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詞,讀過的人不多,改成「現代詩」後走紅網絡

2020-12-24 舊話重題
古風美女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溫。」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古典詩文仿佛有一股神奇魔力,每隔一短時間,總會被萬能的網友,搜羅出一些妙句,它們文質兼美,情境俱佳,雖塵封多年,再讀時依然能讓人動容,並迅速躥紅網絡,成為大家爭相使用的個性籤名。

其中,就有這樣一個網紅句子:「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很多人都讀過,也用過這段話,卻不知道其出處。據考證稱,最早使用這句話的是現代作家馮唐。

不過,也有人追根溯源,認為這段話實際上源自宋代的蘇軾,是根據其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一段詩句,演繹出來的一句「現代詩」。

不少人讀古典詩詞,都局限於上學時的教科書,但在課本之外,還有很多好詩文。沒有讀過蘇軾的這首《定風波》,了解到其背後精彩的故事,實在可惜。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01萬裡歸來顏愈少

蘇軾的這首詞,語言簡練流暢,理解起來很容易。

他在上闕開篇就寫道,「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直言羨慕「琢玉郎」得天獨厚,不僅才貌俱好,而且還有天贈的美人相伴。

上闕下半部分也交代了「美人」的職業,原來她是一位歌女,明眸皓齒,清歌婉轉,聽她歌唱,夏日也會感覺到清涼。

萬裡歸來顏於少,笑時猶帶嶺梅香

在詩歌下闕,一開口就是「萬裡歸來顏愈少」,這句話儼然就是「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源頭。蘇軾對歌女的描寫刻畫,也從音容笑貌,轉移到了她的品格上。

下闕中的「萬裡歸來顏愈少」,意思就是說,這位歌女常住萬裡之外的嶺南,歸來後看上去愈發年輕美貌了。

作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蘇軾作詞喜歡誇張是人盡皆知的,長期生活在條件艱苦地方的女子,怎麼可能越活越年輕呢?

一個才冠古今的士大夫,不吝讚美之詞,誇獎一位身份卑微的歌女,說她是天贈點酥娘,說她越來越美,說她笑容中帶著花香,其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02此心安處是吾鄉

原來,蘇軾為其作詩的歌女,正是好友王鞏的侍妾,被喚作柔奴。在蘇軾心裡,一直覺得對不起他們二人。

王安石改革變法時,蘇軾因政見不合而不受重用,曾作詩諷刺新政流弊,他也因此被罷官貶黜,甚至還有性命之危。在連坐制度下,和蘇軾親近的諸多文人都被牽連,王鞏就是其中之一。

蘇軾畫像

後來,蘇軾被貶黃州,而王鞏則被貶謫到了賓州。賓州地處嶺南,不僅遠離中原交通不便,而且窮鄉僻壤條件艱苦,據說夏天還非常燥熱難忍。

好友被連累,蘇軾自然心有愧疚,多次與王鞏來往表達歉意:「今定國以餘故得罪,貶海上五年……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

所幸,多年之後,兩人終於重回京都,再次相聚時,蘇軾竟發現王鞏「面如紅玉,著述不絕」。

你明明在煙瘴之地住了多年,為何還紅光滿面,自信滿滿?蘇軾忍不住問道。

王鞏沒有多作解釋,轉身把柔奴叫了出來。一位眉目娟麗的女子,為兩人歌唱一首,歌罷,蘇軾只覺得沁人肺腑,神清氣爽。

古裝美女

當日情形,被蘇軾寫在了詞的贈言中。蘇軾還詢問柔奴,知道了她的經歷。原來,當初好友王鞏遭逢大難時,其侍妾都一鬨而散,只有柔奴對他不離不棄,雖然她家庭世居京師,但依然陪著王鞏來到了嶺南。

蘇軾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很難忍受吧,柔奴卻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有這樣一位女子陪伴,怎麼能不讓蘇軾羨慕呢?

古裝女子

03出走歸來仍是少年

「萬裡歸來顏愈少」,不僅是蘇軾對柔奴外貌的誇讚,更是對她隨遇而安、恬靜曠達品質的一種欣賞。他的這首詞,也正如柔奴一樣,聲情並茂,沁人心脾。

再看現代人改寫的「歸來仍是少年」,同樣一語雙關,寄予了美好的祝願:希望你歷盡千帆,仍年富力強,仍初心不變。

有網友就覺得,改成的「現代詩」明顯境界更高,因為它並不是既成事實,而是一種祝願,這樣更能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

你覺得蘇軾原作好,還是網紅改裝句子好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詠足」詞,為何被現代專家評價為「俗氣」?
    提及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相信許多喜歡詩詞的朋友都不陌生,畢竟蘇軾詞壇的地位可以說是如同魁首一般的人物。蘇軾一生寫了近2700首詩作和350首詞作,他的作品多以慷慨激昂的豪放為主,但是也不乏有一些百轉千回的婉約之詞,為後世留下的許多朗朗上口的經典之作。
  • 蘇軾為歌女的舞姿和歌喉著迷,寫了一首詞,更是想讓人目睹芳容
    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蘇軾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精彩的詩詞。在這些詩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他的生活態度,也能夠得出他有關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而且難能可貴的是,蘇軾的很多詩詞也寫出了一個普通人面對生活的態度。
  • 蘇軾慫恿歌女向高僧表白,高僧回敬一首詩,短短28字卻驚豔了千年
    堂堂大文豪,卻被小沙彌噎得說不出話,也是有趣。「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經常被反調侃,但是蘇軾好玩的本性卻一直不變。他在徐州任職時,另一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道潛也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不在話下。蘇軾的弟子陳師道曾盛讚他「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得知道潛要來,蘇軾便設下酒宴以招待好友。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歌女苦求蘇軾不要離開,蘇軾破例寫了兩詞相贈,後一首成千古名作
    唐宋時期,文人和歌女看似兩個相距很遠的階層,卻因為種種原因,聯繫十分緊密。文人是讀書人,金榜題名是要為官主政的,歌女往往是窮苦百姓出身,賣藝取悅主顧。即便是在當時,歌女也是被人輕視的,不過許多文人士大夫卻在貧賤和顯貴時,都與歌女有著不解之緣。
  • 歌女哭著喊著不讓走,蘇軾寫下一詞,讓人讚嘆其人品卻又想入非非
    詩酒茶、趁年華,有王弗、王潤之相伴;黃琮琥、死懷璧,有朝雲死隨。除卻這些留下名字的,還有更多無名佳人從蘇軾的夜空划過了璀璨,她們都給予了這位失意之人莫大的安慰,也因此催生出了美麗的作品。蘇軾為歌女舞妾寫下了不少詩詞名作,他不僅給自己僱傭的歌女創作,就連別人的歌女也照寫不誤!那句經典的「此心安處是吾鄉」就是蘇軾讚美好友王鞏的侍妾的。
  • 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
    李煜很「風流」的一首詞,刻畫歌女的大膽潑辣,最後9字令人心動有一句話這樣形容李煜:「李煜雖有愧於國,是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但不傀於才,是文學藝術史上一位出色的詞人。」到現代,對李煜這樣的評價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 蘇軾40歲納12歲小妾,初見時寫的求愛詩,成男人們的花言巧語
    一提到蘇軾小編最先想起來的就是這句「十年生死兩茫茫」,僅僅一句,就將蘇軾對他夫人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感動了多少人!假如我們只知道蘇軾的這一首詞,可能蘇軾就會是所有女人夢寐以求的郎君吧?蘇軾40歲納12歲小妾,初見時寫的求愛詩,成男人們的甜言蜜語除了王弗,還有另外一個女人對蘇軾的影響頗深,就是小妾王朝雲,她是最懂蘇軾的人。蘇軾與王朝雲的初次相遇,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話。
  • 蘇軾借酒「為難」歌女,歌女巧妙回擊八個字,令蘇軾當場自慚形穢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詩詞文化受到了極大的衝擊,能有閒情雅致賦詩一首的人已經少見。人們不願意也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了。於是就出現了「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這種文藝氣息滿滿的句子,給疲於應對生活的人們以精神上的慰藉。
  • 蘇軾用歌女試探道潛心性,對方毫不慌亂,作下名詩流傳千古
    很多人都知道,蘇軾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但大多數人不曾了解過的是,蘇軾同時也是一位很優秀的參禪者。他不僅有許多朋侶友僧遍布江湖,也有著寵辱不驚,超脫俗世的情懷與胸襟。因著這樁案件而受到刺激的蘇軾,在激憤之下寫了幾句詞,為的是批判那和尚的兇惡行為簡直是浪費此前的修為,可憐那歌姬,本就因命運不公而被投身於煙花之地,最後還要死於那「禿奴」手中,實在是令人難過惋惜。另有一次,是蘇軾與好友佛印之間的互相打趣對話。
  • 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了一首詞,全篇借用了別人8首詩,卻一氣呵成
    自從蘇軾開創了「隱括詞」的創作手法,他就開始了再創作之旅。並非每一首詞都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變得更加經典,他仿的那一首《浣溪沙.漁夫》雖然毫不介意地借用了張志和原作的「斜風細不須歸」的佳句,但是讀起來卻不如原作的意味深遠。
  • 古時蘇軾贈友人小妾一首詞,如今成「網紅句」,其實原句更高級
    有些人認為,古典詩詞與我們的現代生活已經漸行漸遠了,但其實並非如此。無論《詩經》、《楚辭》,還是唐詩宋詞,無一不圍繞在我們身邊,詩詞的美,歷久彌新。包括現在,很多網絡上流行的金句,都是由詩詞改編過來的。若說流行最廣的,可能就是「陌上花開」了,這個詞很美,出自五代時期吳越王寫給夫人的一封信,全句為「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蘇軾也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一位詩人,蘇軾這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700多首詩作,326首詞作,很多篇都成為了我們口中的經典。
  • 蘇軾送侍妾的一首詞,竟讓朝雲寫在「裙帶」上,開篇10字就絕了
    大意就是一群文人對蘇軾擁有朝雲這樣一位紅顏知己感到既羨慕又嫉妒,希望自己有生之年也能擁有一位通情達意,才色雙絕的女子。  蘇軾的三任紅顏其實各個都有勝人之處,或者不論貧賤甘心照顧蘇軾,或者有識人之慧,為蘇軾的仕途出謀劃策,或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夠指出蘇軾肚子中的「不合時宜」。  但可惜的是三人都沒有陪伴蘇軾太久,都在30、40歲的年紀就去世了,蘇軾為此更是痛斷肝腸。
  • 蘇軾這個大吃貨,竟為橘子寫下一首詞,讀完卻讓人垂涎欲滴
    此外,蘇軾還喜歡品嘗各地的時令水果,他被貶嶺南期間,就曾「日啖荔枝三百顆」,可見他的吃貨本性。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浣溪沙·詠橘》,便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品嘗橘子有感而作的一首詞。一般來說,詞人詠物,必是有所寄託。可蘇軾這首詞就不一樣,他竟直接為橘子寫下一首詞,即「純用賦體」。
  • 蘇東坡帶著歌女去寺廟,險些被打,隨手作了一首詞,化解了尷尬
    其他人去這些場所娛樂,是被人指責,他去玩樂則成為了風流韻事,正好證明他是位坦蕩的風流才子。當然,宋代花街柳巷的活動項目和服務目標與每個人的想像都大不相同。和現代的同類場所大不一樣,「文人書寫歌詞,有才華的歌女奏唱」恰好整合成為一對才子佳人的組合。餘音繞梁的歌聲不僅可以吸引多金英俊的年輕人入場娛樂,甚至能招來很多女孩子當粉絲。更生動地說,當時的歌女有點像街頭表演者,除了偶爾有一些私下裡的勾當。
  • 蘇軾落魄時寫出一首《醉落魄》,將一歌女視作淪落天涯時的知音
    公元1074年,蘇軾再一次被貶黜由杭州調任到密州,此次貶黜路途遙遠,必定在路上要受不少苦難,一路途經許多城市蘇軾都沒有停留,唯獨到達蘇州時,有一個歌女曾與蘇軾有過一段緣分,特地為蘇軾設宴踐行。此番舉動讓蘇軾甚是感動,為此將這位歌女視為知音,特意寫下了一首名為《醉落魄》的詞獻給歌女。《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
  • 美女向蘇軾求詩,前兩句毫無詩仙水準,後兩句驚豔世人
    這與智商、情商無關,而與自身的發展規律決定的,就算是站在雲端的人也是如此。例如,蘇軾一生都很有才華。連太后都為他的才華著迷。全朝都為他瘋狂。然而,他陷入了「烏臺詩案」,差一點就打破了先例,不殺士大夫。她不知道何時何地,於是,李琦勇敢地,在大眾視野之下,蹲在地上,請求蘇軾在披肩上作詩。已經很久沒有人向蘇軾求詩啦,蘇軾也很久沒有給歌女寫詩,人們也很好奇。蘇軾默許,讓人拿筆,寫了兩句詩:「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蘇軾的詞就是這樣,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有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蘇軾經歷了風雨,看到一些場景後,即興寫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讓後人加以讚嘆!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初聞不懂詩中意,懂時已是詩中人。我們自小學便在語文課上學習了蘇軾的那些千古詩詞和文章,搖頭晃腦地讀著那些似懂非懂,但覺得很厲害的詩句,回到家後還不忘背給家裡人聽。如今在一些特定環境裡,腦海中浮現出那些詩句,不知是否會熱淚盈眶,還是淚往心裡流。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蘇軾的一生經歷過太多的不公平,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公平,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蘇軾把這些感悟都寫在了詩詞上,蘇軾的詩詞,更深刻的展現了他對人生的見解。說起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豁達,他的人生態度,人們都說,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蘇軾,這句話說得真沒錯!誰都想要有個豁達樂觀的心態,過好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