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專業生產機械傳動橡膠V帶的三力士股份有限公司憑藉著穩紮穩打,成為了這個小眾行業裡的「單打冠軍」,國內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居首位,可謂「傳動天下」;20年後的今天,「三力士」憑藉著開拓進取,扇動「生產智能化」和「市場智能化」這雙翅膀,助推公司即將投用的鳳凰創新園「鳳凰于飛」。
走進三力士股份有限公司,只見各個生產車間、各個工藝環節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正在指導科研人員調試設備的常務副總兼傳動帶技術研究所所長胡恩波阻止了記者的拍攝,並略帶歉意地告訴記者:「這臺設備智能化程度非常高,是公司的核心機密之一。現在『三力士』最先進的智能設備都是我們公司自己研發的,很多設備同時也是當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設備。」
翻開「三力士」的履歷,各類鮮亮的榮譽比比皆是,而公司董事長吳瓊瑛最為看重的就是「高新技術」方面的榮譽。她告訴記者:「生產智能化首先是裝備的智能化,如果貪圖方便而全部進口生產設備,不僅會讓企業在設備維修、產品性能上受制於人,而且也會使企業喪失進取之心。」因此,公司組建了自己的研究所,逐漸把研發重點從單純的產品性能拓展到了生產設備上。公司目前擁有共計120多人的3支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5歲,人均年專利達5項以上。此外,公司擁有中船研究院、中航615所、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強大的外部專家指導團隊,涉及無人系統、新型材料等領域,尤其是當下最為尖端的量子技術研究應用也成了這家民營企業的囊中之物。通過裝備智能化,「三力士」的生產智能化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同樣的產能產值,原來要1600名工人,現在只要800名工人。
作為「三力士」鳳凰展翅的另一個翅膀,「市場智能化」是吳瓊瑛「懶」出來的一個理念。她厭煩了以前那種為了接洽業務而整天抱著手機的「老闆生涯」,於是一個很是「開掛」的想法在她心中形成:有沒有辦法通過網絡平臺,利用自己公司產品的「粘性」把上下遊的優質企業資源匯聚在一起,關聯企業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找到最佳的供貨夥伴。此念一起,立說立行。公司成立了「集乘科技」,搭建了「集乘」工業品供應鏈服務網絡平臺,這個平臺線上提供供求信息、支付金融、營銷推廣等服務,線下通過區域大型物流中心和散布全國的2000多家實體門店,為用戶提供「服務到家」的實際便利。此舉顛覆了傳統工業品經銷模式,也為「三力士」一統行業「江湖」,最終成為「全球橡膠傳動系統整合者」奠定了堅實的礎柱。
從傳動世界的「力拔山兮氣蓋世」到鳳凰于飛的「扶搖直上九萬裡」,「三力士」傾心打造、集智能裝備研發、智慧服務網絡和軍民融合創新於一體的鳳凰創新園即將在今夏投用。吳瓊瑛說,那裡將是「三力士」踏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又一個新起點。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