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約翰·湯姆生 文/葉明文
上海的獨輪車
約翰·湯姆生(1837-1921)是世界攝影史上早期紀實攝影的先驅者,出生於蘇格蘭,也是最早來遠東旅行並用照片和文字記錄當時民俗、人文及自然風貌的攝影師。1881年他被維多利亞女王指定為御用攝影師。
他在青年時期,進入一家生產光學的儀器廠做學徒,同時去了一所學院學習藝術2年,這個契機讓他掌握了攝影技術,1862年成為皇家藝術學會會員。同年隨哥哥前往新加坡,陸續遊歷並拍攝了馬來半島、錫蘭、吳哥窟、泰國等地,1866年回到英國,講演遠東見聞和所拍照片,引起很大反響,因而入選皇家人種學會和地理學會。
曲藝人
中國女子的小腳
湯姆生在1867年7月,再次重返遠東,首站是新加坡,10月便來到香港定居。從此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影像旅程。先是在香港皇后大道開設了一家照相館,之前於首次來遠東時曾在新加坡開過,提供肖像、風景和商業建築的攝影服務。二年後,他將照相館移交他人管理,正式開始了他的影像之旅。
約翰·湯姆生的中國旅行和記錄,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次是1869年攜妻子和二個助手,經廣州、佛山、三水、清遠,再返回香港。第二次是1870年下半年,他和助手從香港沿海岸線,經韓江到潮洲、汕頭、廈門、臺灣、福州,於1871年回到香港。
中國女子的小腳
恭親王-道光皇帝的第六子
休整幾個月後,第三次是1871年的當年北上到上海、煙臺、天津、北京,然後回到上海休整,再由上海沿江到漢口、荊州、宜昌、三峽、重慶巫山縣,返程經九江、南京、鎮江到上海。1872年4月從上海到寧波、普陀山、奉化、遊完雪竇山後回到香港。同年秋天,結束前後長達10年(包括中國5年)的拍攝和記錄,回到了英國。
約翰·湯姆生回國後,悉心整理他的照片和文字,先後出版了三部作品集《福州與閩江》、《中國與中國人影像》、《鏡頭前的中國》。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本就是《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備受好評,奠定了他在世界攝影史上的地位。
李鴻章
今天,能在一百多年後直觀地看到晚清時代的地理景象、風土人情、社會特徵,我們內心中非常敬仰約翰·湯姆生這樣的攝影師,極富睿智又樸實的觀察,跨越語言和生活習慣的障礙,行走南北為中國和世界留下了珍貴的影像史料。
研究或考證歷史,以往主要依賴文字、繪畫、物件留存及考古發現。攝影術的發明,提供了新的留存歷史的方式,能夠看見曾經的樣子,獲得和現實的對比和認識。不由自主的思量人類自身進程中那些:衰落的優良精神和禮儀文明,消逝的文化痕跡,改變的生活器具和風俗習慣,以及技術革命和工業化帶來的環境問題。
富有階層吸食鴉片的人
福州的苦力
約翰·湯姆生的拍攝,發生在攝影術發明後的四五十年左右,當時記錄人類活動和歷史不是攝影的主流。所以,湯姆生的偉大之處是:他能夠敏銳地用歷史的眼光打量世界。他和後來為數不多的先知先覺的攝影師們,用影像語言介入對社會、地理、人類學的記錄表達,挖掘了攝影的本質屬性,讓攝影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約翰·湯姆生被稱為攝影史上早期紀實攝影的先驅者之一!
從事繅絲的人
最後,回到攝影當中來看約翰?湯姆生的照片。記錄特徵是攝影能夠獨立的關鍵,儘管攝影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幾次革命性飛躍,當代攝影已經著重於時代話題的介入,以更為主觀和編導的方式闡釋藝術家們的見解和認知。但紀實攝影始終沒有離開人們的視野,她需要攝影師花費大量精力親臨現場,沉澱下來執著於某個方面的深入拍攝。更加需要甘於寂寞,放棄當代影像的炫目,走進現實生活當中提煉有效的準確信息,做老老實實的原始採集。
早在一百多年前,約翰·湯姆生就已經為我們做了樣板,他著力點是原原本本的描述,放入更多的有效元素,減少不必要的渲染,讓人與物本身的面貌、場景、器具等儘可能還原那個時代的特徵,照片樸素而單純,最終的影像非常耐看和深刻,時間停留在過去,並恆定在那裡。
男人的頭像
女性髮型1
數學教授李善蘭和他的學生們
楊姓紳士和他的女人們
國子監
轎子
街頭娛樂
南京的明孝陵
牌坊
香港的街道
一位香港畫家
治療手足病的醫生
(備註:特別感謝好友左曄先生提供的資料,文中的史實部分參考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的書籍,喜歡歷史和湯姆生作品的讀者可以購買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霞浦攝影創作服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