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韓媒曝出,韓國歌手兼演員雪莉(原名崔真理)被發現在家中死亡,年僅25歲…
死因還未確定,網絡上關於其死因的各種猜想已然萌發。
「潛規則」、「抑鬱症」、「網絡暴力」…
無論是何種原因,其實都離不開她所處的環境——娛樂圈。
不得不說,韓國的娛樂圈真是全世界最骯髒黑暗的地方。
從張紫妍被迫陪睡,無奈自殺再到李勝利性侵事件的全身而退。
背後牽扯的商業利益、政府高官實在太多。
一言難盡,不如一起來看看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片名《玩物》
據說這部電影,是根據震驚整個韓國乃至半個亞洲的「張紫妍」事件為藍本改編。
但從整體上來看,估計是有所顧慮,所以導演只把鏡頭對準娛樂圈。
娛樂圈的水有多深,恐怕沒人知道!
即使當紅女星可能都會被安排,直到最後不堪重負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更何況是對那些夢想成為演員的新人呢,她們踏入這個圈子的時候就是噩夢的開始。
故事由一起「女星自殺案」引出。
這個自殺的女明星,就是一位剛踏入娛樂圈的新人演員鄭智熙。
她在死前曾給一名記者發了郵件,揭露自己遭人脅迫、進行性賄賂的慘痛經歷。
隨後,記者將郵件公開,一時驚起千層浪,國民紛紛請願要求徹查「鄭智熙案」。
頂不住輿論壓力的韓國檢方,便派了「大法官之女」——檢察官金美萱負責此案。
於是,金美萱將郵件中指控的三位當事人,起訴至法院——
第一位,是死者所屬經紀公司的社長,涉嫌脅迫罪;
第二位,是與死者合作過的電影導演,涉嫌強制騷擾罪;
可以看出,這幾個人物的身份設置,在「張紫妍案」也有著各自的現實原型。
而影片接下來就通過調查和庭審這兩條劇情線,將女星鄭智熙自殺背後的醜陋真相一一揭露了出來。
作為剛籤約的新人,鄭智熙自然會經常被社長帶出去應酬。
一開始只是陪喝酒、陪跳舞,雖然會受到揩油騷擾,但也能換取廣告宣傳的機會;
然而後來,社長卻變本加厲,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資源時,就必須給客戶提供性招待。
鄭智熙一度提出拒絕,但抗爭的後果就是面臨被雪藏的失業危機。
於是,在這個深不見底的娛樂圈中,她不得不屈服,逐步淪為了潛規則的玩物。
但這其中的內幕還不止於此,當她做完所有噁心的勾當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別人的墊腳石。
做出的一切犧牲並不能為她自己換來任何機會,而是被公司拿去捧 「一姐」。
拋開見不得光的交易不談,在日常工作中,被羞辱和侵犯也是她的家常便飯。
比如導演在未徵得同意的情況下,臨時加拍強暴戲,並要求她假戲真做。
在種種摧殘之下,鄭智熙提出解約,卻因付不起巨額違約金只好作罷;
走投無路之際,她還想吞藥自殺,結果被經紀人及時救下。
就在她落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地時,社長繼續變本加厲,又給她安排了一次性招待任務。
這回招待的對象,是韓國新聞會長。
這個新聞會長不僅好色成性,而且心理變態,對鄭智熙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性虐折磨。
這次經歷,最終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稻草。
鄭智熙在回家後便給記者寫了郵件,隨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劇情到了這裡,已經藉由一個女明星的死亡,撕開韓國造星產業的光鮮表皮,揭露了足以令整個社會譁然的醜惡內幕。
然而令人致鬱的,還遠不止於此,真相的曝光、正義的伸張更是舉步維艱。
在韓國,幾乎所有行業都有財閥、高層的把持,娛樂圈也不例外。
正因為有了這些大佬的把持,那些娛樂產業才能肆意妄為,而藝人這邊甚至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
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韓國藝人抑鬱、自殺的新聞層出不窮。
而「張紫妍案」真正令人感到絕望的地方,就在於即使她的自殺已經引起了國民轟動,即使人證、物證實錘如山。
但只要政商勾結,權力就會被拿來包庇犯罪,真相就始終「無法查明」,正義很難有到來的一天。
關於這點,影片《玩物》中也有所還原。
首先是司法人員被收買,不僅幫助掩蓋施虐罪證,還在最終宣判中幫助涉事人員脫罪。
其次,是站在正義一方的證人,受到巨大的壓力與威脅。
為受害者出庭作證的藝人不僅賭上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人身安全也面臨著威脅。
就連作為「大法官之女」的金檢察官,也因為執意徹查到底,
遭到曝光隱私的威脅,要求她不再出庭參與審問。
再次,便是施暴犯罪的財閥勢力,肆無忌憚地玩弄輿論——
被告方的辯護律師曾明目張胆地表示,這起案件之所以鬧上法庭,是為了維護國民對法律的信任。
但只要加以威逼利誘,就能讓輿論乖乖屈從。
而現實中的張紫妍案也是一樣的結果,超過57萬韓國民眾的請願被愚弄,13個月漫長的調查,就像是走了個過場。
不禁讓人想起韓國影片《局內人》中一句刺耳的臺詞——
「反正大眾是豬狗,有什麼好在意的,叫一段時間就會自己停下來。」
最後,影片也和現實一樣——
除了經紀公司社長獲刑1年外,其餘涉事大佬全部全身而退。
作為一部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韓國電影,《玩物》雖然在上映前就噱頭滿天飛,最終卻沒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IMDb 5.6 分,豆瓣 5.9 分,都未能達到及格線。
它本可以如《熔爐》一樣振聾發聵,成為又一部「改變國家的電影」。
然而,導演為了表現這起案件的錯綜複雜、官商相護,選擇了用閃回的方式,以庭審辯論與媒體調查兩條主線一起串聯出幕後真相。
結果剪輯混亂、節奏拖沓,人物塑造上也缺乏張力,趨於臉譜化,著實可惜。
儘管影片有所不足,但依然值得我們銘記。
因為現實讓我們知道,片中的許多劇情,時隔十年或許仍在上演。
真相與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網絡上這麼多人關心雪莉自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