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
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李煜:「李煜雖有愧於國,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但不傀於才,是文學藝術史上一位出色的詞人。」
到現代,對李煜這樣的評價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然而,我們對於李煜的了解,好像還是停留在他亡國之後的幾首千古名篇上,很少會觸及到李煜做皇帝時期的創作。
原因大概是是那時候的創作題材庸俗,詞筆爛豔,不僅會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也不符合自古以來儒家的思想理念。看人們對晚唐時期《香奩集》的評價就知道了。
然而想要真正了解李煜,他前期那些「花前月下」的創作是繞不開的。李煜雖然經歷了亡國,他的身份和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李煜即使在亡國之後,他的本心也是不曾發生變化的,依舊是一個純粹的詩人之心。所以說,只有把他的前後創作階段連在一起,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才是完整的李煜。
【臨其詩境】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李煜前期比較著名的一首詞,描寫的內容也是比較的香豔,深受後世文人的喜愛。
關於這首《一斛珠》描寫的對象後世還存在爭議,大部分認為這是在描寫歌女,以「嘴巴」為重點,也有一小部分人認為李煜這是在寫夫妻之間蜜裡調油的閨房樂趣。不過,歷代收錄這首詞的選集中都有類似「詠美人口」這樣的解釋,大概率李煜寫得還是多才多藝的歌女而非正妻。
李煜的詞從頭到尾都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他從來不避諱俗氣的形容和表述,相反,大量的使用口頭語和民間俗語,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當時的場景對話以及自己的心路歷程,此特點在這首詞中體現的也非常明顯,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原文】
一斛珠·曉妝初過
五代:李煜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條分縷析】
詞所展現的是一個歌女從出場到高潮的部分,以一個驚心動魄的「笑向檀郎唾」收尾,讓人回味無窮。
最先是「曉妝初過」,早起,先把最基礎的妝容上好,最後的步驟是在唇間點上一抹沉檀色的紅膏,讓整個人更加的明豔動人,此處的「些兒個」就是很徹底的口語化,特別接地氣。
後面開始唱歌,先寫還未唱歌的時候,歌女輕啟紅唇,向人家吐露花蕾一般的舌尖,可愛調皮的同時,又有著非同一般的魅力。而後是櫻桃小嘴「破」開,流露一曲婉轉清歌。「櫻桃破」這三個字,我認為是可與「梨花帶雨」相媲美的形容。
歌唱完,歌女也就參與到下面的酒會中,這會兒又是另一種情狀。「羅袖殷色」「香醪杯深」「繡床斜憑」,處處細節都引人遐想,將我們帶回到幾百年前的那一場酒宴,欣賞那如驚鴻一般的女子穿梭其中。
最後一句更為傳神,嚼碎紅茸,向與自己打情罵俏的人唾去。這一句是典型的民間文學手筆,直接大膽,傳統的文人寫不出如此動人心魄的句子,而這也是李煜詞中的一個特點,真實。
李煜寫歌女,不僅寫其服飾妝容,將其當作器物一般欣賞,而是寫她的心理與個性,將她當成與自己一般無二的,可愛而真實的人。一如李商隱在感情詩中的開拓,這一類人並不同於尋常尋花問柳的淺薄之人,相反,我認為他們是具有真情的人。
李煜自然不用說,從小生長在深宮之中,在被抓亡國之後首先想到「垂淚對宮娥」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是絕對真實的,沒有絲毫的心機與隱藏。這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當然是敗筆,但卻是一個偉大文學家必備的條件之一。
即使現已過去上千年,但我們依然可以從詩詞中找到力量,感受到那時李煜的心情,不僅是李煜,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納蘭性德等等這些,哪一個不是有感而發?
讀李煜,體會人生百味
李煜的詩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例如《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
近期在看1本《李煜詞傳》,裡邊收錄了李煜的詩詞,讓我們以詞為媒介,去感受李煜被歷史塵封的過往。
繁華落盡,不問世事,唯有他的詩詞,依然在綻放美麗。
此外還有《蘇軾詞傳》,蘇軾為人豁達,他的詞更加是豪放,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1個蘇軾,風雨在所難免,一任蓑衣,只管前行,沒有患得患失的顧慮,即便到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也沒有過多的在意,欣喜,這一份平常心,也許是蘇先生,最豁達人生的詮釋吧!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1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進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巔峰,愛的痴心。
這套書一共有6本,在其中還包括有《倉央嘉措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讀辛棄疾的詞,讓人奮發;讀李清照的詞,可以感懷,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
到了浪漫的12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體會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