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西安,記者 劉敏)「400億投資、『史上最大』潔淨廠房、達產218億年收入、吸收直接就業5000人....」這是約兩年前,陝西坤同柔性屏項目落地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時對外界的描繪。如果你將其視為誓言式的承諾,現在將不得不面對徹底失望。
今年3月發生的一起集體勞資糾紛,瞬間刺破當年的柔性屏想像,不僅令400億計劃倍顯蒼白,也暴露了項目早在2019年末就遭遇資金危機的事實。雖然投資方負責人近期極力否認項目爛尾,但前後兩年期間,在坐享風口之利且無疫情阻隔的情況下,落實資金僅有灃西發展(灃西新城直屬企業平臺)實繳的不到一億元,如今逆風正冷又如何撐下去?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繼勞資事件之後,目前陝西坤同可能面臨的麻煩還有或將到來的工程施工糾紛,項目擱淺的後遺症對園區的傷害也料將逐步顯現。而對所有關注項目的各方來說,眼下需要復盤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後來居上的「大手筆」
陝西坤同柔性半導體基地是在產業風口下橫空出世的。2018年10月16日,西鹹新區正式對外宣告:總投資400億元(約60億美金)的柔性半導體服務製造基地項目落戶於新區下轄的灃西新城。據項目投資方陝西坤同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公布的進度計劃,項目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投產,2021年第三季度正式量產。
此時雖然有關柔性屏的投資計劃眾多,但陝西坤同的手筆立刻顯露出後來居上之勢。當時勾繪出的項目藍圖包括:「世界級柔性半導體暨顯示技術研發認證中心、強大且完整的柔性半導體暨顯示產業鏈及產能規模為30K/月大片基板的第六代全柔性AMOLED示範量產線」等。整個基地面積達2000 畝左右,並將建設號稱陝西史上規模最大(55萬㎡)的潔淨廠房面積。
上海是國內最早布局AMOLED產業的地區,在該領域備受當地扶持並寄予厚望的企業為和輝光電。就在陝西坤同落地西鹹的當天,專注AMOLED領域多年的上海和輝光電在其承辦的2018新型顯示與智慧互聯大會上透露,總投資272億包含G6代AMOLED生產線的二期建設進入生產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其建設的潔淨廠房面積約32萬㎡被稱為「上海最大的淨化廠房」。對比之下,陝西坤同公布的55萬㎡潔淨廠房建設規模之巨可想而知。
產業風口與過剩隱憂
2018是柔性屏的風口之年,彼時正值國內電子巨頭紛紛加碼入局之際,砸坑燒錢,新建、擴建柔性屏項目的消息此起彼伏:當年7月,深天馬A公告將投建第6代LTPS AMOLED生產線二期的擴建項目,總投資145億;12月,京東方宣布將在在福州投資465億元建設AMOLED生產線;維信諾在其崑山第5.5代AMOLED生產線已量產的基礎上宣告再投建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建設,總投資440億元。
伴隨蜂擁而來的產業投資盛況,產能過剩的擔憂也隱隱浮現。僅以京東方為例,其在柔性AMOLED產線方面的總投資額已逼近兩千億元人民幣,設計月產能高達19.2萬片。而綜合近年來已建成和計劃在建的AMOLED產線來看,若都實現量產,產能合計將超過5億片,但柔性屏的普及速度卻遠低於其預期。
「換句話說,AMOLED雖然是個好產業,在各地一窩蜂上馬的情況下行至2018年末之時,一些風險已經在悄悄地集聚了。」一位半導體業內資深人士回顧當年情形稱。
被忽略的致命細節
此種背景下,陝西坤同項目的落地依然給當地業界帶來廣泛的振奮,激動情緒下,有關投資主體的一點可怕細節卻未引起關注。
據了解,面板行業投資規模巨大,一旦出現投資決策失誤或者技術演進方向押錯,就會釀成滅頂之災。近20年來,在面板產業翻船的公司和資本大鱷數不勝數,比如華映,夏普和JDI。
而柔性屏更是面板產業裡最城高水深的一塊領域,目前行業內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建設模式是面板企業與地方政府合資合作,長期堅守主業,項目成功一個再推進一個,能發展起來的大多如此。
表面上看,西鹹400億柔性半導體基地的投資也採取這樣的模式,項目主體依慣例為新入區註冊成立的陝西坤同公司,起初股東有三,分別為:坤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持股65%,認繳12億美金;GSF Global Co.,Ltd(下稱GSF),持股30%,認繳7億美金;灃西發展,持股5%,認繳1億。公司合計註冊資本20億美金。
但作為投資方的前兩大股東,卻都是趕在陝西坤同成立之前新成立的企業。陝西坤同正式設立時間為2018年7月,大股東坤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簡稱『北京坤同』)設立於2018年2月,曾經的二股東GSF為陝西坤同原總經理卓建宏名下海外新設公司。卓建宏此前曾為上海和輝光電市場銷售主管。
此種情形與京東方、維信諾、深天馬、TCL華星光電等老牌電子企業,在業內深耕多年並具備相當規模實力後才敢上馬柔性屏的步調反差強烈。
坤同老闆前傳
大股東北京坤同股東為三名自然人,實控人同時也是陝西坤同董事長李肖燕名下還有一家由其控股的企業:北京比蘭德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北京比蘭德』)。比蘭德成立於2003年,主要從事投資管理與技術服務、轉讓等。2015年,北京比蘭德與上海嘉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嘉裕投資」)發起成立北京嘉裕比蘭德投資基金(有限合夥)。
嘉裕投資老闆劉方生是一位「金融業老兵」,在海外從業多年後回國創立該企業,主要從事傳統私募基金、另類投資基金、基金的基金和年金投資的運作,曾於2010年設立國內第一隻規範化運作的對衝基金。
比蘭德投資基金成立後的主要投資為中稷通信,該項目是頗具神秘色彩的「中稷系」旗下項目。「中稷系」核心平臺為中稷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稷實業』),中稷實業旗下現有35家子公司和65家間接控制的關聯公司。
中稷通信大股東為上海中稷偉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稷偉億』),中稷偉億實控人寧毅偉同時擔任中稷統籌(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中稷統籌』)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中稷統籌是中稷實業全資子公司。中稷通信的三股東北京中稷萬通通信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0%)也是中稷實業旗下控股子公司。
「中稷系」在資本市場曾風雲一時且頗多爭議,多年前西藏發展深陷「遭掏空」風波時,其相關企業曾多次現身。現在,中稷實業則因官司纏身而深陷危局。
公開信息顯示,中稷實業牽涉的經濟糾紛多達50多起,主要包括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追收抽逃出資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與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四大類,企業多次被最高法列入失信人,股權也頻遭凍結。
中稷通信實控人寧毅偉為中稷實業打理的那家中稷統籌(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7家子公司當中已有6家註銷。
比蘭德基金投資的中稷通信之進展,目前看不到任何有效公開信息,但由「中稷系」現今的狀況看,其命運已相當灰暗。而這一系列演變中,勾勒出的陝西坤同董事長李肖燕行走投資圈經歷也難言成功。
投資中稷通信這般經歷之後,2018年2月,李肖燕成立北京坤同,與上海和輝光電曾經的市場與銷售負責人卓建宏聯手開始組建團隊,試圖加入半導體前沿的熱鬧風口當中。而他們的資本冒險對於任何一家承接其落地的園區來說,都不啻於一場勝算很小的豪賭。
豪賭式招商後遺症
2020年2月底,陝西坤同發出《致員工的一封信》,稱「公司從成立到去年10月底整體運營差強人意,無論從制度體系建設,文化建設,財務規劃還是日常管理均不能達到運營一家企業的基本要求」,信內還披露,其總經理卓建宏於2019年10月26日「無任何工作交接直接微信提岀離職,董事會臨時被動接管公司運營,給後續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困難」。
原總經理卓建宏出走後,陝西坤同二股東GSF也隨即退出,其股權由大股東北京坤同與三股東西鹹發展按比例承接。一個多月後,曾於2018年3月由北京坤同作為大股東設立的坤同創科(杭州)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註銷了。項目落地一年多時間裡,北京坤同始終未能履行實繳出資義務,400億投資計劃僅靠西鹹發展陸續實繳的近一億資金維持。
3月至今的兩個多月裡,陝西坤同的勞資糾紛愈演愈烈,項目建設也徹底停擺。目前,相關勞資糾紛正在西鹹新區勞動仲裁委審理,項目建設的停擺則在間接醞釀著諸多工程施工糾紛。
陝西坤同項目的工程總包方為陝西建工控股集團(下簡稱『陝西建工』)。2019年9月10日,陝西建工與陝西坤同籤署合作協議,就共同推動陝西坤同柔性半導體服務製造基地項目建設達成協定。
此後,陝西建工將總承包的施工工程分為若干標段對外發標。陝西建工電子商務平臺招標信息顯示,相關十餘個標段主要包括建築施工勞務、砂石水泥管線採購、活動房建設等。
2020年5月13日,有標段仍顯示正在進行中。財聯社記者採訪的幾家標段分包商均表示,工程款大多仍未結算。
一家活動房建築商稱:「我們幹的工程量約定價款為兩百多萬,約定6個月內付95%,現在活也基本幹完,甚至全部工程款的票都早已給陝西建工全部開過去了,可對方到目前(5月13日)為止給我只結了15萬。這連稅錢都不夠,兩百多萬的票我稅就交了大概26萬。」
一家水泥供料商說,「4月下旬我們還給供過一次料,之後就停了,料款是春節以後就沒有結過,好在我們的量不大也沒有太操心。」
「他們之前先是一直跟我說陝西坤同有領導不在國內現因為疫情回不來,所以帳就一直拖著。現在又說項目(坤同)就算沒了園區也會上別的項目,等上了其他項目就能結帳。」前述活動房建築商稱,「現在因為我們還有別的活要忙,如果到6個月還是不給結帳那就只能起訴他們了。」
陝西坤同董事長李肖燕此前雖然公開發聲稱「項目還要做下去」,但所有的事實都正在指向「項目難以做下去」。
「投資公司大多沒什麼資產,一間辦公室幾臺電腦就能運轉,項目一旦失敗,老闆常常是轉身就能走人,連打包都不用,但對於園區來說,留下的傷害是深遠的。」西安當地一工業園老幹部對此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