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時挺殘酷 ——《馬粥街的殘酷史》影評

2021-03-02 睿揚Reyoung

青春有時挺殘酷

——《馬粥街的殘酷史》影評

 

     這是一部講述青春的電影,又名《1978:高校往事》,大學時在同窗好友的推薦下,我看了這部電影。在那段青澀、迷茫的歲月裡,裡面的情節讓我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於是我便把這部電影保存在硬碟裡不時回顧,到現在已看過不下十遍了。

    故事發生在1978年的韓國,主人公泫洙(Hyun-soo Kim)轉學到了漢城江南區的江慕高中,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老師、校管對學生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意打罵學生,學生之間幫派林立,好勇鬥狠之風盛行。

    在這樣的環境中,泫洙結交了新的朋友,卻又見證了哥們之間友情的破裂;遇見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只是將這短暫又美好的感情封存在記憶中;體驗到了從一個可塑的中等生向後進生的退變,卻又最終徹底爆發,在屋頂決戰中成功復仇。大多數韓國電影並不追求大製作,更多是靠故事情節、鏡頭畫面以及背景音樂打動觀眾,本片也不例外。它要展現的不是熱血高校的打鬥場景,而是當不安躁動的青春在面對殘酷現實和迷茫未來時表現出的無奈。

    

    影片以李小龍的經典電影《精武門》的畫面開始,泫洙從小便埋藏著一個英雄夢,想做像李小龍一樣的英雄。恰好班裡在佑植(Woo-sik)的影響下流行著一種截拳道精神,兩人自然而然產生了一種「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他們一起帶領班級戰勝了校管(Jong-hoon)的籃球隊,一起去迪廳,一起逃跑,一起英雄救美,一起面對一群高年級同學的圍攻報復……    但正是這位親密戰友奪走了他喜歡的女孩恩珠(Eun-ju Kang),不久後佑植因為志趣不同和恩珠分手,並且在泫洙面前說出輕蔑恩珠的話語,泫洙因此第一次主動出手打架,但對方卻是自己的好哥們(可悲的是,正是佑植曾經勸說泫洙在打架方面要邁出第一步,佔據主動乃是成功的關鍵)。

    儘管如此,泫洙依然非常珍惜與佑植的這份友情,佑植在屋頂被擊敗後,人們紛紛離開,沒有人上前幫助他,都擔心日後遭到報復,只有泫洙上前攙起佑植一路走回教室(他這次之所以沒有在打架時幫助佑植,可能是擔心因此被學校開除吧)。

    但終於人各有志,他再也無法喊回遠去的佑植。那個時候的友情就是這樣純粹和簡單,不需要在乎朋友之間人情的往來,不需要刻意的討好,不需要考慮對方有什麼利用價值。投脾氣的哥們在一起喝酒擼串、熬夜備考、馳騁球場……這些經歷比別的一切都來得實在。再來說說愛情,泫洙對於恩珠一見鍾情並一直暗戀著,在泫洙心裡恩珠是那樣的美好,哪怕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她都使他陶醉,他一直下不了決心跟恩珠表白,因為如果恩珠不同意,那麼他們倆連朋友都做不了了,也就在沒有機會體驗和恩珠在一起的美好感受。哪怕自己要冒雨回家也要把傘借給恩珠,一邊冒著雨,一邊跑著和公交車裡面的恩珠道別也是開心的;哪怕自己不會吉他,也要刻苦練習為恩珠彈唱一曲,練習的過程中體驗的是一種嚮往美好的忘我的幸福;哪怕佑植和恩珠在一起讓他格外傷心,泫洙也會跟他們說「你們在一起很合適」,背後感受的是一種願意為愛而承受的悲傷。正如泫洙所講述的那個故事:「一個狂野的藝術家愛上了一個女孩,但是女孩的父母不同意,於是他對他們說,『我的指尖在燭焰上停留多久,就讓女孩和我在一起多久』」。泫洙希望能像保護燭焰不被吹滅一樣呵護著恩珠,正因如此,在體驗著距離產生的美好的同時,他也承受著若即若離帶來的折磨。

關於恩珠後來的去向,導演給觀眾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但我不相信恩珠最後跟佑植私奔了,因為一年後泫洙在公交車上見到恩珠時,她說「去年的這個時候沒有這麼冷」。「去年」應該就是泫洙和她一起火車旅行的時候。恩珠復讀了一年或許是為了等泫洙吧……或許導演想說,這其實並不重要,正如旅行時泫洙吉他彈唱的那首歌唱的一樣:「你的沉默乾枯著我的嘴唇,你冰冷的眼神,冰凍著我的腳印;對著轉過身的我,你說了『再見……再見』,代替了那句哽咽在喉嚨間的『我愛你』」。這首歌的名字,正如這段美好的感情註定的結果一樣,是一段《無法實現的愛情》。    對學校教育的徹底失望,失去朋友、失去愛情的痛苦,以及父親的責備讓泫洙失去了生活的目標,面對校管不斷地挑釁,他心中的「李小龍」被喚醒了,也許他覺得如果當時校管沒有打敗佑植,就不會有佑植的出走,也不會有佑植和恩珠一起私奔的傳聞。一想到這,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件可以去專注幹的事,最終他刻苦練習、精心準備,憑藉一己之力在屋頂打敗了野馬幫,徹底宣洩了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隨後的一幕,父親在醫院跪求校管父母不要起訴,這個鏡頭讓人看著心酸,按照往常,父親應該對泫洙拳腳相向,但這一次父親卻一路無話,他們沉默地走在平常回家的路上,這個鏡頭反而讓人感覺到一種平靜的溫馨,好像就是自己上下學回家的那條路一樣。父親的背影好像是在反省自己對孩子粗暴的教育方式,走在後面的泫洙看著前面的父親,此刻仿佛感受到了父親的擔當,也在思考自己未來的路。兩人就這麼一路走過,最終消失在暮色中,勝過了千言萬語。    這部電影講的故事我們也許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至少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這樣一段時期——有很多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是第一次,充滿著新鮮感的同時又因為懵懂和躁動不安而不知所措,因而每個第一次都讓我們或多或少有些膽戰心驚,這其中有痛苦的經歷,也有不少美好難忘的回憶,但至少我們回首過往,心態也許都會像看到這部影片的結局一樣讓人感到欣慰。泫洙找到了新的方向——在一所普通高教學校繼續學習。成龍的電影取代了之前流行的李小龍的電影,但泫洙心中的「李小龍」——最初的英雄夢依然還在。他和老朋友漢堡依然能像當初在班裡那樣扮演著功夫片中的情節相互打鬧著。雖然青春有點殘酷,但只要夢還在、真情還在,青春就不會散場。

相關焦點

  • 《馬粥街殘酷史》16年前的青春
    看了16年前的馬粥街殘酷史。又看了許多十多年前的「古老」影評。也不知道現在已經是而立甚至是不惑的他們,還有沒有時常在夢裡想起過去的那段歲月。在優等生恩珠的青春裡,嚮往的是危險的愛情,但是當激情褪去,終將回歸正軌。在靦腆的模範生鉉洙的青春裡,喜歡是很難說出口的兩個字。陪伴已經是莫大的滿足。火樹銀花的絢爛後一片狼藉,而我站在這一站列車的終點站。
  • 權相佑、韓佳人(顏值太高)《馬粥街殘酷史》:真青春,真殘酷
    其實,一開始聽了《馬粥街殘酷史》這個名字,挺迷惑的,唯一吸引我的是女主韓佳人的顏值,當我看到了韓佳人,wow,如此美麗,如此清純……《馬粥街殘酷史》類型:韓國/歷史/青春/劇情主演:權相佑、韓佳人、李廷鎮豆瓣:7.9(高)
  • 《馬粥街殘酷史》1978與1988
    這周看了《馬粥街殘酷史》,又名《1978高校往事》。一開始是被這個校園題材吸引,因為我最愛的韓劇就是《請回答1988》,但是沒有想到時間相隔十年,內容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裡面有很多相似的題材,比如說男女分校,熱鬧的炒年糕店,擁擠的公交車,甚至《馬粥街殘酷史》裡面的校園暴力,1988也有類似的情節。
  • 《馬粥街殘酷史》非典型的殘酷青春
    相比起故事現在的名字《馬粥街殘酷史》,覺得另一個名《高校往事1978》更適合它。經過了數十年的日本佔領期,不論我們願不願意承認,臺灣 朝鮮 韓國的社會文化中總有一些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響。你會發現上述地區凡是以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為背景的校園片,總是有很多相同的元素。相似的校服,嚴苛的紀律,低年級對高年級無條件的尊重,以及在《那些年》中出現過的學校督導員。
  • 《馬粥街殘酷史》算不得影評,當觀後感來看吧
    剛看完馬粥街殘酷史,覺得這片子挺致鬱,至少我感到很鬱。不同於牯嶺街樣少年青春的定格,馬粥街痛苦的隨時間變淡更讓我心塞。那些曾經的天大的事也被時間衝淡了,其中之輕讓我無法承受,難道我此刻經歷的事註定被時間衝淡嗎?比較一下影片中少年與我的經歷,雖說時代與背景都不同,但同為少年,至少有些相似的心境。
  • 《馬粥街殘酷史》青春的暴力美學
    柳河暴力三部曲中的馬粥街殘酷史,讓人不禁感慨柳河導演。他的電影都是驚喜! 在暴力中銘記青春,在青春中體會懵懂。也許愛情是這鍋大雜燴的調味劑,苦中帶甜。 柳河導演執手的電影總是敢寫敢拍,很現實,但又真實。那個年代的韓國高中的教育,讓男主賢洙吶喊到「該死的韓國的全部高中」!
  • 《馬粥街殘酷史》柳河的虛無主義者
    2017-6-17隨便翻發現馬粥街殘酷史當初給了5星,印象除了電車上的一個視角並不是5星的感覺,重看,發現是愛情。貌似當初也是糾結著隨意一點,2013-03-30 標籤:青春 大半部時覺得樣樣超過朋友 票房地位相差甚遠 劇終 開始感念青春 名字降了很多分 重看霜花店時,感覺能跟上導演的思路捋順著情感線,覺得長大了真好,有些東西能看懂了。
  • 《馬粥街殘酷史》少年的雙截棍
    《馬粥街殘酷史》的開頭,是李小龍的《精武門》。《馬粥街殘酷史》的結尾,是成龍的《醉拳》。李小龍的《精武門》在1972年上映。這部電影影響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長,看過這部電影的少年,誰的心中沒有拿著雙截棍除暴安良的念頭呢?《殘酷史》裡的少年就是在看著這部電影長大的少年。到《醉拳》上映,時間已經滑到1978年。中間世事巨變,經歷了殘酷青春的少年,始終認為李小龍是最酷的人。
  • 馬粥街殘酷史:一部校園暴力青春成長史大片
    從資料中了解到電影的歷史背景是1972年,當時通過政變上臺的總統樸正熙發布「緊急戒嚴令」,解散國會,禁止所有政黨及社會團體的政治活動,全面實行獨裁統治,全國籠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圍之中,馬粥街殘酷史就是在這麼一個背景下展開的。我們可以看到,在軍政府的介入下,韓國的學校中充斥著暴力。課堂上隨時會有人來檢查和拷問,老師也可以肆無忌憚地辱罵、體罰甚至毆打學生,而在學生之間亦瀰漫著拉幫結派。
  • 電影《馬粥街殘酷史》:生活本來就很殘酷,本來就有很多條條框框
    本文由千千西卡獨家原創,輕點上方的關注,防止自己迷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電影《馬粥街殘酷史》:生活本來就很殘酷,本來就有很多條條框框。這是一個發生在1978年的韓國故事,是一個十幾年前的老電影。我想更多的是對青春的懷念,對生活的嗟嘆。我也不知道電影為什麼叫了這麼一個正常人都聽不太懂的名字,確切的時間來說,14年前的,2004年的,電影劇情就像韓國電影一貫的絲絲入扣,將我從電影帶回到現實。14年前,我十歲,我想我做夢也想不到,現在的我會浪費時間去想想我十歲的模樣。
  • 馬粥街殘酷史觀後感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韓國電影,名字叫《馬粥街殘酷史》,也叫《高校往事1978》,聽第二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因為聽到韓國話總感覺莫名的麻癢…看到他們的行為動作又覺得怪怪的很像鴨子,我基本上很狹隘的不怎麼看韓國電影的,不過我承認韓國電影裡有很多經典作品。遠的不說,這部《馬粥街》至少完爆了中國過去五年拍攝的在大熒幕上映的所有青春校園題材影視作品。
  • 《馬粥街殘酷史》——李小龍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這是一部關於內向的轉校生男孩暗戀女主卻無疾而終的故事;這是一部男主為了發洩自己內心的怨恨而打架的故事;這是一部殘酷。。。額,殘酷你大爺!標準類型的韓國青春電影,愛情、打架、抽菸喝酒、對學校的不滿該有的都有了,看到男主所在學校的氛圍,我是多麼慶幸自己是在天朝。我想導演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那句「操韓國所有的學校」肯定是導演最想說的一句話。
  • 【影片推薦】傷痕累累的長大——《馬粥街的殘酷史》
    一九七八年春天,江南區正文高中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鬥爭正處於白熱化,老師的權力欲與問題學生的野性成了這段殘酷史的開始。模範生鉉洙此時卻轉學到了這裡。偶然的機會下,他認識了同校「大哥」雨植,二人成為好朋友。一次在巴士巧遇女同學銀洙後,兩人不約而同地愛上了她。銀洙也同時愛上了兩人,但向他們表達的方式卻有所不同。
  • 《馬粥街殘酷史》殘酷在於Hyeon-su的成長僅是無法忘懷
    馬粥街殘酷史躺在我的網盤很久了,直到把想看的電影看完抱著博彩的心態把它打開,三分鐘之內回放了2次,我知道,我中獎了。語言是門藝術,修為高超的人靠說話便可收取報酬。馬粥街殘酷史的臺詞即是修為高超的藝術,觀影過後研究了一下導演柳河,哦,原來他曾是位詩人。1978年是韓國維新時代末期,維新時代是指1972年樸正熙通過武力確定其永久執政的政治體系之後的一段樸正熙軍政權統治下的韓國歷史。
  • 電影愛解說之《馬粥街的殘酷史》
    《馬粥街殘酷史》以現實主義的寫實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男孩蛻變成長的過程。影片如同一面扭曲的鏡子,折射著韓國社會變形的教育制度。高二學生金鉉洙因為搬家,轉學到了臭名昭著的馬粥街正文男子高中。就像片名所暗示的那樣,正是在馬粥街,鉉洙將走過他生命中最殘酷、最痛苦,卻是最值得回憶的日子。
  • 《馬粥街殘酷史》誰的青春不迷茫
    青春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記得那誰說過:全世界的青春期都是一樣的。一樣的荷爾蒙、一樣的憂傷,壓抑,迷惘,憤怒,還有受傷。青春期不光是全世界的空間維度,在時間維度上也應該大致是一樣的吧。《馬粥街殘酷史》又被叫做《高校往事1978》,我覺得還應該被叫做《陽光燦爛的日子》或者《牯嶺街少年殺人案》(好巧,兩個名字都是「街」)男主靦腆、膽小、羞澀、內斂,這種性格在青春期只能扮演苦苦暗戀偷偷抹淚的角色,男二家境殷實,有個演員老媽和當官老爸,學校老師校長都會禮讓三分,加上身高體壯,口直心快,稱霸一方。
  • 韓國「暴力組織三部曲」之一,《 馬粥街殘酷史》,導演: 庾河
    《馬粥街殘酷史》、《卑劣的街頭》和《江南1970》三部影片組成了導演的「暴力組織三部曲」。       一直覺得韓國黑幫電影跟香港黑幫片風格各有千秋,看的也是接地氣而過癮。但韓國黑幫電影更殘忍、更血腥,還與治政人物勾結。香港黑幫人多勢大,喜歡用鋼管打架,韓國黑幫用刀特別利索,動不動就用刀捅。      《馬粥街殘酷史》, 這是三部曲的第一部。豆瓣7.7高分。
  • 《馬粥街殘酷史》記憶深刻的熱血青春片
    非常喜歡《馬粥街殘酷史》這部電影,看了很多遍。當初,在學生時代看這部電影,看的熱血沸騰,每天跑步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也幻想著打架能夠一挑十,不過,作為好好學生的我,沒有機會用到實處。看了這部片子,當時有四個深刻的印象。一是女主很漂亮。韓佳人當時不叫韓佳人,叫金某(兩個字的名,我記不清了)。很長一段時間,韓佳人都是我的女神。
  • 青春、歷史;自由、枷鎖;絕望、成長 |《馬粥街殘酷史》
    青春、歷史;自由、枷鎖;絕望、成長|《馬粥街殘酷史》最近一次有反覆多次看的衝動的電影是《馬粥街殘酷史》,算來從第一次看也有三四年過去了,近來又看了多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發現和理解。從校園青春片到校園動作片;從看到韓國歷史到看到人類社會共有的悲劇;從男孩成長到渴望與意義的獲得......每次都有新細節,每次都有新觸動,這可能是觀影的另一種重要樂趣吧。
  • 《馬粥街殘酷史》青春怎麼會不殘酷
    電影名裡有殘酷史這三個字,但劇情裡並沒有有多殘酷,大概這個殘酷是相對於教育體制裡面說的,正如同男豬腳打贏那一場後對韓國所有學校發出的憤怒。一個好學生,因為教育環境才會導致向不好的方面發展。心中偉大的李小龍永遠不變,但有時候卻只是用錯了地方而已。裡面的愛情不知道為什麼會設定成那樣的發展,女主角分明沒有跟著那個人跑,而男豬腳卻在也沒有去尋找的動作就那麼認為了,或許是我理解有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