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有很多個光鮮亮麗的標籤:央視著名主持人,曾獲「金話筒獎」;實力派優秀演員,憑藉《美麗的大腳》獲得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同時她還有一個隱藏身份——作家,代表作《姥姥語錄》獲得「冰心散文獎」。她的成就遠遠不止這些,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可以說,倪萍在她的從事領域裡一直是那顆最耀眼的星星。最近主持《倪吧拉呱》綜藝節目,再度成為觀眾追捧的對象。
倪萍是公認的C位大姐大,但她卻說:「平臺才是真正的C位。」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倪萍演員當的好好的,也做出了成績,怎麼會跑去當主持人呢?倪萍說:「因為好奇,也因為好勝。」
趙忠祥對倪萍的評價是:「她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善於帶動觀眾的情感,她是一個專業素養非常高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人。」
鳳凰網對倪萍的評價:「無論當主持人還是演員,倪萍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女性。」
倪萍80年代就開始進軍影視界,88年憑藉《雪域》獲得金鷹獎最佳配角,在電演圈裡嶄露頭角。之後憑藉個人的努力及天賦,收穫影視界無數獎盃。她在電影中塑造的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且外貌身材條件俱佳,加上她的高情商和反映迅速,央視高層看到她有當主持的潛質,邀請她來加入央視主持人的行列。當時央視在全國一枝獨秀,是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機會難得,倪萍決定挑戰和突破自己,儘管當時一點主持經驗都沒有。
事實證明這是倪萍非常正確的選擇,倪萍也說感謝央視給了她很好的平臺。
在人才濟濟的央視,倪萍是怎麼脫穎而出的呢?記得入行不久,央視臺長曾對倪萍及一眾主持說:「 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你不過是比較幸運才站在這個舞臺上,中國有十幾億人,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你隨時都有可能被替換掉。」
可能因為一直有危機感,所以倪萍也從不敢懈怠,才有了今天的她。
當被問到:「當時在央視是C位嗎?」
倪萍回答:「算是C位,當時全國人民都看央視節目,但是並沒有C位的感覺,因為真正的C位是央視這個平臺。」
想起剛畢業時,被面試官問到:「你覺得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選擇?」當時還覺得努力大於選擇。今天倪萍老師給出很好的答案:「選擇大於努力,即選擇對的平臺很重要」。
雷軍曾說:「站對了風口,連豬都會飛。」站對了平臺,就等於有了高於別人的起點。
那麼,選對了平臺就真一定能站C位嗎?
很多人對C位過度解讀,認為站在中間就是絕對的C位。倪萍對於C位的定義有不同的解讀,她認為,舞臺上最能吸引觀眾目光的那個人就是C位。她心目中的謝娜就是C位。
有人質疑,何炅才是絕對的C位,謝娜在快樂大本營站舞臺旁邊。「她不是C位」,倪萍反駁:「謝娜在《百變大咖秀》節目中,為扮演海盜匍匐在地,她的演繹讓全場觀眾都嗨了起來,她的表演吸引了全場人的目光,敬業精神讓人折服,所以她是當之無愧的C位。」
倪萍入行幾十年,有人問她:出道時有想過站C位嗎?「她坦誠回答:「當年剛入行演戲就想著C位出道,結果剛開始時分到的小角色只是個沒有臺詞的群演。為了被觀眾記住,她洋洋灑灑的給這個角色寫了一頁紙人物設定。為了能在一眾群演中出戲,她不停地折騰,一會拍衣服上的塵土,一會抖鞋上的泥,不斷地給自己加戲。結果被導演狠狠的批了一頓,說我搶了主角的風頭。」
倪萍從這件事總結經驗教訓:想站C位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硬搶,得搶得有技巧。她舉了陳佩斯的例子:「陳當年飾演一個沒有臺詞的匪兵,一群匪兵毫不起眼。他給自己做了一些設計:排在匪兵隊列最後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掉了一隻鞋。爬起來時順便撿起地上發現的半截菸頭,放在鼻子底下深深吸了一口,並很珍惜的把它夾在耳後。發現隊伍已經走遠,急匆匆的往向跑去追趕前面的隊伍。他的這個設計非常成功,觀眾們都記住了他。」
相信陳佩斯為了這個角色,私底下演練了無數次,才能給觀眾流暢地呈現出深刻的一分鐘。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相反,現在很多流量明星,為了搶C位拼盡手段。倪萍認為:「有時間去『宮鬥』,還不如沉下心來花時間強大自己,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在C位上站得更久。」
自不量力的去搶C位,容易被卷進輿論的旋窩。德須配位,生活如是,職場如是。
剛進央視時,倪萍是新人+小白,而她周圍的同事已經是主持界的大腕級人物。相較之下,倪萍是黯然失色的Nobody。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導演給她拋來橄欖枝,說《正大中藝》的原主持人不想主持其中幾集,問她願不願意接手。倪萍當時心花怒放,她開心的回答:「我願意」。
沒想到倪萍去拿節目主持臺本時,遭到原主持人羞辱。原主持人把臺本啪的一聲扔在地上,這一聲她像打在倪萍臉上。她看著躺在地上的臺本,心裡進行著激烈的鬥爭:「到底要不要彎腰去撿?」
猶豫幾秒後,好勝心戰勝尊嚴,她彎下腰低下頭撿起地上的臺本,並暗自發誓,一定要做出成績,讓別人高看兩眼。一定要足夠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在臺裡站穩腳跟,才有資格站C位。
後來倪萍說:「正因為有這種一定要做好的信念,她主持的節目非常成功。」央視高層也在這個節目中看到了她的無限可能,給她提供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她說她的C位是撿回來的:「如果不是當年的「低頭彎腰」,或許沒有那麼快獲得成功,或許也沒有今天的我。」
她告誡年輕人:「職場中遇到困難很正常,別輕易被困難打倒。學會彎腰低頭,蓄勢待發。」要有彈簧般的精神,壓力越大彈得越高。
人生的路還很長,每個困難克服過去了就會成為走向人生巔峰的轉折點。
有C位的平臺,還得有足夠的努力,才能憑實力C位出道。要比拼的不是誰站C位,而是誰在C位上站得更久更穩。
我是@南國織喃 職場水深須謹慎,關注我,一起暢談職場故事,探討避坑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