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仙仙
「少來夫妻老來伴」。
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曾經認為很重要的東西慢慢開始覺得不重要,而曾經不怎麼在乎的事情,逐漸變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項,其中之一就是陪伴。
清晨起床,身邊有個老伴在側,有人陪著吃飯,有人陪著嘮嗑,有人陪著跟你打打鬧鬧,有人陪著散步買菜,有人陪你回憶往昔和珍惜現在,所有的陪伴都來自老伴。
這個老伴提醒你該吃藥了,因為他時刻都惦記著你的病,也會提醒你該喝水了,該換衣服了,不會因為你年老出毛病而嫌棄,也不會認為你是累贅,把你像當年心上人一般愛著,也照顧著。
確實,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只有有了老伴,才算是一個真正的家,有了老伴心裡才能踏實和安穩。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說「最美不過夕陽紅,」只有擁有了老伴,才能讓生活「溫馨又從容」。
然而當獨身多年的年老父親或者母親想要再婚,作為子女可能是其中的支持者,也很可能是其中的反對者,劉靜文的事就是屬於後者,兒子非常反對她再婚,可是她的幾句回答卻徹底羞紅了兒子的臉。
劉靜文出身就很不好,她母親當年是一個啞巴,不是天生的,而是小時候一次高燒沒有及時醫治,命是保住了,可是從此就無法出聲了。
而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紀,正常男人沒有願意娶個啞巴回來的,所以在劉靜文姥姥的安排下,和村子裡一個腿上有殘疾的單身漢結了婚,不久就生出了劉靜文。
其實這可想而知劉靜文從小的悲慘命運,雖然自身完整無缺,但是父母都是殘疾人,也沒什麼文化,因此劉靜文小學都沒上幾年就開始在家幫忙,日子極為艱辛。
10歲那年母親重病,最終離開了人世,只剩下劉靜文和父親,長大後找到了一個不錯的男人車久江結婚,車久江很知道珍惜劉靜文,平時工作和工友外出務工,踏實努力,把掙得錢都郵回來給劉靜文,這也讓劉靜文感到了安心和滿足,一面在家養育兒子照顧老父親,一面也下地幹活。
雖然劉靜文沒怎麼上過學,但卻甚至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再苦再累都要讓兒子讀書,而兒子車宇也很爭氣,在學習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全都是重點學校,畢業之後來到了一家私企工作,收入還可以,也有了漂亮的女朋友,於是車久江和劉靜文夫婦就用攢了多年的錢給兒子付了新房子首付,讓兒子順利結婚。
本來一切終於苦盡甘來,日子也越來越好,可是在兒子結婚第二年的時候,車久江在上工的時候出現了意外,急急忙忙送去了醫院,通知劉靜文趕快來,可傷勢太重,沒等到見劉靜文最後一眼,人就沒了,而工地方面也不推卸責任,最終給了劉靜文65萬的賠償。
可是劉靜文看著這一大筆錢依然淚流滿面,丈夫和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可他還沒抱上孫子人就走了,只留下自己,未來到底該如何面對這個生活,和兒子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這件事給劉靜文打擊極大,很久都沒走出來,兒子車宇也是用盡了辦法也不行,最終還是認識的張大姐來找劉靜文說:「不能老在家裡呆著,得給自己找事情做,身體累了,心就不覺得累了。」
所以劉靜文就在張大姐的帶領下去一個校醫院打工做保潔,最初車宇還有些反對,自己生活好了,不希望母親還這麼累,可是逐漸看到母親臉上有了神採,再加上母親身體不錯,所以一切就隨了她了。
而也就是在這裡,劉靜文認為了當門衛的張超,他比劉靜文大四歲,今年57歲了,前幾年老伴去世了,下面有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而自己也是呆不住,所以就來當門衛。
劉靜文和張超情況相似,因此就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而隨著接觸的加深,雙方也逐漸產生了感情,最終張超跟劉靜文說,希望兩個人結婚,一起走完接下來的路。
劉靜文考慮再三同意了,而張超也不想委屈了劉靜文,不止要跟兒女們說,而且也要辦個婚禮,正好也彌補一下劉靜文當年結婚沒辦婚禮的遺憾。
然而當劉靜文和兒子車宇說這件事後,沒想到車宇極其反對。
「媽,你都這麼50多歲了,還結什麼婚,說出去多難聽,雖然爸不在了,不是還有我嗎,未來我給您養老,我又不可能不管你,幹嘛要嫁給那個看大門的張老頭,說不定他就是圖我爸留下的那60多萬賠償金呢。」
車宇這些話說得極為難聽,每一句話都像刀子一樣插在劉靜文的心上,但是依然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和傷心,一五一十地跟車宇說了一番話。
「兒子,媽知道你是心疼我,媽也知道我還有你,可是你還記得有一次我發燒給你打電話你怎麼說的嗎?你說你開會呢,走不開,讓我自己去診所打吊瓶,媽說這話不是埋怨你,就是說媽也是人,希望有一個時刻陪在自己身邊的人,但是媽捨不得讓你時刻都在我的身邊。再者關於錢的事我都跟老張說好了,這些錢都給你孩子準備,我倆一分都不會用,我倆就辦個簡單的婚禮,彌補個遺憾,未來也好再次下去和你爸見面。」
劉靜文雖然語氣平緩,可是幾句話就把車宇說了面紅耳赤,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羞愧不已。
是啊,每個人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喪偶的老人,只要仍想追求幸福就可以追求。
其實劉靜文的事並非一個特例,很多老父母喪偶後想要再婚都或多或少會受到子女的牴觸,並且這種態度很可能影響老父母們最終的決定,甚至為了子女放棄這個想法,整個下半生都孤獨一人,這是多麼大的悲哀。
因此,作為子女不能一直打著「孝順」的名義,卻做著「不孝」的事情,父母為子女們奉獻了一輩子,可是老了還依然要為了子女們所謂的「面子」,所謂的「社會險惡認知」而退讓的話,那是不是太可憐了?所以,請多站在父母角度考慮,多體諒體諒父母的孤獨和寂寞。
夫妻就像一雙手,一個是左手,一個是右手,缺少了一個雖然日子也能過,但是那就會有很多遺憾,既然有能力湊齊這對「完美」,那就要時刻把握。
其實幸福這件事就如同《沒那麼簡單》裡的一句歌詞所唱:「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
父母們也是如此,子女說的話,也就隨便聽一聽就好,最終還要自己下決心,為了幸福多努力一把。
祝願天底下所有的老父母們都有一個完整而又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