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發現!遠古時代,十堰曾是國寶大熊貓的家園

2020-12-22 瀟湘晨報

考古專家曾在「鄖縣人」生活的學堂梁子遺址附近發現了兩件較為完整的武陵山大熊貓下頜骨化石。

大熊貓武陵山亞種是大熊貓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世界上少有發現。1990年,考古專家在發現「鄖縣人」過程中還發掘出武陵山大熊貓下頜骨化石,這對研究大熊貓的演化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令人驚嘆的是,考古發現十堰境內的大熊貓化石比比皆是。毫不誇張地說,遠古時代的十堰堪稱國寶大熊貓的家園。

清朝《房縣誌》記載:大熊貓啃食銅鐵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被譽為「遠古活化石」。大熊貓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從已發現的化石來看,遠古時期它們在中國分布廣泛。但是,隨著生態環境變遷,地理氣候變化和自身種群退化,特別是人類活動迅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大熊貓生息繁衍受到嚴重威脅。

對於大熊貓的最早記載,出現在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大雅·韓奕》:「韓樂韓土,川澤訏訏,魴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羆,有貓有虎,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這裡的「熊、羆、貓」是不是包含了大熊貓呢?有學者指出,極有可能。這是因為,羆是棕熊,按照漢語邏輯,前面的「熊」是黑熊;這裡的「貓」,可能指的就是大熊貓。而且貓作為大熊貓,大小與老虎相似,如果作為一般的山貓,沒有必要這麼寫。

那麼,史書中為什麼卻沒有關於大熊貓的記載呢?原來,古代大熊貓另有其名!古人對大熊貓的較早稱呼是「猛」「貘」「貊」。一直到明朝,歷史記載裡依然沒有出現大熊貓的字眼。其實,真正擁有其大名時,已經是晚清了。先秦時期的地理類史書《山海經》的「獸多猛豹」一語,注釋中提到:「卭來山,今在漢嘉嚴道縣,南江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銅鐵也。」文中的兩處猛豹分布區,正是現在大熊貓分布的兩個主要區域。

亦食銅鐵,或是大熊貓的真實寫照。「又有貘獸,食銅鐵,而不傷人」「又傳九道梁有貊,食銅鐵」。清朝同治版《房縣誌》卷十二「雜記」中記載,大熊貓看到老百姓的犁、刀、鋤、斧,直流口水,跑到縣城裡抱著城門鐵皮就開始啃。

難怪在古時候,大熊貓也被稱為「食鐵獸」。這也源於《山海經》把大熊貓記述得詭秘化了,認為大熊貓牙齒鋒利,能夠嚼食銅鐵。

驚人發現,「鄖縣人」遺址出土大熊貓化石

明朝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用貘皮做睡墊,可防寒溼,驅瘟疫避邪氣。做膏藥,能穿透肌膚防治腫瘤,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而在原始人類眼裡,大熊貓也不過是嘴裡的一塊肉。古人類打獵時發現大熊貓體型巨大,獲取一隻抵得上好多野兔野鳥,於是開始四處獵殺食用。

在史前時期,大熊貓被三峽古人類當作主要食物。在距今數十萬年的「奉節人」的山洞裡,發現了大熊貓遺骨。經考古專家研究,是古人類吃剩下的部分。

事實上,大熊貓的演化與人類演化一樣,經過了較為漫長的歷史過程。少為人知的是,考古專家於1990年對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學堂梁子進行正式發掘中,發現一具完整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與此同時,發掘出一批包括大熊貓下頜骨化石在內的伴生動物化石和石製品。根據測量數據和形態特徵分析,鑑定為武陵山大熊貓。

「鄖縣人」頭骨化石的發現者之一、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教授馮小波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從地理環境分析,「鄖縣人」遺址屬於中國南北兩大動物區系的過渡地帶,在秦嶺抬升之前,南北區系動物群的成員可以自由遷徙。「在該遺址發掘中,既有北方屬種的裴氏貓等,也有華南屬種的東方劍齒象等;既有第三紀的殘留種似劍齒虎等,也有早更新世的藍田金絲猴等。證明這些動物生活的年代為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00萬年。」

40多年來,十堰發現眾多大熊貓化石

早更新世是第四紀冰川更新世的第一個時期,地球歷史上的更新世和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相當。

那麼,什麼是武陵山大熊貓呢?馮小波教授進一步解釋說,大熊貓化石最先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祿豐縣晚中新世地層中,稱之為始熊貓。進入更新世時期以後,大熊貓在中國有完整的演化過程和較為廣泛的分布區域,先後經過了大熊貓小種、武陵山大熊貓、巴氏大熊貓演化階段。到了全新世時期,大熊貓演化為大熊貓現生種。

據了解,大熊貓武陵山亞種是大熊貓演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但該階段的化石遺存極少。「鄖縣人」遺址是其分布區域中緯度最為偏北的地點,海拔高度和相對海拔高度都最低,並且還是其中唯一個階地環境埋藏地點,對研究大熊貓的演化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現在所說的漢江,其實是古漢水的一部分。作為中國內陸最古老的河流,漢水比長江要早誕生7億年。

「鄖縣人」遺址地處漢江左岸的第四級階地,遺址剖面堆積層上部為黏土狀堆積,下部為砂層。馮小波教授通過研究發現,在「鄖縣人」遺址所在地學堂梁子這個亞熱帶森林的邊緣,與「鄖縣人」一起生活的動物夥伴們,至少包括6個目、26個種,有武陵山大熊貓、東方劍齒象、中國犀、中國貘、雲南馬、小豬、麂、水牛等。馮小波教授說,到目前為止,「鄖縣人」遺址發現的整個動物群顯示以森林動物種類為主,也有少量屬於草地生活及多水地區生活者。

「從這些食草類動物大量死亡的年齡曲線分析,它們大量是自然死亡或災難性死亡。」他認為,「鄖縣人」遺址中的大量食草類動物的骨骼好像是快速堆積而成的,可能是因為漢水突然漲水形成了一個「陷阱」,還可見當時它們死亡時的情景,隨後被蜿蜒的河水掩埋。

馮小波教授說:「從史前環境學觀點分析,『鄖縣人』遺址出土的大型哺乳動物群,反映出當時這裡應該有足夠多樹林的環境。」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遠古時代的十堰堪稱大熊貓的家園。考古專家通過發掘,大熊貓化石在十堰境內比比皆是。1975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在鄖陽區梅鋪鎮的「梅鋪猿人」遺址,發掘出大熊貓等20多種伴生動物化石;2004年至2006年,湖北省考古所與中科院專家在鄖西縣香口鄉的黃龍洞古人類遺址,發掘出大熊貓巴氏亞種等伴生動物化石11目45種1500多件;2007年至今,中科院會同湖北省相關文博單位對鄖西縣安家鄉的白龍洞猿人遺址開展新的探查發掘,出土了大熊貓等5目29個種類的伴生動物化石。

遠古時代,古人類不可避免地會與大熊貓打交道。「大熊貓作為地球千萬年變遷的見證者,伴隨著人類走到了今天,應該是一個不小的奇蹟。」馮小波教授說。(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 記者 朱江 編發:幻影)

【來源:十堰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全球唯一圈養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陝西秦嶺大熊貓為345隻(不含幼體)。野生動物和人類一樣同是大自然的一員,是大自然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的朋友。地球不僅屬於人類,也屬於野生動物,大家一起組成了美麗的家園。保護野生動物,維護地球家園的生態系統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十堰境內發現的距今100萬年「鄖縣人」化石撼動「人類起源於非洲...
    從1975年在鄖陽區梅鋪鎮發現「鄖縣梅鋪猿人」開始,「鄖西白龍洞人」、「鄖西黃龍洞人」和距今100萬年的「鄖縣人」接連在十堰境內被發現。隨著對十堰古人類文化研究的深入,十堰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長廊」。學堂梁子遺址、梅鋪猿人遺址、黃龍洞遺址、白龍洞猿人遺址均屬於舊石器時代遺址,說明遠古時期就有古人類在十堰這片土地繁衍生息。
  • 走進書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 看看國寶和它的夥伴們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肖姍姍大熊貓,譽滿天下的中國國寶,世人皆知。那大熊貓國家公園又長什麼樣?來天府書展,「看」大熊貓國家公園。10月17日,「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分享會暨《大相嶺飛羽》《世界本來的樣子:唐家河鳥獸物語》圖書首發式」在文軒BOOKS九方店舉行。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結合大熊貓國家公園宣傳片,深入淺出地為現場讀者講解了公園的概念和範圍,以及公園對全球生態文明和自然保護的重要意義。
  • 大熊貓自古以來就是國寶嗎? 原來它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存在
    大熊貓在我國擁有至高無上的國寶地位,承擔著為國賣萌的歡樂使命,且在國際外交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倘若搜索古代文獻資料,你會發現它的待遇並不高,甚至歷史記錄都寥寥無幾。 難道古代沒有大熊貓?還是古人沒有見過大熊貓?事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早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大熊貓就在地球上生存了。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那呆萌的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點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了!當然按大熊貓的繁衍德行,想達到像豬一樣的規模,很明顯也是不現實的,但萬一以後技術成熟了,複製粘貼下就一隻大熊貓,它還會成為珍稀動物嗎?
  • 為什麼偏偏是大熊貓,成為了中國國寶?
    今天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為什麼大熊貓會成為中國國寶?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熊貓是中國國寶,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這件事還挺奇怪。如果你去研究動物形象和國家象徵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許多國家在選擇本國的象徵性動物時,通常都會選強悍、威猛的動物。比如,英國國徽上的圖案有獅子,美國國徽上有白頭鷹。像大熊貓這樣看起來弱小、溫順的動物,又是怎樣成為中國國寶的呢?2.
  • 大熊貓都戴上鈦金牙套了?羅振宇解析為什麼大熊貓成了國寶
    近日,送往臺北的大熊貓「團團」左上犬齒牙冠斷裂流血,醫療團隊為其裝上了鈦金屬材質的專屬牙套,這可是全球大熊貓裝置牙套的首例。鈦金屬牙套是比較貴的材料,有網友稱:下輩子我一定要投胎做一隻大熊貓!熊貓是中國國寶,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這件事還挺奇怪。
  • 大熊貓,可愛的國寶,奇怪的生活習慣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數量稀少。大熊貓也是中國特有物種。它屬於熊科。與貓科動物有本質性的區別。1、形體怪異大熊貓體型豐腴富態,頭圓尾短,給人一種憨憨的感覺。它的體色為黑白兩色,有大大的黑眼圈。據說,熊貓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拍一張彩色照片。其實,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 愛熊貓創造社:600隻大熊貓滾滾而來——全球第一幅巨幅大熊貓唐卡長卷橫空出世!
    2020年10月11日,由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策劃、40多名阿壩州唐卡大師歷經一年多時間創作完成的全球唯一的大熊貓巨幅唐卡——《大熊貓百圖唐卡長卷》在四川省圖書館首次亮相,來自各地的參展觀眾在此享受了一場「熊貓家園·淨土阿壩」的藝術視覺盛宴。
  • 《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黑旋風-協助拍攝
    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第1幅圖】此作品由杭州攝影愛好者康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第2幅圖】此作品由菏澤攝影愛好者安先生在著名的浙江地區拍攝動物園裡的國寶大熊貓【第3幅圖】此作品由包頭攝影愛好者饒先生在著名的唐山地區拍攝
  • 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大熊貓的家園
    遍地都有大熊貓雅安是一座被山水滋潤的城,充沛的雨水、遼闊的森林、宜人的氣候,滋養著這裡種類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它猶如四川天府之地的綠色之肺,營造著世代棲居在這裡的人們的山水之鄉,他們紮根於此,生活於斯,守護著這片北緯30度上的生態家園。
  • 多次傳出「國寶」死亡消息?大熊貓幼崽生存質量令人擔憂!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深受國民喜愛,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不少網友通過直播、視頻、圖片等形式在線觀賞大熊貓,甚至自發集結成「雲吸熊貓」的集體。新浪輿情通對微博平臺上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發現「悲傷」「淚目」兩個表情符號高頻出現,面對大熊貓的死亡網友沉浸在「悲傷」情緒中;同時,「怒」「心碎」「費解」等表情的出現,表現出網友對涉事熊貓基地管理和保護工作的不滿。
  •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大熊貓是更新世著名的「大熊貓—劍齒象古生物群」聯盟的重要成員,和它同期分布的包括劍齒象等大佬都早已滅絕。不知道為什麼?它卻神奇般地存活到了現在??論運動吧,看這小短腿也跑不快。除了一身肥腩肉,真沒看出有啥特別的,可能還嚴重虛胖。不過這大熊貓有個愛好,就是喜歡吃喝。每天啥事不幹,就知道往嘴裡塞東西。對!
  • 陝西秦嶺大熊貓家族好事連連 5天連添三隻國寶大熊貓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西安8月23日消息(記者劉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寶大熊貓故鄉在哪?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四川。其實,不僅四川,秦嶺山系也有大熊貓。不被大眾所熟知的是,種群密度最大的熊貓棲息地是在秦嶺,罕見的棕色大熊貓也在秦嶺。
  • 「國寶」海外串門歷險記:為什麼只有我國有大熊貓?
    是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標誌。它憨態可掬的呆萌形象和「黑白分明」的時尚造型,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世界自然基金會形象標誌 1869年,法國神父戴維在四川雅安首次科學發現了大熊貓。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國寶」級動物,比如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美國的白頭海雕、日本的朱䴉(諷刺的是在日本已經滅絕)等等,而我國的「國寶」就是大熊貓了。那麼,各個國家都有種類眾多的動物,為什麼這些動物會成為「國寶」呢?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大熊貓的「國寶」之路。
  • 浙江省首次發現最名貴蝴蝶,珍貴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
  • 《大熊貓,國寶的百年傳奇》:提升國家形象,向世界傳播愛與和平
    人類科學認識大熊貓的歷史並不長,從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中國發現大熊貓算起,只有150多年。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大熊貓一經發現就有了「國際範兒」,它的乳名有很多,如「黑白熊」「竹熊」「食鐵獸」等,但它在國際上的大名只有一個「PANDA」。
  • 吃肉會拉肚 「外交」常青樹 居不可無竹 國寶不愧是你
    可愛、慵懶、憨態可掬,提到大熊貓,滿屏都是軟萌畫風。但大熊貓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只是一隻會撒嬌賣萌的鐵憨憨嗎?科學家推斷,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史記·五帝本紀》中曾記載,「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翻譯過來就是,軒轅黃帝曾組建一隻猛獸部隊,與炎帝在阪泉大戰。
  • 因大熊貓殺羊,雲南農民怒殺國寶,剝皮賣肉賺33萬元,現今如何?
    眾所周知,提及我國的國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熊貓,雖然不管是物品,還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為國寶,但是很顯然對比文物等國寶,大熊貓似乎更加的讓人喜愛,因為它是活生生的動物。據了解,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為此被人們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而大熊貓也成為了中國的代表之一,因為大熊貓只有中國擁有,而其他國家想要擁有大熊貓,必須和我國借,而且所生下的小大熊貓也都屬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