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風雲》電影開拍 會出現蔣介石「協助大陸」的劇情嗎

2021-01-09 觀察者網

據中國國際新聞網3月25日報導,由遠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出品,美航傳媒聯合攝製的歷史題材影片《西沙風雲》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鄭州市鄭東商業中心隆重舉行。1974年的西沙海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捍衛國家領土主權、與南越當局發生的一次戰爭。

然而,近年來在社會上流傳關於「蔣介石協助大陸作戰」的謠言。當時戰事緊急,毛主席決定艦隊走臺灣海峽,而此前由於某些限制原因,一些作戰決策沒有公開,因此出現了這些毫無根據的說法。《學習時報》曾於2012年時刊文批評這些說法是因別有用心而顛倒歷史的謬談;事實上,蔣介石及其後繼者出於根深蒂固的仇共心理,同越南的反共政權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根本沒有採取過同大陸方面合作保衛國家領土的行動。

新聞發布會現場

導演:細緻刻畫歷史人物的心理活動

25日,河南省文聯副主席張劍鋒、原焦作軍區司令員楊鐸、河南省民政廳原常務副廳長魯獻啟、河南省新聞出版局巡視員席保安、中央電視臺欄目總監王博等出席了電影《西沙風雲》新聞發布會。

據導演郎玉林介紹,這是一部圍繞西沙海戰歷史事件展開的電影,1974年1月15日10時,南越當局先後派出海軍四艘軍艦侵入我西沙永樂群島海域,並向飄著中國國旗的甘泉島開炮射擊,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17日上午,南越軍隊又悍然侵佔了我西沙群島的金銀島,下午進一步強佔了甘泉島,並公然扯下了中國國旗,中國政府決定採取軍事措施,從東海艦隊調動四艘軍艦趕往西沙增援,由於西沙戰事緊急,毛主席決定艦隊走臺灣海峽。

但是從大陸解放以後,臺灣與大陸就一直處於緊張的對峙狀態,臺灣海峽不僅在國民黨海軍重兵控制之下,而且還遊弋著美國的第七艦隊,航道最窄處離岸邊只有幾公裡,完全在國民黨陸軍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二十多年來,別說是大陸軍艦,即使大陸漁船都時常受到敵國民黨軍隊的炮擊,損失甚大,以往大陸海軍的南北調動都是走臺灣以東的公海,這次突然從臺灣海峽通過,必將冒著極大的軍事風險,又因國共兩黨軍事方面無法溝通,因此,在這重要緊急的歷史時刻,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之間一系列心理戰的大幕由此拉開。

郎玉林表示,該片在主打西沙戰爭回憶錄的同時,對幾位歷史巨人的心理活動將進行細緻入微的刻畫。該影片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影片中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分別由特型演員韓清華、周紅軍、張宗振老師飾演,同時有新生代實力派演員的加盟,定會使影片的人物刻畫更加細膩、精彩。

西沙海戰示意圖

蔣介石「協助大陸」?謠言!

不過,近年來關於西沙海戰一事,有部分非主流媒體散布了不少「蔣介石協助大陸」的謠言。從1990年代以後,國內一些刊物和文學作品敘述西沙反擊戰時,曾以小說式筆法說蔣介石得知解放軍艦隻穿越臺灣海峽時下令「放行」。近年,網絡文章不僅引用此傳言,甚至為美化蔣介石越寫越玄,什麼「護航」、「供應」和「打開航標燈」等離奇細節以訛以訛,被一些人信以為真並廣為流傳。

《學習時報》曾於2012年時刊登作者徐焰的文章批評,這些說法是因別有用心而顛倒歷史的謬談,更是毫無根據的胡編。

文章稱,西沙海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維護領土主權的一次重要作戰行動;出於某些限制,一些作戰決策極少公開報導,從而導致在一些非主流媒體上出現了不實傳聞以吸引眼球。

民國政府自上世紀30年代起標出的地圖,就將南海島嶼標明為中國領土,1946年國民黨軍還派一個連進駐南沙最大的島嶼太平島。國民黨政權退到臺灣後,也延續這一立場,這與新中國的態度確實是一致的。不過蔣介石及其後繼者出於根深蒂固的仇共心理,同越南的反共政權(包括保大政府和後來的西貢政權)一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根本沒有採取過同大陸方面合作保衛國家領土的行動。

文章提及,從上世紀 30年代起,法國、日本便相繼侵佔了西沙、南沙群島的主要島嶼。1954年印度支那戰爭停止後,法國軍隊撤出越南,南越當局卻繼承法國殖民者的衣缽,於 1956年又派軍隊侵佔中國的西沙和南沙的幾個主要島嶼。此時,臺灣當局在表面上雖未改變對南海歸屬的立場,卻同美國、韓國一起大力援助南越政權,60年代至 70年代前期在西貢派駐龐大的軍事顧問團,並派出空運人員協助南越軍隊作戰。蔣介石特別欣賞的將領胡璉便長年以「大使」身份駐在西貢,向南越軍提供「剿共」經驗,結果其住所還受到越共遊擊隊的爆炸襲擊。1973年春美國從南越撤軍後,臺灣軍事顧問團仍留西貢,在此後兩年間繼續向其提供軍事援助。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同南越海軍發生西沙海戰後,臺灣當局繼續支援南越當局。駐太平島的國民黨軍還接到命令,如果中共海軍艦艇靠岸便開火,而南越艦艇靠近則「勸他們離開」,其立場站哪一邊不是清清楚楚嗎?

1975年4月,南越政權遭越南人民軍總攻而崩潰時,臺灣軍事顧問團堅持到最後才撤離。西貢政權末代「總統」阮文紹因怨恨被美國拋棄,選擇了臺北作為逃亡後的棲身地,以顯示感激之情。這些史實,在當年是關心國際時事的人所共知的。說蔣介石在大陸與南越政權發生衝突時「協助」大陸,這豈不是因別有用心而顛倒歷史的謬談?

文章認為,至於所謂蔣介石在臺灣海峽對解放軍海軍「放行」一事,更屬毫無根據的胡編。有的小報還描繪當時蔣介石的表情和言語,明眼人一看便是「演義」,哪一個人在場看到並能證實呢?真實的歷史事實是:1974年解放軍海軍同南越海軍發生西沙海戰後,因南海艦隊力量不足,從東海艦隊調幾艘艦通過臺灣海峽南下,途中未遭國民黨軍攔截,卻並非臺灣當局故意「放行」。1965年「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後,臺方海軍因遭痛擊已不再向解放軍海軍主動攻擊,解放軍也不主動打擊對方,大陸的艦船在臺灣海峽的活動未受攔截已成多年慣例。至於臺灣方面提供「護航」、「供應」等說更是向壁虛構,「打開航標燈」、發出「請通過」的信號是屬違反航海常識的臆想。了解臺海地理的人都知道,海峽寬度最窄處也有130多公裡,而並非狹窄水道,在如此寬闊的航道打開岸邊「航標燈」,船上的人誰看得見?

西沙海戰照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禁區年譜】大陸電影中蔣介石形象的變遷
    一、《吉鴻昌》(1979):新中國故事片首次出現蔣介石1948年,陳伯達寫了《人民公敵蔣介石》一書。自此之後的三十年,「人民公敵」都是大陸對蔣介石的官方評價。根據陳伯達《人民公敵蔣介石》改編的同名連環畫影視表現:從1949年到1979年,蔣介石的形象出現在各類宣傳片、紀錄片、大字報、連環畫中,也出現在很多電影人物的口中
  • 電影《西沙兒女》雖然沒有拍成,但海戰特技卻在電影史中留下一筆
    但這部電影在拍攝過程中採用的新技術,卻屢屢在中國電影的相關史志中提及,尤其是《西沙兒女》嚴格意義上講,可稱之為一部戰爭片,因此,影片裡的一些特技製作,今天仍然在中國介紹電影特技的教科書中作為範例被陳述
  • 當年東海艦隊馳援西沙,國軍真的提供幫助,從而我軍才能獲勝嗎?
    從九十年代開始,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歷史解密」,說的是在西沙海戰時,臺軍對我軍的作戰行動提供了大量支持,終使我軍獲得大勝。這個故事流傳甚廣,甚至蔣介石的那句「西沙戰事緊」竟成了名人名言。事實上,這是一則不折不扣的謠言。
  • 外交風雲中的蔣介石宋美齡,一位是國家一級演員,一位做過主持人
    由宋業明執導,孫維民、唐國強、盧奇主演的《外交風雲》正在熱播。只看了幾集,就被這部匠心打造的外交題材電視劇吸引了。劇中匯聚了國內優秀的特型演員,他們的表演生動傳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劇中飾演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演員,也引起了很哥的注意。
  • 監獄風雲、龍虎風雲、學校風雲的知名導演暴斃!
    監獄風雲、龍虎風雲、學校風雲的知名導演暴斃!今年這是怎麼了?網絡上不斷報導出許多知名人物去世的消息,如前陣子非常6+1的主持人李詠、出演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的藍潔瑛、寫過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的知名小說家金庸等多位知名人物去世。
  • 蔣介石有多想反攻大陸?原子彈都擋不住!
    蔣介石認為,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就行——1. 自身準備充分。2. 大陸內部出現矛盾。3. 國際形勢有利。「反攻大陸」成為「國策」後,1954年11月1日,國民黨組織了「光復大陸設計研究會」,主官為陳誠,委員則達到了接近兩千人的規模。
  • 《風雲3》將開拍,古天樂演最強反派斷浪,步驚雲聶風你期待誰演
    不過話說回來,把經典電視劇翻拍成影視有的反響還不算錯,因為電影和電視劇不同,在場景的布置中和在一些特效上都會有質的飛越,還有在演員的選定中,導演會挑一些演技派和流量小生來搭配來吸引觀眾的眼球,翻拍成電影唯一的缺點就是劇情肯定是和電視劇沒法比了。
  • 蔣介石浮棺移靈大陸,會在哪一年實現?聽聽蔣家後代的預言
    蔣介石1975年4月逝世後,蔣經國宋美齡根據其遺願,將其棺材暫厝於臺灣桃園縣慈湖寢陵,四腳墊起來,棺材不落土,稱為浮棺。根據蔣介石1973年的遺囑,將來有一天回大陸安葬。不知道蔣公為何給後代出這個難題。
  • 《西沙,我可愛的家鄉》——歌聲中,家鄉不再遙遠
    遙遠的南海,遙遠的西沙,有一群守礁的人,他們心中最深情的旋律永遠是《西沙,我可愛的家鄉》——  歌聲中,家鄉不再遙遠  在黃剛心裡,最適合唱起《西沙,我可愛的家鄉》的時刻,是送別。  2018年,在西沙琛航島碼頭,這位四級軍士長送走了手把手帶教他的班長夏海兵。  那幾天天氣不好,連著下了幾天的雨。冰涼的雨水滲過衣衫,黃剛站在那兒,最後一次與老班長合唱了這首歌:「西沙西沙,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  身旁,有人偷偷揩了揩眼角,有人默默讓淚水與雨水交融。黃剛忍不住心頭酸澀:「這一別,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了!」
  • 【閒聊歷史】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26天
    二野目前任務是準備協助三野對付可能的美國軍事幹涉。」電報說:在上海、寧波、福州和青島被我佔領後, 「美國出兵幹涉的可能性就很少了, 那時二野就可以西進了」。電報說:「胡宗南全軍正向四川撤退, 並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蔣介石、何應欽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慶, 割據西南的夢, 而要消滅胡軍及川、康諸敵, 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
  • 朱時茂處女作電影《西沙兒女》,在文學史上經歷著有趣的評價逆轉
    朱時茂在1982年主演的電影《牧馬人》最近在網絡上隨處可見,電影裡表現的純真的愛情打動了一眾網友。而朱時茂首次參加拍攝的電影,卻是1974年投拍立項的《西沙兒女》。電影早在1974年就確定了電影劇本,但後來電影一直拍拍停停,1976年10月「四人幫」粉碎,這個電影暫緩拍攝,之後再也沒有拍攝完畢。
  • 他是《閃閃的紅星》宋大爹,《南海風雲》演唐國強阿爸,捍衛西沙
    No.11月13日,是老電影《閃閃的紅星》宋大爹、在《南海風雲》中飾演唐國強、洪學敏阿爸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高保成誕辰94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高保成老藝術家致敬並表達深切地懷念。這部再現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的電影感動了千百萬觀眾,那首「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插曲更是紅遍了大江南北,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高保成也一舉成名。
  • 蔣介石後代回大陸掃墓,曾提出將兩蔣歸葬大陸
    蔣介石逝世前,曾交代後人,棺材不落地,暫厝慈湖寢陵,有朝一日,回大陸入土安葬。蔣經國逝世後,遵從父親遺志,棺材亦暫厝慈湖。等回大陸。現在臺灣慈湖兩蔣寢陵,仍然可見兩具棺材離地而厝,靜等歲月流逝。蔣家第三代之後,從政當權者越來越少,逝世後的孝字輩,不再從祖父遺志,安魂故裡。
  • 《風雲3》即將開拍,看完男主後,網友:只要有他在必追!
    不過話說回來,把經典電視劇翻拍成電影有的反響還不算錯,因為電影和電視劇不同,在場景的布置中和在一些特效上都會有質的飛越,還有在演員的選定中,導演會挑一些演技派和流量小生來搭配來吸引觀眾的眼球,翻拍成電影唯一的缺點就是劇情肯定是和電視劇沒法比了
  • 領袖特型演員新人輩出,蔣介石一角卻被馬曉偉壟斷,後生亟待培養
    獻禮劇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不少反映黨史、革命戰爭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獻禮劇進入了籌備狀態,部分獻禮劇和電影已經開拍在此前的電視劇《外交風雲》、電影《決勝時刻》中,58歲的馬曉偉飾演老年蔣介石還算合適,但是飾演中青年蔣介石則違和感太重,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老態感。
  • 李秀明與朱時茂主演的《西沙兒女》電影與小說有什麼不同?
    最近因為朱時茂主演的《牧馬人》在網絡上再度大熱,使得朱時茂的處女作電影《西沙兒女》也同時走入人們的視線。眾所周知,《西沙兒女》的小說原作是著名作家浩然創作的,小說寫成於1974年,發表不久,北影廠就計劃把小說拍成電影,劇本邀請曾經編劇過電影《紅雨》的作家楊嘯擔任。
  • 《風雲3》即將開拍,主演是他們,網友表示這是必須看的一部電影
    風雲3即將開拍,主演是他,網友表示必須看的一部電影相信大家應該對風雲不陌生。電視劇版的是由何潤東與趙文卓出演的,當時它在電視上也不知道重播了多少遍,不過觀眾還是非常喜歡。後來也是應了觀眾的要求,所以才又出現了電影版本的,而電影版本的則是由鄭伊健和郭富城出演。
  • 蔣介石反攻大陸不是說說而已: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往臺北
    自從敗退臺灣以後,蔣介石就一直籌劃反攻大陸。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國光計劃了。該計劃從1961年到1972年積極籌劃,最後並沒有實行。其實,稍微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反攻大陸會成功。李彌曾經說過:依靠臺灣那麼點大的地方,想要反攻大陸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為什麼不贊成從金三角撤軍?就是因為臺灣太小。用1個省去對付大陸30多個省,想要打贏是無稽之談。自然,蔣介石也明白這個道理,仍然制定了反攻的計劃,希望未來出現有利時機。
  • 看香港電影《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歲月風雲之雄霸天下》
    看完《大上海1937》後,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又看了兩部港片《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和續集《歲月風雲之雄霸天下》,這是兩部正面描述杜月笙一生經歷的
  • 美麗西沙!我們來了!
    「退休族」開啟「情懷航線」——美麗西沙!我們來了!12月9日14時許,即將開啟為期4天3晚西沙之旅的遊客在登船前與「南海之夢」號遊輪合影。這個地方,曾經出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