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我們曾學過一篇《核舟記》,雕刻的是蘇軾、黃庭堅、佛印遊赤壁的場景。
黃庭堅我們都知道,是蘇軾的大弟子,也是他一生的摯友。
而佛印是北宋高僧,與蘇軾私交甚密。
至今坊間還流傳著很多關於兩人的趣事。
有一次蘇軾進廟找佛印,剛進門就見到一個小沙彌,起了逗弄之心,道「禿驢何在」。
這個小沙彌也是機智,道「東坡吃草」。
堂堂大文豪,卻被小沙彌噎得說不出話,也是有趣。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經常被反調侃,但是蘇軾好玩的本性卻一直不變。
他在徐州任職時,另一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
道潛也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不在話下。
蘇軾的弟子陳師道曾盛讚他「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
得知道潛要來,蘇軾便設下酒宴以招待好友。
酒宴上,蘇軾玩心大起,慫恿一位歌女向道潛表白,大獻殷勤。
面對歌女的示愛,道潛卻是面不改色,淡定地吟出一首詩,而這首詩也成了千古名作。
此詩名為《口佔絕句》,全文如下:
寄語東山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詩歌開頭兩句反用「襄王有意,神女無心」的典故,拒絕歌女的表白。
這個典故出自宋玉的《神女賦》,寫的是楚襄王苦苦追求巫山神女的典故。
在文中,宋玉極盡言語誇讚神女的美貌,「上古既無,世所未見」。
而這樣聖潔的神女自是只可遠觀,神聖不可侵犯,但楚襄王卻不信邪,用盡百般手段,也無法令神女動心。
後來「襄王有夢,神女無心」便成了單相思的代名詞。
這裡道潛以「窈窕」二字點出歌女的身份,又指出她以幽夢來煩襄王,一個「惱」字突出了他的不耐煩。
原本是襄王糾纏神女,他卻反其道而行,既道出歌女的糾纏,又表明自己的無意。
一語雙關,也算是巧妙。
如果說前兩句還只是委婉的拒絕,那麼後兩句就是表明自己一心向佛的堅定決心了。
他道自己潛心修佛,心無旁騖,就像那沾了泥的柳絮,不可能隨著春風的吹拂而上下飛舞。
柳絮因風起,在古人的眼中,柳絮雖美,但有時也是輕浮的代名詞,代表男女情愛,
而道潛這裡說的又不是一般的柳絮,而是沾了泥的柳絮,這樣的泥絮無法隨風飄轉,就像道潛不會因為歌女的表白而動凡心。
春風飄絮本是常見的現象,詩人卻以此來表現自己禪心之堅定,也是算是匠心獨運了。
整首詩寫得很是委婉風趣,尤其是最後兩句,連蘇軾讀後也讚不絕口。
他也曾寫過關於柳絮的詩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幽怨纏綿也是千古名作。
但他寫的是常見的柳絮,他也曾想過以落泥的柳絮入詩,沒想到還未付諸行動,卻被道潛搶了先。
本是一場玩笑,最後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華、能力、態度,都值得我們景仰和學習。
這本《蘇軾詞傳》以蘇軾一生生活過的城市為線索,將蘇軾如水、如火的一生展現在讀者面前。蘇軾的一生可謂是歷經風雨痴心不改,人生經歷百折千回。
這本書收錄了蘇軾一生的詩詞,用詞表面嬉笑,輕鬆,細品則唱出人生悲歡離合,歲月滄桑的厚重之聲,無形間直擊人心。
裡面還有《辛棄疾傳》,對後人來說,辛稼軒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詩詞,但大多數人卻不關心稼軒的真實形象。雖然稼軒詞「別立一宗」,但不應當把辛稼軒只當成一個詞人看待,他文才武略兼而有之,是一個具有多方面才智的英雄人物。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裡面有大量精美的插圖,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讓你在了解詩詞之外,走進這些文人的生活,閒暇時讀一讀,領悟人生。
活動期間,整整6本書,6位古中國偉大的詩人,他們或男或女,僅需要88元,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你體會到詩詞的力量!
大人看的同時,孩子跟著一起看,從小接受詩詞文化的薰陶!
想感受詩詞之美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