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村鎮」雲南省易門縣浦貝鄉阿姑村:文明新風吹入尋常百姓家

2020-12-27 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雲南省易門縣浦貝鄉阿姑村以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文明素質、繁榮農村文化活動、促進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為目標,通過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建設新環境,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路子,讓文明新風吹進尋常百姓家,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2020年,阿姑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

  文明鄉風繪上牆 文明理念入人心

  走進阿姑村曰末舊村民小組,只見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整個村莊綠蔭環繞,村內圍牆、樓房外牆紛紛穿上了漂亮的「衣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實守信等通俗易懂的標語和孝老愛親、家風家訓等牆畫,讓整個鄉村散發出濃鬱的文化氣息,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繪就了一幅美麗新農村的畫卷。

  在文明村鎮創建過程中,阿姑村突出文明村鎮創建特色,以易地扶貧搬遷、統規聯建為契機,結合民族文化,因地制宜打造彝族特色村,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基礎工程,通過文明鄉風繪上牆,宣傳欄、公益廣告宣傳等,多形式、多角度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孝老愛親、勤勞節儉、家風家訓等中華傳統美德,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讓文明理念入腦入心,成為村民的生活日常。

  同時,切實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建有科技文化活動室、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體育場地、文化戲臺和水景觀,為構建文明和諧新農村奠定了物質基礎。深入挖掘彝族文化,打造文藝隊,依託文化活動室,結合重大節假日,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創建文明小家 匯聚文明「大家」

  「遵紀守法星、勤勞致富星、誠實守信星……」在曰末舊小組「十星級文明戶」公示欄上,村民李發良一家得到了十顆星,成為了曰末舊小組「十星級文明戶」。在李發良家的門上,「十星級文明戶」的牌子掛在了最顯眼位置,這也是李發良一家最引以為傲的事。

  看著牌子,李發良笑呵呵地說:「得到這個榮譽我們一家都很開心,以後我還要繼續爭做表率,保持星級標準,同時帶動周邊的鄰居爭做星級文明戶,讓文明新風吹進家家戶戶。」

  和李發良一樣成為「十星級文明戶」的還有李發寶、李洪昌等村民,在公示欄上,有的村民得了九顆星,有的得了八顆星,通過公示欄,村民們可以清楚看到每家的情況,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

  除了「十星級文明戶」,李發良在曰末舊組善行義舉榜的「社會公德」榜也榜上有名,作為小組幹部,他積極為小組建設建言獻策、參與義務勞動、幫助群眾解決糾紛……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踐行著黨員幹部的擔當和使命,成為了曰末舊小組「社會公德」榜裡的「明星」。

  近年來,阿姑村在全村範圍內組織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善行義舉榜」「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力弘揚公序良俗,通過各類評比活動的開展,在全村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活動熱潮,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鄉風文明送入尋常百姓家,以文明小家匯聚文明「大家」。

  此外,阿姑村還通過設立「文明講堂」、制定村規民約、組織成立志願服務隊,引導村民繼承和發揚誠實守信、孝老愛親、與人為善等傳統美德,營造文明健康村風。

  推動產業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乘車從曰末舊小組出發,不到20分鐘就來到阿姑村軟籽石榴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整個山坡種滿了軟籽石榴,工人們正忙著為石榴修剪枝條,為來年石榴豐收打基礎。

  法兆貴是阿姑村響水村民小組的村民,2017年,他將自家的9.8畝農田流轉給雲南阿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突尼西亞石榴,土地流轉每年給法兆貴一家帶來了5000餘元的租金收入。土地流轉後,農閒時法兆貴就到石榴基地打工,每天80元的工資收入,每年可以增加2萬餘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裕。

  據介紹,截至目前,阿姑村軟籽石榴種植基地共種植軟籽石榴2100餘畝,通過流轉土地,軟籽石榴種植每年可為村民帶來126萬餘元的租金收入,石榴基地平均每天用工50餘人,採果期可達100餘人,充分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解決了當地近80%的農戶的就業問題。

  2017年以來,阿姑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在村內開展軟籽石榴、食用玫瑰等特色產業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增加農戶收入,「農戶+大戶」的運作方式形成了規模化產業,打造品牌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幫助農戶多渠道增收,帶領農戶脫貧致富。2019年,阿姑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938元。(玉溪日報記者 郭帆)

相關焦點

  • 浦貝鄉阿姑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易門縣浦貝鄉阿姑村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近年來,阿姑村以發展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為目標,以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為主線,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提升人居環境,昔日的舊村莊變成了如今的美家園,村民在共建共享中得到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 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內心深處
    柿子園鎮為積極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進行了不少嘗試。時時講黨性,事事作表率,農村黨員在樹文明新風中起著模範帶頭作用。柿子園鎮通過召開黨員幹部大會、專題座談會、成立紅白理事會等形式,給廣大群眾打招呼、敲警鐘。黨員幹部從自身做起,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樹立移風易俗的風向標,以良好形象影響帶動群眾,以榜樣力量引領新風正氣。
  • 文明新風沐三晉
    深入紮實的精神文明創建,也收穫了沉甸甸的成績: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省晉城市、忻州市和靜樂縣、古縣、長子縣、沁水縣等6個市縣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獎牌,長治市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74個村鎮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鎮,94個單位被表彰為全國文明單位,14個家庭被表彰為全國文明家庭,23所學校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校園,1個城市、7個單位和6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 福清新厝鎮蟬聯「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福清新聞網11月27日訊 (記者 滕端欽)11月20日,中國文明網公布《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新厝鎮蟬聯「全國文明村鎮」,該鎮江兜村榜上有名。
  • ...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看海安這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頭腦風暴」
    自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市以來,海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南通市部署要求,以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要任務,以弘揚時代新風、培育時代新人為具體目標,以「全省示範、全國一流」為工作定位,
  • 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等的決定
    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株洲茶陵縣秩堂鎮馬吉村上榜「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近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茶陵縣秩堂鎮馬吉村榜上有名。這是馬吉村繼2018年獲評湖南省文明村後,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獲得的國家級榮譽。馬吉村村民 彭潔:聽說我們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我感覺很自豪。馬吉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大舞臺、祠堂等為載體,成立志願服務隊,圍繞「講、評、幫、樂、慶」的形式,選樹典型引領文明新風。
  • (受權發布)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  為全面展示精神文明建設豐碩成果,激發各地區各部門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按照從嚴把關、確保質量的原則,經過嚴格規範評選,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湖北省十堰市等42個地級以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授予上海市閔行區等12個直轄市城區全國文明城區稱號,授予浙江省德清縣等79個縣和縣級市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稱號,授予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鎮等1973個村鎮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授予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等
  • 文化活動 - 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
    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
  • 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雲霄縣陳岱鎮礁美村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其中,雲霄縣陳岱鎮礁美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近年來,陳岱鎮礁美村以創建全國文明村為載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推動壯大產業經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建新時代精神文明等工作開展,海洋養殖產業有了新發展、村容村貌有了新形象、科教文化事業有了新繁榮、社會風氣有了新改進,農民人均收入穩定增加,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 魯山縣團城鄉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團城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紅汛通訊員雷小軍燕亞鵬文圖    本報平頂山訊「團城鄉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行走在團城鄉,感受到的是濃厚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把新時代鄉風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編入新的《村規民約》中,督促各村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孝善理事會」等民間團體組織,採取得力措施,引導村民自發倡樹文明新風。    互助協會,關愛老年群體。
  • 視頻|文明「新風吹」 綻放美麗花
    今年以來,常州經開區遙觀鎮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圍繞「我愛遙觀」新時代文明實踐品牌,抓好頂層設計「先手棋」,形成了「1+22+N」三級架構體系。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以項目為抓手,聚焦群眾需求,突出效果導向,用基層創造力激發文明實踐生命力:「黨旗高揚 紅色遙觀」百姓名嘴選拔活動、「愛敬誠善 德潤遙觀」好人推送活動、「童心飛翔 箏情遙觀」雲上風箏節、「花漾生活 綠滿遙觀」最美庭院(陽臺)評選……文明新風吹開文明之花:宋劍湖藍色跑道獲評「江蘇省最美跑步路線」;綠色繪就「美麗家」志願服務項目在第五屆江蘇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獲銅獎;勤新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 「文明安寧」文明路上,安寧永不止步——寫在安寧榮膺全國文明城市...
    從2017年11月14日到2018年11月14日,安寧摘下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剛剛好一周年。這一年,在文明路上,安寧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因為喜悅之餘,我們更明白「桂冠」榮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生活在這座文明之城的人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腳步不能停歇。
  • 關於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候選名單的公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的戰略方針,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有力推動農民文明素養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為全面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  為全面展示精神文明建設豐碩成果,激發各地區各部門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按照從嚴把關、確保質量的原則,經過嚴格規範評選,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湖北省十堰市等42個地級以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授予上海市閔行區等12個直轄市城區全國文明城區稱號,授予浙江省德清縣等79個縣和縣級市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稱號,授予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鎮等1973個村鎮全國文明村鎮稱號,授予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等
  • 全國文明村鎮 蘇家寺村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文明示範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紅古區花莊鎮蘇家寺村榜上有名。喜訊傳來,蘇家寺村村民群情振奮,大家紛紛表示,再接再厲,不遺餘力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有高起架大棚116畝,各類專業合作社3家,分別是蘭州市紅古區花莊三鑫生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紅古區守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甘肅金蘭高原夏菜專業合作社。2016年,被納入蘭州市「小康村」建設項目,2017年實施了市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被評為國家級文明示範村、省級文明示範村和蘭州市文明示範村。
  • 四川北川:文明實踐「六到位」 寫好鄉風文明「後半篇」文章
    各鄉鎮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用活用好文化站(室)、日間照料中心、婦女兒童之家、職工之家、人大代表之家、體育健身廣場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堅持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活動就開展到哪裡。結合北川「五區合一」的特點,將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集中安置點、農家樂、景區景點、非遺傳習所、技能工作室、人民調解室等陣地資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 「精神文明建設巡禮」專題報導:安徽省推進文明村鎮創建綜述:鄉風...
    近年來,安徽各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以文明村鎮創建為載體,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倡導移風易俗,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努力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綻放文明村鎮幸福花。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我省亳州市譙城區、古井鎮等81個村鎮當選全國文明村鎮。
  • 聚人心 樹新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天長答卷
    9月25日,由中共天長市委宣傳部主辦,鳳凰網安徽承辦的「文明實踐看天長」主題宣傳活動正式落下帷幕。在兩天的走訪中,採風團一行先後前往天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汊澗鎮、石樑鎮等地,實地感受天長在文明實踐中的創新做法,了解文明實踐給天長百姓帶來的收穫。
  • 泉州安溪豐田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日前,中央文明委公布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其中,安溪福田鄉豐田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近年來,豐田村通過一系列舉措,改變原先落後面貌,走上了文明小康致富路。11月20日,已經連續3屆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的豐田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向村民分發宣傳單 福田鄉豐田村供圖優化環境 做強集體經濟走進這個人口僅為1543人的邊陲小村莊,和諧文明的新風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