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來了,我的朋友,
知你工作辛苦,知你生活疲憊,
2020實屬不易,2021牛轉乾坤!
願你開心快樂,好運連連
願你所念皆所願,所求皆所得!
它最初只是一個30分鐘的學生畢業作品,後來經過網絡眾籌、圈內大咖傾情相助,長片才得以拍攝完成。
最終,這部來之不易的導演處女作,在臺灣收穫1億8000萬臺幣的票房成績,並在去年金馬獎上獲得6項提名,拿下了最佳女主角獎——《孤味》。
相比於這屆金馬最佳劇情片《消失的情人節》好太多了,《情人節》設定在時間暫停這種無力的假設上去表達極其空洞的小情調,消失的根本不是情人節,而是臺灣電影手藝。和其他隱去其中「加害者」角色的電影不同的是,《孤味》的劇本寫的很聰明,從「原諒」寫到了「放下」。相對比《花椒之味》,這部電影更有女性的力量,在廟宇中陳淑芳的哭泣,這不像是對男人的原諒,而是在等來一個道歉後的委屈,這一場的陳淑芳短暫放棄了之前營造的「女強人」式的強勢,哭得像一個青春期受了委屈的女孩,極打動人。
結尾丁寧角色的出現也更有意義,留存了兩個女人各自的體面,也更顯得這種「放手」更有力量。
橫向比對同類家庭片《飲食男女》《海街日記》等,導演在技巧上沒有新鮮感可供驚喜,甚至整體思路有點平庸。
但本片真正突出的價值,在於演員群戲上極高難度的把控,演員們合力把它抬高到每場戲都精彩可觀的水準,創造了一個在表演層面真實落地、充滿細節的「女性世界」。尤其是在二女兒家吵架、兩女同拜媽祖廟和最後的一整段,五味雜陳,犀利與溫柔並存。陳淑芳幾乎是用自己整個演繹生涯,造就了在片中流光溢彩的演出。這部沒能入圍最佳劇情片的《孤味》反倒有一些臺灣新電影的後勁,至少是侯孝賢楊德昌所建立的那種電影審美手感的延續,整個故事有很強的在地感,是臺灣土地上長出的那種故事,人物情感飽滿,個性鮮明,但又不像上一屆《陽光普照》那樣臉譜化,也沒那麼故事會和戲劇性。父親離世後,小女兒從蔡小姐那裡拿到了父親給的臨別禮物,正是整整一包甜品。已經成年的她,雖已不再稀罕這種食物,但還是開心地給姐姐分享。已是到了廟裡不需要求姻緣的年紀,卻要為女兒求一支平安籤。已過了要用清水的月光洗臉的年歲,卻仍要嘗口父親的洋軟糖。出走幾十年,厲聲叫女兒不要跪,也知他絕不會沒出息變成蟑螂回來。設靈堂或擺壽宴,都是對自己交代。籤下遲了半生的離婚協議,終於是別人的了。《孤味》算不上完美,但某種程度上說,它已經遠超相當一部分華語家庭片,拍出了根植本土的家庭故事。對於每個人來說,親情是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牽絆,不論學業、事業如何成功,一旦遇到家庭問題,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理智和客觀。也正因如此,面對最親近的家人,我們才更需要用坦誠去化解矛盾。身世模糊的男人過世後,留下了兩個女人和四個女兒,故事在這些身後事展開。《孤味》裡的六個女人年齡層次也很豐富,老年、中年、少年,各有自己的處境,這些臺灣女人特別「中國」,有一種很強的肖像感,而大陸現實主義電影作品裡的女人質感通常是模糊的,缺乏獨立感,都很扁平,也許是因為意識形態碾平了一切。
《孤味》裡最令人驚訝的場面是葬禮上佛家和道家同時登場,似乎從來沒有人這樣拍過,這恰恰是兩個女人的命運寫照,蔡女士是佛家,講緣;林女士是道家,無為而守;而三個女兒「無法代替父親向母親道歉」,是儒家的中庸,一部電影呈現了臺灣豐富的文化層次。整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後一程,林女士決定讓蔡女士前去給前夫送行,而自己在計程車裡去兜轉,等到人群散去後她才來道別,這是對「緣」的一種頓悟,到最後,人間真情緣最大,林女士的心結也因此打開。
手法雖簡單,但還是讓人忍不住想起李安那部經典的《飲食男女》。在這個假期,小夥伴們不妨通過這部《孤味》,來感受濃濃的中國式親情吧。隆重推薦 時點電影聯盟 2021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前年度鉅制《歷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電影合集》系列,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並祝觀影愉快!
BBC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上)(第100〜51部)
BBC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下)(第50〜01部)
【大師合集】
史匹柏全集(26部)
英格瑪·伯格曼合集(10部)
李安作品合集(13部)
昆汀作品合集(13部)
王家衛合集(10部)
金基德電影合集(23部)
溫馨提示:彼此珍惜,不要說散就散了,防失聯,敬請關注 時點電影聯盟 另一電影公號阿剪電影
你每一次點在看 轉發 朋友圈分享 留言/互動
就是給我們不間斷的日更最好的點讚
點擊閱讀原文
2441部好片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