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的一個事件轟動了世界——原子彈爆炸成功。受刺激最大的人就是蔣介石,為了能夠在軍事上和大陸持平,他也專門制定了一個關於核武器的計劃——新竹計劃。
很顯然,這個「新竹計劃」失敗了,可是其中的過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小編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之下。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美國也在臺灣也部署了核武器裝備,可是新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蔣介石決心靠自己發展軍事工業。
於是授意國防部長蔣經國,專門執行這項計劃。
「新竹計劃」的內容是:讓核武器研究人員,以職業的身份進入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開始儲備專業人才,購置原料設備,計劃用10-15年的時間,在臺灣建立一個原子能反應爐,然後在建立一個化學分離廠,提取核原料,在建立以個重水加工廠。
1963年,蔣介石親自審批,為這項計劃撥款1.4億美金。
為了能夠得到國際上的承認,1965年,和原子能機構籤訂《原子能安全保障檢查三邊協定》,以民用為理由,開始和原子能有關的人員,暗中進行聯繫。
根據美國情報部分的消息,到1967年的時候,臺灣的核子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為了購買設備,臺灣和德國的西門子公司,達成設備購買計劃,報價約為1.2億美金。
吳大默從美國返回臺灣之後,針對「新竹計劃」給蔣經國,提出了幾點建議:
1,不管是從政治、核戰略角度,臺灣發展核武器,並不明智。
2,動輒上億美元,而臺灣的外匯儲備,是有千萬,花費太大。
3,美國對這件事情了如指掌,到了關鍵的時刻,可能會極力的阻止,影響雙方之間的關係。
這三點意見,對將蔣介石影響很大,於是1967年蔣介石、蔣經國決定停止「新竹計劃」。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蔣經國竟然瞞著他,繼續推行這個計劃。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蔣經國在屏東縣建立了一個新的實驗基地。
1969年,蔣經國從加拿大,買來反應爐。到1978年就可以提煉30公斤鈽。
如此快速的發展,引起美國的注意,開始對臺進行核限制,要求立即停止研究計劃,還逼迫臺灣退所有,由美國提供的鈽,還把臺灣所有的提煉設備全部拆除。
然而美國兵不放心,1976-1977年,美國又發現兩個很嚴重的問題:
第一,在臺灣熱處理實驗室,有一個運送原料的水閥,並不在備案之中。
第二,有一個反應爐,只有70%的鈾容量,其餘的不知去向。
這一消息傳出之後,美國立即施加壓力,在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蔣經國只能通過駐美大使向外界保證,臺不會再從事任何與核武器有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