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結束後,美方認為未來戰爭的重點就會是核武器,因此他們對本國戰鬥機的設計思路進行了調整。為了更好地進行高空投射已經防空攔截的任務,美方主要進行了防禦截擊機的研製,F-4戰機就是其中的代表。不過後來在越南戰爭中,面對著蘇方的米格-21戰機,F-4顯得十分笨拙,甚至毫無招架之力,於是美方決定研製一款能夠保證己方空戰優勢的戰機,而F-15戰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產生的。
F-15戰機是由美方的麥道公司設計研製的,它採用了切尖三角翼的機身設計,整體的性能更加平衡。1972年7月,F-15戰機進行了試飛,在1974年正式裝備美方部隊,截止到目前它已經服役了快40年,總生產數量達到了1200多架。為了滿足作戰需求,美方也是費了一番苦功夫來改進它的機動性,他們採用了推力能夠達到2×129000N的F100-PW-100發動機,使得這款戰機能夠達到2.5馬赫的速度。
儘管外界對其機身的評價並不高,甚至認為它就像塊磚,但在這樣簡易的外表下面,卻有著非常複雜的設計,飛行過程中F-15戰機將受到更少的阻力,同時在進行空戰的時候,它也能夠更快地形成優勢。此外,這款戰機還擁有10個外掛點,能夠掛載重達10噸的飛彈,可見F-15戰機的火力打擊能力也是非常不錯的。根據美方的飛行員的採訪,這款戰機最高能夠飛到20420m的高空,要不是發動機的限制,甚至還能再突破這個高度。F-15C戰機作為由F-15A型改造而來的,也是目前美方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
這一戰機是在中東戰場上出名的,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方空軍直接擊毀了敘方90多架戰機,其中大部分都是被 F-15擊落的。在2001年的時候,以方更是駕駛F-15擊落了敘方的米格-29,突顯了這款戰機出色的性能,同時也激起了各國來購買F-15戰機。無論是發動機性能還是機動性,蘇-27與蘇-35這兩款戰機都不會輸給F-15,甚至有時候還會更加出色,但是這些蘇式戰機有著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在兩機交匯的時候尤其是大機群作戰的時候缺乏態勢感知,而這一點恰恰是F-15戰機的一大優勢。
不過,F-15戰機的尺寸還是比較大的,這也就意味它在任務過程中會耗費更多的燃料,在視距內空戰中也更容易被發現並且遭受敵人的攻擊,不過由於其機身龐大,它也能夠攜帶更多的武器和飛彈去執行任務。而在1972年,美軍高層為了研製一款更為小巧輕便、成本低性能高的可以佔據空中優勢的戰鬥機,一致通過了空軍輕型戰鬥機(LWF)計劃,F-16戰機便是由此發展得到的,在1978年末,這款戰機便開始裝備美方的空軍部隊。
F-16戰機在持續轉彎方面更佔優勢,F-15在瞬時轉彎方面反應更加靈敏,而兩者的轉彎半徑基本上是一致的。根據美方飛行員丹·格林的說法,他表示F-15由於靈活性不夠,導致其轉彎效率較低,其他的戰機能夠輕易將其擊敗。有著豐富的駕駛經驗的他還認為大黃蜂戰機如果能夠處於F-16的頂部,並且飛行狀態良好,就可以輕易擊敗F-16戰機。另一位經驗同樣豐富的飛行員馬勒布蘭奇則表示,F-16戰機的推力重量比大黃蜂戰機要優秀得多,它完全可以提升到對方戰機3000英尺的高空然後飛過去進行射擊。不過空戰的勝利,其實不僅僅考驗的是戰機的性能,更多的還是挑戰飛行員的駕駛能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