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塊錢能搞定,現在感覺才借一會兒就要扣三五塊,12月幾乎每次都扣6塊錢,看帳單的時候肉疼啊,所以大家現在出門都自己帶移動電源了嗎?」
住在濱江的小菲是個90後,工作的原因經常要在外面活動,共享充電寶是剛需。最近她發現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了。
跟她一樣吐槽「共享充電寶太貴,用不起」的網友越來越多,甚至有網友表示,某品牌的充電寶15分鐘要5塊錢。「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
到底有多貴?最近什麼時候又漲價了嗎?
最低15分鐘1.5元,比特斯拉充電還貴
共享充電寶讓大家免於拿沉重的充電器出門,又能在手機需要電時及時補充,極大地便利了大家的生活。記者在杭州走訪發現,共享充電寶的租借設備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真的越來越貴。
在湖墅北路大關路附近,不少沿街商鋪中都放置了共享充電寶,品牌主要包括小電、怪獸、來電以及街電。這些設備出現在棋牌室、足浴店、餐廳、快捷酒店,口腔診所、超市便利店門口,甚至還進駐了房產中介門店,可以說,相當接地氣了。與此同時,它們的布點之多,超過了記者的想像。同個品牌的設備有些相距不過50米。收費價格多為1.5元/半小時,每小時3元。
到了體育場路武林廣場附近,它們的存在感就更強了,除了沿街商鋪,還有各大購物中心,不過價格似乎也水漲船高,基本以2元/半小時為主。而在一些特殊場景,比如電影院,有的是2.5元/半小時,景區則是4元/半小時,甚至10元/每小時。
去年10月記者曾經做過採訪發現,普遍價格是2元每小時左右,也就是一年時間,杭州共享充電寶最高漲幅達一倍。
前幾天小菲約朋友到一家購物中心吃飯,怕手機電量不足,就先在商場裡掃了一個共享充電寶。小菲特意去看了一眼價格:「原來現在一小時都要3元了,我怎麼還記得去年好像是一小時1.5元呢?」
小菲給記者看了她的部分帳單,幾乎每個月都有租借共享充電寶消費記錄。對比金額不難發現,價格越來越貴了。
可能是因為租借的時間有變化,但小菲分析覺得,他們其實在漲價。
「同一個品牌,4月份的消費是4元,可能是按照2元每小時的收費標準,7月消費了4.5元,收費標準顯然變成了半小時1.5元。另一個品牌5月份的一筆消費是4元,到了9元變成了3元,這很可能是因為一小時2元漲到了3元。」
記者在微博上看到,有網友曬出了國慶長假在西湖景區的扣費記錄,半小時2元算便宜的了,最貴的58分鐘花了10元。還有網友表示,曾被收取過15分鐘5塊錢……
還有人將共享充電寶的租金和特斯拉充電做對比,以使用普通220V家庭充電樁的特斯拉為例。
使用21700電池的特斯拉Model 3,其標準版和長續航版電池容量分別為55kWh和75kWh,充滿大概需要50或70度左右,按照北京市國家電網家用充電樁電費標準0.4733元/度(無階梯電價)計算,使用家庭充電樁,55kWh車型充滿一次電費用約為26元,75kWh車型費用約為32元。Model 3能最高支持32A的電流,功率7KW,換算1小時充電裡程約45km,標準版和長續航版充滿一次電所花時間大約10~13小時,每小時所用電費2.6元左右。
由此可見,使用共享充電寶的平均價格已經超過了在家給特斯拉充電的價格。
這麼貴,你為什麼還要借?
記者做了一番共享充電寶使用隨機小調查。
一位妹子告訴記者,自己平時要刷小紅書、抖音,用電快。看到手機電池將到一半以下就覺得沒有安全感。「出門帶的包包都是小的,所以塞不進充電寶。還是隨借隨還的共享充電寶方便。」
「我買過好幾個充電寶,不知道怎麼回事,沒用幾回都壞了。家裡辦公室都有插座,偶爾出門在外還是租共享的。」一位80後男性告訴記者。
「共享單車漲到更厲害,國慶去了一趟餘杭某景區,雙人的景區共享單車要四十塊,而且還是半個小時!簡直驚呆了。」
還有人租的時間久了,乾脆就把充電寶買下來。「99塊錢一個,也還算划算的。家裡已經這樣買了兩個。」
還有一位被調查者告訴記者,共享充電寶布局的地方的確很剛需,手機沒電了又必須要充,所以只要價格不至於太離譜,還是會租的。
共享充電寶的用戶到底有多少?雖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共享充電寶用戶數量有所下降,不過,據艾媒諮詢《2020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預測,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仍可達到2.29億人。
此外,該報告還稱,5G手機推廣後,行動裝置在使用時耗電量增多,但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短則需要5年,長則20年,這意味著給共享充電寶留下了較長的發展時間。
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上,有超過4900條與共享充電寶有關的投訴。投訴內容包括,亂收費、強行扣押金、惡意扣款等。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電量告急的手機,即使價格上漲,更多用戶還是難逃掃碼「救急」的命運。
被網友瘋狂吐槽,共享充電寶企業委屈嗎?
對於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漲價,街電客服表示,最近是有部分櫃機價格輕微提升,是不同區域的門店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收費標準,不是平臺統一提價。怪獸充電也表示,不同商家有不同收費標準。
那麼,共享充電寶漲價的理由是什麼?
先來梳理回顧一下行業情況。
2015年底乘共享經濟之風興起的共享充電寶,在一場大洗牌過後,行業的格局有了明顯的劃分。目前市場上已基本形成"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的格局。隨著行業的回暖,資本也重新湧入,2019年12月,怪獸充電獲5億融資。今年7月,小電科技接受上市輔導,擬創業板上市,衝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另一方面,共享充電寶巨頭相繼宣布盈利。其中,2018年,街電宣布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次年,小電、來電、怪獸充電都表示已經盈利。
既然不差錢,為什麼還會冒著丟失部分用戶的風險漲價?
一位共享充電寶企業內部人員告訴記者,漲價卻不全是企業背鍋。「跟商戶也有關係。」
該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和共享單車不同,在共享充電寶行業,定價權並不完全掌握在品牌手裡,商家擁有極高的話語權。共享充電寶要想觸達用戶需要比單車多經過一輪商家。早在2017年,行業裡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給商家分成或入場費的做法。
「為了佔領好的場景、流量入口,不得不給商家分成。」據透露,目前,對於小商家,充電寶企業採取的多是分成模式。對於大的連鎖點位,則會給至少五位數每年的入場費。
「就好像KTV、酒吧裡的礦泉水都要貴一些一樣,我這麼說,你懂了嗎?」該人員告訴記者。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
值班編輯:倪王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