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推薦一部代表中國美食的電影,李安的《飲食男女》是不二之選!
假以時日,也許你會忘記影片內容,但電影開頭三分鐘的美食製作場景肯定是許多人難以忘懷的。這也是此部電影自1994年美國首映後,迅速火爆全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它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美食的瑰麗,隔著銀幕都能聞到香噴噴的美味。
老朱在炊煙升騰的廚房裡製作中國菜,把中國菜獨特的製作過程展現在全世界面前:殺魚不用刀,而是用筷子往魚嘴裡一插;
一隻只活蹦亂跳的蟾蜍油炸後塞進雞肚子裡熬湯;烤鴨不是放在烤箱裡,而是在一個大柏油桶裡;
殺鵝後,還要對著鵝嘴使勁吹氣,給它做人工呼吸;吃雞就更離奇了,拿錘子使勁砸…….
外國人看了這部電影後,覺得中國人做飯簡直是在變魔術。這些美食製作方法,恐怕國內許多人都不得要領。
一、為什麼要給鵝吹氣
廣東人對鵝喜愛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鵝不但可以做成鹹香肥美的滷鵝,還可以做成酥香盈潤的燒鵝。廣東人製作燒鵝有自己的獨門秘笈。每一隻酥香爆汁的燒鵝背後都經過一番刻苦修煉:封腔、吹氣、上色、燒制。這是燒鵝製作必不可少的四個步驟!
①封腔:鵝毛拔淨後,用針線將鵝屁股牢牢縫住。這樣燒制時,才能鎖住鵝的美味汁液,不會從屁股流失。
②吹氣:封腔完畢的鵝需要用管子插到鵝肚子裡,廚師將鵝肚子吹到鼓脹,拍起來像皮球一樣結實。這是一隻燒鵝具有筋骨皮的關鍵一步!經過吹氣後,鵝的每一寸肌膚都能夠受熱均勻,才能保證食客每一口都能吃到外酥內嫩。
③上色:紅潤油亮的燒鵝單是遠觀就讓人口水直流。上色前皮糖水的調製尤為重要。用麥芽糖調製的醬汁要濃淡適宜,太過黏稠或太過稀釋都會影響整隻鵝的上色效果。造成上色不均影響賣相。
④燒制:廣東特有的荔枝木,燃燒時的煙,雜質少而且有一股獨特的荔枝清香。能讓燒鵝也沾染上荔枝香味!
影片中,老朱給鵝吹氣後一把握住鵝脖子,然後放到鍋中澆汁上色。這顯然是廣式燒鵝的做法。南燒鵝北烤鴨,同樣是皮酥肉嫩,油脂盈潤的一鵝一鴨飛上大江南北每家每戶的餐桌。在老朱這位大廚眼裡,燒鵝和烤鴨是星期天的家庭聚餐必不可少的菜餚。
二、吃雞為什麼用錘子砸
電影中老朱家第四次家庭聚餐,這時小女兒家寧已經出嫁,餐桌上只有老朱和大女兒及二女兒。餐桌上依然是幾副僵硬的面容,老朱捧上一大塊石頭一樣的東西放在餐桌上,然後蓋上布,拿錘子猛力砸了又砸,大女兒被這聒噪聲吵得狂皺眉。
老朱砸的就是叫化雞。吃叫化雞不砸可不香。
叫化雞是江蘇一道傳統名菜。用荷葉將雞整隻包好,用細繩紮好,裹上一層泥土,大約1.5釐米厚。放到火裡燒制。燒好後的叫化雞外層泥土堅硬如石,需要用錘子將泥土砸掉,露出噴香油潤的整雞。
這隻叫化雞吃起來不但有雞的鮮香,更有荷葉的清香,如果裹雞的泥土是用酒罈土的話,雞肉還會另有一股酒糟香味。
老朱作為臺北圓山大飯店的廚師長,是臺灣碩果僅存的中國菜廚師,製作南北各式名菜對他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所以開頭三分鐘時間,老朱一人獨立製作了數十種中國名菜。讓吃貨們大飽眼福!
這麼不遺餘力地推廣中華美食文化,除了導演李安本身是一名吃貨,更與李安多年旅美生涯有關。
旅居美國這些年,家鄉的美食無時無刻不牽動著他的心。自幼生長在美食遍地的臺灣,美國的漢堡包對於李安來說,簡直是一種惡夢。
1990年,李安開始他的導演生涯,從第一部電影《推手》,緊接著的《喜宴》再到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飲食男女》。李安毫不吝嗇美食在電影中的比重。《飲食男女》男主角老朱的大廚身份更讓李安對美食的偏愛可以展現得淋漓盡致。
看李安的《飲食男女》,得提前備一個大碗裝口水!這部電影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