立刻去世。「社會性死亡」展示了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社會性死亡是用輿論和語言暴力摧毀擊垮一個人的所有心理防線,心理防禦機制差的人會接受這個有毒的心理暗示,心理防線全面崩潰,會有自傷自殘自殺的糟糕行為。
  • 今日,重新理解「社會性死亡」
    微博熱搜頁截圖社會性死亡的重視:社會性死亡小組的出現2020年3月,一個以社會性死亡為名的豆瓣小組漸漸組建起來,一些人開始隨手將自己的尷尬遭遇發到平臺上。「社會性死亡」被一記洛陽鏟從塵封的墓地之中挖了出來,重見天日。從豆瓣小組到新浪熱搜,「社會性死亡」一詞漸漸在社交網絡之中獲得了廣泛傳播。
  • 「社會性死亡」?不知道你就落伍了
    (路透社) 最近,「社會性死亡」一詞在中國網絡上不斷冒出,甚至進入了許多年輕人的日常用語。在微博上,有關「社會性死亡」話題,據稱近日已達2.1億閱讀量。 究竟「社會性死亡」是什麼?
  • 當"社會性死亡"成為網絡熱搜
    --------------- 誰都無權讓他人「社會性死亡」 黃駿 最近,「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一個清華女生在食堂,懷疑自己被一位男生「鹹豬手」。她在朋友圈公開了這名清華學弟的名字和學號,聲稱讓學弟「社會性死亡」。
  • 「清華大學學姐稱學弟性騷擾」帶來的問題,什麼是「社會性死亡」
    學姐先在朋友圈發文,將他的真實姓名和信息公布,隨後說:我先讓你在我朋友圈社會性死亡吧。隨後,當事人去學校保衛處登記,調取監控。這位清華美院的女生再次發朋友圈表示:視頻明天就出來了,我要求學弟紙面道歉信,在他的家人和同學群體公開此事,保護好我的隱私。事件很快在清華大學傳開,學弟被安上了一個言之鑿鑿的「性騷擾」罪名,經歷了一次「社會性死亡」。
  •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最近被羅冠軍的微博提到,很多人看過他的微博後表示不懂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小夥伴們知道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社會性死亡的意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哦。這個詞最近被羅冠軍的微博提到,很多人看過他的微博後表示不懂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小夥伴們知道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社會性死亡的意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哦。
  • 「清華學姐」和「社會性死亡」,到底什麼梗?
    「清華學姐」這個詞火了,「社會性死亡」這詞也火了,這兩個詞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網友們稱這次事件為「碰瓷門」,一般被稱作什麼什麼門的事,都不是什麼好事。事情是這樣的,這位清華學姐在朋友圈發文稱在食堂被一學弟摸臀部,並查看了學弟的身份信息並曝光了學弟的信息,還說要讓他「社會性死亡」。「清華學弟」看到朋友圈裡鋪天蓋地的「社死」自己的攻擊性語言,頓時懵了。於是去監控室調取視頻,才發現打飯擁擠時自己的背包碰了清華學姐一下。
  • 【經典評論】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
    人民網三評「社會性死亡」之一:下一個是誰? 近日,因「清華學姐」的熱搜佔據了各大社交平臺,所謂「社會性死亡」再度引發輿論熱議。從想讓別人「社會性死亡」到自己面臨「社會性死亡」,反轉就在一夜之間,既讓人感慨輿論生態之複雜,也讓人為此不寒而慄。 何謂「社會性死亡」,難以界定。
  •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梗的出處了解一下 社會性死亡這個詞最近是被羅冠軍在微博中提到的,很多人在了解了他的事情之後,都不是很懂社會性死亡到底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羅冠軍要說社會性死亡呢?下面小編帶來: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含義 社會   原標題: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清華學姐稱被學弟摸臀,讓其社會性死亡,結果清華吧被X圖包圍了
    死亡,一個每個人都難以逃避的話題。有人畏懼死亡,因為它是生命的終結,在這個世界上你曾經的一切痕跡都將會被抹殺。有人淡然死亡,只將其當做是萬物規律運營的使然但是隨著星月轉換,現如今一瞬間便是滄海桑田,死亡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生命終結,身體停止運營的階段了!現在出現了一種比真正意義上的死亡更令人恐懼的東西,我們將它稱作:社會性死亡!
  • 「清華學姐」稱被學弟摸臀,要讓其「社會性死亡」!結局…
    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的情況下,她曝光了該學弟的信息,揚言要讓他在朋友圈「社死」(社會性死亡)。此事在網際網路上引發廣泛傳播,不少網友對涉事「學弟」表示譴責。社會性死亡也是近年來的網絡熱詞,大意為在公眾面前出醜,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程度。和另外一個網絡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
  • 「清華學姐」誣陷學弟性騷擾,揚言要其「社會性死亡」!結果被網友...
    死亡有很多種,包括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和假性死亡…… 而今天,又誕生了一種新的死亡方法——社會性死亡。 "社會性死亡"是什麼意思?
  • 瞬間社會性死亡
    單音樂那還不是事,最可怕的是在毫無防備下,無法控制的手機,停不下來的音樂,大眾眼神的洗禮,秒變娛樂頭條人物,瞬間「社會性死亡」~「一份禮物.apk」大學上課偷玩手機幾乎是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見怪不怪啦~總有自己不感興趣的課,不感興趣的話題。這次的事件就發生在各大校園的課堂,辯論會,圖書館,軍訓,宿舍,食堂..........
  • 50000多人在網上,親手製造了一起,無辜女孩的「社會性死亡」
    01一個普通的杭州女孩吳思琪,從來沒有想過,她什麼都沒做,就經歷了一次「社會性死亡」。特別是一個叫陶曉飛的車友,把所有的視頻和聊天截圖都保存了下來,打包散播,引發了網絡,也直接導致了吳思琪的社會性死亡。就在這段視頻與聊天截圖成為眾人飯後談資的時候,吳思琪還被蒙在鼓裡,直到朋友轉發了截圖並嘗試著問她:這是你吧?她才知道,自己已成了網絡名人。
  • 社會性死亡這場狂歡裡,提供了多少歡樂笑料,就藏了多少陰森惡意
    有的人還活著,卻已經經歷了社會性死亡。在豆瓣,有20多萬人正在圍觀「社會性死亡」豆瓣小組千奇百怪,但只要進社會性死亡小組,就沒有人不笑著出來。可以說,社會性死亡小組既是一個「說出你的故事」基地,也是一個可以讓無數人找到快樂的角落。該小組從今年3月創立至今,短短半年多時間,成員已經突破了20萬大軍,足見其火爆程度。
  • 打工人、耗子尾汁、社會性死亡……2020網絡流行語盤點|社會性死亡...
    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最早是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在研究印度尼西亞的稻作所提出的一個理論,本來是指投入很多的勞動力但並沒有帶來等比例的產出增長,反而單位勞動報酬在遞減。
  • 清華一女生稱被學弟性騷擾,曝光個人信息讓其「社會性死亡」
    女生認為學弟以書包為掩護用手摸了她的屁股,於是通過簡簡單單的幾條朋友圈和樹洞曝光,讓一位無辜的大一學弟「社會性死亡」,一度被周圍同學瘋狂指責,第二天調取的監控錄像顯示就是路過時書包無意擦了一下,水落石出後學姐慌了……具體情況怎麼樣呢?華律小編帶你一起看看!
  • 「社會性死亡」也是網絡暴力,慎用
    【「社會性死亡」也是網絡暴力,慎用】網絡時代的「社會性死亡」,就是通過網絡曝光一個人的醜聞,令其遭到網絡圍觀和譴責,進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利用網絡的傳播效力和評判力量,進行「網絡審判」,不可避免會出現「人肉搜索」,進而上演辱罵、嘲諷等網絡暴力。「社會性死亡」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網絡「武器」,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