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因校園暴力死亡?校園暴力何時止!

2021-02-18 每日佳話

曾經上映過一部關於校園暴力主題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最近疫情閒暇期無事重溫一遍看過之後,內心似乎真的只剩悲傷了。

我很幸運,幸運的是在我的人生成長階段我並沒有經受過校園暴力,但我又是個不幸者,因為目睹校園暴力導致我心裡或多或少產生不可磨滅的陰影,陰影裡包含了冷漠,抗拒甚至抑鬱。在大眾感官世界裡,我既是旁觀者又是一名縱容者。我也從來也不相信人性本善,小孩子的作惡有時比大人更可怕。

學生時代主旋律,最簡單直白的校園暴力就是打架,我曾經親眼見過五個女孩將一位小女生拉到學校對面的小巷子中進行毆打,行徑非常慘目忍睹,由於那件事衝擊了我的內心,我直到現在還依稀記得。他們圍著一圈,先叫那個小女生下跪。然後開始各種語言羞辱,恐嚇,戲弄,小女生麻木被動妥協他們的一切要求。施暴者高昂著頭,肆無忌憚的挑釁,時不時一記莫名的耳光,狠狠打在臉上。小女生臉上早已寫著不屈,不甘,眼淚也止不住流淌著,可是又能怎麼樣呢?無法反抗,無力反抗,或許都有。那些作惡的女孩拽著她的頭髮,用打火機燒,用菸頭朝她手臂上燙的一幕幕場景...

而在校園暴力中扮演受害者的人多為窮人,老實人,常常因為不合群而被瘋狂地找麻煩.或許也曾經向家長傾訴過自己的經歷,可家長卻只當是孩子們鬧著玩罷了。因此無盡的校園暴力便開始了。正是老師的縱容,家長的不理睬,我們這些旁觀者的目光,深深地傷害了他們。所有的孩子都是家裡捧在心尖上的寶貝,可是校園暴力,任憑誰經歷過,都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吧,甚至可能會變得心理異常扭曲,由被欺凌者變成施暴者。

都說,當今的世界人情冷漠,可是人心本就是暖的啊,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叛逆少年來說,也許暴力是解決一切的辦法,可是我真的希望沒有校園暴力,所有的同學都能夠有一份快樂美好的校園記憶。

還有一種校園暴力並不是打架,而是另一種冷暴力。這種暴力往往比那些硬暴力給人留下的傷害更多。

高中的時候,我的同學芳芳,她牙齒不齊,說話口齒不清,但卻深得老師歡心。就這樣,那些人就把她列為了疏遠孤立的對象。班裡共就十來個女生,都刻意疏遠她,別人在課間都是成群結隊去廁所,她只能獨自一人。老師叫班長報名,班長也會刻意漏掉她,仿佛她就是個空氣人一般。那個時候也沒想那麼多,一直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態度,現在回想起來,越發愧疚。上次的同學聚會也沒見她,聽別人說她高中畢業就沒在上了,嫁給了一個煤礦工人。

這件事也變成了我們的飯桌談資。我在想:我那個時候作為這一切的目睹者,我應該正義感使然,好想為她遞上一張紙巾,好想大喝一聲那些個生事的同學,可是我沒有,我還是轉過了頭,為了我的合群。我的合群,對芳芳也是一種傷害吧,所有的人對此都這樣冷漠,這才是真的可怕吧,當時沒有建立正確是非觀,意識不到這種冷暴力的傷害程度,如今想起來芳芳,總是有些內疚。

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許多孩子仗著有權有勢便肆意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他們心裡可能並未曾當回事,只是當個消遣的機會。可對於那些受害者來說這是一輩子都無法磨滅的傷痛,一個人究竟能記仇到什麼時候?

前段時候在網上很火的學生掌摑老師的新聞火了起來,事情的起因是那位男子在路上碰到了多年前傷害過他的老師。我並不是想說這件事有多么正確,而是那位男子說的一句話:我面對老婆兒子我都感覺無能為力,我感覺我沒法保護好他們。究竟是什麼傷害讓他將這份仇恨銘記於心?不要妄想著讓時間去衝淡慘痛的記憶,自己去嘗試著解開這個心結吧,找到他,曾經的軟弱無能丟掉,拾起你的尊嚴,找回自信。不再去縱容校園暴力事件。

校園暴力——被暴力的身體,被霸凌的心靈。霸凌者不是最可恨的,我們這些看客,旁觀者給予他們的傷害才是最大的。當發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各位有沒有想過那些經歷了校園暴力後變成殺人狂瘋狂報復社會的,到那時,到底是讓人覺得痛快還是痛罵人渣呢?被霸凌的人內心是脆弱的,旁人的一句話「大家這麼對你,一定是你做了些讓大家討厭的事你為什麼不反省一下你自己呢」。我想說有這樣想法的人,你平時也一定是個霸凌者!根據美國一大學調查顯示65%的霸凌者欺凌別人只是因為心情不好,並沒有什麼仇恨,甚至從未有過交集。

我想對所有的受害者說不要只是想著逃避,越逃避那些人渣越不會放過你,你沒有任何錯,錯的是他們!是那些冷眼旁觀的看客!你沒有什麼好害怕的,整個社會都是你強有力的後盾!勇敢地拿起武器進行反擊吧,當你從父母,老師,學校社會等都無法獲得幫助時,奮起抵抗,讓大家關注到你的經歷,社會大多數人還是蠻有正義感的。加油!不要想不開,這樣只會讓這種事件越演越烈!

我想告訴那些看客,你或許只是害怕遭受像那樣的霸凌而不敢出頭,這樣的話到後面被暴力的人又會是誰呢?等你真正接觸到時,你會發現人竟然可以這麼壞,那些反社會人格的垃圾桶總喜歡欺負弱小者來刷存在感。如果人人都當看客,那麼你們的孩子呢?你們家人朋友呢?會不會遭受同樣的待遇!不要去做中國式看客!魯迅先生曾說過「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如螢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

不管是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家長們始終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否能夠過得愉快,身心健康。所以預防校園暴力問題的出現,也是眾多家長們關心的問題所在。那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的出現呢?

及時地與孩子保持溝通,發現孩子的心結所在。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不合群,性格孤僻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與他進行溝通。幫助青少年正確的度過青春期的煩惱。

在學習以外要及時的幫助孩子疏導自己面臨的壓力。經常性帶孩子去遊樂園,動物園,植物園等地方放鬆身心,避免孩子因遭受過大的壓力而出現在校園內的施暴行為。

常去學校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在跟什麼人接觸,跟孩子的同學也聊一聊,看他在學校是什麼情況。

樹立孩子堅強的人格,學會反抗。

最後,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能在孩子面前,雙方父母進行互打互毆的行為,這會使得孩子遭受巨大的心理衝擊,可能導致孩子成為施暴的一方。

並且告訴孩子尊重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會回來,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當作威脅。

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尊嚴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尊重自己,我們才能被尊重。

- End -

有問題請聯繫佳話先生

微信ID:laonanren0111

相關焦點

  • 那個遭到校園暴力的女孩
    據說加害者們為了戲弄這個女孩特意在臉書上特意弄了一個小組,「stefani germanotta你永遠不會出名, 你根本就沒有才能」不知道因為是被校園暴力還是那段時光太艱難,最終這個女孩放棄了學校,選擇了退學。
  •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一女生跳樓身亡,校園暴力欺凌何時休?
    而生活、校園暴力的真實情況,並沒有劇組工作人員監督。我們所熟悉的校園暴力欺凌大概有這些,被圍攻拍照、被孤立、被傳話、被按倒或踢倒在地、被用球砸等等情況。或許,類似事件根本一點都不誇張吧!引申熱文——看完了《葉問4》,你對校園暴力有什麼看法嗎?不過,我們要談的不是以上形式的校園暴力。這次,和大家談談情感方面的故事。
  • 不要讓「校園暴力」毀了孩子的一生
    「校園暴力」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親身經歷過,這個詞對於親身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來說就是噩夢,是大家都不願回憶的過去,它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內心,試問有哪個孩子不希望有一個快快樂樂地,和小夥伴友好玩耍的記憶呢?
  •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悲傷逆流成河,校園暴力何時能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事件,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一幫未成年人,對被霸凌者毆打、恐嚇、人格侮辱、手段極其兇殘,受害者甚至一生都走不出校園暴力的陰影,有的甚至走向自殺這條路。在充滿希望的神聖的校園裡,暴力事件,是一個容易讓人心有餘悸的事件……《悲傷逆流成河》是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校園電影。只聽名字還以為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其實這部劇裡也有一些關於感情的故事,咱們今天暫且不提劇裡的感情線,來說一說女主易遙遭受到校園暴力事件,最終以悲劇結尾的故事。
  • 高三女生跳河自盡,班主任疑似背後推手,校園精神暴力何時停止?
    一名高三女生疑似不堪忍受班主任的語言暴力,選擇了跳河自盡結束年輕的生命。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大家對校園暴力的熱切關注,相比大家廣為熟知的校園暴力事件,這起事件中的暴力更多的是來自於精神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軟暴力。
  • 日本校園暴力題材回顧
    ,復古八十年代,校園幫派暴力,以及漫畫式的角色設定,還有各種搞笑段子。隨著《熱血高校》的大熱之後,一系列國內外的跟風惡搞致敬之作同樣是陸續出現,但都沒有達到前者的高度,然而日式的影像作品中經常出現描寫有關校園暴力的內容,這跟日本以校園文化為主流的流行趨勢有很大關係,而日本的主要文化支柱產業,漫畫的校園題材中,有關校園暴力等內容的描寫在其中佔比較大....
  • 如何拒絕校園暴力
    今年和大家介紹一部關於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相信你們也都看過,今天讓小編和你們好好說說。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因這部影片獲得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和新人獎。可以說明該影片大獲成功。一場高考前夕的校園意外,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陳念(周冬雨飾)性格內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
  • 校園暴力的現狀、成因及預防對策
    □王又丹    校園本應給人以陽光明媚的感覺,是正當花季的少年安靜學習的地方。但是,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網絡上搜索「校園暴力」的關鍵字,就會出現大量的相關新聞,其中不乏觸目驚心的視頻。
  • 《少年的你》剛獲百花獎,又有兩名高中生慘死,校園暴力何時休?
    校園暴力何時休?現實永遠比電影更殘酷!電影中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因為同情被校園暴力下跳樓自殺的同學,而成為下一個被施暴的對象。、警察也取證困難,最後的結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施暴者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的報復。
  • 照亮校園的陰暗面!9部揭露校園暴力和霸凌的影片
    近年來,校園暴力和霸凌等事件倍受社會關注,近日上映的《少年的你》就是此類題材。為此在這裡小編在這裡盤點幾部關於校園暴力和霸凌題材的電影,希望這類影視作品可以擴大這類事件的影響力,照亮校園的陰暗面,為那些倍受煎熬的少年貢獻一點綿薄之力。《三年A班》
  • 《一起努力 拒絕校園暴力》教育活動設計案例
    設計情景,引出課題設計意圖:通過讓同學們觀看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校園是一方淨土,每個人都應抵制校園暴力,做一個品德品德優良的中學生。 環節2.提出問題,得出校園暴力的定義以及形式 回顧你以前的經歷,是否曾經受到校園暴力? 你覺得什麼是校園暴力?
  • 社區警務|防止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它主要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其他人員之間、師生之間發生在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具有敵意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暴力行為。由於校園暴力行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數是青少年在校學生,並且暴力行為發生在校園內或校園周邊,因此大家習慣稱其為校園暴力。對在校園裡悄然「滋長」的校園暴力,我們該如何抵制呢?
  • 社區警務防止校園欺凌,拒絕校園暴力
    校園暴力,它主要是指在校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其他人員之間、師生之間發生在校園內及校園周邊的具有敵意的欺凌、體罰、傷害等性質的暴力行為。由於校園暴力行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數是青少年在校學生,並且暴力行為發生在校園內或校園周邊,因此大家習慣稱其為校園暴力。對在校園裡悄然「滋長」的校園暴力,我們該如何抵制呢?
  • 誰來保護少年的你: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根據2015年到2017年刑事一審審結案件裁判文書,統計將近3000起校園暴力案件,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其中,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這意味著,3年間,校園暴力致人死亡案件達300起左右,年均百起。惡毒辱罵、暴力毆打甚至重傷死亡以霸凌之名,如陰雲般籠罩在校園上空。校園裡的暴力與欺凌正在呈現出怎樣的形式與特點?
  • 對校園暴力說 NO !韓國多名排球選手曾為校園暴力施害者
    女子職業排球球隊-흥국생명的雙胞胎姐妹李在英和李多榮就學校暴力事件道歉。受害者在社交網絡上發表文章—《我是現職排球選手學暴的受害者》,揭露了中學時期遭受排球選手的校園暴力事實。被害人對於曾經受到的校園暴力表示:「因為已經過了10年,所以想過到底要不要忘記。
  • 杜絕校園暴力,年齡小不應成「護身符」
    12月19日,寧海縣教育局發布通報,對涉事學生以尋釁滋事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0日處罰,因兩人未滿16周歲,不執行行政拘留。另一名涉事學生不滿14周歲,依法不予以處罰,責令監護人嚴加管教。通報一出,引發網友熱議。人們在譴責校園暴力的同時,也不禁提出質疑:我們該拿什麼去約束和懲罰未成年犯罪者?年齡小就是被原諒的理由嗎?
  • 山東壽光:世紀東城學校(小學)向「校園暴力」亮劍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為增強學生法制觀念,預防和減少校園暴力欺凌事件的發生,創建更加美好的文明校園,日前,壽光世紀東城學校(小學)為學生推送了"法治課堂",本次的活動學校提前做好了安排,通過教室網絡對法治課堂進行了直播,學生們在教室通過屏幕和投影實時收看。
  • 其實不止這一個案例,拒絕校園暴力,讓校園上空變得湛藍
    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胆地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網絡上屢屢頻現有關校園暴力事件的視頻和圖片,這種以強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為觸目驚心,施暴手段傷盡天良,深受其害的學生遭遇看的我是心如刀絞。
  • 針對校園暴力的原因分析
    這則新聞報導的是3月25日,雲南彌渡縣彌城中學,七年級學生奎某某因瑣事在校內遭兩名學生毆打,並被一棍子擊中後腦勺直挺挺的倒地的事件。看完這則新聞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關於學生打架事宜,不能只是批評教育,國家應該加大對校園暴力的懲治力度。這種打架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與團結,也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以至影響到家庭與社會,其危害性顯而易見。
  • 韓國又一校園力作,大尺度揭露校園暴力,男二戰鬥力爆表!
    絕大多數時候,韓國校園劇都是甜蜜戀愛掛鈎。《學校2015》中恩菲和韓以安互相守護,《舉重妖精金福珠》中福珠和俊亨之間又笑又鬧的相處模式讓人羨慕。畫面色調是小清新,布景服化都是獨有的「青春活力感」,讓觀眾瞬間回到過去的青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