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背後的女人:捧紅半個香港娛樂圈,如今卻無人知曉

2021-03-03 李砍柴

本文作者 | 藍橙


那段時間,實力歌手一打一打的誕生,經典的影視作品一部一部的推出。香港樂壇先有譚張爭霸,後有「四大天王」,女星裡梅豔芳獨樹一幟。影星裡,沈殿霞、張智霖,陳松伶、鄭秀文、利智也都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2003年,張國榮和梅豔芳相繼離世,陳淑芬從此再也不籤藝人。

2003年4月1日下午6點多,張國榮給陳淑芬發了信息:

「你5分鐘之後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後我就會來了。」

5分鐘後,陳淑芬聽到一聲巨響。

巨大的悲痛之下,陳淑芬從容不迫的護了張國榮周全,沒有洩露他一丁點遺容。

張國榮去世之前,陳淑芬正忙於梅豔芳和張學友的巡演,疏於了對張國榮的關注,本來那時他們約好有時間去成都休養一段時間,可是張國榮還是沒等到。

這讓陳淑芬每每想起就悔恨不已,她覺得,如果他們如願去了成都,也許哥哥就不會走上這條路。

陳淑芬和張國榮的情誼,早已超越了經紀人和藝人的合作關係。

張國榮曾說,陳淑芬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所以他把自己交給了她,陳淑芬也沒讓他失望,他們之間的默契,維持到了張國榮生命的最後一刻。

1977年5月的一天,21歲的張國榮懷揣20元錢,乘電車從灣仔住所趕到了中環,然後又搭天星小輪過海,再坐巴士,終於輾轉趕到了「麗的」電視臺。

到了那裡,他拿出為數不多的錢,交了5塊報名費,參加了那一年「麗的」舉辦的歌唱比賽。

張國榮自小就喜歡唱歌,1969年,13歲的他獨自去英國留學,畢業後考入利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準備子承父業。

然而剛讀了一年多,父親就突發中風再也供不起他了,張國榮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了香港。

回港後,他的家庭已然中落,為了生活,張國榮擺過地攤,當過助理,有時間還去各種演出現場做主持人討生活,雖然苦,但張國榮一直惦記著自己那點小愛好——唱歌。

這一年,他聽說麗的電視臺要舉辦歌唱比賽,張國榮在家裡左思右想,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如果被淘汰了,恐怕報名費和路費都要打水漂,畢竟那個時候生活還是比較慘澹的,賺點錢不容易。

但最終還是誘惑佔了上風,張國榮就這樣成為了1977年麗的歌唱比賽的一名選手。

就在張國榮為比賽努力練習做準備時,梅豔芳還只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她的生活也沒比張國榮好到哪去。

這一年,梅豔芳已經在舞臺唱了十年了,和姐姐是家裡的頂梁柱。

小小年紀每天不停的唱歌,導致梅豔芳用嗓過度,第二年,15歲的梅豔芳聲帶上就長出了兩個繭,說話都受影響,更不用說唱歌了。

她去看醫生,醫生給了她兩個選擇:一手術,二休養。

手術見效快,可有著毀嗓的風險,梅豔芳不願意自己的嗓子冒一點風險,於是她休息了一年。

一年後,她的音階直接降了8個度,從高音變低音,一場病,差點毀了梅豔芳的嗓子,可陰差陽錯地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渾厚女聲,此後20多年,這樣獨特的嗓音,除了梅豔芳,再沒有第二個。

再說張國榮,他報完名後,忐忑不已,但是現場發揮卻相當好,一路闖進了決賽,最終,獲得了香港地區的亞軍,之後,就和麗的籤訂了3年的合約,成為麗的旗下的一名藝人。

從此,張國榮終於有了固定的職業,他告別了灣仔簡陋住所。

那時,他每月工資可以領到1000元,他花500元,在廣播道上租了個單間,一天三餐,都在麗的食堂解決,生活依然拮据,可比從前也算是提升不少檔次。

然而,歌手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麗的給他發行的專輯,最後竟然只被賣了一元錢,他出演過一些影片,但都是配角,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張國榮迷茫了,本以為一個亞軍可以從此改變命運,可這種情況看來,也不過是找了一份好一點的工作而已。

就在張國榮猶豫要不要放棄這條路時,同樣愛好唱歌的張學友正在國泰航空公司訂位部忙著給乘客訂位。

工作機械而忙碌,不過那個時候,他還是很喜歡這份工作的,工作之餘,他就到處去唱歌練嗓,生活知足常樂,從未奢想做一名歌手。

但張學友的心總是蠢蠢欲動,特別是聽到哪裡舉辦歌唱比賽,就想去試試。

1982年,他按捺不住參加了一場歌唱比賽,然而那時的張學友沒有張國榮那般幸運,這次比賽不僅沒拿到名次,還讓他備受打擊。

生活不易,這些巨星們的成名路,都充滿了坎坷。

但有時候欠缺的只是一點運氣,堅持下來,就有轉機。

這一年,張國榮和梅豔芳的轉機來了。

1982年,26歲的陳淑芬,已經成為華星娛樂有限公司不可或缺的重量級人物。

10年前,TVB(無線電視臺)成立了華星娛樂有限公司,第二年,陳淑芬就進了公司。

當時,陳淑芬看到國外歌手時不時都會開一場演唱會,一場演唱會下來,影響力和收益都非常不錯,她想,香港為什麼不可以舉辦呢?

從那時起,陳淑芬就專門負責為華星籌辦演唱會。

1976年,華星舉辦了首場"華人歌手個人音樂會",在陳淑芬的推動下,個唱這種形式越來越成熟,陳淑芬也因此擁有了「國內籌辦個人演唱會第一人」的稱號。

轉眼到了1981年,已經對演唱會這一形式駕輕就熟的陳淑芬,擁有了相當多的資源,當時有一位日本唱片公司的朋友,想叫她出來一起開公司,把日本唱片版權授權給她做翻唱。

華星老闆知道後,表示了深深的理解,但堅決不同意。

陳淑芬要是走了,他華星還指望誰?

老闆找陳淑芬談:你說吧,怎麼樣你才能不走?

陳淑芬想了想,答:你讓我開一家唱片公司,公司由我全權打理,唱片的版權,一半歸公司,一半歸我的朋友。

老闆答應了。

陳淑芬成立公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辦歌唱大賽。

她在這個行業做了這麼多年,如果還是和老歌手合作,會得罪很多同行,所以陳淑芬將目光放在了新人身上。

也是巧了,正當陳淑芬開始為新公司大幹一場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鬱郁不得志,但帥氣逼人的張國榮。

用陳淑芬的話來說,一切都是天意。

公司剛成立,一個歌手都還沒有,有一天,陳淑芬去尖東香滿樓吃飯,剛一進去就看見張國榮正在外間大廳和別人吃飯。

陳淑芬之前在電視上看過張國榮那場獲得亞軍的比賽,對這個小夥子記憶猶新,她甚至還記得張國榮穿了一雙紅色的高靴子,青春蓬勃,非常靚。

當時她就問TVB臺柱李雪琴:幫我介紹介紹,我要認識他。

在李雪琴的引薦下,陳淑芬和張國榮見了面,陳淑芬開門見山問他:

「華星開了一個唱片部,我需要籤一些歌手,你有沒有興趣加入?」

張國榮幾乎不假思索地說:

「有興趣,很有興趣。」

當時,張國榮和麗的合約已滿,這幾年下來,張國榮沒有什麼大的成就,麗的也不想和他續籤,於是張國榮乾脆一拍兩散了,遇到陳淑芬的時候,他恰好是迷茫的空窗期,也恰好是自由身。

很快,張國榮就成為陳淑芬第一個籤約的歌手。

「一切水到渠成,沒有任何阻礙。」

多年後,陳淑芬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覺得是命中注定讓他們相遇。

再說回張學友參加的那場讓他受打擊的比賽。

這場比賽,正是1982年陳淑芬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

張學友雖說那時對生活知足常樂,可實在是太喜歡唱歌了,一衝動就報了名。

結果比賽時,他還沒唱兩句,評委就將他淘汰了,原因很簡單:

「唱得還行,長得太醜。」

而梅豔芳的命運,卻與張學友截然相反。

梅豔芳也報名參加了這場比賽,是姐姐替她報的名。

梅豔芳的舞臺經驗非常豐富,從初賽到複賽再到決賽,她一路過關斬將。

決賽之夜,梅豔芳唱了一首徐小鳳的《風的季節》,硬朗的女低音,風情萬種的裝扮,在眾多歌手裡脫穎而出,最終一舉奪冠。

陳淑芬後來說,當時看到梅豔芳一登臺,她就決定一定要籤下她。

就這樣,梅豔芳成為了陳淑芬籤的第二個歌手,也是華星公司旗下的一名藝人。

有了公司,有了實力歌手,陳淑芬大展手腳,香港樂壇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巔峰要來了。

1983年,陳淑芬給張國榮推出第一張唱片《風繼續吹》。

當時,日本歌星山口百惠所在的公司和陳淑芬關係很好,山口百惠的歌曲翻唱版權全都在陳淑芬手裡,自然,她就用些便利的條件,為籤約的歌手量身打造專輯。

《風繼續吹》這首歌,源自山口百惠1980年的日語歌《再見的另一方》,陳淑芬找來當時香港著名的作詞家鄭國江,為這首歌填了國語歌詞,作為張國榮第一張專輯的主打歌。

《風繼續吹》讓張國榮一炮而紅,然而卻並沒能獲獎。

張國榮有些氣餒,陳淑芬鼓勵張國榮「別洩氣,以後再努力嘛。」

不久,陳淑芬就在日本聽到了一首名叫「MONICA」的歌,十分好聽,她感覺很適合張國榮唱,為了這首歌,她多次跑日本,終於拿下版權。

1984年,專輯《MONICA》問世,那時,一般唱片賣3-5萬張就很厲害了,這張唱片銷量達40多萬。

這一年,香港終於迎來了張國榮時代。

在陳淑芬的手裡,張國榮一出手即巔峰,很快就打破了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壟斷地位,從此與他二分天下。

相比張國榮因一首歌而改命,梅豔芳的成名略曲折一些。

1982年,陳淑芬給梅豔芳也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心債》,走的是清純鄰家女孩的路線。

梅豔芳唱歌沒的說,專輯一經推出就引起了轟動,同名歌曲《心債》一下子登上了「香港電臺中文金曲榜」冠軍。

1983年,梅豔芳又馬不停蹄推出第二張唱片《赤色梅豔芳》,又獲得了一連串的獎項。

可人怕出名豬怕壯,隨著梅豔芳嶄露頭角,她的童年經歷也被陸續扒了出來,歌女身份一經曝光,輿論譁然:

「4歲就當歌女了,在那種場合出入這麼久,還裝清純?」

抨擊和侮辱鋪天蓋地而來,梅豔芳陷於前所未有的焦慮之中。

這個時候,又是陳淑芬幫了她。

一個好的經紀人,一定是可以調動自己最好的資源,以精準的眼光幫助藝人充分發揮所長。

陳淑芬就是如此。

她剛開公司時,不精通唱片,不懂形象設計,但對張國榮,她非常清楚什麼樣的歌曲適合他。

對待梅豔芳,她更是知道在什麼樣的領域找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發揮最大的功效。

她請日本著名作曲家喜多郎為梅豔芳做了一首《似水流年》,又請當時香港最好的設計師劉培基來為梅豔芳重新打造形象。

1985年,梅豔芳推出專輯《梅豔芳》,主打歌《似水流年》。

出現在專輯封面的她,剪去了溫柔的長髮,取而代之的,是西裝、墨鏡、寬墊肩,這與她剛出道時的形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也與同時期的女歌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觀眾覺得新鮮極了。

從此,梅豔芳和張國榮譚詠麟並稱為「兩王一後」,形成了香港樂壇三角鼎立的光輝時代。

1987年,梅豔芳在紅館創下了連開28場演唱會的記錄,人送外號「梅廿八」。

此時,距離他們認識陳淑芬,不過短短幾年而已。

在陳淑芬的牽線下,劉培基和梅豔芳也成為了至交好友,從第一次合作開始,劉培基就成為梅豔芳的專屬形象設計師,直到梅豔芳生命的終點。

2003年,梅豔芳又找到劉培基,請他為自己做一件婚紗。

劉培基奇怪,問她為何要將婚紗作為自己的演出服裝。

梅豔芳答:「我也是女人,我也想要一件屬於自己的婚紗。」

劉培基說他至今都記得梅豔芳說這話時的樣子,那時她因為化療,已經剃光了所有頭髮,這句話說完,淚水順著她的臉滑了下來。

這是梅豔芳最後一次請劉培基為自己做衣服。

上世紀80-90年代,在陳淑芬的推動下,新秀大賽一年接一年的辦,從這場大賽裡走出的明星,後來幾乎撐起了香港娛樂圈的半壁江山。

除了梅豔芳和張國榮兩位頂尖級人物,還有周慧敏、楊千嬅、李玟、何韻詩、鄭秀文、黎明、許志安、陳奕迅、溫兆倫等等。

陳淑芬的華星唱片,也成為全港最大、最有活力的華資唱片公司。

1982年那場比賽,張學友錯過了陳淑芬,但幸好他沒有放棄。

2年後,當張國榮和梅豔芳已經走紅,張學友才在朋友的鼓勵下,又參加了一場歌唱比賽。

決賽之夜,張學友選擇了一首《大地恩情》,在他唱完後,評委盧國沾說:

「不用打分吧,一定是他了吧。」

最終,他從萬餘名歌唱者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冠軍,從此跨入娛樂圈。

之後兩年連續推出兩張專輯,張學友在歌壇開始名聲大噪。

但直到1993年,他才和陳淑芬展開了第一次的合作。

彼時年輕氣盛的張學友剛經歷了歌壇的第一次打擊:第五張專輯僅售出幾百張。

事業陷入低谷,張學友開始買醉消愁,喝多了還時常打架鬧事。

有天,有朋友給他出主意:去找陳淑芬吧!

那時的陳淑芬早已脫離華星,於5年前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注籌辦演唱會。

張學友聽人勸,誠懇地見了陳淑芬,虛心向她請教,陳淑芬說:幫你沒問題,但有一個條件,你必須改掉酗酒鬧事的惡習。

張學友當即表示一定會改,並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40歲以前不再喝酒。

從那以後,張學友果真滴酒不沾。

1993年,在陳淑芬的幫助下,張學友推出《吻別》,這張專輯全球銷量達400萬張,張學友由此確立了香港歌壇天王的地位。

但陳淑芬並未止步於此,第二年,她就給張學友張羅演唱會,這次巡演,他們直接搞了大的。

陳淑芬有很多海外關係可以利用,她打通這些關係,為張學友舉辦了一場世界巡迴演唱會。

巡演足足持續了一年多,從1995年年初到1996年,平均3天多一場,總觀眾人數達200萬人次,創造了亞洲歌手舉辦演唱會場次的紀錄,張學友的名氣從香港拓展到海外,紅極一時。

到這,似乎已經到了頂,還能再怎麼捧呢?

陳淑芬拐了個彎,又緊鑼密鼓地給張學友辦了一場音樂劇,這就是刷新了香港紅館的演出紀錄的《雪狼湖》。

2006年,《雪狼湖》在北京絕版重演,時隔這麼多年,觀眾的感受依然是:震撼。

張學友曾說,「我和陳淑芬合作從來就沒有一紙合約,全靠一個『信』字。」

時間進入21世紀,社會日新月異,可從那個時候開始,陳淑芬一手捧紅的明星兼好友們,卻一個一個的離開。

2002年,她送走了一直擔任其經紀人的歌手兼好友羅文。

2003年,則是相伴20多年的摯友張國榮。

還是這一年,她才幫梅豔芳做完巡演不久,梅豔芳竟然也病重了。

2008年,沈殿霞也因病去世,陳淑芬做了沈殿霞幾十年的經紀人,但對於陳淑芬來說,她和沈殿霞已經超越明星和經紀人的關係,似朋友更像是姐妹。

沈殿霞去世之前,將唯一的女兒鄭欣宜,鄭重地託付給了陳淑芬。

後來,陳淑芬把張國榮、沈殿霞、羅文的靈位挪到寶福山,放到了一起,每年要跑8次祭拜這幾位好友。

自從這些巨星們相繼離世,張學友也逐漸退出了歌壇,除了隔幾年委託陳淑芬舉辦一場巡演,其餘時間都銷聲匿跡,回歸家庭。

當年那些驚才絕豔的港星們,仿佛忽然之間就都走入了歷史的巨幕裡,只留下陳淑芬時常對著自己收藏的大量的相片,緬懷往事。

張國榮是她籤約的第一個藝人,也是最後一個。

從張國榮離世後,陳淑芬轉做製作,再也沒有擔任過任何一個人的經紀人。

時代落幕之快,連聲招呼都不打。

陳淑芬是經紀人的開創者,在她之前,並沒有這個職業。

陳淑芬講「只是李純恩給我的一個稱號而已。」

因為張國榮剛出道時,個性太率直,很容易吃眼前虧,每次做訪問,都會因為一兩句直言變成了一篇負面新聞。

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陳淑芬就開始有選擇性地安排他做訪問。

久而久之,每次訪問都要經過陳淑芬指定安排,張國榮也非常信賴和依靠她。

當時從事記者和採編的李純恩,在一次張國榮的訪問中,就封了陳淑芬「經紀人」的稱號,這一職業也跟著應運而生。

直到今天,經紀人依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職業。

然而,此經紀人,非彼經紀人。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紀人和藝人之間,亦師亦友。

在回顧和張國榮的關係時,陳淑芬說:

「我們那個年代,經紀人和歌手藝人是好朋友,相互扶助,一起成長。陳家瑛和陳奕迅就是這樣,當然我和哥哥也是,我們都是可以交心的,雖然基於經濟上的合作,但從沒因為利益分手。」

可時光流轉,到了現在,陳淑芬這個叱吒香港娛樂圈幾十年的王牌經紀人,反而看不懂經紀人了:

「當下的歌手都是大公司籤約,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幕後老闆才是經紀人,他們和歌手藝人都是僱傭關係,歌壇哪還有真正的情誼。」

對於藝人,陳淑芬更是覺得,時代的拉鋸,讓當代藝人和她們那個年代的藝人,截然不同。

曾經她和哥哥出席東京音樂節等很多活動,往往就只有他們兩個人,陳淑芬是經理人,也是助理和茶水,而哥哥是藝人,也是化妝師和造型師。

「以前的藝人不會那麼虛榮、受不了苦,現在的年輕藝人認為排場小,就代表公司小,對藝人不夠好,這樣一來,大家還有心思做音樂嗎?」

後來,魯豫問陳淑芬:你覺得,這些巨星們的誕生,和時代有關係嗎?

陳淑芬答:有的,有的,時勢造英雄吧。

但被問到以後還會再出現嗎?

陳淑芬笑著搖了搖頭,說:不會了。

參考資料:

1、三聯生活周刊:《張國榮:成長的足跡》

2、每日新報:《張國榮生前經紀人解讀香港娛樂圈》

3、三聯生活周刊:《是誰那麼慌,剪破四月的時光——專訪張國榮前經紀人陳淑芬》

4、最人物:《那是1999年的一天,梅豔芳很美,張國榮還在丨百家故事》

5、魯豫有約:《專訪陳淑芬:不止是金牌經紀人》

文章作者簡介:藍橙,沒有什麼比寫字更開心,如果有,就寫兩次。

喜歡娛樂影視類文章的朋友

歡迎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

相關焦點

  • 張國榮背後的女人,張學友被她捧紅,照顧鄭欣宜,為羅文掃墓18年
    9月12日為張國榮的生日,張國榮的經紀人陳淑芬曬出了一張20年前倆人在杭州六和塔前的合影。這位曾經叱吒香港娛樂圈多年的娛樂圈「第一經紀人」,無數我們熟悉的時代巨星都是由她捧紅,她也被譽為「張國榮背後的女人」,捧紅張學友、梅豔芳、沈殿霞、張智霖、周華健、陳百強等,哪怕是在沈殿霞去世後,她也毅然決然接手了照顧鄭欣宜的事宜,並且為羅文掃墓18年。這樣一位有勇有謀又有情有義的著名經紀人,現在依然成為經紀人行業的標杆。
  • 陳淑芬她是娛樂圈的背後推手,她也是張國榮背後的女人
    在娛樂圈,經紀人這個職業,好像都沒有少過,正是他們才有了很多的明星、歌手、藝人。陳淑芬她是娛樂圈大咖的背後推手,她也是香港著名經紀人,今天為大家說一說,站在傳奇背後的女人,陳淑芬。為什麼說她是張國榮背後的女人?
  • 她是張國榮背後的女人,捧紅張學友和鄧麗君,還為羅文掃墓18年
    說起上個世紀的香港娛樂圈,可謂稱得上是百家爭鳴,!有張國榮、梅豔芳、林子祥、張曼玉和劉德華一眾天王天后。這是一個外表光鮮,內裡卻十分神秘的地方,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香港的娛樂發展異常蓬勃,出現了經典影片和時代巨星。每個時代的偶像,都是多數歌迷心中永不隕落的恆星,而在這些星光的背後,曾有這樣一個人,她與我們的偶像一路相伴。
  • 她一手捧紅張國榮,差一點成為黃家駒的嶽母!
    有時候世界真的很小,在香港那個無論音樂還是電影都達到巔峰的年代,張國榮和黃家駒是絕對跳不過的兩個名字,他們如今都成為了香港的文化符號,然而兩人生前卻並沒有太多的交集
  • 金牌經紀人陳淑芬:香港娛樂圈半壁江山都是她捧紅的,你知道哪些
    說起陳淑芬,就不得不提哥哥張國榮曾公開說過的一句話:「我的背後,有一個對我事業有很大幫助的女人,這人女人就是陳淑芬」。捧紅過香港娛樂圈半壁江山,經紀人領域的先行者作為經紀人的陳淑芬,很多行業「第一」都是由她創辦的。她是國內引進外國歌曲版權的第一人,是國內籌辦個人演唱會第一人,更是國內經紀人領域的先行者。剛滿18歲的陳淑芬,便進入華星娛樂宣傳部做秘書。
  • 這位捧紅香港半個娛樂圈的一姐,最近上內地節目火了!
    沒錯,這位英皇娛樂的一把手、香港娛樂圈舉足輕重的人物,來節目當評委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位香港娛樂圈的「造星神話」。霍汶希出生於1972年,原名霍寶珠,她還有個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妹妹,叫霍寶玲。
  • 他曾捧紅香港半個娛樂圈,患癌治療一針15萬,幸虧妻子不離不棄
    前不久TVB前金牌監製錢國偉因不敵病魔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終年58歲。錢嘉樂夫婦、李芷珊、阮兆祥等一眾圈內好友紛紛到達醫院為他送別,並陪同錢國偉妻子陳宛蔚接見媒體。古天樂、鄭中基等和他合作過的巨星也紛紛發文悼念。他在圈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能讓一眾大咖為他的離去痛心不已呢?被譽為TVB綜藝收視王曾一手捧紅唐詩詠等視後人物。
  • 他被稱為張國榮的接班人,王菲曾和他合唱,如今卻無人知曉
    喜歡哥哥張國榮的歌迷都知道,哥哥曾在媒體面前點名非常看好並提攜的明星就是古巨基古天樂張衛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開始,哥哥張國榮喜歡的後輩小生是現在在樂壇已經找不到蹤跡 的黃翊,被稱為是張國榮的接班人,哥哥也曾為他寫過一首歌叫做《太陽傘下》,《太陽傘下》是哥哥的所以原創中非常罕見的風格作品
  • 舒芬是娛樂圈的幕後司機,也是張國榮背後的女人
    在娛樂圈,似乎不乏經紀人。他們有許多歌手和藝術家。舒芬是娛樂圈的幕後推手。她也是香港的著名經紀人。今天,我想告訴大家,傳說背後的女人陳淑芬。為什麼她是張國榮背後的女人?舒芬1955年3月22日生於上海。她不是藝術家或明星,但她的名氣比許多藝術家都高。她在香港娛樂圈被稱為「陳太」。
  • 她們出道即巔峰,鄭爽難被超越,李一桐終被捧紅,可她卻無人知曉
    演藝圈出道即巔峰的明星是非常少的,走紅後還能保持住自己名氣的更是少之又少,出道即巔峰還能紅很多年的女演員更是屈指可數,但的確有那麼幾位做到了。出道即巔峰的四位女演員, 鄭爽 難以被超越,李一桐終被捧紅,可她卻無人知曉!
  • 無人知曉真相的娛樂圈五大未解之謎,看看你知道幾個?
    張國榮之謎,03年4月,張國榮在香港東方文華酒店跳樓身亡,其姐張綠萍向媒體公布,張國榮是因為生理上的抑鬱症發作而跳樓。相對於張國榮為什麼跳樓這個謎題,大家現在更關注,張國榮是不是真的已經去世了。其根據,就是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媒體公布現場的一張照片,這在當時狗仔滿大街都是香港,並不符合常理。所以,有傳言稱,張國榮其實還活著。
  • 若張國榮或者梅豔芳在世 趙文卓在娛樂圈無人敢招惹
    而這部電影也讓他一舉斬獲第十三屆香港金像獎三項提名。徐克看到趙文卓這個年輕人潛力無限,越來越多的作品也由趙文卓擔任了主角出演。元奎對趙文卓有著知遇之恩,徐克對捧紅趙文卓功不可沒,可真正影響趙文卓一生的,卻並不是這兩個人。
  • 張國榮或者梅豔芳任何一個人在世,趙文卓在娛樂圈都無人敢招惹
    現如今的趙文卓幾乎在娛樂圈消聲滅跡了,更多的是看到他在家庭中扮演一個好妻子,好老公,好父親的形象。誰還能記得曾經趙文卓在娛樂圈也是如魚得水,叱吒風雲,甚至是被公司安排與李連杰相對抗,甚至是想要用他代替李連杰,徹底換掉李連杰。
  • 若張國榮或者梅豔芳在世,趙文卓在娛樂圈無人敢惹
    現如今的趙文卓幾乎在娛樂圈消聲滅跡了,更多的是看到他在家庭中扮演一個好妻子,好老公,好父親的形象。元奎對趙文卓有著知遇之恩,徐克對捧紅趙文卓功不可沒,可真正影響趙文卓一生的,卻並不是這兩個人。,在香港娛樂圈中,許多現在天王級別的藝人都曾經是張國榮的幫扶對象。
  • 香港娛樂圈三十年「浮沉錄」
    如今時光飛逝,黃日華已是年近六甲的影視老前輩,妻子梁潔華的去世,對他是個很大的打擊,讓人無不感到痛惜。古靈精怪的翁美玲,當年那個萬千少男都想娶回家的女人。卻因抑鬱壓力太大在家裡開煤氣自殺,香消玉損,讓人倍感心痛。
  • 一手捧紅謝霆鋒,未婚生下私生女,如今48歲撐起娛樂圈半壁江山
    明星的成功,離不開他們背後的經紀人,說經紀人,大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王京花,楊天真等人。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位,也是一位經紀人,她23歲時就接管了英皇娛樂,一手把謝霆鋒、古巨基、容祖兒等眾多大咖捧紅,如今48歲的她更是撐起娛樂圈半壁江山,她就是——霍汶希。
  • 張國榮背後的女人
    有人說,像香港這麼八卦的城市,張國榮沒有流傳出遺體照片,簡直是奇蹟。陳淑芬不僅是張國榮最後尊嚴的保全者,也是一路陪伴他成長的經紀人。張國榮不止一次說:「我的背後,有一個對我事業有很大幫助的女人,她就是陳淑芬。」
  • 捧紅張國榮的女人:13歲被母親送走,7年後回家又被趕出家門
    所幸,一個名叫「茨姑」的女人來到他身邊,經過茨姑的改造,他整個人的氣質和狀態都得到了提升,接著便帶著新歌《風繼續吹》,重回娛樂圈,一戰成名,此人便是傳奇巨星張國榮,而這個一手捧紅他的女人,叫做周採茨,她的人生,亦是傳奇。
  • 捧紅半個娛樂圈,從保姆到頂尖經紀人,王京花的實力有多強?
    眾人覺得是被公司籤約以後,公司包裝捧紅了這些大腕,然而卻忽略了經紀人這個重要的身份。一個好的經紀人,就像是伯樂,因為非常懂千裡馬,所以可以將其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她曾經被萬人追捧,完全仰仗其背後的經紀人楊天真。
  • 繼高以翔意外死亡後,又一明星因病去世,曾一手捧紅張國榮梅豔芳
    這位著名的音樂人就是黎小田,雖然大家對他不是很熟悉,但是他在音樂上創造了很大的貢獻,他曾經一手捧紅張國榮和梅豔芳這樣的明星大咖,五十年代當過童星,六十年代己是樂隊領班,從這就可以看黎小田絕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音樂人。據港香港媒體報導,著名音樂人黎小田(Michael)連日傳出病重留院,今晨其秘書於社交網發聲明,證實其離世的消息,終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