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在不斷發展,國人的衣食住行也在逐漸變好,大家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尤其是自身的健康,身體是自己的,無病無災活著也開心快樂,很多人都開始加入到養生的隊列中,每個人都想要自己長命百歲,可以看見更多的世間美好,但是壽命有長有短,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壽命的長短跟很多因素都有關係。
心跳快慢和長壽有關?
之前在網上有個說法,說壽命的長短,跟自己心跳的速度有關,之所以會有這個說法,主要是因為這篇文章列舉了一些例子,說烏龜的心率只有10,但是人家都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的壽命,最起碼在百年以上,老鼠的心率每分鐘可以達到450次左右,但是老鼠只有短短兩年的壽命。
所以在文章中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說心跳的快慢,跟大家的壽命長短有關,文章表達的觀點就是心跳得快,會把大家的壽命提前給透支掉,心跳快的人壽命更短,所以靜養的人更長壽,這就讓大家開始關注自己的心跳了,心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人的心臟時時刻刻都在跳動,不斷的給身體泵血,大家在運動和安靜的時候,心跳的次數存在很大的差異,心跳的快慢還會受到年齡、體質等因素的影響。
不管身體是否存在心臟疾病,大家在運動的時候,毫無疑問,心跳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很多人都開始擔心,自己運動導致的心跳過快,會不會把自己的壽命提前給透支掉,自己年輕的時候運動的越多,等到中老年的時候,是不是比正常人衰敗得更快。
其實大家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這個結論是站不穩腳的,首先這些例子舉的都是動物,雖然人也是哺乳動物,但人是個例外,因為人類掌握了科技,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以幫助人們延長壽命。
除了醫學發展的原因,大家還可以從運動對壽命的影響去思考,相信大家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文獻資料,都在表達一個觀點,那就是適量的運動可以延長壽命,之前哈佛大學也有研究者,對超過六十多萬的中老年人進行跟蹤研究,從幾十年的研究數據來看,每星期快走一定時間的人,比不運動的人,平均延長壽命1.8年。
雖然文章的觀點表達是錯誤的,人類不是因為心跳快而短壽的,這明顯不是因果關係,不過人體心跳的快慢,的確是會對大家的壽命產生一定的影響,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聯繫。
心跳多少才算正常,更有利於長壽?專家解答
相信大家對自己的心跳都是比較在意的,可以自己數,也可以藉助工具來統計,不過大家在測量時,要保持安靜的狀態,這時候去測量自己的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現代醫學的觀點是心跳每分鐘大概60到90次,才是比較正常的,這個時候大家的身體會比較健康,更有利於長壽。
不過這也是一個大概的參考值,是比較普遍的一個範圍,大家的年齡、身體狀態等等,都會對心跳次數產生影響,這也是正常的現象,例如年齡越大,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就越少,從事體育事業的人員,心跳次數也比普通人慢等等,所以大家也要客觀去看待心跳和壽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