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蔣介石回到浙江,他說:我精神上很愉快
之後,按照慣例,他返回溪口老家反思,尋找東山再起的捷徑。 老蔣在家鄉住了三個月,於1949年的4月25日離開奉化老家。 離開溪口的這天,蔣介石去母親王彩玉(王採玉)的墓前祭祀告別,他雙膝跪地,涕淚橫流。 老蔣離開時,送別的鄉親們問:「你此去,幾時再回來啊?」
-
1968年,蔣介石的祖墳被炸,他知道後做了一件事,讓大陸十分後悔
蔣介石去世30多年,有關他的爭議沒有停止:在臺灣,他的評價從「神化」到「醜化」,甚至引起動亂;在大陸上,從「漫畫」到「寫實」。檔案館材料,使蔣介石不斷成為焦點。蔣介石與周總理相比,周總理曾親自下令將他的祖先變為平地,而蔣介石則十分珍惜自己的祖先,當他逃離臺灣時,最後一件事是去浙江奉化給祖先上墳。50年代中期,有許多傳言說,蔣家的祖墳被拆除,蔣介石就睡不著了。
-
蔣介石有多想反攻大陸?原子彈都擋不住!
關於「反攻」,蔣介石提出了三種方式——「第一,是迫不及待,不問美國同意與否,我們自動的單獨的來反攻大陸。第二,是等到世界大戰開始,與美國並肩作戰。第三,是在獲得美國的贊助與支持之下,對大陸發動反攻。」蔣介石認為,第一種「最為主動勇敢」,但「是冒險的打算」,是孤注一擲的下策。第二種最好,但要等到「世界大戰」爆發,鬼知道要等到哪一年。
-
1964年後,蔣介石在臺灣制定了「新竹計劃」,到底是幹什麼的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的一個事件轟動了世界——原子彈爆炸成功。受刺激最大的人就是蔣介石,為了能夠在軍事上和大陸持平,他也專門制定了一個關於核武器的計劃——新竹計劃。很顯然,這個「新竹計劃」失敗了,可是其中的過程,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小編和大家簡單的介紹之下。
-
【禁區年譜】大陸電影中蔣介石形象的變遷
但其形象第一次出現在電影故事片中,是拍攝於1979年的《吉鴻昌》③。片中的蔣介石基本是一副窮兇極惡的樣子,用近距離的仰視鏡頭突出蔣的兇惡陰險,臺詞除直接下令處死吉鴻昌,就是諸如「多找些西北軍的人,把他纏住,用酒、力氣、謀刺,把他嘴巴封住!」這樣臉譜化的臺詞。
-
酒井隆到底做了什麼事?讓蔣介石在日記中反覆提到他,並說必須槍斃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命戴笠成立了調查組,專門懲辦漢奸,順便列出戰犯名單,並統計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我們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一個月後,蔣介石向遠東軍事法庭提交了這份戰犯名單。但根據美國的意見,甲級戰犯由法庭處理,而剩下的戰犯則交給蔣介石處理。據史料記載,蔣介石在處理這批戰犯時頗花了一些心思。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命人去大陸接一個漂亮女人,她是誰?
1946年3月17日下午,國民黨軍統局頭子戴笠乘飛機從北平途經青島飛往上海時,因飛機遭遇雷雨天氣,在距離板橋鎮大約十公裡處的馬鞍山撞山,機毀人亡。戴笠死後,悲痛欲絕的蔣介石下令給戴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在蔣介石心中,有兩個人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第一個是他的夫人宋美齡,第二個則是戴笠。從北伐戰爭初期,戴笠就開始幫助蔣介石打天下,定天下,管天下,蔣介石能夠統一,戴笠功不可沒,戴笠領導的軍統局,負責監管全國官員,大小軍閥,負責刺殺蔣介石政敵,及抹除一些對蔣介石施政有意見的反對者。
-
韓戰停戰談判,為何超過2/3的志願軍戰俘拒絕返回大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那14000餘人被送到了臺灣?簡單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一個是美蘇爭霸的國際影響,一個是臺灣方面的威逼利誘,最後戰俘自身的個人因素。當美國企圖在戰俘問題上刁難我方的時候,時在臺灣的蔣介石為了爭取美援和「反攻大陸」,選擇策應美國,作出了許多不利於我方的政治動作。為了給「自願遣返」提供證明材料,美方從1951年12月開始,就在志願軍戰俘營內開始了慘絕人寰的「甄別」過程。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自從敗退臺灣以後,蔣介石就一直籌劃反攻大陸。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國光計劃了。該計劃從1961年到1972年積極籌劃,最後並沒有實行。其實,稍微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反攻大陸會成功。1950年韓戰爆發,由於金日成自不量力的軍事冒險,導致朝鮮人民軍在仁川登陸以後崩潰。中國志願軍大舉進入朝鮮,同聯合國軍激戰。似乎這是臺灣的好機會,然而島內的局勢不穩定、經濟陷入困境,連自保都沒有把握。蔣介石認為解放軍在3年內如果強行攻臺,他是無力對抗的,臺灣肯定完蛋。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由於軍事上的失敗,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已成定局,開始籌劃後路。除了搶專家、搶人才外,有計劃地將黃金白銀運往臺灣。
-
《西沙風雲》電影開拍 會出現蔣介石「協助大陸」的劇情嗎
1974年的西沙海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領土主權、與南越當局發生的一次戰爭。 然而,近年來在社會上流傳關於「蔣介石協助大陸作戰」的謠言。當時戰事緊急,毛主席決定艦隊走臺灣海峽,而此前由於某些限制原因,一些作戰決策沒有公開,因此出現了這些毫無根據的說法。
-
蔣介石唯一回大陸掃墓的孫子,跪拜時道出心酸5字,字字戳心
他對後世造成的影響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散,但中國不會因為兩岸關係冷淡而分割,也不可能因為任何國家的幹預,而捨棄掉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蔣介石帶領著一眾的追隨者,定居臺灣後,就沒有再回過大陸了。連帶著臺灣的一眾大陸士兵都無法再返回到大陸,他們中很多人臨終都沒有見到自己的親人。對於蔣介石,這些人懷著又愛又恨的心理。
-
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紅軍以迅猛之勢跨越長江,蔣介石無力扳回大局,唯有暫時離開。
-
張發奎多次反對蔣介石,1949年沒有逃往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不服從武漢國民政府,這標誌著國民黨政府正式分裂,歷史上稱之為「寧漢分裂」。寧漢分裂時,有一個早期的國軍名將公開反對蔣介石,並且擁護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他還在以後的革命生涯中多次反對蔣介石,也多次依附蔣介石,但是蔣介石卻一直沒有對他趕盡殺絕,這個人就是北伐名將張發奎。
-
蔣介石後代回憶,蔣家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誰?
1949年蔣介石退守臺灣時,從大陸帶走了80多萬部隊,本喊著三五年內重返大陸,卻不料一別就是38年。思鄉是每個中國人最樸素的情懷,年歲越長,思鄉越濃。何況這些隨蔣而來的大陸士兵,不少是被當做壯丁強徵入伍的。
-
【閒聊歷史】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26天
來源:黨史博覽,作者:黃瑤1949年11月14日, 蔣介石由臺北飛至重慶, 12月10日由成都飛往臺北。這是他在大陸的最後26天。蔣介石到達重慶時, 第二野戰軍發起西南戰役已經14天。1949年1月21日, 蔣介石被迫下野。但是, 他並沒有交出政治、軍事和財政大權, 仍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在幕後指揮一切。副總統李宗仁接替了他的職務, 但只能稱「代總統」, 徒有虛名。蔣介石下野後, 著力經營臺灣。但是, 他仍妄想在大陸保留一塊基地, 以便伺機反撲。因此, 他並沒有將國民黨政府立即遷往臺灣, 而是在大陸不斷遷都。
-
蔣介石去世43年,何時回葬大陸?其孫預言了時間
2018年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身為中國人,小時候我們就熟讀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許多人紛紛回到家鄉祭祖,以示不忘故土先輩,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葉落歸根,死後葬在自己的家鄉故土,比如蔣介石,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他去世43周年的忌日。
-
蔣介石的孫子回大陸祭祖,買門票參觀老宅,在曾祖母的墓前跪地痛哭
蔣孝勇是蔣介石的孫子,是蔣經國和他的俄籍妻子蔣方良所生的幼子。 孝勇於1948年在淞滬出生,出生不久後,家人就帶著孝勇移居到中國的臺省。 蔣孝勇自幼聰慧,深得祖父蔣介石和祖母宋美齡的疼愛。 長大後,孝勇進入一所軍校開始讀書。
-
韋大衛劫蔣緯國專機回大陸,走時說:告訴蔣介石,老子走了!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命運,即使被拐到了臺灣,他們也極富冒險精神的想方設法回到了大陸。韋大衛,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被拐韋大衛1930年出生在廣西桂林一個極富冒險精神的家族裡面,他的三個叔叔中都是飛行員,因此在韋大衛的心中,從小也有一個飛行員的夢。上大學的時候,敢說敢言的韋大衛當上了學生會主席,並且思想也是很激進,經常愛搞學生運動。
-
1996年蔣介石唯一回大陸祭祖孫子,痛哭著對妻兒說:我們是中國人
這件事情一直到蔣介石的孫子輩中,終於實現了回家的夢想。當蔣介石的後人來到魂牽夢繞的家門口時,竟然需要買票才能回家,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蔣家子孫能否回到家鄉祭祖嗎?新中國成立之時,曾經與人民抗衡許久的國民黨蔣介石的政權,隨著老蔣逃往臺灣而告終。於是,蔣介石在臺灣就以國民黨總統的身份,渡過了26年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