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主人公聚焦——立命館大學校花王奕涵​

2021-02-07 旅日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是一檔旅遊式紀錄片,首播於 2015 年 11 月。導演竹內亮認為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生活的地方時,一定有TA的理由。《我住》通過導演竹內亮及演員阿部力拜訪居住在異國他鄉的主人公,了解他們的生活,找尋他們選擇住在這裡的理由,用他的視角來展現觀眾所不知道的各個地域的風土人情。拜訪前,阿部只被告知了主人公所在的地點,這是一場完全沒有臺本的自由旅行。

     《我住》開播至今已有近五年,採訪了二百多位主人公,帶給觀眾諸多思考與感動, 這其中有很多活躍在日本各行各業的中國人。這次《旅日》特別聯合《我住》節目組推出文字版《我住》,回訪各期主人公。節目拍攝後,這些主人公的生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這次我們聯繫到其中兩位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聽他們講述各自的故事。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主人公聚焦

——立命館大學校花王奕涵

 


在日本很多大學,每年都會進行校花評選活動。校花評選不僅僅受到本校學生關注,更是吸引了大量普通日本民眾前來觀看,可以說是每年大學校園裡重要的大型活動之一。各大學校評選出的校花,經過激烈競爭勝出後還可參加Miss Of Miss全日本校花總決選,角逐當年全國校花的最高榮譽。


王奕涵今年23歲,來自蘇州,高二時赴日求學,目前是立命館大學臨床心理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兩年前,她在眾多日本選手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立命館2018年校花第一名,並代表學校參加了Miss Of Miss全日本校花總決選。因為校花評選,許多日本人認識了她;而我住的拍攝,讓許多中國人也認識了她。雖然臨床心理專業學業繁忙,但王奕涵還是在做實驗的間隙接受了旅日編輯部的採訪,聊了聊她的「校花」生活。


為何高中時會來日本上學?

其實我在國內上學時,在不同時期遭受過幾次校園暴力。高一的時候我特別難受,完全不想回學校,想要換個環境。之前碰巧在舊書店看到一本日文書,叫做《いじめと不登校》。雖然那時還不懂日語,但靠著裡面的漢字大概明白了書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那本書,我開始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同時那本書的作者是一名日本心理學家,這也成為了我想去日本的一個契機。

 


在日本高中畢業後考取大學時,為何會選擇關西地區的立命館大學?

我來日本後的目標一直是希望進行專業的心理學學習。當初在國內讀的那本心理學著作對我影響很大,本來是希望自己可以師從那本著作的作者,著名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先生,但是他當時已經去世。後來在查閱相關心理學研究資料時,無意中發現他的學生,也就是我現在的導師的名字。我發現他研究的課題很有意思,便報考了他所任教的立命館大學。現在我也如願以償進入他的研究室,研究關於人的自我治癒能力的課題,每天雖然忙碌卻很充實。


在大學期間為什麼會去參加大學的校花評選比賽?

我本來對這種活動並不太關心。當時我在學校走廊坐著吃飯,突然被一個女生搭話,問我願不願意參加學校的校花評選,她是當年活動運營委員會的成員。我其實很猶豫,因為對自己的五官長相併不太自信,而且當年報名的人很多,競爭十分激烈。但身邊的朋友鼓勵我說,就算當作體驗去參加一下也好。就這樣我抱著「失敗了也無所謂」的態度,報名參加了比賽。

 


你覺得自己獲得校花評選第一名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是因為我跟別人的風格不太一樣,大家覺得比較新鮮,從我身上看到了在其他選手身上看不到的東西。當時我每天都會更新SNS,除了分享日常動態外,還會教大家一些簡單的中文單詞。在決賽時,我展示了中國的旗袍,還跳了一段中國舞。現場有很多粉絲特地從東京、名古屋等地趕到關西來為我應援,讓我很感動。

 


在奪得立命館大學校花第一名後,生活上有什麼變化?

關於藝能方面的工作變得非常多,突然開始每天都過得特別忙。專業臨床心理學其實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與時間進行學習,很難同時兼顧藝能和學業。因為無法平衡兩者,我曾一度狀態很差。後來我跟導師談了談關於今後的打算,想了很久決定還是要不忘初心,選擇自己一直以來熱愛的心理學。藝能活動作為人生經歷的一種體驗,我也沒有完全放棄,只不過現在會控制工作量,一個月至多只進行一次拍攝。

 

最初是如何認識竹內亮導演的?為什麼會成為我住的主人公?

是我主動聯繫他的。當時我跟朋友玩遊戲輸了,作為懲罰朋友們讓我給竹內亮導演發消息,讓他過來拍我。我當時已經拿到立命館大學的校花第一名,正在競爭全國的Miss Of Miss總決選資格。竹內亮導演後來回復我,說如果我能獲得Miss Of Miss總決選的20名參賽資格,就過來拍我。沒想到我後來真的拿到參賽資格,所以就這麼成了我住的主人公。

 


節目播出後生活上有什麼變化嗎?

校花評選結束後,因為得了第一名,基本上學校的每個人都認識我了,走在街上也會有很多不認識的日本民眾跟我打招呼。但其實校花比賽在華人圈並不出名,直到我住播出後,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開始認識我。我之前去東京,還被我住節目的粉絲認出來了呢。

 


今後的目標和打算是什麼?

我現在大四,每天都忙著做實驗,寫論文,同時還要準備院生考試。想要考取臨床心理士的資格證,就必須先讀碩士。今後我還是希望在心理學領域繼續深造,有一天可以通過自己的所學幫助到更多人。

     

本篇收錄於《旅日》2020冬季號特輯「舌尖上的中國·東京中華美食」, 精選出各具特色的九家中華料理店,進行了實地取材。希望通過本期特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到各家料理店的創業經歷以及特色料理,方便廣大讀者按圖索驥,找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家鄉味道~

關注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在線試讀


2020年冬季號「舌尖上的中國·東京中華美食」特集


2020年秋季號「風起雲湧的中華物產店」特集


2020年夏季號「KOL網紅」特集





2020年春季號「一衣帶水,守望相助」特集



電話:03-6228-5659

郵箱:zhang@visitasia.co.jp

相關焦點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主人公聚焦——華人火影導演黃成希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是一檔旅遊式紀錄片,首播於 2015 年 11 月。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主人公聚焦——四川大廚廖明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是一檔旅遊式紀錄片,首播於 2015 年 11 月。
  • 竹內亮導演《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新主人公竟是樂敦處方師?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一檔介紹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的旅行式紀錄片,日本知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這一紀錄片的契機是因其對中國及本國的熱愛,想把現在的日本文化與現狀介紹給中國年輕人,也想把中國有意思的文化傳達給日本年輕人。相信很多人都通過武漢疫情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認識了竹內亮導演。
  • 看《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由一位日本導演製作,每集講的是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他們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國生活呢?導演拍攝他們的生活、以探尋他們住在這裡的理由。我成為肥宅後對日本文化興趣濃厚,自然是不需要多麼華麗的推薦就會去看了。最初是作為娛樂作品來看的,如果我早幾年來看也確實只會當做一個走遍日本的旅遊節目來看,但是現在才看,就不一樣了。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日本篇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日本篇是通過演員阿部力拜訪住在日本的中國人,來介紹日本的風土人情的旅遊式紀錄片。
  • 現實溫暖的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畫風清奇的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這是一部通過導演拜訪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來介紹各地風土人情的旅遊式紀錄片。「我住」是以導演第一視角拍攝的,在拜訪主人公之前僅僅被告知受訪地址,完全沒有臺本,沒有套路,能拍出啥來,一切隨緣,是的,就是這麼佛系。所以片中展示的是主人公在異國他鄉最鮮活最真實的日常生活。主人公大多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普通卻又不平凡,辛苦卻快樂地朝著夢想努力的樣子讓人看後會很感動。「我住」自2015年開拍至今已經錄製了110期。
  • 推薦 | 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是以導演第一視角拍攝的,在拜訪主人公之前僅僅被告知受訪地址,完全沒有臺本,沒有套路,能拍出啥來,一切隨緣,是的,就是這麼佛系。所以片中展示的是主人公在異國他鄉最鮮活最真實的日常生活。主人公大多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他們的生活普通卻又不平凡,辛苦卻快樂地朝著夢想努力的樣子讓人看後會很感動。「我住」自2015年開拍至今已經錄製了110期。每期只有十幾分鐘,雖然不長但是內容十分豐富,自然有趣。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我司代表訪談紀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由南京和之夢公司製作的一款採訪各種各樣的在日中國人與在中日本人的短篇紀錄片。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最近看了很多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我喜歡導演的節目的理由
    拿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別人跟自己的想法一樣,想法不一樣就是對方不對,這樣不太好,這是《我住》讓我體會最深的。從主人公們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我也在想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找到那個必須幹的事、必須在一起的人、必須待在的地方,不知有多少問題需要跨越,所以我對幾個主人公是很佩服,很羨慕。
  • 青山學院+明治大學+立命館大學 面試全復盤!及考學高頻問題回答
    青山學院+明治大學+立命館大學 面試全復盤! 通過了校內考的洗禮,接下來,就是讓很多同學頭疼的面試了。我前前後後不知道面了多少次的試,還是很有資格來談談心得的。大家關心的無非就是會問什麼?該如何準備?這2個問題。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關注竹內亮導演有幾年了,一直在看他做的系列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採訪住在中國的日本人和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的故事。第二百期的時候採訪對象是他自己,他回到了自己的日本老家我孫子,又說他為什麼七年前全家搬到了妻子的老家南京。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孫子離我現在住的地方很近,竹內亮的高中也是在茨城上的,他站在自己曾經住過的地方說,你不覺得這裡幾十年都不會變很恐怖嗎?我喜歡中國一直在變化,總有新的刺激和靈感,新事物在發生。我們選擇了兩條看似截然相反的路,但又其實只是按照自己的內心前行。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為什麼能火爆全網
    《我住》作為一檔紀錄片節目,最大的特點和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其中所蘊含的多元文化衝突。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指的衝突,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直接的、外在的衝突,很多時候體現的是一種緊張感或者新奇感,當然有的時候也會表現為直接的衝突。比如開頭提到的場景,就集中體現了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帶著這種多元文化的視角,我們可以在節目中發現更多的文化差異和由此帶來的戲劇性衝突。
  • 二月---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今兒個不推薦書,推薦一部無腳本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這是個旅行節目嗎?還是人物採訪呢?都是吧!
  • 【V觀・面孔】竹內亮:我住在南京的理由
    亮叔想了很久,認真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在很多網友看來,看過這段只有10分鐘的微紀錄片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視頻的大規模轉載,不僅讓日本人重新認識病毒,也讓他們看到了疫情期間一個真實的南京。令亮叔欣慰的是,這期間收到的數萬條留言中,正能量的評論佔據了大多數。
  • 立命館大學論文未經授權引用P站18禁BL小說引爭議
    立命館大學論文未經授權引用P站18禁BL小說引爭議 動漫 178ACG ▪ 2017-05-26 14:49:58 近日,日本立命館大學近江龍一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154 |阿根廷美食主播在中國靠吃餃子攢700萬粉絲
    本期的我住主人公是來自阿根廷的夏波波。作為抖音「餃子俠」火遍中國的他,身上究竟有哪些特別的故事呢?精彩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看了上集預告的朋友們想必對這一期的主人公期待已久了吧~參與過國內許多檔熱門綜藝節目的夏波波,就是《我住》的第二位除了中日之外的主人公。
  • ​《好久不見,武漢》的導演即將推出新作啦!他在粉絲見面會上...
    ​《好久不見,武漢》的導演即將推出新作啦!但每年12月,《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粉絲見面會都會如期與觀眾見面。12月19日下午,《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五周年粉絲見面會在南京舉行。自2015年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播出起,竹內亮每年都會在南京等地舉行粉絲見面會。  當天的見面會現場不僅邀請到了許多《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中的主人公,竹內亮還和粉絲們進行了暖心互動。
  •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平淡之中見真情
    看了113114集,大川先生住在丹巴的兩集,導演太可愛了,想美女想瘋了吧,到美人谷眼裡只有美女,最後到了「沒人谷」失望而歸。原來成都去丹巴都是在那個有間客棧歇腳呢,一看到開了三小時到汶川我就有預感在那休息,果不其然,看來那裡是川西的「新龍門客棧」,絕對是個黑店,跟我說謝謝贊助災區兒童尿尿還掃碼付兩元,買一瓶水10元,老闆自己拿個iPhone在那刷微博,這是哪門子災區兒童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