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書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 看看國寶和它的夥伴們

2020-12-22 川觀新聞SCOL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肖姍姍

大熊貓,譽滿天下的中國國寶,世人皆知。那大熊貓國家公園又長什麼樣?

來天府書展,「看」大熊貓國家公園。

10月17日,「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分享會暨《大相嶺飛羽》《世界本來的樣子:唐家河鳥獸物語》圖書首發式」在文軒BOOKS九方店舉行。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結合大熊貓國家公園宣傳片,深入淺出地為現場讀者講解了公園的概念和範圍,以及公園對全球生態文明和自然保護的重要意義。

在新的國家公園時代,自然教育正在被廣泛推進,人們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的渴望也日益增強。四川美術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大相嶺科普圖書《大相嶺飛羽》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科普圖書《世界本來的樣子:唐家河鳥獸物語》在天府書展上首發。

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岷山片區的唐家河,是公園在四川境內的北端,這片岷山秘境以極高的森林獸類遇見率聞名於自然教育行業和生態旅遊行業。在唐家河耕耘四十餘年的保護工作者諶利民,把唐家河的鳥獸蟲木帶到書展現場,詮釋了萬物生靈本來的樣子,讓人忍不住想親身探尋唐家河。

位於大熊貓國家公園邛崍山-大小相嶺片區的大相嶺,是公園在四川境內的南端,是連接邛崍山系與大相嶺山系大熊貓種群的重要廊道。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國寶們將在這裡走向原始家園、回歸野性。付明霞代表年輕的自然保護工作者分享了她的工作感悟,她和她的同事們甘願忍受寂寞,用腳步丈量大熊貓家園,把心扎在這片常年溼漉漉的「華西雨屏」帶,他們就是中國自然保護的未來。

四川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唐海濤表示,四川美術出版社將持續關注自然生態保護題材,出版更多的具有自然教育意義和生態攝影美學價值的圖書,積極推動自然保護和科普工作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大熊貓國家公園 國寶的家
    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的象徵,也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使者。保護好野生大熊貓最後的「庇護地」,是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初衷。為讓大熊貓在一片完整、連續和更為廣闊的家域永續繁衍,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地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縱橫五大山系覆蓋大部分野生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
  • 《大熊貓,國寶的百年傳奇》:提升國家形象,向世界傳播愛與和平
    該書被五洲傳播出版社選為《中國人文標識》系列叢書之一,而且與京劇、長城等標識列為第一輯出場,足以顯示大熊貓的分量。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同時它也是世界各國人民非常喜愛的動物明星。《大熊貓:國寶的百年傳奇》為大熊貓文化乃至中國文化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國外友人們能更加了解中國文化,讀懂中國故事。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通過DNA指紋圖譜檢測發現,秦嶺大熊貓在距今1萬年至1.2萬年之間,即與其他山系大熊貓分開,形成了獨立的遺傳群體,其頭骨、牙齒等與其他山系大熊貓有著顯著差異:體型較大,頭圓臉胖,容貌可愛,被譽為國寶中的「美人」。秦嶺大熊貓與其他五大山系(岷山、邛崍、涼山、大相嶺和小相嶺山系)的大熊貓相比更為原始,且具有獨立的進化歷史,在遺傳分化上、形態上已達到了亞種分化的水平。
  • 大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看看它是怎麼來的,你就會知道了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憑藉呆萌可愛的外表收穫了一大批粉絲,甚至還有一些國家花重金來我國租借大熊貓,不斷地為國爭光,而且大熊貓還承擔起我國外交官的角色,為我國的故事外交事業貢獻出很大的力量。但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大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呢?看看它是怎麼來的你會就知道了!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那呆萌的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點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了!當然按大熊貓的繁衍德行,想達到像豬一樣的規模,很明顯也是不現實的,但萬一以後技術成熟了,複製粘貼下就一隻大熊貓,它還會成為珍稀動物嗎?
  • 為什麼偏偏是大熊貓,成為了中國國寶?
    熊貓是中國國寶,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仔細想想,這件事還挺奇怪。如果你去研究動物形象和國家象徵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許多國家在選擇本國的象徵性動物時,通常都會選強悍、威猛的動物。比如,英國國徽上的圖案有獅子,美國國徽上有白頭鷹。像大熊貓這樣看起來弱小、溫順的動物,又是怎樣成為中國國寶的呢?2.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國寶」級動物,比如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美國的白頭海雕、日本的朱䴉(諷刺的是在日本已經滅絕)等等,而我國的「國寶」就是大熊貓了。那麼,各個國家都有種類眾多的動物,為什麼這些動物會成為「國寶」呢?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大熊貓的「國寶」之路。
  • 大熊貓都戴上鈦金牙套了?羅振宇解析為什麼大熊貓成了國寶
    如果你去研究動物形象和國家象徵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現:許多國家在選擇本國的象徵性動物時,通常都會選強悍、威猛的動物。比如,英國國徽上的圖案有獅子,美國國徽上有白頭鷹。像大熊貓這樣看起來弱小、溫順的動物,又是怎樣成為中國國寶的呢?近日,羅振宇在知識類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中,分享了一本《來自中國的禮物》,為大家解釋了,為什麼偏偏是大熊貓成為了國寶。
  • 呆萌可愛的國寶大熊貓,為何獅子老虎見了它都要繞道走
    呆萌可愛的國寶大熊貓,為何獅子老虎見了它都要繞道走熊貓,全世界最呆萌可愛的動物之一,毛茸茸的身子,兩個天生的大黑眼圈,怎麼看都覺得非常可愛。某短視頻平臺上經常會出現大熊貓和飼養員互動的視頻,大熊貓憨憨的,抱著飼養員的腿不松,不給盆盆奶就不讓你走,那模樣像極了小時候調皮的我們。然後就被飼養員一把揪起來抱走了,大熊貓看起來很弱的樣子。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就連獅子見了熊貓都要繞道走。不了解熊貓的人可能會把熊貓和貓科動物聯繫在一起,誰讓它叫熊貓呢?但是熊貓並非是貓科動物,它屬於熊科,而且還是食肉目。
  • 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次在生態廊道內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影像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成都8月10日電 (記者 安源)記者10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大熊貓國家公園茂縣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紅外監測相機連續兩次「捕捉」到野生大熊貓蹤跡,並通過微波鏈路、電信4G鏈路實時傳回茂縣土地嶺監測中心數據平臺,拍攝時間分別為8月6日和8日。
  • 因大熊貓殺羊,雲南農民怒殺國寶,剝皮賣肉賺33萬元,現今如何?
    因大熊貓殺羊,雲南農民怒殺國寶,剝皮賣肉賺33萬元,現今如何?眾所周知,提及我國的國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熊貓,雖然不管是物品,還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為國寶,但是很顯然對比文物等國寶,大熊貓似乎更加的讓人喜愛,因為它是活生生的動物。
  • 難怪國寶大熊貓喜歡吃它,像纖纖玉指,清脆爽口,燉上一鍋不夠吃
    國寶大熊貓憨態可掬,乖萌可愛,每次帶著孩子去熊貓館,好像感覺它隨時隨地都吃、吃、吃,啃食竹筍的樣子甚是可愛,上網特意去查了一下,原來大熊貓還真是個吃貨,一隻大熊貓每天取食的時間長達14小時,每天要吃下12-38公斤的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這麼能吃、這麼胖還可以這麼可愛!
  •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大熊貓是更新世著名的「大熊貓—劍齒象古生物群」聯盟的重要成員,和它同期分布的包括劍齒象等大佬都早已滅絕。不知道為什麼?它卻神奇般地存活到了現在??論運動吧,看這小短腿也跑不快。除了一身肥腩肉,真沒看出有啥特別的,可能還嚴重虛胖。不過這大熊貓有個愛好,就是喜歡吃喝。每天啥事不幹,就知道往嘴裡塞東西。對!
  •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向可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路永斌分別代表雙方籤約。
  • 大熊貓,可愛的國寶,奇怪的生活習慣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數量稀少。大熊貓也是中國特有物種。它屬於熊科。與貓科動物有本質性的區別。1、形體怪異大熊貓體型豐腴富態,頭圓尾短,給人一種憨憨的感覺。它的體色為黑白兩色,有大大的黑眼圈。據說,熊貓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拍一張彩色照片。其實,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於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 多次傳出「國寶」死亡消息?大熊貓幼崽生存質量令人擔憂!
    「國寶」緣何死亡?輿論呼籲信息公開消息傳出後,迅速引起網民熱議。話題#大熊貓雙胞胎順順溜溜病亡# 引來網民4.8億次閱讀和2.7萬討論。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深受國民喜愛,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不少網友通過直播、視頻、圖片等形式在線觀賞大熊貓,甚至自發集結成「雲吸熊貓」的集體。
  • 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布首批自然教育基地
    中國網7月27日訊 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布了首批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小區。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基地是指大熊貓國家公園一般控制區範圍內,具有一定面積的自然場地,具有明確的運營管理機構,配套有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設施及人員,且能夠提供多種形式自然教育課程的場所。
  • 這還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嗎?
    畢竟國寶可可愛愛,還有誰不喜歡呢?一般來說,中老年熊貓行動遲緩、食量下降、毛髮老化也屬於正常,但網友們發現,在線錄像中的丫丫和樂樂有些反常。監控鏡頭下的丫丫,住在自己的「山水小院」中,但看起來並沒有很愜意,它時常在透明的隔離罩前踱步,來來回回的不停歇。
  • 「國寶」海外串門歷險記:為什麼只有我國有大熊貓?
    是我們國家的國寶,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標誌。它憨態可掬的呆萌形象和「黑白分明」的時尚造型,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1939年,大熊貓第一次進入中國的動物園(重慶北碚公園)生活,並向公眾開放。1944年,大熊貓標本以生境復原的展覽方式,在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前身)首度亮相。此後,大熊貓逐漸走入了大家的視野,一舉成為中國的國際象徵之一。
  • 大熊貓自古以來就是國寶嗎? 原來它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存在
    大熊貓在我國擁有至高無上的國寶地位,承擔著為國賣萌的歡樂使命,且在國際外交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倘若搜索古代文獻資料,你會發現它的待遇並不高,甚至歷史記錄都寥寥無幾。 難道古代沒有大熊貓?還是古人沒有見過大熊貓?事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早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大熊貓就在地球上生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