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華媒:日本校園暴力只是青春的疼痛?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日華媒:日本校園暴力只是青春的疼痛?

  中新網7月1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3日發文說,校園暴力問題在許多國家廣泛存在,但日本情況尤為嚴重。其校園暴力不僅是青春疼痛,還有三方面原因:許多家庭父親早出晚歸,母親過分溺愛,導致不少青少年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性格;日本是學歷社會,過分強調學生的考試技能而忽視身心全面發展;日本媒體過分渲染暴力行為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文章摘編如下:

  去年10月份,日本滋賀縣大津市市立中學一名13歲男孩因不堪忍受校園暴力而自殺。據悉,這位男孩在校時常遭到同學欺凌,甚至被迫「練習自殺」。但是,事發後校方捂著蓋著,試圖瞞天過海。但是,7月12日,日本警方對該校進行強制搜索,長期頂著社會壓力的校長也通過校內電視臺向大眾道歉。日本校園暴力問題也再次人們的關注。

  喜歡看日劇的人不難發現,以反映校園暴力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在日本經久不衰,如中島哲也導演的《告白》、東野圭吾導演的《彷徨之刃》,三池崇史導演的《鬼來電》等等。由此可見,校園暴力的影視作品在日本擁有廣泛的觀眾,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坦率地講,校園暴力問題是諸多國家廣泛存在的社會問題,但日本的校園暴力尤為嚴重。據日本警視廳統計,僅2005至2008年的三年間,因校園暴力被逮捕或接受教育的中小學生人數就達5751人,這種暴力還呈現不斷增長之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校園暴力之普遍,就連日本皇太子德仁的8歲女兒愛子也不能倖免。2010年初,愛子因在校遭受男同學揪頭髮的暴力行為,導致一度「登校拒否」——不願到學校上課,甚至一度想去英國讀書。

  有人把日本校園暴力按照施暴形式歸納為四種:第一種是身體的傷害;第二種是性虐待;第三種是語言上的辱罵;第四種是排擠,孤立。這種劃分是否科學可以暫且不論,但是日本校園暴力種樣繁多,則是不爭的事實。

  日本校園暴力並非僅是青春疼痛,其原因還可以從幾個方面探討。從家庭關係及其教育來看,伴隨著職場工作壓力的增加,日本許多家庭的父親早出晚歸,與子女交流過少,母親則過分溺愛,導致不少青少年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到學校以後,對自己不滿的行徑以及對象,就採取施暴行為。

  從外部原因來說,日本是學歷社會,個人社會地位由個人的學歷高低甚至畢業於哪所大學來決定,過分強調學生的考試技能而忽視身心全面發展,在高壓之下極容易孕育帶有宣洩性質的暴力行為。而日本經濟在戰後迅速發展,伴隨物質生活日益豐腴的是奮鬥目標的缺失,學校內選擇欺辱弱小同學來填補空虛的方式顯得「自然而然」。此外,認同「大家都做的事情就是對的」,這種強烈的集體意識,既造就了井然的社會秩序,同樣也造就了日本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態度。

  此外,日本媒體也應該反省自身。一名日本中學生曾對英國《世界新聞報》的駐日記者說:「我們電視節目中,欺負、取笑人的節目太多了。搞笑明星不是欺負人就是被欺負,他們總是挖苦別人的短處,還喜歡打別人的頭,而且打得很重。學生們看到後就效仿,一開始可能是開玩笑,有的下手過重就不好玩了。如果有人打我,當然要還手了。」 不止如此,日本在青少年最熱衷的動畫片中,暴力場景亦具有普遍性。

  一個少年在校園時期養成的性格將影響其一生,一群少年在校園時期養成的性格就是民族未來的性格。不論施暴還是被施暴,都是人格不健全的體現。如今,人們在希望日本校園暴力日益減少同時,還希望這種暴力行為不要蔓延到海外。(曾穎)

相關焦點

  • 日華媒:中國發展海洋經濟可借鑑日本經驗
    日華媒:中國發展海洋經濟可借鑑日本經驗   中新網11月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8日刊載《中國發展海洋經濟可借鑑日本經驗》一文,文章指出,中國政府已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但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發展海洋經濟起步晚、基礎差、經驗不足,但起點高、進展快,出現了形勢對理想要求與實際狀況脫節的現象。
  • 日本校園暴力題材回顧
    校園暴力題材,在影視劇集中較多見於日本的動漫電影,因為日本漫畫數十年積累與發展,大量的受眾普遍累積在校園的學生階段,即使是這些學生工作後轉為上班族,不少人還因為緬懷其美好的校園生活更願意關注校園題材的作品,所以日本的動漫乃至影視市場便應運而生了大量的校園(暴力)題材的作品,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電影作品比如《熱血高校》,《告白》,《壞孩子的天空》,《大逃殺
  • 日華媒:日本教育差距與貧富差距成「雙生花」
    日華媒:日本教育差距與貧富差距成「雙生花」   中新網6月4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4日刊文指出,在相同的分數線上,低收入家庭子女進入日本公立或國立大學的機會越來越被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擠壓。
  • 日華媒:近7成受訪日本家長感覺教育費負擔重
    日華媒:近7成受訪日本家長感覺教育費負擔重 2019-03-26 15:27: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馬粥街殘酷史:一部校園暴力青春成長史大片
    我們可以看到,在軍政府的介入下,韓國的學校中充斥著暴力。課堂上隨時會有人來檢查和拷問,老師也可以肆無忌憚地辱罵、體罰甚至毆打學生,而在學生之間亦瀰漫著拉幫結派。就在這種情形下,主角金賢洙嘗遍了友情與愛情的酸甜苦辣,也完成了內心的嬗變和釋放。 賢洙苦練雙節棍良久,終於決定開始復仇。那場天台上的群毆是我認為所有關乎青春的電影裡最為經典無出其右的場景。
  • 日華媒:日本高中女生陪大叔散步或成色情溫床
    日華媒:日本高中女生陪大叔散步或成色情溫床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9日刊載評論文章《日本少女陪大叔散步有何蹊蹺事》,文章指出,現在日本,「陪人散散步就能賺大錢」的廣告傳單,被人不斷塞進日本高中女生手裡,不少人為此動心。
  • 日華媒:飄洋過海的老北京涮鍋 一解華人思鄉之苦
    日華媒:飄洋過海的老北京涮鍋 一解華人思鄉之苦 2019-04-15 15:42:06來源:中新網客戶端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抵制校園暴力 大慶微電影《青春·幻象》獲雙獎
    大慶高新區人民檢察院報送、該院未成年檢察工作團隊「童心圓」集體創作的《青春·幻象》微電影,同時獲得「十佳微電影作品」「最佳攝影」兩項大獎。「童心圓」未檢工作團隊在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檢察案件時,堅持落實未成年人特殊刑事政策規定,將保護拯救與預防有機結合。
  • 聽完這些反校園暴力的歌,我覺得《少年的你》爆火併不是偶然……
    1.用柔美的聲線訴說青春之痛作為一部主題是反對校園暴力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的曲目自然也是離不開這一主題。其插曲《再見青春》被任素汐重新翻唱,加上電影中一些片段的閃回,使得每句歌詞都像是在勾勒青春中的苦澀回憶。任素汐柔美的歌聲結合上校園暴力的主題,讓整首歌變得更加發人深省。
  • 盤點X部近年豆瓣高分青春校園劇,青春不止有霸凌和疼痛
    想到青春校園劇和電影,大家總是本能地想到校園霸凌、青春疼痛、打架鬥毆、墮胎等劇情,與我們大部分普通人真實經歷的校園生活相差甚遠。而也並不是所有的青春校園劇是這樣的劇情,接下來,橘妹就帶大家來盤點幾部豆瓣高分的校園劇,可以帶來更多正能量。
  • 日本校園欺凌,到底有多嚴重?
    你是風兒我是沙,點擊關注到天涯⬆⬆在日本校園劇的題材中,除了青春,戀愛,友情,熱血勵志劇等,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數不勝數。現實永遠比影視劇更加殘酷,日本校園暴力的問題嚴重到就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日本公主愛子也不能倖免。
  • 韓國校園殘酷青春電影:暴力少年的成長史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部韓國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風願》,影片以主演鄭宇的自身成長經歷為藍本,進行改編而成。導演李成韓在拍攝時也儘量遵循返璞歸真的原則,不玩弄花俏的鏡頭變換,力求寫實,只為呈現紀錄片的質感。主人公金政國(鄭宇飾)出生在釜山,父親是一位成功的書店老闆,給孩子們提供了優越的物質生活。
  • 校園暴力,一場未成年人的「野蠻遊戲」
    雖然我內心非常贊同,它是中國影視上第一次認真、純粹地講述青春片中,最為幽暗、沉重的題材——校園暴力的電影,可我的觀感與網上最近熱議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話題相同,《少年的你》在故事構建上,確實有東野圭吾的小說《白夜行》《嫌疑人X的替身》的影子。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談論影片本身所表達的主題:校園暴力。關於這個話題,我想自己是有發言權的。因為,我也曾是其中的受害者。
  • 《聲之形》:荒唐的劇情,帶你走進校園暴力的惡
    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暴力以及人性回暖,可在我看來,作者可能根本就沒經歷過,甚至沒見過校園暴力,只不過通過一些道聽途說以及自己的臆想創作了這部電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並不幸運,我的童年就是在校園暴力裡度過。
  • 校園欺凌,青春不可言之之傷!
    最近幾年間,校園欺凌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時候書聲琅琅的校園,變成了劊子手隨便屠宰的地獄,本該是享受青春靚麗年華的少男少女,卻一不小心步入社會的深淵,走上了校園暴力的不歸路。
  • 《少年的你》中國歷史上反應校園暴力的最好電影
    但影片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就是手機道具的使用,就其小說和影片而言,手機是正確反映校園暴力這一題材的重要道具,但在現實生活中,手機卻是被拒之校園之外的,這是網絡小說所存在的巨大弊端,失去生活本真,魏萊沒有未來也是小說起名上的重大隱喻,其次影片對日本電影《告白》進行多次致敬充分反映了校園暴力這一主題。
  • 日本愛子公主:18歲,德仁天皇唯一孩子,曾遭受校園暴力
    最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野史君看了由落落導演的《別說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改編自郭敬明的作品,2018年上映,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校園暴力的故事,上映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校園暴力,一個不陌生的詞彙,它發生在世界各國,它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 「部活」是日本校園文化的青春紐帶
    記得在一次散步回家的路上,我曾經問過mii: 「你覺得什麼才能代表校園的青春呢?」 「讀書、部活、還有戀愛。」mii很快回答我。又說: 「媽媽如果看過日本的校園漫畫,就明白了,每一部校園漫畫,無論故事如何發展,都離不開三個基本要素:讀書、部活、戀愛。」
  • 小女孩因校園暴力死亡?校園暴力何時止!
    我很幸運,幸運的是在我的人生成長階段我並沒有經受過校園暴力,但我又是個不幸者,因為目睹校園暴力導致我心裡或多或少產生不可磨滅的陰影,陰影裡包含了冷漠,抗拒甚至抑鬱。在大眾感官世界裡,我既是旁觀者又是一名縱容者。我也從來也不相信人性本善,小孩子的作惡有時比大人更可怕。
  • 青春疼痛指數也可以評級?耿耿是A級,易遙是S級,SSS的他太虐心!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青春劇,但是青春劇都會伴隨著一些悲痛的事情讓人感覺很疼,所以有些人就會進行盤點,對青春疼痛指數評級,讓人非常的意外,青春疼痛指數也可以評級?耿耿是A級,易遙是S級,SSS的他太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