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壯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2021-02-14 吉林名刊

 提示:點擊上方吉林名刊↑關注我們

電影《八佰》公映。作為院線重啟後的首部國產電影,點映首日票房破千萬。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在「八百壯士」守倉庫的第二天,日軍接連幾次突襲失敗後失去耐心,放話要在三個小時內拿下四行倉庫。在白熱化的交戰中,中國國民革命軍戰士陳樹生身上捆滿手榴彈,從樓上跳下,與日軍突襲小隊同歸於盡,他的遺書只有八個字:「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更有無名戰士,只留下一句「娘,孩兒不孝了」,便一躍與敵人一起葬身於炮火中。

四行倉庫守軍的浴血奮戰,讓人們真正意識到,在各種身份標籤之外,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國人。各個階層的人,在「隔岸觀火」中,被八佰戰士的鮮血喚醒藏在靈魂深處的集體意識與家國情懷,開始接力為這場戰役獻出自己的力量。

課本素材: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時15分,日艦重炮向我閘北轟擊。我軍為自衛計,予以抗擊。「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開始。11月11日,日軍第6師團攻佔青浦,進至蘇州河岸,我軍奉令撤出陣地。上海市長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上海淪陷。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八佰》壯士的素材


一個名字:趙子龍,這個英雄的名字,一直貫穿在電影之中。歐豪飾演的端午,問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我們供的都是關二爺,為啥你這是趙子龍?」李晨回答:「關二爺那是兄弟義氣,趙子龍護著國呢!」最後端午怒沖天臺面對敵人,他的形象在弟弟小湖北的「夢」中,與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形象重疊在了一起。此時,觀者終於明白,這個國家為什麼在經歷了那麼多磨難之後,依然屹立不倒,因為在我們的民族之中,趙子龍這樣的人,一直在。

一組數字: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守軍有多少?400多人。為了迷惑敵軍,團副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可你不知道的是,謝晉元率領的第524團一營作為加強營,原本確實擁有近八百人的兵力,但是在之前的戰役中,全部犧牲。此時已經是第五次補充兵員,很多戰士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壓根沒有多少作戰經驗。而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僅裝備精良,且窮兇極惡。

「八佰」,不只是一組數字,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人物素材


谷文昌:還原共產黨人的本色

近日,30集電視劇《谷文昌》在央視播出,產生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谷文昌是真實人物,南下幹部,從1950年開始在福建東山島上任區長、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等職務,一幹就是十幾年,帶領群眾改變了東山島荒涼貧窮的面貌。他去世多年後,群眾為他修建了「文昌閣」,可見群眾對他的認可。俗話說,「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人走了,人們還在紀念他,說明這個人在當地民眾心裡的地位。

作為一個幹部,首先是可信,取信於人、取信於民,才能得到人們的支持。谷文昌雖然是領導幹部,一縣之長,但很少看到他在辦公室,大部分時間是在群眾中,在工地,在現場,和東山的人民在一起,和許多農民是朋友。


時文連結


《八佰》:一場喚醒民族意識與家國情懷的戰鬥

□陳子非

作為院線重啟後的首部國產大片,《八佰》不負眾望,其點映首日票房便破千萬,而正式上映第三天,票房就已突破6億元。

《八佰》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入尾聲,國軍撤離上海,留下最後一支部隊做最後的抵抗。「八百壯士」(實際為四百多人)奉命進入四行倉庫,以有死無生的姿態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但如果了解歷史便會知道,其實在整個淞滬會戰過程中,此次保衛戰的戰略和軍事意義可以再探討。

淞滬會戰中有不少更激烈、更殘酷的戰役,但影視創作者「偏愛」四行倉庫保衛戰,主要是其特殊性和罕見性——它是一場被「全程直播」的戰役,戰役進行過程中都有「觀眾」。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國軍以四行倉庫為陣地,四行倉庫西北面被日軍佔領,一河之隔的東南面則是英美租界,蘇州河對岸的租界百姓,能清晰看到交戰。這場戰鬥也由此具備了重大象徵意義。

首先,是租界的外國人以及國際社會,在觀看這場被「直播」的戰鬥,但其普遍心態是隔岸觀火。比如,租界裡的外國人紛紛以戰鬥結局做賭注,就像是在看一場熱鬧。雖然也有被英勇國軍打動的國際友人,但並非多數。蘇州河上空飄浮著的飛艇裡,是外國軍事觀察員在俯瞰戰爭。這代表的是國際社會的視角。

當時蔣介石寄希望以戰爭作為九國公約會議上的談判籌碼,希望英美等大國制裁日本的侵略行為。但各大國出於自身利益,對日僅限聊勝於無的道德譴責。國際社會的「冷漠」背後,可以看到一個「弱國」的悲涼。

國民黨高層也是「觀眾」。他們是戰爭的決策者,卻連連做出最差的選擇,無不折射出其腐朽和無能。遠離民眾,不懂得發動愛國民眾,而將希望寄托在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戰士的犧牲成了「表演賽」。

電影中,四行倉庫保衛戰是為了爭取不久將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國聯」的同情, 奈何該會議延遲了,而最後做出撤退命令。電影也對衝橋撤退做了戲劇化改編:戰士們英勇抗敵尚能守住士氣,守住生命,在撤退途中卻只能成為日軍的靶子。

但也不能因此就抹除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意義。這不僅在於戰士們英勇無畏、視死如歸地保家衛國,本身就值得歷史銘記;也在於這場戰鬥,喚醒了一批最重要的「觀眾」——蘇州河對岸的中華兒女們。他們當中很多人一開始對戰爭的態度是隔岸觀火、麻木不仁。就像租界裡的太太們,一邊在槍炮聲中打著麻將,一邊漫不經心地說,「我家有套房子在法租界,法國人肯定要保護的。」

但在這一戰鬥中,他們看到了戰爭的血腥、殘酷、死亡,看到中國軍人的不畏戰、不服輸、不怕死,原本沉寂的民族意識、家國情懷被充分喚醒,意識到中國人在遭受侵略,而中國軍人在以血肉守護他們一隅的安寧,守護國土的完整。這一刻,他們精神覺醒並以各種方式加入這場保衛戰。

電影的最後一幕令人感慨萬千:四行倉庫被子彈打得千瘡百孔的那一堵牆仍然存在,但其周邊是今日遍布高樓、繁榮昌盛的上海。歷史的選擇與奧秘,都藏在這張對比圖裡,值得今日的觀眾細讀。

(編輯:李躍)

選自《作文與考試》高中版1月a

淘寶網店地址:http://jlypress.taobao.com

收稿郵箱:zwyksyzb@126.com

長按下方識別二維碼雜誌輕鬆到家☟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吉林省青少年報刊總社微信小店

相關焦點

  • 《八佰》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八佰是一場喚醒民族意識與家園情懷的戰鬥是上海戰場最撕心裂肺的真相將士許國,熱血終不負》宣布定檔8月21日,進軍暑期檔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八佰》是一首中華民族弱亂之際的熱血輓歌
  • 《八佰》「壯士許國」,8月震撼上映
    83年後,導演管虎將《八佰》「壯士許國」的故事搬到了銀幕上。 電影《八佰》選擇自下而上的底層視角,以一群臨時併入阻擊部隊的非正規軍為主視點,英勇無畏的熱血兒郎也會眷家戀母,但為國捐軀死而無憾,怕死畏戰的散兵遊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
  • 《八佰》「壯士許國」,8月震撼上映
    》「壯士許國」的故事被搬到了銀幕上。電影《八佰》選擇自下而上的底層視角,以一群臨時併入阻擊部隊的非正規軍為主視點,英勇無畏的熱血兒郎也會眷家戀母,但為國捐軀死而無憾,怕死畏戰的散兵遊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壯士許國」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影片場面真實震撼,情感基調悲壯厚重,展現出了抗日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氣和至死不渝的堅守。新華網發文稱,作為復工後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吹響了鼓舞人心的號角。
  • 《八佰》「壯士許國」,8月21日上映
    1937年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10月,時任第八十八師第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部400餘人 (為自壯軍威對外告稱800人) 死守四行倉庫4天4夜,戰火硝煙瀰漫不休,打退日軍數次強攻,四行孤軍明知獲勝希望渺茫,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抗日戰爭歷史中的傳奇防線,史稱「八百壯士
  • 《八佰》票房突破10億:壯士許國,熱血終不負
    在《八佰》撤檔的這一年中,電影市場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九月的《哪吒》票房突破了50億,再加上《流浪地球》和《我和我的祖國》接連成功。可是2020到來的時候,誰也沒想到,電影市場就停滯不前了。凍住的電影市場,剛剛解封。
  • 抗戰75周年看《八佰》——歷史的縮影,壯士許國的讚歌
    電影 ·《八佰》熱映《八佰該片以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為背景,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樣一部充斥著民族情懷和家國大義的電影,無疑戳中了這個剛度過疫情難關的這個國度國民的情感點。
  • 壯哉《八佰》,許國守土,匹夫有責
    所以,在這個時刻,看《八佰》,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許國守土,匹夫有責的壯懷激烈,提振士氣,激勵人心顯得尤為重要!戰鬥的慘烈與隔岸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對比,以及最終的引導,才是電影《八佰》、導演管虎最想傳遞的。電影的作用和電影中「八佰壯士」的作用巧妙的合為一體。戰爭必然是殘酷、無理性的,但是對於民眾而言,守土有責,壯士許國的精神提振,才是最重要的。
  • 《八佰》國破山河碎 壯士孤軍浴血的歷史落淚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用智慧、勇氣和鮮血,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選擇自下而上的底層視角,以一群臨時併入阻擊部隊的非正規軍為主視點,英勇無畏的熱血兒郎也會眷家戀母,但為國捐軀死而無憾,怕死畏戰的散兵遊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義與家國情懷。看完電影不少觀眾都為那段國破山河碎壯士孤軍浴血的歷史落淚如果這部電影也觸動到你歡迎網友們投稿《影評或觀後感》
  • "壯士許國 不必相送"!電影《八佰》在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經過漫長的等待,撤檔兩次的國產戰爭巨製《八佰》終於在8月21日正式上映了。期待已久的影迷也貢獻了極高的熱情,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實時票房排名,截止發文時,上映兩天的《八佰》實時票房已達5.65億。可以預見,這又是一部燃爆這個夏天的國產戰爭巨製。
  • 四行倉庫,《八佰》壯士:一場用生命演繹的抗戰熱血宣傳片
    今天,記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八佰》已經進入了上映前的倒計時。 和吳京齊名的硬漢導演管虎,歷經十年籌備,三年拍攝才完成,這部飽含家國情懷和英雄熱血的電影即將在全國院線上映這座25米高的大廈是當時閘北區最高的建築物,也是電影《八佰》中,謝晉元將軍率領將士們和日寇殊死搏殺的地方。
  • 電影《八佰》今日點映 魏晨飾熱血軍人慷慨許國
    即將在8月21日全國上映的電影《八佰》,今日開啟了超前點映,期待已久的觀眾得以提前一周感受這部充滿情懷的民族英雄電影。自官宣定檔以來,《八佰》便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它不僅是一部高品質的國產戰爭類型片,更是亞洲首部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
  • 梅州人率《八佰》「壯士許國」,這段悲壯歷史今日上映
    為什麼今天要講《八佰》呢?因為它真的真的值得你買一張電影票去看看故事很悲壯小編在梅城的電影院看時還聽到周圍傳來隱隱約約的啜泣聲《八佰》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八百壯士「,在死局中堅守了四天四夜。與四行倉庫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暫時置身戰爭之外的租界。
  • 軍訓7個月,《八佰》壯士許國,不僅僅是一部商業戰爭電影
    對於這部《八佰》,我認得清相貌的,就有張譯,杜淳,王千源,唐藝昕,劉曉慶,侯勇,歐豪,姜武,俞灝明,鄭愷,魏晨,黃曉明等等。還有很多眼熟,叫不出名字的。我卻不這樣認為。在浩浩長河中,雖然很多大人物的故事幾經改編被搬上大銀幕,讓人興奮盎然。但是推動整個華夏民族向前發展的還是像《八佰》裡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 電影《八佰》今日公映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 「看哭了」成為關鍵詞電影《八佰》今日公映本報訊(記者丁曉晨)電影《八佰》今日公映。該片的首波口碑已隨著首映與點映釋出。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廣大網友,「看哭了」成為被大家頻頻提到的關鍵詞。有觀眾說:「到了淚點哭得發抖,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更有觀眾表示:「周圍人哭成一片,終於明白為什麼座位上要放紙巾了。」
  • 《八佰》壯士激起觀眾熱血
    大部隊開始西撤,只留下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試圖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日軍開始攻打倉庫,有逃兵想逃離這座「墳墓」,也有勇敢的童子軍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向倉庫送去一面國旗。一場簡單卻莊重的升旗儀式,把百姓和國軍戰士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
  • 《八佰》「見證」版預告,戰士以熱血喚醒中國人的骨氣
    果然視頻|《八佰》「見證」版預告,戰士以熱血喚醒中國人的骨氣《八佰》發布「見證」版預告。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為民族為家國,以熱血以身軀守衛最後防線,「我們不只是在這裡抵抗日本人,我們是在給他們看,中國人還在」。
  • 八佰壯士中 這名廣東人,厲害了!
    最近熱播的電影《八佰》,真是熱火朝天,繼《戰狼》之後,又激起了國人的愛國之心,《八佰》是歷史真實事件,講述88師524團410名官兵,外稱「八百壯士」,為掩護大部隊西撤,留守四行倉庫,抵抗四個晝夜,誓死保衛上海的故事。
  • 【新片熱映】《八佰》熱血輓歌,盪氣迴腸!
    《八佰》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為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八佰》是一首中華民族弱亂之際的熱血輓歌,也是一次震撼心靈的歷史回眸。為了重現這段歷史,導演管虎和眾主創踏上了一場眾志成城的徵途——十年準備,四年製作,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