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刺激!廣東人為了吃它,要凌晨守著屠宰場

2021-02-17 企鵝吃喝指南
大半夜不睡覺,開35公裡車跑到番禺郊區,蹲守在某屠宰場旁等上兩個小時,就為了吃一口會跳動的大腸。

 

場面似乎有點血腥,又極其生猛。這是陳曉卿某次吃豬雜粥的經歷,他咂咂嘴回想,「那真是無敵的美味」。

 

自上世紀90年代,番禺就有吃豬雜粥的風俗。生豬屠宰時間集中在23:30,對鮮度苛求到分秒必爭的廣東人來說,半夜時分,才是吃豬雜的最佳時刻。

你可能見識過潮汕人吃牛肉,其實廣州人吃豬雜,刁鑽勁兒一點也不輸潮汕牛肉火鍋,甚至能細分出30多個部位

廣州人對於食物的態度就是這樣:哪怕是豬雜這樣看似平凡的食材,如果對新鮮和精細的追求到了極致,也可以自帶光芒。

我們深扒出了四家土著私藏的豬雜店,分享給你:

把豬雜精細分出33個部位

 

芳村郊區,黃土飛揚的馬路,破落村屋,讓人仿佛回到80年代。確認過眼前這幾家民房,就是大名鼎鼎的華哥精品豬美食,把豬雜細分出33個部位,簡直能吃全豬雜宴!

這裡主打豬雜火鍋,開門第一件事是熬粥,因為鍋底正是隔去米渣的粥水。

來!先翻翻菜單,很多名字估計你都沒聽過。鎮店招牌有三:

 

豬X根,(你是不是想汙了2333),其實它是豬的神經線,燙至半熟時吃口脆生,全熟則口感滑韌,獨此一家,別處難尋。

以及,真就叫這個名字:豬x根

天衣無縫,豬嘴兩邊的肌肉,每頭300斤的豬只能拆出三兩,出肉率0.1%,極其矜貴,燙十幾秒就蜷成一輪彎月,爽彈中帶著些許膠質感。

過江腸,豬粉腸最上端最寬的一截,腸壁外還保留了些許油花,越嚼越甘香。

還有豬天梯(豬上顎)、一兩肉(豬鼻兩側的肌肉)、豬心頂(連接豬心的大動脈),那股刁鑽勁趕得上潮汕牛肉。

跑遍整個廣州,能把豬雜吃得如此精細的僅此一家。老闆以前在豬場當獸醫,憑一把手術刀就能解剖整頭豬,堪稱當代庖丁解「豬」。

獵奇黨可以試試豬鞭、豬歡笑、豬春天、小豬子,emmm,具體是什麼部位你們就自己猜猜看8……

鼓起勇氣喝了一盅燉豬胎盤,倒沒有想像中的怪味,下紅棗桂圓慢燉兩小時,湯清味甜,據說有滋補功效。

沒想到我們除了豬雜外,最喜歡的竟然是煎粽!

這臺山粽,是老闆娘託人依足傳統做法做的,在糯米中釀入綠豆、冬菇、蝦米、肥豬肉、臘腸等十數種配料,一隻足有一斤多重,蒸之有粽葉清香,煎著吃鹹香滿口。

通體金黃焦脆,乾爽得沒有一絲多餘油分,豆子綿軟,肥豬肉一抿即化,連不愛粽子的朋友也連吃兩塊。

 

缺點是如果燙肉不熟練,很容易搞砸。店員經過會不時指點:

這家店的豬雜全天供應,可以隨時想吃就來吃。但如果你想追求最新鮮的豬雜,一定得在半夜奔赴番禺——

 

凌晨12點,標記豬雜依舊人聲鼎沸,亮如白晝。整條夜宵街的店都空蕩蕩,只有標記門前裡外兩層停滿小車,即使門前招牌小得幾乎看不見。

環境之簡陋,與其說它是家餐廳,不如說是個……停車場。

 

大家都為一口溫體豬雜而來(也就是還帶著體溫的豬雜)。點菜現場異常生猛,老闆倒出剛從屠宰場拉來鮮貨,隊伍就開始騷動。

「豬心、豬腰、豬肝,滾粥;生腸,爆炒;一斤排骨,豉汁蒸」,熟客迅速報出部位和做法,最少也是2斤起買,排在後面的食客不斷焦急地向前探頭,揮舞著手中桌號,生怕搶不到。

這裡的豬雜不論部位,統統48/斤,不收加工費。吃法只有清水燙、豬雜粥、姜蔥炒、鐵板燒4種。

每桌標配一粥一小炒。豬雜粥裡滿滿的豬腸、豬心、豬腰……一勺下去,足足舀起大半碗料!

粥裡還加了枸杞葉,味甘,廣州人認為它是一種「下火」菜,能明目清肝。

更優秀的是姜蔥炒豬雜。在大排檔吃小炒,就是貪戀那口鑊氣:

新鮮豬雜,基本沒有腥臊味,下姜蔥椒片猛火爆炒,端上桌還有曼妙的煙火氣,該嫩的嫩,該脆的脆,每個部位都是教科書般的口感示範。

腸粉是隱藏彩蛋!頗有潮汕風骨,純米漿粉皮又薄又滑,兜著滿滿的餡料,筷子一掀,儘是滑嫩的豬肝和鮮甜的豬肉。

份量給得豪邁,立馬顯得平時吃的腸粉太小家子氣了。最迷人的是那勺生榨花生油,香氣拔群!

吃飽摸摸肚子,放眼望去,店裡全是背心、短褲、人字拖。南方初秋仍似盛夏,晚風夾雜著米酒和煙味吹來,這才是老廣記憶中的大排檔。

 

關於番禺豬雜粥,江湖流傳一句話:南村標記,沙灣聯豐

聯豐號稱「沙灣豬雜王」,對鮮度更為講究,離屠宰場不過200 米,別家的豬雜還在運輸途中,聯豐的客人已經吃完了。

每晚 11:30,12:20,新鮮豬雜分兩輪到店,售完即止。懂行的食客早早到店,卻不急於點菜,都等著搶最新鮮的豬雜。

豬雜在不鏽鋼盤裡一字排開(雖然場面有點血腥),沒有排隊一說,得自己拿夾子去搶,衝鴨!

點菜阿姨不耐煩地催促著:「要點咩?快手啊,賣完,有錢都買不到了。」

豬雜攤背後,有兩口一人高的大鍋,裡頭翻騰著下豬骨熬煮了幾個小時的粥底,早已米水交融,熬出米油來。

靠這綿滑無比的味粥作底,配料只要一勺鹽,一把粗薑末,已鮮甜到極致。

師傅一人掌勺十幾口鍋,沒有計時器,什麼時候下豬雜全憑經驗,熱粥一滾,剛好浸熟上桌。

這家的豬雜粥比標記更有競爭力,光是粥底,我們就能連吃三碗...更不要說有新鮮豬雜加持!

特別表揚新鮮豬粉腸,腸壁厚,彈牙耐嚼,沒有一般菜市場粉腸那股不愉悅的苦味。

這裡的豬雜粥有多火?因為用姜量大,師傅整晚不停在木砧板上剁姜:

再往裡走,腸粉蒸籠呼呼冒著蒸汽,米漿都是自家磨的。薄薄粉皮下,依稀透出粉紅的豬肉和零星蔥花。

最妙的是醬油,似乎有八角、甘草,一種說不上來的複合藥材甘香,微甜,外地朋友可能吃不慣,卻是土著記憶裡最傳統的味道。問師傅下了什麼,他只擺擺手,表示是商業機密,轉身大手一揮,從鍋裡扯起一匹流動的紅綢布,那是還散發著熱氣的新鮮豬血,一會就能凝結成滑嫩豬紅。新鮮豬紅一點也不腥,用來煮湯,連白胡椒粉都不必下。

豬肉餃子,現點現包的。皮金黃焦脆,餡多汁,不過油略多啦。

鐵板啫豬雜,端上桌還「滋滋」作響,但火候稍微有點過,豬肝、豬腰口感偏韌。於是最後我們只打包了豬雜粥(好吃到捨不得浪費一丁點兒555)。

這家大排檔已經開了十幾年,是的士司機、夜班警察的秘密宵夜基地,人氣旺到收拾下來的碗筷得用小推車運。

你看,在廣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永遠成立,只要夠好吃,即使離市區足足35公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依然不愁生意。

 

屹立20多年的順德老店

松記在順德開了20多年,靠清水豬雜火鍋闖出名氣,如今在廣州開出兩家分店。

作為老牌「網紅」,門口看起來平平無奇,進門才看到牆上掛著無數獎牌,店員早就對鏡頭見慣不怪,還練就熟練配合拍照的手勢。

店家生怕你燙老了豬雜,甚至立下了規矩:客人的用餐自主權只有調配姜蔥醬油一項,其餘皆由經驗豐富的專人代勞,江湖戲稱「殘廢餐」。

剛坐下,店員就捧出明晃晃的清水鍋底——

「先別動,等我來燙,撈到白盤子裡的才能吃。」嚯,氣勢很強嘛。

吃下第一口竹腸,哭了,不愧是招牌,除了爽、彈,第一次吃出爆汁的感覺。嚼起來咯吱作響,碰到牙齒迅速回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暢快感,打破我們對竹腸「韌得嚼不動」的刻板印象。

另一種刷新我們上限的食材,是豬肝,僅燙至半熟,嫩,輕柔,接近高級鵝肝的口感。店員叮囑要馬上吃,否則會滲出血水。

豬牙肉,跟華哥精品豬美食的「天衣無縫」是同一部位。這裡出品經專人掌控火候,顯然更勝一籌。

整頓飯的節奏很緊湊,本來喊著飽的我們,居然還加點了一盤牛肉拼盤。牛肉、牛展、牛脷坑,三個部位各有來頭,牛肉取自肉味豐厚的黃牛,牛展、牛脷坑則來自廣東水牛。

最驚喜的牛脷坑,是牛舌和後部相連處,一頭牛就2兩,兼具彈韌口感和濃鬱牛油味,細嚼之下,竟然透出一股淡淡奶香。店員全程熟練變換著電磁爐檔位,每燙一種食材都要換一次火候。比如豬肝,須關火慢浸;竹腸,用微微沸騰的蝦眼水燙熟;豬肉滑,以大火快滾迅速定型。

先後次序也有講究,先下脂肪少的,後下油花豐富的,最後才能放青菜、腐竹,以防串味。

風捲殘雲後,徹底收復我們的是幾塊「」(hé),一種順德傳統糯米製品,只送不賣。

剛拆開葉子就聞到草本清香,紅豆沙尤為綿軟細膩,三下並作兩口吃完,意猶未盡。(故事後文:隔天,一起吃飯的朋友又帶人來吃了一趟……)

廣州人對豬雜的執著,外地人大概很難理解。凌晨跑幾十公裡到荒郊野嶺,與時間賽跑,無非是趕一口鮮。

北京滷煮似乎已經是對豬雜的最高敬意,而廣州人還要拿一把手術刀解剖出30多個部位,精準切換火候,未免太講究,不就是豬下水嘛?

 

美味並不在於食材貴賤。外人不懂的是,豬雜裡才藏著最生猛的廣州

文 、圖 | eimo 

編輯 | 劉早上好

設計 | 王玥

我們有廣州群啦~加鵝妹微信,回復「廣州」進群聊天!

 

相關焦點

  • 豬骨肉裡吃出注射針頭,屠宰場卻說:正常範圍
    豬骨肉裡吃出注射針頭,竟然還說屬於正常範圍,難道真要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才叫不正常嗎?近日,在廣州市番禺區的賴先生向記者爆料,稱其在某超市花了81塊錢買了塊豬骨回家煲湯。這對於廣東人的飲食來說,煲湯是非常常見的事,慢火細燉出來的湯,有極好的養生效果。豬骨就是常用的主食材。雖然湯水營養豐富,但也不會遺棄湯料。
  • 我親眼所見屠宰場工人的命運,真慘!
    ▲我們要愛眾生,不僅僅是我們人類,還有旁生在內的所有有情眾生。我爸爸從小是被我奶奶溺愛長大的,而我姑姑從小就沒有受到多大的關愛。爺爺是屠宰場工人,每天都很辛苦,需要三四點鐘起來,去屠場殺眾生維持家用。屠宰場很大很大,大院裡關著很多需要宰殺的眾生,在一處還擺著各式各樣的工具,那裡面很臭,很血腥。屠宰場工人每天需要三四點鐘就起床,宰殺完自己準備好的眾生。然後將近7點的時候,由屠宰廠的老闆組織大家一起去街上賣肉。有些人每天都可以殺兩到三頭豬,有些人會往肉裡面注水。每天守著肉,賣完了之後才回家,每天天天重複著這樣的生活。
  • 廣東人吃不了辣?廣東人:不服來battle?
    但廣東人真的什麼都敢吃嗎?那也未必!廣東人除了吃辣以外,什麼都可以徵服。關於吃辣,廣東人是「挺慫的」。正所謂「說請吃飯一時爽,聽到吃辣把頭轉」,說的便是廣東人了。坊間傳聞,但凡團建聚餐,只要有廣東人一起,川菜和湘菜頭一個會被排除在外,川菜和湘菜屬實有被冒犯到。
  • 廣東人說話夾英語,真不是為了裝酷
    >也未必能猜到廣東人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傲嬌臉.jpg 早期的粵式英語被稱作「廣東洋涇浜」被用來當作交際的輔助性語言它的前身是「廣東葡語」是明朝時期租佔澳門葡萄牙人為了與當地人進行交往而創造的中西混合語言 到1840 年,
  • 廣東人說話夾英語,真不是為了裝X
    散裝英語的發音也很廣東,截圖來自微博經過廣東人一番騷操作,改變了英語單詞的形、音、義,就算母語是英語的人,也未必能猜到廣東人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早期的粵式英語被稱作「廣東洋涇浜」,被用來當作交際的輔助性語言。它的前身是「廣東葡語」,是明朝時期租佔澳門葡萄牙人為了與當地人進行交往而創造的中西混合語言。到1840 年,鴉片戰爭的失敗,香港被割讓,廣州等口岸打開,廣州人與外地人的商貿往來加深。
  • 別問了,廣東人吃火鍋是真不加辣
    它只有一點不好,看起來容易上火。火之猛烈,鍋之沸騰,似乎一聽到這兩個字,舌尖就能回憶起辛辣油膩的刺激感。川渝派火鍋鮮香爽辣,京派火鍋濃羶相宜,待到食客下了嶺南,方才發現,原來火鍋還能做成一道「清湯寡水」的下火料理。以至於初來乍到的四川孩子發出靈魂質問:「請問你們是在吃水煮菜嗎?」
  • 廣東人好拼啊,吃宵夜都要趕凌晨十二點去排隊
    在廣州一天吃了五頓正餐,晚上特地安排了素食,就是為了在宵夜時間還能吃一頓豬雜粥。晚上八點多吃完回酒店躺著,剛要睡著,晚上10:30的鬧鐘響起,需要出門吃當天的最後一頓飯了。從酒店出發,我們在廣州住在廣州大劇院附近,酒店距離「聯豐美食」駕車距離約28公裡,駕車需要40分鐘。
  • 這30道廣東美食,因為名字嚇跑外地人,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如果要吃他家的牛腩,要上午11點前去,畢竟美味不等人~6、鼻屎糖因為這個糖是一粒一粒的小黑蛋,所以人們給他起了一個比較倒胃口的外號。每次喝完涼茶,一定要吃上幾顆鼻屎糖,就會感覺酸甜可口,它還有話梅、陳皮等味道。
  • 廣東人吃大米,很有一套!
    眾所周知 中國人愛吃主食似乎是寫在基因裡的 而愛吃會吃的廣東人 對主食也絕不認輸! 碳水之王遇上廣東人 在廣東人手下大放光彩!
  • 上海最奇葩的景點,曾經是大型屠宰場,現在成為文藝青年聚集地
    文/1上海在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國內最發達的城市之一,還是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城市,每天來上海遊玩的人不計其數,你有沒有去上海領略過它的風採呢?除了這些我們熟知的景點之外,上海還有很多別具一格的景點,比如接下來我要向你介紹的這裡,它曾經是個大型屠宰場,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年輕人最喜歡的景點之一,是文藝青年的最愛。
  • 你們廣東人咋啥都要打?打邊爐打冷……
    順德人表示,我就呵呵,你們根本不懂我們對食材原本質感和鮮味的極致追求。除此之外,牛、豬,以及廣東人最擅長的雞,不同部位也被肢解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連豬臉肉都可以拿來涮。手打牛肉丸的製作過程更是令人嘆為觀止,為了吃出Q彈的口感,不光要把牛肉打出膠感,還要把裡面的雜質(比如血管)統統剔除,才能呈現至高無上的味覺體驗。
  • 韓國關閉最大狗肉屠宰場背後:吃狗肉的人少了,養寵物狗的人多了
    和普通狗不一樣,它是一隻悲慘又極幸運的狗。說悲慘,是它曾遭受了前主人的多年虐待;說幸運,則是被韓國總統文在寅收養,一躍成為了韓國第一寵物狗。用「從乞丐到王子」來形容託裡,再形象不過了。它的命運轉變,從某種意義上說,正代表了韓國社會對狗態度的極大轉變。 ————狗產業消亡裡程碑:最大狗肉屠宰場被關幾十年來,韓國一直因對待動物的方式和該國持續的狗肉消費習慣而受到批評。國際動物保護組織一直在嘗試努力從韓國的農場將狗救出來,並轉移到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 曾開屠宰場的人,終於把他妻子殺了:女人嫁個做正行的人很重要!
    如果您看到有文章、或有人說什麼「以天眼觀到」,大概都是一種忽悠,如果真有神通的人,絕對不會說自己有神通,這點在《楞嚴經》中說的很清楚。那麼,到底是什麼佛學知識能解答這個問題呢?這裡要用到等流果的相關內容。等流果是不善業而引發的四種果報之一。在等流果中,又分為同行等流果與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說的是今生與前世所造的業相同。
  • 韓國最大的狗肉屠宰場,拆了!
    如今,它們全國最大的狗肉屠宰場已經被拆了。這個「吃狗肉」成為習慣的國家,是如何走向這一步的? 直到如今最大狗肉屠宰場拆除,重重打擊了韓國國內的狗肉行業。這場關於是否禁止吃狗肉的討論,整整用了30年的時間。
  • 湯渣到底要不要吃?困擾廣東人多年的問題終於找到答案!
    特別對於愛喝老火靚湯的廣東人而言,幾乎每天都在製造湯渣。那么喝完靚湯,剩下的湯渣應該如何處置?因此,每每面對是否要吃湯渣的問題,支持黨和反對黨總在「打架」。看來吃與不吃不僅是吃貨的難題,更是影響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的阻礙!
  • 劇毒,別亂吃!廣東已有人因它而喪命!
    已有多人中招!範先生自行加工後食用,覺得比較腥,僅吃了一點就放下了。 據醫生介紹,當日凌晨患者入院時,自主呼吸基本停止,昏迷,四肢軟癱。 醫生能採取的措施就是呼吸支持,盡力守住生命,補液利尿,爭取排出一點毒。14小時後,範先生開始清醒,四肢有輕微活動;28小時後,開始有自主呼吸;近48小時後,停機拔管,四肢活動,範先生自主呼吸完全恢復。
  • 一家屠宰場視頻洩露後,嚇得多少人把嘴裡的肉吐了出來!轉給更多的人知道
    視頻內容之血腥殘暴,遠遠超乎人們之前對屠宰場的想像。小編在看過新聞之後,不禁在想,要有多少人嚇得把嘴裡的肉都吐出來了...前方高能!請做好心理準備!這個被偷拍到的屠宰場位於墨爾本,是一個專門負責宰殺蛋雞,也就是負責生產自由放羊雞蛋的母雞的屠宰場。
  • 廣東人最討厭吃的「十大名菜」,第一道菜小孩聽完撒腿就跑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 廣東人最討厭的 「十大名菜」 假如在座的各位都會粵語 那「吃」起來會更有味喔!
  • 廣東人說話夾英語,是不是為了裝X?
    ▲散裝英語的發音也很廣東,截圖來自微博經過廣東人一番騷操作,改變了英語單詞的形、音、義,就算母語是英語的人,也未必能猜到廣東人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傲嬌臉.jpgpart 2 早期的粵式英語被稱作「廣東洋涇浜」,被用來當作交際的輔助性語言。它的前身是「廣東葡語」,是明朝時期租佔澳門葡萄牙人為了與當地人進行交往而創造的中西混合語言。 到1840年,鴉片戰爭的失敗,香港被割讓,廣州等口岸打開,廣州人與外地人的商貿往來加深。
  • 廣東人愛吃的4種「黑暗料理」,外地人不敢動筷,廣東網友:真香
    廣東屬於是沿海城市,平常吃的最多的一般都是海鮮類的食材,其次廣東那邊氣候比較溼熱,所以大部分廣東人的口味都是比較清淡的,更喜歡吃原滋原味的美食。今天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廣東人最愛吃的4種「黑暗料理」,個個都是重口味,外地人看見根本不敢動筷子,廣東網友: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