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猛!一部學生畢業作品,堪比李安《飲食男女》

2021-02-19 時點傳播


新年來了,我的朋友,

知你工作辛苦,知你生活疲憊,

2020實屬不易,2021牛轉乾坤!

願你開心快樂,好運連連

願你所念皆所願,所求皆所得!


它最初只是一個30分鐘的學生畢業作品,後來經過網絡眾籌、圈內大咖傾情相助,長片才得以拍攝完成。
最終,這部來之不易的導演處女作,在臺灣收穫1億8000萬臺幣的票房成績,並在去年金馬獎上獲得6項提名,拿下了最佳女主角獎——《孤味》。
相比於這屆金馬最佳劇情片《消失的情人節》好太多了,《情人節》設定在時間暫停這種無力的假設上去表達極其空洞的小情調,消失的根本不是情人節,而是臺灣電影手藝。和其他隱去其中「加害者」角色的電影不同的是,《孤味》的劇本寫的很聰明,從「原諒」寫到了「放下」。相對比《花椒之味》,這部電影更有女性的力量,在廟宇中陳淑芳的哭泣,這不像是對男人的原諒,而是在等來一個道歉後的委屈,這一場的陳淑芳短暫放棄了之前營造的「女強人」式的強勢,哭得像一個青春期受了委屈的女孩,極打動人。
結尾丁寧角色的出現也更有意義,留存了兩個女人各自的體面,也更顯得這種「放手」更有力量。
橫向比對同類家庭片《飲食男女》《海街日記》等,導演在技巧上沒有新鮮感可供驚喜,甚至整體思路有點平庸。
但本片真正突出的價值,在於演員群戲上極高難度的把控,演員們合力把它抬高到每場戲都精彩可觀的水準,創造了一個在表演層面真實落地、充滿細節的「女性世界」。尤其是在二女兒家吵架、兩女同拜媽祖廟和最後的一整段,五味雜陳,犀利與溫柔並存。陳淑芳幾乎是用自己整個演繹生涯,造就了在片中流光溢彩的演出。這部沒能入圍最佳劇情片的《孤味》反倒有一些臺灣新電影的後勁,至少是侯孝賢楊德昌所建立的那種電影審美手感的延續,整個故事有很強的在地感,是臺灣土地上長出的那種故事,人物情感飽滿,個性鮮明,但又不像上一屆《陽光普照》那樣臉譜化,也沒那麼故事會和戲劇性。父親離世後,小女兒從蔡小姐那裡拿到了父親給的臨別禮物,正是整整一包甜品。已經成年的她,雖已不再稀罕這種食物,但還是開心地給姐姐分享。已是到了廟裡不需要求姻緣的年紀,卻要為女兒求一支平安籤。已過了要用清水的月光洗臉的年歲,卻仍要嘗口父親的洋軟糖。出走幾十年,厲聲叫女兒不要跪,也知他絕不會沒出息變成蟑螂回來。設靈堂或擺壽宴,都是對自己交代。籤下遲了半生的離婚協議,終於是別人的了。《孤味》算不上完美,但某種程度上說,它已經遠超相當一部分華語家庭片,拍出了根植本土的家庭故事。對於每個人來說,親情是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牽絆,不論學業、事業如何成功,一旦遇到家庭問題,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理智和客觀。也正因如此,面對最親近的家人,我們才更需要用坦誠去化解矛盾。身世模糊的男人過世後,留下了兩個女人和四個女兒,故事在這些身後事展開。《孤味》裡的六個女人年齡層次也很豐富,老年、中年、少年,各有自己的處境,這些臺灣女人特別「中國」,有一種很強的肖像感,而大陸現實主義電影作品裡的女人質感通常是模糊的,缺乏獨立感,都很扁平,也許是因為意識形態碾平了一切。
《孤味》裡最令人驚訝的場面是葬禮上佛家和道家同時登場,似乎從來沒有人這樣拍過,這恰恰是兩個女人的命運寫照,蔡女士是佛家,講緣;林女士是道家,無為而守;而三個女兒「無法代替父親向母親道歉」,是儒家的中庸,一部電影呈現了臺灣豐富的文化層次。整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後一程,林女士決定讓蔡女士前去給前夫送行,而自己在計程車裡去兜轉,等到人群散去後她才來道別,這是對「緣」的一種頓悟,到最後,人間真情緣最大,林女士的心結也因此打開。
手法雖簡單,但還是讓人忍不住想起李安那部經典的《飲食男女》。在這個假期,小夥伴們不妨通過這部《孤味》,來感受濃濃的中國式親情吧。

隆重推薦   時點電影聯盟    2021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前年度鉅制《歷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電影合集》系列,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並祝觀影愉快!


BBC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上)(第100〜51部)

BBC評選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 (下)(第50〜01部)

【大師合集】

史匹柏全集(26部)

英格瑪·伯格曼合集(10部)

李安作品合集(13部)

昆汀作品合集(13部)

王家衛合集(10部)

金基德電影合集(23部)


溫馨提示:彼此珍惜,不要說散就散了,防失聯,敬請關注  時點電影聯盟  另一電影公號阿剪電影

你每一次在看 轉發 朋友圈分享 留言/互動

就是給我們不間斷的日更最好的點讚

點擊閱讀原文

2441部好片等你

相關焦點

  • 李安電影《飲食男女》的家庭倫理衝突
    近日李安的新電影《雙子殺手》已於10月18日上映,恰巧我翻開了李安之前的作品,今天講的這部電影是《飲食男女》它是李安執導「父親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曾獲得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李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能處理好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差異與對立。
  • 找回「味覺」,一起品味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
    李安在柴靜的採訪中這樣說道。李安父親三部曲 《推手》(1991)、《喜宴》(1993)和《飲食男女》(1994),《飲食男女》是評分最高的一部,這部電影甚至沒有在大陸上映,卻是很多人心中的「最佳」。 《飲食男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 《飲食男女》才是李安最好的電影
    其實,不但是女人,電影也一樣,真正好的電影,他們也走眼,他們看上的《臥虎藏龍》《紅高粱》等等,其實跟真正的中國好電影,比如《霸王別姬》,比如《活著》、《鬼子來了》都差很遠。甚至,有人說,他們看上的中國作家,也不是國內頂級的。 李安沒拿奧斯卡之前,大陸很多人並不了解他,得了奧斯卡,再看他以前的電影,才發現他真正的好電影是父親三部曲,其中第一好是《飲食男女》。
  • 李安的《飲食男女》才是最早的「舌尖上的中國」吧!
    今天CB君就要為大家奉上愛吃粽子,並且用作品裡的宴席為我們敘述人世百態的大導演李安的美食感官指南。作為電影史上第一位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榮譽的華人導演,李安用他精彩絕倫的作品打破了好萊塢對外裔導演的壁壘。
  • 李安《飲食男女》:披著家庭外衣的愛與欲
    父親與子女的關係,古往今來也在一眾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中被津津樂道。1994年,被稱為「華人之光」的李安,在《喜宴》《推手》廣受好評的情況下,給觀眾帶來了「父親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飲食男女》。不同於《推手》中父親的無奈與妥協;《喜宴》中父親的理解與豁達,《飲食男女》著重向我們講述了父親的孤獨與釋懷。
  • 飲食男女:經典重溫!豆瓣9.1分,李安導演的飲食世界不容忘卻
    飲食男女:經典重溫!豆瓣9.1分,李安導演的飲食世界不容忘卻說到李安導演,大家很自然的會想到很多關於他的代表作,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喜宴》《飲食男女》。不過在我心中,縱使李安導演有這個多的經典作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1994年上映的《飲食男女》最得我心。
  • 李安終究出了一部爛片?
    好了,不抱怨了,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一個月前就在北美上映了,外國人好像不喜歡,各影評網站一致差評。你看,Metacritic(專門對電影進行評價的網站)給出的分數只有 53 分,差點就及格了。如此這般的差評如潮~~~這很不李安呀。難道說,李安終究出了一部爛片?
  • 豆瓣日曆 2020 年 10 月 23 日《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英語:Eat Drink Man Woman)是一部於1994年出品的中國臺灣劇情片,由李安擔任導演,以及由郎雄、楊貴媚、吳倩蓮和王渝文擔任主演。刻劃出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的電影作品。而且,本片在法國坎城影展「導演雙周」中,是首部成為開幕影片的臺灣電影。
  • 李安的《飲食男女》: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才有家的感覺
    優秀導演李安曾經拍攝過很多的電影,我覺得他得最好的電影就是《飲食男女》,因為這整部劇都是很有看點的,而且講的故事也是非常生動的。一說到飲食,很多人都說民以食為天。哲學家黑格爾,康德,弗洛伊德他們口中說出來的那些大道理其實都不如我們中國古代的孔夫子說的大道理好。其實對於那些西方學家的理論可能不太符合我們中國人的思想。我們中國人都是比較認同孔夫子那一套理論。對於西方的哲學理論,最多也是拿來做參考而已。
  • 李安《飲食男女》:最食人間煙火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如果飲食方面,老朱可以一個人掂對一大桌子豐盛的菜餚,那麼男女之事,他又怎麼和這三個女兒講呢?所以老朱可能已經做好了女兒們不出嫁一直在家裡住下去的準備。因為有了某種顧忌和思量,老朱因為味覺退化,這段時間做飯老出錯,不是火腿耗了,就是忘記下料。女兒們擔心老朱身體不行了。與此同時,女兒們還想著年邁的老朱需要照顧。
  •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英文:Eat Drink Man Woman)是一部於1994年出品的臺灣劇情片,由李安擔任導演,以及由郎雄、楊貴媚、吳倩蓮和王渝文擔任主演。本片是李安運用近代家庭變遷搭配細膩描述親情互動,因而享譽國際的『父親三部曲』之第三部曲,同時本劇於2019年由天作之合劇場改編為飲食男女音樂劇。本片細膩的刻劃出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的電影作品。而且,本片在法國坎城影展「導演雙週」中,還是首部成為開幕影片的中國臺灣電影。導演李安的「飲食男女」曾問鼎奧斯卡金像獎,他也曾帶著幕後廚師團隊,在國際影展中推展美食佳餚,展現中華廚藝的博大精深。
  • 李安首部奧斯卡獲獎電影,《飲食男女》有哪些驚豔世界的美食?
    如果讓我推薦一部代表中國美食的電影,李安的《飲食男女》是不二之選!假以時日,也許你會忘記影片內容,但電影開頭三分鐘的美食製作場景肯定是許多人難以忘懷的。這也是此部電影自1994年美國首映後,迅速火爆全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 人為食亡:李安《飲食男女》中幾個絕妙的鏡頭的隱喻欣賞
    《飲食男女》臺詞:我的味覺已經死了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為財死 人的事情 為食亡 鳥的事情
  • 李安導演《飲食男女》視聽語言分析
    李安,一位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他兩次獲得奧斯卡獎,多次摘得金球金獅金熊等各種國際影壇重量級獎項。可以說,李安是一位集大成者。
  • 《飲食男女》幕後:李安酷愛做飯,臺灣廚神做替身,曾在劇組暴怒
    《飲食男女》作為李安早期代表作"家的三部曲"的終章,講述了一個退休大廚和三個性格迥異的女兒之間發生的故事。故事本身聚焦於中國人平淡而瑣碎的家庭生活,但在李安的精心處理之下,顯得十分清新雋永,1994年一經上映就名列臺灣十佳華語片的第一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影片之所以優秀,必然有其獨特的深意和反映的社會問題。
  • 李安為什麼成不了大師?丨把噗
    那時他剛從紐約大學畢業,畢業作品《分界線》雖然在紐約大學影展中得了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個獎,也立即與美國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威廉·莫裡斯當場籤約,但令李安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六年時光是在反覆修改劇本中度過。這段心酸苦澀的日子照李安的話來講,是「負責煮飯、接送小孩,分擔家事」,實際是一個男人依靠女人養活的辛酸往事。如果不是李安日後成名,這段早年的歲月也就失去了作為談資的價值。
  • 臺灣最佳華語片《飲食男女》:大師李安餐桌上的人生
    我甚至覺得,作為一個吃貨,沒有看過《飲食男女》是極為不合格的。無他,導演牛逼爾。李安的執導風格是偏國際化一點,從他所涉足的題材可以略窺一二,厄勒克特拉情結、多元化的宗教和同性元素,當然他本身在這些題材裡並沒有失去自我,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東方文化元素,所以除開華語圈之外也能被世界所認可。
  • 這是李安導演的一部經典作品,豆瓣評分高達9.1分!
    李安是臺灣知名導演,看他的作品,總會令人時時觀望周遭,打量自己,會覺得某一個場景、某一個人、某一段經歷亦或是某一齣戲就是我們生命中的那部分。《飲食男女》劇照李安「父親三部曲」這三部作品中,我覺得拍得最好的是《喜宴》,最正統的是《推手》,而我最喜歡的是《飲食男女》。
  • 李安,很不安
    李安憑藉極佳的作品與過硬的實力,一步步登上「華人之光」的巔峰。也因此,他背負了極高的期望值。一旦新作無法實現自我超越,甚至出現缺憾,觀眾的失望值也是成倍疊加的。 昨天(10月23日),是李安65歲生日。
  • 《飲食男女》:人生就是食慾和性慾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羽蒙當然要介紹一下李安以及他的作品。李安的成功在於他能夠恰當地處理好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對立,並採用了一種既符合中國傳統文化要求又符合西方觀眾審美心理的敘事策略。他的電影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思考,也有對西方價值體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