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女哭著喊著不讓走,蘇軾寫下一詞,讓人讚嘆其人品卻又想入非非

2021-01-17 解憂文史

蘇軾的人生叫作流浪,流離輾轉,寂寞以帆,孤獨為舟,而能夠填平他心中那片愁之海的,唯有佳人與明月。雖然我們在他的筆下看到了光明磊落,從他的高歌裡聽到了豁達灑脫,從他的衣袖間嗅到了高節清風,但蘇軾更多的慰藉卻來自於女人。

詩酒茶、趁年華,有王弗、王潤之相伴;黃琮琥、死懷璧,有朝雲死隨。除卻這些留下名字的,還有更多無名佳人從蘇軾的夜空划過了璀璨,她們都給予了這位失意之人莫大的安慰,也因此催生出了美麗的作品。

蘇軾為歌女舞妾寫下了不少詩詞名作,他不僅給自己僱傭的歌女創作,就連別人的歌女也照寫不誤!那句經典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就是蘇軾讚美好友王鞏的侍妾的。

當然,除了蘇軾情至深處自動留情之外,這些歌女也會想方設法地主動討詞,因為一旦討得了一首好作品,那麼原本籍籍無名的歌女或許就能翻身做頭魁,而她們的出場費自然也會水漲船高。換句話說,歌女遇上蘇軾,就相當於遇上了貴人。

所以,在蘇軾多次被貶四處漂泊途中,每逢友人宴或每到飲酒處,就會有慕名而來的佳人獻殷勤,但並非所有歌女都是如此。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就在蘇州遇上了一位別樣風情的女子,她的行為讓他很受感動。

宋朝規定,地方官每三年即調任,熙寧七年剛好是蘇軾杭州任滿之時,朝廷將其調任密州,而由杭州至密州,蘇州是必經之地。不過,蘇軾對蘇州早已輕車熟路,因為在一年之間,他這是第三次過蘇州了。

蘇州太守王海設宴為蘇軾接風,其間自然少不了美人歌舞助興。可是,席間有個歌女卻不唱不跳,反而哭得梨花帶雨,不要蘇軾離開蘇州,不想他只是自己生命的一個過客。蘇軾倒是對這種場面司空見慣:呦呵,不就是討詞嘛,表演很到位,後臺加雞腿吧。於是隨便寫了首《阮郎歸》送給她了事。

留住幾天後,蘇軾即將啟程前往密州。是日,太守長亭送別,蘇軾卻驚然發現,那日哭泣的歌女早已等待在了那裡,痴痴地守望。蘇軾這才明白,女子目的並非為索詞,而是真心傾慕自己,意在挽留,他深受感動,遂又起筆寫下一詞,贈予歌女。

《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

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不用羅巾浥,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上片裡,蘇軾以自身境遇作則,來讚美歌女的品德。他說,自己已經白髮滿頭,憔悴不已,重回京都的願望不知何時才能實現,而今舊日親朋了無一字,只有你還殷勤為我送行。

這裡的「舊交新貴音書絕」有深意,因為這時的蘇軾正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招致怨恨,無人再願與之親近,以防被收拾。

下片裡,蘇軾開始與歌女話離情。離亭之上,詞人將去,而歌女還未開口就已起嗚咽之音,令人倍感悲傷,誰料此時乍起的風雨卻更讓這份悲傷加深。蘇軾建議:不要用手帕擦眼淚,就讓眼淚灑滿衣襟,下次見面時,我們就可以把它當作思念的憑證。

蘇軾這下片真是讓人讚嘆他的人品,卻又令人想入非非。一方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對投懷送抱的歌女,蘇軾完全可以聊以纏綿或者帶她走,但他沒有趁人之危,而選擇了做正人君子,正道之處,令人嘆服。

另一方面,蘇軾這斷舍離卻斷得並不徹底,而是留下了一絲伏筆,也是一絲的可能性,他提出下次相見時會有信物,會記得她,仿佛是應允歌女下次會有故事發生一樣。況且,蘇軾一年之內三過蘇州,誰知道他會不會很快又去呢?而且,歌女必定不是第一次見他,那麼她心中必然會留下愛情的種子,以待再次相聚。這便是令人想入非非之處了。

相關焦點

  • 蘇軾本想安慰歌女的遭遇,自己卻被上了一堂課,感動地寫下這首詞
    大文豪蘇軾心胸如海、豁達豪放,同樣也激勵了許多人在人生低谷時不放棄不洩氣,但若是說到在蘇軾眾多作品中哪一句詩詞最能夠溫暖和安慰世人,正是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當蘇軾以為接下來就是柔奴梨花帶雨哭訴嶺南的艱苦和不幸時,柔奴只是為蘇軾斟了一杯酒淡淡的說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了柔奴的回答震驚不已並且大為感動,便立即為這位外表柔弱卻內心強大的歌女寫下了一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 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詠足」詞,為何被現代專家評價為「俗氣」?
    蘇軾這個人愛喝酒、愛參加宴會,畢竟古人的休閒娛樂可沒有現代人豐富,能夠在宴會上與好友推杯換盞、高談闊論,也是一種享受,而宴會上除了這些文人墨客以外還不能缺少的就是歌女舞姬的陪伴,面對佳人在側不少文人墨客都為之寫作,蘇軾也不例外為歌女寫過很多詞作。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王鞏也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當時他被貶到了嶺南,蘇軾則是被貶到了黃州。就這樣過了四年之後,王鞏被官復原職,他在回京的時候,想要去看一下蘇軾。他帶著自己的小妾一同前往,他的小妾名叫柔娘。這個小妾其實就是個歌女,長得非常秀美,並且嗓音也好,當時王鞏被貶,她大可自己離開,畢竟長得非常漂亮,很多公子哥都喜歡!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詞,讀過的人不多,改成「現代詩」後走紅網絡
    很多人都讀過,也用過這段話,卻不知道其出處。據考證稱,最早使用這句話的是現代作家馮唐。不過,也有人追根溯源,認為這段話實際上源自宋代的蘇軾,是根據其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一段詩句,演繹出來的一句「現代詩」。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蘇軾的詞就是這樣,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有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蘇軾經歷了風雨,看到一些場景後,即興寫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讓後人加以讚嘆!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到處飛是鳥的命運,各處奔波是人的命運,我們在哪裡留下痕跡,停留何處,都是偶然,也是必然。無常,是人生本來的稱謂。
  • 蘇軾出格的一件事,將歌女高僧同處一室,高僧坐懷不亂,寫下名詩
    然而蘇軾的作品中,很多時候卻又總是取笑和尚,留下了很多軼事趣聞。有一次去拜訪高僧慧覺,看到了他的房子裡都是以竹子來裝飾自己的房間,心生喜悅。於是提筆便寫下了:「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不吃肉會變得瘦,沒有竹子便顯得非常俗氣。
  • 蘇軾借酒「為難」歌女,歌女巧妙回擊八個字,令蘇軾當場自慚形穢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詩詞文化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能有閒情雅致賦詩一首的人已經少見。人們不願意也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了。於是就出現了「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種文藝氣息滿滿的句子,給疲於應對生活的人們以精神上的慰藉。
  • 歌女苦求蘇軾不要離開,蘇軾破例寫了兩詞相贈,後一首成千古名作
    唐宋時期,文人和歌女看似兩個相距很遠的階層,卻因為種種原因,聯繫十分緊密。文人是讀書人,金榜題名是要為官主政的,歌女往往是窮苦百姓出身,賣藝取悅主顧。即便是在當時,歌女也是被人輕視的,不過許多文人士大夫卻在貧賤和顯貴時,都與歌女有著不解之緣。
  • 蘇軾帶「溪女」訪寺,高僧大怒,他當即寫下一詞,高僧心服口服
    蘇軾還喜歡湊熱鬧,朋友納小妾他去攪一攪,和尚齋個戒他去戳一戳,雖然內心並非出自惡意,但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總能撩撥起一些帶有危險信號的詩意的風浪。據《冷齋夜話》記載,蘇軾就曾在錢塘幹過一件危險的事兒。話說蘇軾任職錢塘期間,天天地往西湖躥,枕山棲谷,刻霧裁風,好不快活。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堂堂大文豪,卻被小沙彌噎得說不出話,也是有趣。「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經常被反調侃,但是蘇軾好玩的本性卻一直不變。他在徐州任職時,另一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道潛也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不在話下。蘇軾的弟子陳師道曾盛讚他「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得知道潛要來,蘇軾便設下酒宴以招待好友。
  • 和尚找名妓求歡不成反殺之,蘇軾親自審判還寫下一詞,成罵人典範
    在中國人的眼中,和尚一般都被人們視為斷情之人,他們往往會擯棄自己的七情六慾,追求四大皆空的狀態。對於他們而言,人世間的美人,人世間的錢財等等都是誘惑,都是他們修行道路上的阻礙。往往只有能夠做到秉持禪心、坐懷不亂之人,才能夠成為得道高僧,從而獲得世人的讚嘆。
  • 蘇軾為歌女的舞姿和歌喉著迷,寫了一首詞,更是想讓人目睹芳容
    這首詩詞的題目是《南歌子·雲鬢裁新綠》,是蘇軾面對歌女所寫的一首精彩作品。蘇軾雖然一輩子起伏不定,但是大多數的時間都還是以一個士大夫的身份出現的人們面前的。而且和他交遊的那些詩人或者詞人,雖然官職可能並不是非常高,但是也絕對屬於那個時代的精英人群了。
  • 蘇軾見友人小妾,寫下一首詞,如今成「網紅」流行語,原句更高級
    蘇軾見友人小妾,寫下一首詞,如今成朋友圈網紅句,原句更高級蘇軾率性而為,狂放不羈,無論是見誰,都喜歡開個玩笑。就是這段時間宇文柔奴漸漸掌握許多醫學知識,也無可救藥愛上了正直豪氣的畫家王鞏,但王鞏已有妻室,柔奴便為了陪伴他甘心做王鞏的歌女。後來蘇東坡烏臺詩案事發,與蘇東坡交情頗深的王鞏也受到波及,被貶到嶺南。當時王鞏的下人,妻妾都走了,只有宇文柔奴毅然決然的陪他去了嶺南。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江邊寫下一首詞
    被貶惠州,蘇軾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便是蘇軾的一首曠達詞作。 這首詞蘊含著蘇軾的曠達之思,尤其是結尾十字,讀完可以讓人豁然開朗。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
  • 歌女希望從良,蘇軾隨手寫下藏頭詞,救人水火千古流芳
    元豐七年,飽受「烏臺詩案」影響的蘇軾終於東山再起,被派往汝州赴任。鑑於蘇軾在文壇上的領袖地位,他如同當紅明星一樣,受到關注。黃州到汝州距離不近,沿途官員、百姓都歡天喜地迎接這位文豪。在潤州也不例外,兩位歌女甚至偷偷找到蘇軾。
  • 蘇軾灌醉友人被其妻趕出門,寫一詩罵他「妻管嚴」,卻流傳至今
    張先80歲的時候娶了一位18歲的妙齡少女,在迎親這天,蘇軾故意調侃他,寫下這首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雖然陳季常經常跟著蘇軾混,但是他的酒量實在是差勁,跟蘇軾比起來差得很遠,而且他又是「妻管嚴」,每一次出門都需要跟自己的妻子柳氏報備,並且保證早點回來。古代文人飲酒作樂自然少不了讓歌女前來助興,這一次,陳季常跟蘇軾喝得很開心,一不小心把陳季常喝多了,陳季常半夜未歸,他夫人派下人前來尋找,才發現陳季常不但醉酒還跟歌女混到了一起,可把柳氏氣壞了!
  • 豪邁的蘇軾,寫下三首出人意料的豔詞,讓人不好意思讀下去
    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的豪邁讓人讚嘆,讓人欽佩,他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從容,也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灑脫;他有「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的飄逸,也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情。
  • 王朝雲病重,蘇軾寫下一首詞,情真意切,令人肝腸寸斷
    十年之後,他為王弗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看哭了多少讀者。 王閏之陪伴蘇軾的時間,大約有二十五年。對於王閏之,蘇軾同樣傾注了自己最真摯的愛情。他在「烏臺詩案」之後,被貶黃州,衣食無著,躬耕東坡。半年之後,王閏之被蘇轍送到黃州。她和丈夫一起艱辛度日,給予了蘇軾最重要的籍慰。
  • 歌女苦苦哀求從良,蘇軾微微一笑,填寫了這首千古流芳的藏頭詞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現在許多人看來匪夷所思的過程。我們並不能以當前的觀點來苛求古人,這就是歷史辯證觀。比如說官員和歌女,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類人,但在唐宋時期,他們的關係卻非常緊密,超出了一般的官民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