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逃亡》是由北京唐德國際電影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喜劇片,由雷尼·哈林執導,成龍、約翰尼·諾克斯維爾、範冰冰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背負承諾的警察和一個身為賭徒卻恰巧目睹兇案現場的犯罪嫌疑人,在異國他鄉開始了逃亡之旅的故事。
從《新精武門》《醉拳》到《警察故事》系列,從驚豔好萊塢的《尖峰時刻》系列到最新的這部《絕地逃亡》,成龍大哥已經主演了67部電影,也在鏡頭前打了40餘年。 成龍電影作品中的喜劇元素,一直是他不同於其他「打星」的金字招牌。雖然這些年來,成龍的大部分作品都難以達到他巔峰時期的高度,但《絕地逃亡》無疑是他近年來最佳之一,從中不難尋覓到早期作品的風骨,稱得上是成龍式動作喜劇的回歸之作。
《絕地逃亡》講述了成龍飾演的香港警察班尼,曾有一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被黑幫勢力維克多王害死,而班尼答應兄弟要替他照顧好女兒白舒(範冰冰飾)。多年後白舒打入黑幫內部,想為班尼找到黑幫的犯罪證據,她在澳門賭場偶遇了陰差陽錯掌握維克多王的犯罪證據的賭場混混康納(約翰尼諾克斯維爾飾)。而康納又因和俄羅斯黑幫大哥女兒的情感糾葛而被抓回俄羅斯。班尼為了早日破案替兄弟報仇,前往俄羅斯救下康納,帶他回香港作證,抓捕維克多王。
絕地逃亡》的劇情稱不上新意,卻在類型片的混搭上玩出花樣,在動作喜劇片的基礎上融入了公路喜劇元素。成龍和約翰尼諾克斯維爾組成了相似於《人在囧途》系列中的歡喜冤家二人組,警察和賭徒在一路逃亡的過程中,引發出一連串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風水輪流轉的換槍,動力不足的最新款拖拉機,洞穴裡的野人基情,「撿肥皂」「帥不過三秒」「no zuo no die」的流行語植入,「老外都長一個樣」「 康納會唱《明明白白我的心》」的官方吐槽……角色之間的情感演進也在一唱一和的笑料中自然地推進,這得益於兩位演員之間「笑果十足」的化學反應。
成龍進軍好萊塢的作品(以《尖峰時刻》系列為代表),幾乎都是他和一個白人或黑人演員搭檔,成龍負責耍功夫,搭檔負責耍嘴皮子,這樣的組合屢試不爽。而約翰尼諾克斯維爾,向來都能演出角色身上的「賤」來。相比他在《蠢蛋搞怪秀》系列中重口的屁屎尿元素,《絕地逃亡》中的吃羊蛋、賣腐等情節就顯得小清新不少,但對國內院線的觀眾來說已足以令人捧腹,也更容易接受。
片中,兩人從俄羅斯逃到蒙古,又從中國大陸逃到香港、澳門,一路上橫穿戈壁,跨越草原,跳過火車,開過拖拉機,經歷竹筏求生,體驗山澗飛躍。在展現驚險中又帶著詼諧的動作場面時,還融入了俄羅斯、蒙古和中國廣西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也成為片中的一大亮點。例如俄羅斯套娃工廠裡的動作戲和廣西地區潑泥節的植入,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娛樂性和多元性。 不同於許多合拍片中中國元素成為背景板的尷尬局面,《絕地逃亡》中展現出來的中國西南地區的山水風光和民俗文化,是融入劇情本身,為情節的推進起到服務作用的。在這些細節上做足功夫的《絕地逃亡》也證明了:即便是套路化的劇情,在節奏把控和娛樂精神上做到精準和極致,依然能夠給想要走進電影院圖一樂的觀眾帶來驚喜。
眼看著龍叔仍在大銀幕上搏命,還真是心疼,但又有不想他就此息影的私心。我這一代人也是看著龍叔電影長大的。新世紀以來他一直在尋求轉型,說教味道也越來越濃,究其原因,始終是年齡到了打不動。但我們記憶裡的龍叔,永遠是在以驚險的場面和創意的設計打造出的功夫動作喜劇中搏命的演出。也許是以訛傳訛,筆者曾看到過有人對龍叔發出過「如若回到默片時代,唯有憨豆先生與成龍能夠繼續大紅大紫」的盛譽。確實就像憨豆一樣,成龍的這套動作喜劇風格,別人是學不來的,在特技至上的現在,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敢去那樣拍電影。而本片,擯棄了十二生肖中的炫耀新技術與愛國主義說教之後,以一個簡單劇情,專注於雙男主互動、創意打鬥設計和結合生活驚險場面等典型成龍特色,打造了一部更接近早期和全盛時期風格的影片,就仿佛夢回龍叔當年。當然,十二生肖作為當年飛鷹計劃的續集則走的是成龍冒險探秘喜劇的路子,又是另一種玩法。成龍這種不可複製的模式,其核心都是以喜劇的誇張與幽默方式結合生活化的場景與道具來展現詮釋動作與功夫,所以不管是什麼題材的電影,都能看到諸多相似之處。總結來說,就是「不變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不過筆者倒覺得本片特別像上海正午2與尖峰時刻3的融合。跨國雙男主CP組合,化合反應超高,滿世界橫衝直撞解決與龍叔有關陰謀,還都有一位女性角色是成龍身邊人結果迷的好基友神魂顛倒。尤其本片比起尖峰時刻,男主角更像上海正午中的美國牛仔痞子,而且還都是白人。
絕地逃亡的劇情模式,反而像成龍警匪電影的大匯總,總會上演一幕男主被誣陷然後洗清嫌疑的戲。而影片最大的一個逆轉嘛,如果看過韓城攻略,就能猜到最不可能是boss的人恰好就是boss,而看似boss的人卻全是小弟。但其實影片對這一幕逆轉的鋪墊幾乎為零,還做出一些誤導性的反轉,後續也沒有任何亮點,也許你會在揭曉的那一刻詫異一下,幾秒種後又會回歸平靜完全不會有「原來是這樣」之感。這種平靜感同樣適用於喜劇部分,大概影片中即使是筆者笑點這麼低的人,真正笑出聲的也只有CP基情四射的一場戲和CP相關幾句對白,其餘時候就只是噗一下莞爾而已。甚至連成龍最引以為傲的動作設計,大部分都是司空見慣的手段,唯有俄羅斯套娃打掉一層還有一層的一節還算有趣,踢蛋撞手然後大家一起痛的橋段不要太多幾乎每一部成龍喜劇都能見到。還有那蒙古摔跤大漢,分明就是尖峰時刻3裡面的武道館巨人嘛,狼狽對付巨漢也是龍叔電影中慣用手法。
本片大部分時候都在路上上演「龍在囧途」,但影片拍的就像是景區旅遊宣傳片啊喂,甚至最後就從景區大門直接出來,龍叔還像個百科全書一樣走到一個地方就普及一下風土人情知識。但考慮到影片絕大部分對白都是英語,所以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英語版而非國語版。實際上,電影中香港和內地部分的對白從口型上看仍舊是英語臺詞,但電影還是給強行進行了國語配音,只保留了兩位男主和女主角的英文語音,但龍叔衝著蒙古國的人說中文實在是好奇怪,那個胖嘟嘟的外蒙古小孩突然冒一句中文出來更是詭異。幸好影片的英文對白較為簡單,不看字幕也基本能聽懂,不然仍會被與英文對白有許多差異的中文字幕所幹擾。看著字幕中一堆流行詞和網絡化的用語,但角色說的話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啊。
龍叔的電影畢竟越看越少,雖然最近他的產量又高了起來,但本片中他遲緩的動作已經顯示出他的有心無力,廉頗已老。筆者還是覺得,與其質量越來越差最後砸了自己的招牌,不如少點作品好好挑選一下劇本和導演,慢工出點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