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展中感受紀實影像魅力,《中國喜事》第二季啟動

2020-09-09 廣電時評


作者:袁鑫笛


9月5日至9月7日,由海南衛視舉辦的「認真經過」——《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暨第二季啟動巡禮活動在北京西五藝術中心舉辦。隨著影像藝術展的開幕,《中國喜事》第二季也宣布正式啟動。



紀錄片《中國喜事》是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衛視推出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也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記錄新時代重點紀錄片項目之一。2019年年底,該片在海南衛視播出後反響不俗。今年,《中國喜事》繼續關注撥動老百姓心弦的身邊「喜事」,並將「喜事」多面化呈現給大眾。


基於紀錄片IP做出「跨界+」嘗試,《中國喜事》推出線下主題影像藝術展,讓影像中有關於生活的美好時刻,藉助影像、繪畫、裝置等多重藝術載體呈現給大眾。


「紀錄片+」跨界融合,延伸影像新空間


6個主題、16個人物故事,《中國喜事》圍繞良緣、新生、傳家、成長、收穫、團聚等,展現了當代普通中國人的十六個日常生活切片,串起一部具有煙火氣的中國喜事錄。


以「認真經過」為主題,此次影像藝術展延續《中國喜事》的情感基底,從片中原聲、人物臺詞以及在流媒體平臺所產生的真實彈幕信息等取材,並進行多重融合,通過多個概念板塊設置呈現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其中作品涵蓋影像、繪畫、裝置等多重藝術載體。



「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言語》用藝術化的方式呈現了紀錄片主人公一些日常的對話;《凡間騎士》重新剪輯了紀錄片裡那些平凡人物的高光時劃,把六塊分屏視作為可以彈奏的樂器,禮讚這些凡間勇士;《窗》通過空間裝置、LED屏幕、綜合媒介等,讓現眾通過毛坏房的窗戶觀看到外面平緩移動的世界;《一種關係》摘錄了《中國喜事》在媒體平臺產生的真實彈幕信息,文字被呈現在LED屏前的多彩空間中,來自網際網路的信息,構成了新的陪伴方式。


展覽的作品裡既有取材自影片人物故事的內容,也有攝製組首次曝光的記錄畫面。海南衛視頻道副總監、《中國喜事》總導演林穎說,「在拍攝《中國喜事》的過程中,自己變得更加認真地聆聽,更加敏銳地觀察,更能夠細膩地共情,所以想把這個奇妙的體驗通過這次展覽和大家分享。」


海南衛視頻道副總監、《中國喜事》總導演 林穎


據介紹,此次《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是《中國喜事》紀錄片IP中的文化精品項目之一,活動從9月5日持續到9月7日。除到現場外,觀眾還通過「旅遊博主直播看展覽」活動,以及旅遊網視、央視頻、微博、抖音號等平臺的慢直播通道,進行「雲上看展覽」。


「表現的形式是現代、時尚、前衛的。表現的內容卻是有血有肉,就在你我身邊,有溫度且能引人思考的。」觀展後,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化勇對展區的特色表示了肯定。



中國紀錄片網負責人、紀錄中國理事會秘書長張延利認為這次展覽對紀錄片跨界的發展、紀錄片未來的創作和各種生態的可能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和參考。「為中國的紀錄片事業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為期三天的影像藝術展,不僅是紀錄片IP在美學和商業上的新嘗試,也拓展著紀實影像表達的新空間。藉由影像藝術展的方式落地,《中國喜事》將紀錄片內容做衍生開發的同時,也讓觀眾可以更近距離地實地參與和感受片中主人公的故事和情感。


於喜悅中「重逢」,新一季內容創作啟動


在《中國喜事》中,鮮活的影像,熱氣騰騰的生活,不僅為國人展現了對美好生活的願景,還給世界留下了一個讀懂中國故事的窗口。


「國外的觀眾看中國紀錄片往往帶著一個問題,很想了解中國,很想了解中國人的生活,而《中國喜事》這部片子就非常好地幫助國外觀眾了解到中國普通人的生活。」現場,法國陽光國際紀錄片節駐中國首席代表劉焰表達了對節目的期待。


影像藝術展現場,《中國喜事》第二季宣布正式啟動。據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孔德明介紹,《中國喜事》已完成第二季調研,將繼續組織力量,在各方的關注和支持下,創作好第二季。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 孔德明


自2019年改版升級以來,海南廣電根植自貿港全新區域基因,深耕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內容產品,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品牌節目,《中國喜事》正是其中代表之一。而在深耕內容之外,平臺在節目品牌運營和IP運作上也做出進一步探索和實踐,「認真經過」影像藝術展也可視作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在內容產品探索創新的案例。



不久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2019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評選結果,《中國喜事》被評為2019優秀國產紀錄片之一。孔德明說,「《中國喜事》將全力打造成廣電領域,特別是成為海南廣電的一張重要名片,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相得益彰、同步發展。」


編輯 | 侯雯慧 佘博睿

相關焦點

  • 《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開幕,紀錄片第二季正式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9月5日,「認真經過」——《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暨第二季啟動活動在北京西五藝術中心舉行。紀錄片《中國喜事》是海南衛視推出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用真實的影像語言記錄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此次主題為「認真經過」的影像藝術展是《中國喜事》紀錄片IP中的文化精品項目之一。作品涵蓋影像、繪畫、包裹、裝置等多重藝術載體。
  • 海南衛視《中國喜事》喜獲星光獎提名榮譽
    「星光獎」與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列的國家廣電總局3個政府大獎之一,是中國電視藝術的最高獎項。其獲獎作品集中展示了中國電視文藝所達到的綜合水準,也標誌著中國電視文藝在美學表達上所詮釋出的時代特徵。 本屆「飛天獎」和「星光獎」是從國內湧現的一大批電視藝術精品中,經初評、複評、終評三個階段最終決出的。
  • 藝術展現場,這對甜蜜的情侶想對大家說…
    今天中午,在海南衛視紀錄片《中國喜事》中引發全網熱議的甜蜜情侶:馬昊然和李勇敢,出現在了《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暨第二季啟動巡禮的現場。藝術展現場,馬昊然和李勇敢再次見到《中國喜事》總導演林穎,非常興奮這次影像藝術展是《中國喜事》紀錄片IP的延伸。
  • 海南衛視《中國喜事》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迄今為止,《中國喜事》在B站獲評9.8分,播放量超186餘萬,累計5.5萬人同時在線追劇;在綜合視頻客戶端咪咕視頻上獲評8.3分,播放量超1400萬;在書影音推薦網站豆瓣網中獲得8.8的高分評價;微信公眾號平臺
  • 「2020中國·瀋陽移動影像 藝術展」開展
    「2020中國·瀋陽移動影像 藝術展」開展 遼寧日報
  • 《明媒正娶》羅建強 歐陽影像工作室第二期學員匯報
    中國攝影師歐陽世忠在建築類型學框架中展開實踐以反映當代中國。其作品將鏡頭對準一線城市外,快速發展的中產階級所居之所,而非超級富豪之家。2015年,「伯奇杯」中國「十佳創意攝影師」,廣州大瀝。2015年,  首屆「鄉土中國」紀實攝影展,北京。2014年, 萬歲萬寧,《家在桃源深處》,北京王府井。2014年,「無相」,第六屆三影堂攝影展,三影堂藝術中心,北京。2013年,「新地帶新江南水鄉系列」,攝影無忌新銳攝影師展,常州。
  • 觀察 | 在紀實影像裡「遇見」工匠
    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鏡頭中,木器、陶瓷、青銅、鐘錶、書畫這些塵封的文物,在一代又一代文物設計師的手中重新煥發生機,那些古老的傳統技藝經由紀實影像再次為世人矚目。後來諸如《了不起的匠人》《百年巨匠》《遇見工匠》《爸爸的木匠小屋》《留住手藝》等,也以不同形態延續著跨越古今的對話。
  • 「海珠數字影像周」正式啟動暨全國首個紀錄片產業園開園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記者皮澤紅報導 12月12日「海珠數字影像周」開幕式暨豆園DOC.PARK開園儀式在廣州數字視聽紀實產業園(豆園DOC.PARK)舉行。「海珠數字影像周」正式啟動「紀錄甄選,大有可觀」——海珠數字影像周惠民來襲為讓優質紀錄片深入走進市民生活,在廣州海珠區委宣傳部、海珠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海珠區設立了分會場,舉行「海珠數字影像周」活動,精選《棒!
  • 紀錄片《面面大觀》第二季來襲
    據悉,第二季第一集《鄠邑》已於1月6日19:20,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播出。《面面大觀》第三季同時啟動,力求達到「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中國內容國際傳播」效果。此外,本次研討會上,《面面大觀》項目第三季正式啟動,第三季將在前兩季的成功基礎上營造更為持久和廣泛的品牌價值與傳播影響,延續原有創作模式和主題,美食、生活、情感、絲路依然是表現的重點,節目內容的廣度和縱深都會有更大的拓展,進一步實現絲路故事的國際化講述
  • 「華為手機影像藝術展」大咖雲集 導演麥子解析影像創作
    12月21日,華為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正式開啟華為「新影像·不止所見」手機影像藝術展。在超過5000平方米的場館內,通過「像素迷宮」、「東局子禮堂」、「螢光花園」、「我們的時代」、「露天電影」、「X音艙」等風格各異的單元設計,展會展出了近百件由華為手機拍攝的影像作品。
  • 【重溫DOC+】 盤點歷屆紀實影像周開幕影片
    北京紀實影像周作為國家級紀實影像平臺,立足本土堅持國際視野,以紀實影像把握時代脈動,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展現了中國紀實影像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家國擔當,也是砥礪前行的中國的時代縮影。讓我們從開幕影片開始,一起重溫經典,感受「紀實之美」!
  • 自出版徵集公布 | 第二屆武漢影像藝術博覽會
    2020年澳大利亞HeadOn攝影節;2019年蘭州攝影雙年展《文獻之上——當代語境下的中國紀實攝影》;2013年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2009以來的中國新攝影》。已出版圖書《李偉/中國當代攝影圖錄》。創作詩歌與圖像,關注難以消化的內在感受,又愚蠢又勇敢。植物在進化中捨棄情感,成為溫柔又冷酷的供給者,以族群為單位面對生死。人類擁有複雜的情感能力,卻常常逃避負面情緒。在這個作品中,我把植物和人類的情緒系統對調,讓植物有了防禦系統,而人類「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關掉情緒的能力。
  • 深秋十月,《紀實72小時》中國版第二季溫暖回歸
    2019年,《紀實72小時》中國版節目組再次選取了13個獨具特色的場景,同隨機出現的陌生人及他們的故事相遇。鬧市中的付費自習室、商場裡的迷你KTV、在碩大城市中往來的夜班公交車……每個日常生活中的角落,都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攝製組力圖用一個又一個的72小時,來記錄當下中國人的故事和內心。
  • 記錄時代,見證夢想——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正式開幕啦!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建民,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在啟動儀式上先後致辭,並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馬黎,中宣部對外推廣局一級巡視員、副局長凌厲,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劉梅茹,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共同啟動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
  • 幸福樂園 ——遼河公園影像紀實
    幸福樂園 ——遼河公園影像紀實 2020-08-27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醫聲醫事】大型醫療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啟動
    由上海電視臺和市衛計委聯合策劃製作的大型醫療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今天正式啟動。
  • 「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 2020-2021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啟動
    12月25日晚,一場跨越2020和2021年、為期2個月的寧夏文藝大事件——「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在西橋House拉開帷幕,銀川人將感受到來自寧夏原創文化藝術的魅力和誠意。為此,寧夏本土文化策劃人平原、音樂人吳寧越、戲劇導演李思遙、相聲演員王硯晨、紀錄片製片人張志同共同發起的「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用心呈現50餘場音樂、戲劇、相聲、觀影、藝術展、跨界融合及文藝沙龍活動,希望大眾少一點「快餐娛樂」,多一點「仰望星空」,讓熱愛文藝生活的心回歸,多去發現和感受我們身邊優秀的原創文化藝術。
  • 「替身:醫學影像多媒體藝術展」全國首站在廈展出
    中新網廈門10月2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一種與傳統藝術展迥然有別的先鋒藝術展,29日悄然出現在廈門:以醫學影像為創作手段的多媒體藝術品進入展示空間的各個角落,牆上投影的水墨作品裡,呈現出x光片的透視效果。這樣的個展,是不是有夠酷炫?
  • 上海· 華為手機影像藝術展體驗測評|藝術和科技結合的全民狂歡
    我們認為,中國的沉浸式未來有著不可預估的想像空間。因此,NeXT SCENE已將考察項目全面延展至國內!本次華為手機影像藝術展以2019華為新影像(Next Image)大賽獲獎作品展覽及華為手機攝影技術展示為內容,以漫步、沉浸、交互等關鍵詞為展出形式,與新褲子樂隊等音樂人、蔡成傑等國內影像拍攝中堅力量、以及其他國際攝影大師、藝術家、特邀建築師合作呈現。
  • 用藝術解讀科技 華為「新影像·不止所見」手機影像藝術展開幕
    12月21日,華為新影像·不止所見——手機影像藝術展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