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次發現最名貴蝴蝶,珍貴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

2020-12-24 騰訊網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

自2007年5月,烏巖嶺首次發現金斑喙鳳蝶以來,在2012年6月、2012年9月、2016年8月烏巖嶺保護區內均有金斑喙鳳蝶的雄體和雌體被工作人員發現。

金斑喙鳳蝶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廣西、海南等地,僅有5個亞種。珍貴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是昆蟲世界中唯一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被譽為有「蝶中皇后」、「蝶中驕子」等美名

金斑喙鳳蝶是世界上最名貴、極為罕見的蝴蝶,排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有「夢幻精靈」和「世界動物活化石」的美譽,被國際瀕危動物保護委員會定為R級(最稀有的一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一級保護物種。

相關焦點

  • 這裡發現粉色小東西,珍貴程度堪比大熊貓!網友:好好保護
    記者今天從浙江溫州泰順相關部門了解到,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這6粒蝴蝶卵為金斑喙鳳蝶的卵。
  • 浙江首次發現6粒金斑喙鳳蝶卵 系珍惜一級保護物種
    中新網溫州5月22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 通訊員 劉雷雷 陳景峰 章書聲)記者22日獲悉,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日前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卵,經文獻對比和專家確認,系金斑喙鳳蝶卵。金斑喙鳳蝶卵。
  • 這個粉色的小東西,浙江首次發現!網友直呼:好好保護!
    記者從溫州泰順相關部門了解到,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這6粒蝴蝶卵為金斑喙鳳蝶的卵。據悉,這是科研人員首次在浙江省發現金斑喙鳳蝶的卵。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儘管級別降低了,但大熊貓仍然是國寶級別待遇!而且能享受此殊榮的只有大熊貓!小熊貓和金絲猴都很可愛,仍然是瀕危,為什麼就只有大熊貓能稱得上國寶呢? 在法國動物學家阿方索·米奈-愛德華仔細檢查了大熊貓的骨骼和牙齒後,他認為這種動物不是熊,而是浣熊,和喜馬拉雅地區發現的熊貓非常相似,為了區分它們,根據兩者的體型,就成了大熊貓
  • 浙江首次發現,寄主深山含笑,為我國特有,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
    近日,科學家在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6粒蝴蝶卵,它們寄宿在深山含笑上,經比對鑑定,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 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江西武夷山採到第一號標本金斑喙鳳蝶是我國的特有珍品,被譽為「國蝶」,排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但在1980年前,國內卻沒有一枚金斑喙鳳蝶標本,可供科學研究的資料少之又少。當時,世界僅有的3枚模式標本存放在英國倫敦皇家自然博物館和德國國家博物館。
  • 《大熊貓,國寶的百年傳奇》:提升國家形象,向世界傳播愛與和平
    人類科學認識大熊貓的歷史並不長,從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中國發現大熊貓算起,只有150多年。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大熊貓一經發現就有了「國際範兒」,它的乳名有很多,如「黑白熊」「竹熊」「食鐵獸」等,但它在國際上的大名只有一個「PANDA」。
  • 為什麼偏偏是大熊貓,成為了中國國寶?
    今天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大熊貓會成為中國國寶?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熊貓是中國國寶,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這件事還挺奇怪。如果你去研究動物形象和國家象徵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許多國家在選擇本國的象徵性動物時,通常都會選強悍、威猛的動物。比如,英國國徽上的圖案有獅子,美國國徽上有白頭鷹。像大熊貓這樣看起來弱小、溫順的動物,又是怎樣成為中國國寶的呢?2.
  • 大熊貓都戴上鈦金牙套了?羅振宇解析為什麼大熊貓成了國寶
    近日,送往臺北的大熊貓「團團」左上犬齒牙冠斷裂流血,醫療團隊為其裝上了鈦金屬材質的專屬牙套,這可是全球大熊貓裝置牙套的首例。鈦金屬牙套是比較貴的材料,有網友稱:下輩子我一定要投胎做一隻大熊貓!熊貓是中國國寶,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這件事還挺奇怪。
  • 同樣都是保護動物,憑啥大熊貓是國寶小熊貓不是?理由很無奈
    在中國如果提起大熊貓的話,大家的第一想法都是國寶。沒錯,熊貓是中國代表動物的,這一說法已經流傳遍了整個世界,哪怕功夫熊貓的形象是外國人做的,提起功夫和熊貓這兩個詞,大家想到的依舊是中國。然而你知道嗎,國寶大熊貓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黑白色熊貓,其實他的名字最早應該叫做貓熊,是和另一種熊貓混淆之後,才被人們稱為大熊貓的。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小熊貓,小熊貓和大熊貓一樣都屬於是國家的保護動物,甚至於小熊貓的生活環境比大熊貓還要惡劣很多。那麼同樣都是保護動物,憑啥大熊貓就能當國寶,小熊貓卻不是呢?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提起「最中國」的動物,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國寶大熊貓:黑白相間、圓圓滾滾、憨態可掬、招人喜愛。作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曾與劍刺虎、恐龍等物種同時生存在地球上。在大自然的嚴苛選擇下,恐龍、劍刺虎早已消失,「活化石」大熊貓卻以悠然的姿態謎一般地生存到了現在。陝西秦嶺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
  • 史上最慘的「國寶」,竟被當作菜餚,網友喊話:學學大熊貓吧
    在巴基斯坦旅遊,可以欣賞不同於中國的獨特風景,品嘗到巴基斯坦的特色美食,如果運氣夠好,還可能會看見巴基斯坦的國寶捻角山羊。捻角山羊作為巴基斯坦的國寶,與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是同等地位的。它們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山區,也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捻角山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犄角,隔著老遠也依舊可以被看見,它們的犄角是螺旋狀的,高高長長的,最高的可達1米7,看起來十分威武。
  • 《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黑旋風-協助拍攝
    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第1幅圖】此作品由杭州攝影愛好者康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
  • 驚人發現!遠古時代,十堰曾是國寶大熊貓的家園
    考古專家曾在「鄖縣人」生活的學堂梁子遺址附近發現了兩件較為完整的武陵山大熊貓下頜骨化石。大熊貓武陵山亞種是大熊貓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世界上少有發現。1990年,考古專家在發現「鄖縣人」過程中還發掘出武陵山大熊貓下頜骨化石,這對研究大熊貓的演化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國寶」級動物,比如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美國的白頭海雕、日本的朱䴉(諷刺的是在日本已經滅絕)等等,而我國的「國寶」就是大熊貓了。那麼,各個國家都有種類眾多的動物,為什麼這些動物會成為「國寶」呢?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大熊貓的「國寶」之路。
  • 大熊貓,可愛的國寶,奇怪的生活習慣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數量稀少。大熊貓也是中國特有物種。它屬於熊科。與貓科動物有本質性的區別。1、形體怪異大熊貓體型豐腴富態,頭圓尾短,給人一種憨憨的感覺。它的體色為黑白兩色,有大大的黑眼圈。據說,熊貓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拍一張彩色照片。其實,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 多次傳出「國寶」死亡消息?大熊貓幼崽生存質量令人擔憂!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深受國民喜愛,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不少網友通過直播、視頻、圖片等形式在線觀賞大熊貓,甚至自發集結成「雲吸熊貓」的集體。新浪輿情通對微博平臺上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發現「悲傷」「淚目」兩個表情符號高頻出現,面對大熊貓的死亡網友沉浸在「悲傷」情緒中;同時,「怒」「心碎」「費解」等表情的出現,表現出網友對涉事熊貓基地管理和保護工作的不滿。
  • 中國六大國寶動物,大熊貓和金絲猴均上榜,有的瀕臨滅絕
    大熊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在四川和陝西等地區生活,大熊貓外形特別的可愛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胖的身體是很多人喜歡的一種動物。金絲猴:金絲猴一般生活在湖北或者四川以及陝西等地區的森林裡面。全身是金色的毛,臉上是白色的,大大的眼睛和大大的嘴巴非常的可愛。
  • 陝西秦嶺大熊貓家族好事連連 5天連添三隻國寶大熊貓
    &nbsp&nbsp&nbsp&nbsp說起秦嶺大熊貓,其實它們和四川大熊貓在形態上有明顯差異,秦嶺亞種個體略大,四川亞種的頭長近似熊,秦嶺亞種的頭圓更像貓,且具有較小頭骨、較大牙齒。更直接的感受,秦嶺大熊貓鼻骨比四川大熊貓短五分之一,所以臉部更圓,它看上去更憨態可掬,所以陝西人把秦嶺大熊貓稱為「國寶中的美人」。
  •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大熊貓是更新世著名的「大熊貓—劍齒象古生物群」聯盟的重要成員,和它同期分布的包括劍齒象等大佬都早已滅絕。不知道為什麼?它卻神奇般地存活到了現在??論運動吧,看這小短腿也跑不快。除了一身肥腩肉,真沒看出有啥特別的,可能還嚴重虛胖。不過這大熊貓有個愛好,就是喜歡吃喝。每天啥事不幹,就知道往嘴裡塞東西。對!
  • 「國寶」海外串門歷險記:為什麼只有我國有大熊貓?
    是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標誌。它憨態可掬的呆萌形象和「黑白分明」的時尚造型,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世界自然基金會形象標誌 1869年,法國神父戴維在四川雅安首次科學發現了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