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算是有一個好人緣的人,為什麼會被下了大牢呢?而且還是因為自己的一篇文章,這到底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呢?當時的蘇軾又怎麼樣面對這一切打擊的呢?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蘇軾在黃州住所定慧院所寫,在這首詞裡,只寫了一人一鳥。
上片寫孤鴻見幽人,下片是寫幽人見孤鴻。這首詞的真實意思估計也只有深處當中的蘇軾知道,那詞中的人就是飛鴻,飛鴻就是這個人,這個人就是他自己。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正遇一場「風暴」,僥倖的是蘇軾大難不死,逃過一劫,在他驚魂未定心有餘悸的時候所寫。
這就是歷史上的「烏臺詩案」,即文字獄。當時李定、舒亶等新黨摘取蘇軾一封謝恩表和眾多詩詞中的語句,給蘇軾扣上誹謗新政的罪名,把蘇軾關進大牢。
《湖州謝上表》到底是一篇什麼樣的文章呢?蘇軾從徐州到湖州時,依照慣例要向神宗上表致謝,本事一篇官樣文章,但是蘇軾本人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
所謂不吐不快,所以這篇文章就出現了這樣的話: 「知其生不逢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可牧養小民。」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自知生不逢時,無緣跟你們這些新進的政治上的新人共事;朝廷大概是看我歲數大了,也沒有什麼本事做什麼大事了,所以才派我去管管小民。這些話就被心懷叵測的人用上了,給他口上了一個「譏諷朝廷」的罪名。
那些新政黨羽要置蘇軾與死地,因為蘇軾一直反對新法,新黨羽正好成這個好機會,除掉自己的心頭之患。
蘇軾在湖州太守任上被抓,很快他就被押到了京城,被投入御史臺審判。蘇軾的詩詞,文章,書信在這個時候都成了他的罪證。
其中確實有些是譏諷朝政的,但是有些確實是那些政敵無中生有,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勸神宗皇帝違背祖宗家訓,要將蘇軾處死。
這件事在當時不算一件小事,其中牽扯到蘇軾39位親友,一時間各個都人心惶惶。幸好的是神宗皇帝惜才,再加上正義之士的救援,蘇軾才死裡逃生,最後皇帝下詔,蘇軾被貶黃州。
這場突如其來的牢獄之災,讓蘇軾的意識裡有一個新名詞「恐懼」。黃州之前,蘇軾生活就像一隻黃鸝鳥,被眾人讚賞,這無形中也招來了禍端。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讓蘇軾明白了世界原本就是殘酷的。讓他也明白只有懂得隱藏和沉默才是求全之道。
上述的這首詞,也是蘇軾到黃州的第二年所寫,可以看出恐懼和孤獨已經佔據了他的心。
「缺月掛疏桐」,一句話將人帶入了幽深的夜裡。心思沉重的人獨自在月下樹影裡徘徊。他孤寂、悽苦。
此時的他還沒有適應黃州的日子,他內心的驚悸足以驚得起孤鴻。回想當初的噩夢,宛如安靜的枝頭上藏著一顆驚雷。得罪皇帝,被貶黃州,親友絕交,此時無一人認識,現在年老又多病。心中有恨,卻無人明白自己的心。
看見一隻孤鴻在焦灼地來回飛,希望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枝頭棲息。但他揀盡所有的寒枝還是不肯棲息,寧肯在決絕冰冷的沙洲上獨自飛行。也不願意降低格調,與其他凡鳥為伍 「良禽擇木而居」多麼好的一隻鳥!
在牢中的四個月讓蘇軾驚魂不已,但與牢獄之災相比,讓自己放棄自己的品格更難接受。事實也證明。黃州的艱苦絲毫沒有讓蘇軾放棄高潔,只是把他的生命和詩詞推向另一個軌跡。
蘇軾的一生並不順暢,但是他不管自己遇到什麼,都沒有曾放棄自己的生活,他的豁達是出了名的,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的。
在黃州的生活艱苦不已,但是他依然樂觀面對,並用詩詞表達「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這句詩說的是自己的臉比墨還黑,既說出了事實,還體現了他的豁達。
讀蘇軾的詩詞是能給你帶來精神上和心靈上的雙重慰藉。在《蘇軾詞傳》中收錄了蘇軾很多的詩詞,而且還有對蘇軾的生平進行的了介紹,有詩詞的詳細介紹,還有小故事可以欣賞,當你讀他的時候,不由得讓有一種走進蘇軾的生活的感覺。
這套《最美詩詞》除了《蘇軾詞傳》外,還有《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
當你翻開這套詩詞的時候,這六位詩人的作品,以及人生趣事絕對讓你捨不得再放下,一定能讓你得到內心深處的一個升華。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