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爐邊和在狩獵的女人們

2021-02-08 Sociological理論大缸


新的考古研究表明,遠古狩獵採集社會中,基於性別的勞動分工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多樣,也更平等。


原文作者 / Annemieke Milks

原文連結 / https://www.sapiens.org/archaeology/female-hunters/?utm_source=SAPIENS.org+Subscribers&utm_campaign=4a00cb95ea-EMAIL_CAMPAIGN_2020_4_12&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18b7e41cd8-4a00cb95ea-227304207&ct=t 

原文發布時間 / 2020年11月30日

譯者 / 李黎

配圖、校對兼編輯 / 王菁



長期以來,狩獵都被認為是由男性來執行的。日前,一個新的研究提供了挑戰這種說法的證據。這項研究報告在美洲發現了一具大約9000年前埋在狩獵工具附近的女性屍體。

這位在安第斯高地被發現的女性被稱為「Wilamaya Patjxa individual six」 或者 「WPI6」。她被發現時處於雙腿半屈的姿勢,一批石器被仔細地擺放在她的身體旁邊。這些石器中有拋擲器——這是一種可能被用來放置用梭鏢投擲器(atlatl)投擲的輕型矛(也被稱為「拋矛器」)。本文作者認為,這種拋擲器是被用於獵殺大型動物的。

WPI6死亡時年齡大約在17到19歲之間。在對她牙齒中的肽(peptides,一種生物性別的標誌)的分析中表明她是女性。她埋葬地點中還有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這顯示了狩獵在她所在社會中的重要性。


在圖中對古代安第斯山脈場景的藝術再現中,一名專注的女獵手在用手中的長矛投擲器捕捉獵物。Matthew Verdolivo (UC Davis IET Academic Technology Services), 原文配圖



這項研究的作者們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中發表了該發現,還回顧了其他同時期在美洲埋葬骨骼的證據,特別是包含與大型動物狩獵相關工具的墓穴。他們發現在27具可以確定性別的骨骼中,41%可能是女性。

這些作者提出,這一發現可能意味著,在當時美洲的狩獵採集群體中,大型動物的狩獵活動確實是由男女共同進行的。


這具被認定為「WPI6」的古代女性遺骸是在如今秘魯南部的Wilamaya Patjxa遺址被發現的。Randall Haas,原文配圖





 對立的假說 

男女共同參與狩獵活動的這一想法與男性狩獵者假說(Man the Hunter)背道而馳。後者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但日益站不住腳。該狩獵者模型假說認為,在過去的狩獵採集社會中,狩獵——尤其是大型動物狩獵——主要是由群體裡的男性進行的。

男性狩獵者模型假說基於一些來自不同方面的證據。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這一假說在試圖理解更久之前(deeper past)的狩獵採集社會是如何組織的時候,參考了近來和當前(recent and present-day)狩獵採集社會的情況。

DeVore, I., Lee, R. B., & De Vore, I. (Eds.). (1968). Man the hunter.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由Richard B. Lee 與 Irven DeVore編寫的Man the Hunter一書,出版於1968年


對狩獵採集群體的刻板印象一般是性別分工,但大致即是由男性進行狩獵,女性更有可能留在距離大本營比較近的地方照看年輕的兒童或者捕魚和覓食。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變化。例如,在菲律賓阿格塔(Agta)的覓食者中,女性並非助手,而是主要的狩獵者。


菲律賓阿格塔女人背著孩子,圖源:https://eportfolios.roehampton.ac.uk/anthroehampton/2018/10/29/parental-investment-in-agta-foragers/ 


一些當代的狩獵採集者依然在使用梭鏢投擲器,有些人也喜歡在經常有婦女和兒童參加的競技投擲類項目中使用梭鏢投擲器。相關考古學家提出,梭鏢投擲器很有可能被用來作為一種促進男性和女性都參與到狩獵中的平衡器,可能是因為它們可以降低體型與力量在狩獵中的重要性。

這項新的研究在之前的考古發現上進一步挑戰了男性狩獵者假說。在距今34000年的俄羅斯松希爾(Sunghir)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被埋葬的兩個年輕人,其中一人很可能是個9到11歲的女孩。該二人身體均有異常,並且是與16支猛獁象牙長矛一起掩埋的。這些長矛是難以置信的供品,因為它們很可能是很有價值的狩獵工具。

位於莫斯科東部的斯松希爾遺址是在歐洲最古老的現代人埋藏之一。Trinkaus and Buzhilova/Antiquity,圖源:https://www.sapiens.org/archaeology/paleolithic-burial-sunghir/ 



在斯松希爾遺址中被精心掩埋的兩名年輕人身體均有異常:從左上圖中可以看出這個12歲年輕人的面部結構上有清晰的上頜凸起,但是在左下圖中上牙卻沒有磨損痕跡。在右圖中這個10歲年輕人的兩條大腿骨異常得短並且彎曲。E. Trinkaus/Trinkaus and Buzhilova/Antiquity,圖源:https://www.sapiens.org/archaeology/paleolithic-burial-sunghir/ 


在2017年,一個在20世紀初期被發現的著名的瑞典維京武士的遺體,其長期以來被默認的男性身份被鑑定為是生物學上的女性。這一發現引起了不少爭論,某種程度上也讓人意外。該發現表明,我們對性別角色的現代觀念也可以影響我們對近代歷史的解讀。

有人認為,正如一位前英國首相所說,區分」男孩的工作和女孩的工作」可能具有進化優勢。例如,這樣可以讓懷孕和在哺乳期的母親們留在大本營附近以保護自己和孩子免於受到傷害。但是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這個模型過於簡單。

對於許多以狩獵作為生存基石,且具有高度流動性的狩獵採集群體而言,團體範圍的參與也具有很好的進化意義。正如某些人所說,過去如異國,我們掌握的證據越多,人類的行為看起來就會更多樣。

 譯者補充:女性狩獵者 


考古學中傳統的說法認為,在過去的狩獵採集社會中,大型動物狩獵是由男性主導的,女性主要負責狩獵採集中的「採集」任務,她們主要任務包括養育幼兒以及在大本營附近尋找食物 [1]。

然而,種種研究表明,女性在大型動物的狩獵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度 [2-4]。在有些社會中女性主要輔助男性狩獵,或者參與獵取一些小型動物。

一個長達三年的研究證實了在菲律賓阿格塔的狩獵採集群體中,女性是活躍的狩獵者,並且這沒有影響她們對幼兒的看護。沒有斷奶的嬰兒通常由母親們攜帶著一起狩獵,已經斷奶的幼兒會留在大本營由其他女性照顧,當兒童們大一點之後會同父母一起狩獵 [2]。

上文中提到的同很多狩獵工具一起被發掘的WPI6是在美洲發現可能參與過狩獵的的11位女性之一。在美洲大陸上429個已被發掘的埋藏中,共有27人被確認了性別,而其中有11位女性。這一比例有力地證實了女性積極參與大型動物狩獵的觀點 [3]。

在如今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曾經有過一個「Milling Stone Horizon」 時期 (公元前6500-1500年左右),當時的美洲原住民對植物和動物飼料的採集與處理是由男女混合完成的,並沒有清楚明確的性別分工 [4]。

在早期的狩獵採集社會中,男女共同參與狩獵(狩獵分工中的性別平等)具有積極的進化意義。現代人類的大腦對熱量有極大的需求,而性別平等正是解決這種需求的一種方式 ——令父母雙方都加大對繁衍後代的投入。

然而,在農業與畜牧業出現之後,土地與牲畜這種可以被繼承的資源成為了決定繁衍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這些資源由性別決定的世襲傳承制度,更是導致了財富的積累以及性別的不平等 [5]。

就像上文所述,我們往往會用自己對現代社會的理解來解釋對過去社會的種種發現。在解讀過去社會的勞動分工時,很多研究深受現代社會(農業,畜牧業,工業)中基於性別進行勞動分工的影響,經常會無意推斷在過去的狩獵採集社會中也是「男主外,女主內」。這也警示我們,在對過去社會的考古資料進行分析時,不要被現代觀念所過度幹擾。研究現代社會固然對了解過去社會的組成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我們也不能因此而忽視了過去社會的獨立與獨特性。

本文受SAPIENS授權轉載,若要轉發,請在本文微信公眾平臺留言,或者郵件聯繫。

Reference:


[1] Sterling, Kathleen. "Man the hunter, woman the gatherer? The impact of gender studies on hunter-gatherer research (a retrospective)."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hunter-gatherers. OUP Oxford, 2014. 151.


[2] Goodman, Madeleine J., et al. "The compatibility of hunting and mothering among the Agta hunter-gatherers of the Philippines." Sex roles 12.11-12 (1985): 1199-1209.


[3] Haas, Randall, et al. "Female hunters of the early Americas." Science advances 6.45 (2020): eabd0310.


[4] McGuire, Kelly R., and William R. Hildebrandt. "The possibilities of women and men: gender and the California milling stone horizon." Journal of California and Great Basin Anthropology (1994): 41-59.


[5] Dyble, Mark, et al. "Sex equality can explain the unique social structure of hunter-gatherer bands." Science 348.6236 (2015): 796-798.




Copyright © 2020 TyingKnots



我們來信、投稿與合作的聯繫地址是:

tyingknots2020@gmail.com







相關焦點

  • 【爐邊夜話】小魚魚和王師傅聊爐石
    這期電臺是在中美期間Bennidge邀請小魚魚大仙人和王師傅一起吐槽了下爐石目前的現狀,不過這期設備和環境不如錄音間,音效效果一般,大家帶上耳機還可以。這也是春節前最後一期爐邊夜話了,希望大家喜歡,咱們春節後再見。
  • 來爐邊聚會,搶先體驗奧丹姆奇兵
    爐邊聚會再次開放報名!8月3日-8月4日13:00,來「爐邊聚會」提前體驗最新擴展包「奧丹姆奇兵」,一同挖掘寶藏、對抗怪盜、拯救世界吧!在現場還有知名解說和主播,以及豐富的福利活動等你來參與,如果你錯過了上一次爐邊聚會,這次不要錯過了哦!祝你心想是橙!
  • 《爐石傳說》爐邊聚會青島站圓滿結束
    除了各種有趣的活動之外呢,我們現場還為玩家們準備了美味可口的爐石蛋糕以及水果飲料,大家在共享美食的歡樂氣氛中,不舍的結束了本次爐邊聚會~到這裡呢,本次爐邊聚會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場呢也就圓滿結束了!「爐石傳說,真好玩!」「爐石傳說,心想是橙!」
  • 爐邊夜讀----《陋室銘》
    爐邊夜讀《陋室銘》,心中不墜青雲志。寧靜致遠避浮躁,耕讀勤儉樹家風。
  • 《狩獵2020》:網絡暴力,使網絡成為鍵盤俠們的狩獵場
    筆者要說的電影是今年3月份上映的備受爭論的電影《狩獵》,因為與2012年口碑電影重名,網上普遍稱它為《狩獵2020》。電影《狩獵》講述了一群陌生人被富人們偷襲帶走後,在富人地盤上成為獵捕對象的故事。筆者認為《狩獵》確實拍出了視覺和內涵雙豐收的效果,且和時事熱點相結合,很有思考價值。其中,網絡暴力作為導火索,揭示了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1、網絡暴力的產生。電影中事件的起源來自網絡暴力,一群自負又高傲的富人在群裡聊天,開玩笑稱"獵殺普通民眾",被黑客拔出來發布在網上。
  • 美女狩獵指南
    (引自飛氘在美國《科幻小說研究》雜誌的文章:Gloomy China: China's Image in Han Song's Science Fiction) 在最新出版的短篇合集《宇宙墓碑》中,除韓松早期的12個短篇,還收入了韓松本人十分珍愛,私藏已久的中篇《美女狩獵指南》。
  • 《狩獵》傲慢的精英和同樣傲慢的鍵盤俠
    雖然我給這部狩獵的評分不算太高,但是這部能引起川普吐槽的電影必然有其充滿討論欲望之處,這也是我看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電影一開始是一個很傳統的反傳統B級片,你以為的金髮碧眼女主角開場三分鐘就死,然後你想,哈哈我電影看多了,一看就知道這個略帥臉才是男主角嘛,別想糊弄我哦,然後很好,再接下來的一分鐘裡,他也死了。剩下的人怎麼看也不是主角臉啊?觀眾們想,果然他們很快又都死了。
  • 英文小說《爐邊的蟋蟀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陰差陽錯的愛情悲喜劇,爐邊蟋蟀護衛著家庭貨運工約翰的妻子、善良的主婦多特相信,壁爐邊的蟋蟀是捍衛自家家宅的小小神靈
  • 黎瑞剛的「爐邊談話」都說了什麼?
    受聯合藝人經紀公司(UTA)數字媒體負責人布倫特·溫斯坦(Brent Weinstein)的邀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主席黎瑞剛就「亞洲傳媒的未來」與前者進行了一場「爐邊談話」。本文來源:數娛夢工廠逐步淡出SMG、專注媒體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董事長黎瑞剛今日亮相於上海舉行的CES Asia論壇,帶來了一場關於亞洲傳媒未來的「爐邊談話」。作為一個投資人,昔日的媒體人,黎叔亮相CES Asia既讓人意外,又非常名正言順。
  • Steam《皮行者狩獵》2020年發售:恐怖狩獵之旅!
    根據Steam商城的消息,《女巫狩獵(WitchHunt)》工作室新作《皮行者狩獵(SkinwalkerHunt)》預計將於2020年發售,這是一款恐怖狩獵遊戲。目前官方已經公開了該遊戲的介紹內容,以下為具體細節。
  • 《遺蹟灰燼》重生狩獵手槍怎麼獲取 重生狩獵手槍獲取方法
    導 讀 在遺蹟灰燼重生中,玩家們可以收集各種各樣的武器並進行強化來武裝自己,那這些武器都應該通過什麼方式獲得呢
  • 《女巫狩獵》創作者新作《皮行者狩獵》遊俠專題上線
    點擊進入遊俠網《皮行者狩獵》專題站遊戲介紹   《皮行者狩獵》 是由《女巫狩獵》的創作者們製作的一款恐怖狩獵遊戲。遊戲的主要重點是探索,非線性流程和氣氛體驗。玩家扮演美國原住民籍的怪物獵人,主角將嘗試在世界不同地方尋找傳說中的名為皮行者(skinwalker)的生物。您將能夠獲得多種多樣的工具和能力來幫助你狩獵和生存。
  • 尋找最強狩獵者!網易《狩獵紀元》集結內測時間曝光!
    尋找最強狩獵者,世界巨獸等你狩獵!
  • 狩獵原始非洲 納米比亞
    至今仍過著遊牧生活的古老原始部落——辛巴族,族人上身裸露,女人終年用紅土混合黃油塗抹在皮膚和頭髮上,既為裝飾的色彩、又是避免烈日曝曬的聖品,且其衣飾、皮飾、髮飾皆極富色彩。獨特的人文景觀,世人為之驚豔,也是旅人不可錯過的景點。
  • 恐怖狩獵遊戲《皮行者狩獵》上架Steam 年內發售!
    近日,由《女巫狩獵》的開發商Andrii Vintsevych製作發行的恐怖狩獵遊戲《皮行者狩獵(Andrii Vintsevych)》上架Steam,遊戲支持簡體中文,預計將於2020年內發售。
  • 【狩獵視頻】狩獵野鴿(3)
    北美狩獵 Weixin ID NorthAmericaHunting
  • 《親愛的自己》:東倒西歪的女人們
    這兩集中的女人們,一言難盡啊!從張芝芝開始,到思雨、袁姐、雲妹止,劇中的女人們,個個都是東倒西歪。張芝芝不光尊嚴自己作不了主,子宮也作不了主,手上的筆作不了主,甚至撒個謊也作不了主;思雨為了一鳴的工作,一瓶白酒下去後,對郭總的舉止,不管她多麼心底坦蕩,也不管從誰的角度看,都是舉止輕浮的,且那份熟練與不設防,分明已經習慣成自然;與袁姐為了中標,處心積慮要放倒劉洋,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雲妹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從撒嬌式的肢體語言到稱呼,從根本不需要打的電話到根本不意外的感動,她表現得跟真的似的,把自己都感動了……每個女人
  • 《狩獵》禮崩樂壞
    ,對其進行狩獵,從而獲得扭曲的快感。,普通大眾就是烏龜,所以給獵物們武器是因為兔子在打盹,因為兔子想要給自己製造一些挑戰。甚至可以說,從現實到虛擬網絡,整個社會完成了一種結構上的變化,只要具備網絡和鍵盤,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真正在一個平面上。
  • 非洲狩獵成果(圖)
    ,更多狩獵文化戶外文化資訊他們本職都與獵人天差地別:律師、力學工程師、會計師和牙醫。只要花上數萬美元,整個草原就對這些外邦人開放,任意殺戮。南非喀拉哈裡沙漠,一個獵人像展示獎盃一樣展示他獵殺的獅子。攝影師表示,獵人們在狩獵後的反應並不一致,有人在哭,有人在祈禱。圖為一個年輕的女獵人平靜地將她的手擱在獵物上。
  • 《狩獵》過把癮就死
    作為一部能讓川普發推特批評的電影,《狩獵》在上映之前就已賺足了眼球。要知道,同樣得到這樣「殊榮」的《寄生蟲》,可是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創造了亞洲電影的新榮光。相比川普對於《寄生蟲》的溫和批評,《狩獵》得到的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對美國非常非常壞」這樣的稱號。那麼它到底有多壞,才能讓一國總統下場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