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兒童因成長需要補鈣,白領為健康保養補鈣,中老年人為防止骨質疏鬆補鈣……補鈣的現象雖然普遍,但現狀卻並不樂觀。
2018年首次中國居民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已經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患病率達到19.2%,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問題尤為嚴重,患病率達到32.1%。我國有超過2億人處於低骨量狀態,都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為什麼常年補鈣,骨骼還是缺鈣?
鈣進入人體後從小腸吸收進入血液,血液中的鈣容易「迷路」,除了骨骼和牙齒等人體所需的部位,它也會錯誤地沉積在心腦血管、腎臟或其他軟組織,造成器官鈣化和功能衰退。如:心血管鈣化、腎結石、動脈硬化等問題。
傳統的補鈣方式只解決了鈣攝入和吸收的問題,但無法保證血液中的鈣元素到達它們應該到的地方——骨骼。隨著臨床研究的發現,補鈣的同時更要注重補充維生素K2。
維生素K2又稱為甲萘醌,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維生素之一,在心血管和骨骼健康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要讓鈣到達正確的地方,需要維生素K2來激活兩種蛋白,基質穀氨酸蛋白和骨鈣素蛋白,基質穀氨酸蛋白能阻止鈣在血管中沉積,防止血管鈣化。2015年,Katarzyna Maresz就維生素K2對骨骼和心血管健康的作用進行學術闡述,證實維生素K2與動脈鈣化與動脈硬化的抑制有關。充分攝入維生素K2(MK-7)可降低血管損傷的風險。
骨鈣素蛋白能抓住血液中的游離鈣,精準地輸送到骨骼。鈣進入人體後,血液中的游離鈣只有通過與骨鈣素的結合,才能精準進入骨骼,維生素K2是骨鈣素的激活劑,只有被其激活的骨鈣素,才能具備吸收和結合鈣離子的功能。有研究表明,每天攝入45 g的維生素K2(MK-7)便可顯著提高骨礦物密度(BMD),同時對成骨細胞的活化和骨吸收抑制也有影響。
維生素K2被稱為鉑金維生素,膳食除發酵納豆及乳酪(發酵奶製品)外,在日常食物中含量都極少,雖然它可以由人體自身腸道有益菌群產生,但只有極微量,因此,額外補充維生素K2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