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Design Week 2016
作者出來時,天已經黑了。這些發光的球體,白天時應該是這個樣子。
從東側大棚裡出來,天,已經黑了。(延展閱讀 | '16東京設計周小記・上 | 從伊東的場館,到藤本的紙盒)
整個明治神宮外苑,都籠罩在一片淡淡的蕭索之中。沒有炫目的路燈,這片安逸的小洲到了晚上成為了東京森林中的一個宇宙,安逸,如同日本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園一般,到了晚上就平靜得不切實際。
這時,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又一個透明的球體。在黑夜中的草坪上,它們有如漂浮中的星球,虛空,永恆。
- Air Tent -
這是一組名為Air Tent 的展,雖然這樣的做法並不稀奇,但放在這樣寬敞的草坪上,再加上東京夜晚的襯託,一份自然的感動油然而生。
Air Tent 由多名藝術家、設計師分別完成,根據官網給出的list,包括隈研吾在內的10餘位藝術家參與其中。官方對air 給出的說法是:「寬敞的場地上,透明的泡沫狀帳篷散布其中。環繞360°都能看到裡面,加之燈光的點綴擴大出幻想的空間。(広大な敷地に點在する透明なバブル型テントは、360度どこからでも中が見え、夜ライトアップされると幻想的な空間が広がります。)」
10餘位參與其中的藝術家
Air Tent 官方宣傳視頻
我走出大棚的時候,工作人員正在往各個球裡放紙屑一類的碎片。這些白色碎片在鼓風機的吹動下不斷地在透明球體中翻滾,按之前的話說,真可謂原理很簡單效果很出奇。相比這幾個動態的球體,其餘也有若干內容物為靜態,依靠打在上面的變化燈光而取得效果的球,個人覺得與動態的那些相比,這些就略顯單薄了。
怎麼說,再怎樣變化的燈光效果也都是人為預想之下的產物,而依賴風動表現出的狀態,則充滿了未知甚至是無限的不確定性。
- 學校展 -
餐罷,我來到了草坪的西隅,那裡是一個個學校展。
本次設計周的學校展分為室內室外兩個部分。室內展區位於東側大棚北邊的一個小棚,出展的展品種類不一,大多是工業設計,也有幾個搞交互擦邊球的。整體水平個人覺得一般,印象較深的有兩個:一個是位於門口由武藏野美術大學出展的「書」相關的工業設計,有趣;另一個則是較裡面的一個學校,藉由八音盒的道理,利用榨汁機裡面的螺絲創造出一系列天然音樂效果(很繞嘴,但真的是這樣),個人覺得雖然並不那麼優秀,也算是眾多平庸設計中的翹楚了。
室外部分則多是空間設計,一個學校的展區大約3m見方。先說說整體感受,可謂複雜有餘概念不足。這裡做得最好的我覺得是早稻田大學的蹺蹺板遊戲,其餘我覺得有說頭的也都碼在下面了。
早稻田大學的蹺蹺板遊戲 | 一個裝置,想從這端走到另一端就必須通過一連串類似於蹺蹺板的結構。也就是說,這是一條必須由兩個人同時協助才能完成的路徑。
我覺得這個設計的目的很直接,就是通過人為的手法創造出行為的發生。但個人認為,這個設計的方式有點太過於直接了,設想,如果創造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退一步創造出能夠孕育出行為的可能性,這樣是不是更好呢?
日本大學 | 官方的解釋大概是:你走進去走出來,但你的心卻在這個過程中發生改變,而因此走得進去走不出來。而我實際的感受是,進入到裝置內部,由於外面的光亮很足,內部的空間反而展現出外面來看所不具有的通透感。也就是說,藉由懸掛的紗,在內部創造出了一個私密卻又與外面有著一定通透聯繫的空間。我想,這是設計者所沒意識到的意外收穫吧。
京都精華大學 | 這個設計也有點意思。上中下三段地開關合頁,利用尺度感選擇不同的打開方式進而獲得不同的使用空間。學生氣很濃,但實際感受不錯。
女子美術大學 | 硬質帳篷中間做了一個surprise空間,人從狹窄的通道進入,surprise,然後再經由狹窄的通道出來。然而我並沒有surprise。
Human academy tokyo | 非常簡單的災害後避難所,用於前提條件有空調設備的集體避難所中,給受災者一定的隱私度。有點意思。
? | 糊弄。
? | 感覺這不太像是一個空間設計,有點工設的意味。效果看起來不錯,而且挺惹人上手的,但僅此而已了。
? | 撥開樹叢,裡面有一個又一個小遊戲。我覺得裡面的遊戲非常無聊,但進出時撥開還比較難撥的塑料管所獲得的樂趣卻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千葉大學 | 沒看,不是很感興趣。
看完學校展,我便離開了本次設計周的展區。說實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感動。
自然,這是我的一些孔見,我在一開始的時候也說了,希望大家能通過我的視角管中窺豹,感受一下當下日本設計的氛圍氣,從中有所陶冶有所收穫便是更好。當然了還有,設計周不會僅僅只是一個靜態的展示,它還包括了一系列的講座與活動,由於個人能力精力有限,就不能那麼全面地提供給大家了,在此我也表示自己的一番歉意。
最後,有一點想說的。設計周的設計本是沒有好壞的,我一直認為,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優秀的概念支撐也只不過會是時代的一個背景板,而一些看似樸拙的設計,若是能從中攝取到區別於這個時代或是能扶持這個時代的觀點,那它便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精品。而這,也是我評價一個設計周,或者是展覽的基準。我想說,我對這次設計周的評價是藉由這個觀點提出的,希望不會打擾你欣賞一片天地時的心情。
本文系「東瀛建築大歓」製作委員會原創作品,版權歸我方所有,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如需轉載請事先聯繫委員會,並轉載時註明原文出處
Nippon House × 日本建築
【有關日本建築業最IN的訊息】
撰稿人:廣±子 | 微信:Nip_house
長按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 Nip_house
也可以點擊標題下藍色小字關注我
轉載請事先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東瀛建築大歓」製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