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易門縣浦貝鄉阿姑村以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文明素質、繁榮農村文化活動、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目標,通過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建設新環境,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路子,讓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20年,阿姑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
文明鄉風繪上牆 文明理念入人心
走進阿姑村曰末舊村民小組,只見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整個村莊綠蔭環繞,村內圍牆、樓房外牆紛紛穿上了漂亮的「衣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守信等通俗易懂的標語和孝老愛親、家風家訓等牆畫,讓整個鄉村散發出濃鬱的文化氣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繪就了一幅美麗新農村的畫卷。
在文明村鎮創建過程中,阿姑村突出文明村鎮創建特色,以易地扶貧搬遷、統規聯建為契機,結合民族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彝族特色村,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工程,通過文明鄉風繪上牆,宣傳欄、公益廣告宣傳等,多形式、多角度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孝老愛親、勤勞節儉、家風家訓等中華傳統美德,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讓文明理念入腦入心,成為村民的生活日常。
同時,切實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建有科技文化活動室、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體育場地、文化戲臺和水景觀,為構建文明和諧新農村奠定了物質基礎。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打造文藝隊,依託文化活動室,結合重大節假日,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創建文明小家 匯聚文明「大家」
「遵紀守法星、勤勞致富星、誠實守信星……」在曰末舊小組「十星級文明戶」公示欄上,村民李發良一家得到了十顆星,成為了曰末舊小組「十星級文明戶」。在李發良家的門上,「十星級文明戶」的牌子掛在了最顯眼位置,這也是李發良一家最引以為傲的事。
看著牌子,李發良笑呵呵地說:「得到這個榮譽我們一家都很開心,以後我還要繼續爭做表率,保持星級標準,同時帶動周邊的鄰居爭做星級文明戶,讓文明新風吹進家家戶戶。」
和李發良一樣成為「十星級文明戶」的還有李發寶、李洪昌等村民,在公示欄上,有的村民得了九顆星,有的得了八顆星,通過公示欄,村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家的情況,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除了「十星級文明戶」,李發良在曰末舊組善行義舉榜的「社會公德」榜也榜上有名,作為小組幹部,他積極為小組建設建言獻策、參與義務勞動、幫助群眾解決糾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踐行著黨員幹部的擔當和使命,成為了曰末舊小組「社會公德」榜裡的「明星」。
近年來,阿姑村在全村範圍內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善行義舉榜」「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公序良俗,通過各類評比活動的開展,在全村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活動熱潮,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鄉風文明送入尋常百姓家,以文明小家匯聚文明「大家」。
此外,阿姑村還通過設立「文明講堂」、制定村規民約、組織成立志願服務隊,引導村民繼承和發揚誠實守信、孝老愛親、與人為善等傳統美德,營造文明健康村風。
推動產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乘車從曰末舊小組出發,不到20分鐘就來到阿姑村軟籽石榴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整個山坡種滿了軟籽石榴,工人們正忙著為石榴修剪枝條,為來年石榴豐收打基礎。
法兆貴是阿姑村響水村民小組的村民,2017年,他將自家的9.8畝農田流轉給雲南阿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突尼西亞石榴,土地流轉每年給法兆貴一家帶來了5000餘元的租金收入。土地流轉後,農閒時法兆貴就到石榴基地打工,每天80元的工資收入,每年可以增加2萬餘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裕。
據介紹,截至目前,阿姑村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共種植軟籽石榴2100餘畝,通過流轉土地,軟籽石榴種植每年可為村民帶來126萬餘元的租金收入,石榴基地平均每天用工50餘人,採果期可達100餘人,充分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解決了當地近80%的農戶的就業問題。
2017年以來,阿姑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在村內開展軟籽石榴、食用玫瑰等特色產業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增加農戶收入,「農戶+大戶」的運作方式形成了規模化產業,打造品牌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幫助農戶多渠道增收,帶領農戶脫貧致富。2019年,阿姑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938元。(玉溪日報記者 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