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各位機核眾大家好,這篇文章是對《真女神轉生4 Final》遊戲背景介紹第二回的翻譯。像上回一樣閱讀的時候請抱著娛樂的心態閱讀。ゆっくりしていってね!原文網址在這裡,第一回的背景介紹請參考《真女神轉生背景考:第一回 一神教與多神教》(你可以在閱讀原文裡找到)。
塩田信之的真4F與神話世界之旅
第二回 達達屬(Dagda)與凱爾特神話
▋《真女轉》飯與凱爾特神話在日本「凱爾特」這一詞彙被廣泛認知的契機來自於是1988年Enya世界聞名的名曲Orinoco Flow。充滿透明感的歌聲不斷重疊、強調回聲的以弦樂器為中心的幻想般音樂在1980年代帶給聽者與其它西方音樂不同的新鮮感及感動,因此在日本也很受歡迎。
Enya的音樂雖然作為流行音樂被傳播,但音樂中的曲調等以在Enya的故鄉愛爾蘭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音樂作為基調,因此使得許多聽者在聆聽她的音樂感到懷念和被治癒。這種音樂被認為是基於在古歐洲擁有廣泛影響的凱爾特民族的音樂,而「Celtic music」也被認為是「治癒的音樂」而因此火了一段時間。
國內比如我更熟悉她的Only Time
Enya的音樂本身由於使用了合成器等因素導致它從任何方面看都與「Celtic music」不同,但由於使用了她的音樂做為BBC紀錄片《幻之民 凱爾特人》原聲並在日本通過NHK播放使得大部分人將Enya音樂與凱爾特畫上等號。
現在一想到凱爾特人一般會想到這群人吧
這部紀錄片加上鶴岡真弓氏(日本凱爾特藝術文化研究者)的書籍《ケルト/裝飾的思考》在1989年的發行助力了對凱爾特人文化與神話的關注。
以上是對於當時「凱爾特風潮」的常用的解釋,但對於《真女神轉生》粉絲來說他們接觸凱爾特文化可能有點不太一樣(通過遊戲)。
在FC版《數字惡魔物語女神轉生》(namco)(《真女神轉生》系列首作)中首次登場的「幻魔庫胡林」雖然在遊戲初期便能入手但在遊戲末期也有穩定發揮的非常靠譜的仲魔。除了本身性能很強之外在FC封面上也以鎧甲武者姿態現身非常帥氣。因此了解到庫胡林是凱爾特傳說中登場的英雄而開始對凱爾特神話產生興趣的玩家也不在少數吧。
這胸肌……
FC版發售日是1987年9月11日,先於Enya的名曲。第二部的《數字惡魔物語女神轉生Ⅱ》(namco)在「凱爾特風潮」開始後不久的1990年4月6日發售。在本作中登場的庫胡林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等級被降低了但因為能使用タルカジャ(增強物理攻擊力)依舊是非常有用的仲魔。在之後的幾作中被或稱作」妖精庫胡林「或被稱作」Death Bound「等成為作品中的常客並時不時有顯眼的表現。雖然當時和凱爾特神話有關的書籍不多,但「凱爾特的英雄庫胡林」的故事還是非常適合入門的。
▋看上去十分熱門,全貌卻很少被熟知的神話(個人真心不清楚這邊的正確翻譯是什麼,原文:メジャーなようでいて、あまり知られていない神話)
對於《真女轉》粉絲來說多次耳聞過的凱爾特神話實際上想要了解它的全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其原因由於缺乏嚴格意義上的「原典」。被稱作「凱爾特人」的民族全盛期被認為是自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而當時人們似乎並沒有使用文字記錄的習慣。組成神話的故事都是由口頭代代流傳,如今能夠讀到的都是後世的文字記錄。而(流傳至今的記錄其中)大部分源自中世紀的記錄,時間上的間隔使得有效運用這些記載十分困難(因為記載的可信性不高)。由於口頭流傳內容因此會改變,記錄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基督教的教士所以(由於宗教原因)可能會對故事本身有偏頗的解讀。
比這些更早的記錄來自古希臘和羅馬。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尤裡烏斯凱撒的《高盧戰記》,文中記載當時高盧人(生活在現在法國地區的凱爾特人)的生活方式,由於文中描述凱撒接觸到的高盧人只是小部分,標本不具備代表性,而且由於描述被徵服的民族所以同樣在參考時需要謹慎。自柏拉圖和希羅多德起古希臘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雖然留下了一些關於凱爾特人的記錄但大多都屬於傳聞。
缺乏可信度高的文字記載是一個原因,主要阻礙凱爾特文化研究的原因來自於凱爾特本身定義的曖昧性。
在前文提到過凱爾特民族的全盛期從公元前4世紀持續至公元前1世紀,而可認為是前一階段的文化被認為早在(全盛期開始)1000年前便存在。原本居住在德國境內多瑙河上流邊的凱爾特人逐漸通過納入周邊部落擴大勢力。到全盛期為止,凱爾特影響東至黑海東側,西至伊比利亞半島。既然是吸收了各地不同的部落和他們的文化,「凱爾特文化」應當被認為是多數部落的共同文化而非單一民族的。
凱爾特文化分為兩個大類:「大陸的凱爾特」和「島嶼上的凱爾特」,前者在歐洲大陸上發展傳播,後者在不列顛和愛爾蘭島成長。之後羅馬帝國徵服大部分的歐洲大陸並進攻了不列顛島。羅馬雖然與當地既存統治階級合作,但在文化上不可否認阻礙了當地文化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其中只有避免羅馬徵服的愛爾蘭得以保全一部分凱爾特文化。實際上做為「凱爾特神話「殘留下來的資料也大多數源自愛爾蘭。
▋英雄們擔任主角的「愛爾蘭神話」時代與地域不同,共有的凱爾特文化在細節上也有各式各樣的變化。神話上也是同樣情況,如果在地域不同即使故事中出現了相似神祗但做為故事主要人物的神明卻完全不同。這可能是由於原本這些故事用來記錄當地居民祖先的偉大壯舉,在傳到後世的途中一些故事細節被誇大,導致這些故事會被當做神話。
實際上雖然凱爾特人擁有共同的文化但在部落層面上獨立意識很強,各部落對立也不算稀事。每個部落有各自的統治者,部落間由於無關緊要的事宜而對抗的故事時而能在神話故事中看到類似的。因此為了吹比顯示自己部落的強盛(原文部族の祖先にあたる英雄が強いことは部族の威光にも繋がりますから)而將故事誇大。
庫胡林是愛爾蘭東部阿爾斯特王國的英雄,故事描寫了他在與南西邊的康諾特王國的戰爭中的表現。做為愛爾蘭神話中的太陽神魯格的兒子擁有超人般的力量由攜帶從女神斯卡哈獲得的Gae Bolg長矛,天生命格尊貴自身命運與結局卻十分悲慘(用Gae Bolg刺穿了他的親友與兒子,最終自己也死於長矛下),他的故事有種基於現實事件一般的殘酷感。
悲劇的槍哥
Lugh,司掌光明的神,於傳說古代愛爾蘭地區的一位至高王。工藝,武技,書文,醫藥,術法領域都是這一位英雄所精通的
斯卡塔赫(又譯斯卡哈、斯科扎奇;英語:Scáthach;蘇格蘭蓋爾語:Sgàthach)凱爾特神話中冥界「影之國」(Dún Scáith)女王。同時也是戰士的守護者(神)與軍事和戰鬥的女武神
到目前為止文章大篇幅通過庫胡林來解釋凱爾特神話有趣的地方,作為這次欄目主題的Dogda達達屬又是怎樣的人物呢?
遊戲中形象,額迷之帶感啊
在愛爾蘭神話中有著一群叫做圖哈德達南(通常翻譯作女神達努的族民)或「達南神族」的神族。他們既是女神達努的子孫亦是神明,而達達屬是他們之間的最高神。女神既是母親亦是妻子,名字意指「善良或良好的神明」。做為司職豐收之神擁有可以無限產出糧食的神之道具「大釜」,同時據說也管理死與再生,在本作中有復活主人公的作用。
在英雄為主要角色的愛爾蘭神話中,達達屬雖然身為最高神但並不是故事中的主心骨。更慘的是在愛爾蘭與廢陋巨人的戰鬥中受傷,之後就沒有出現在主要舞臺上一直過著隱退生活。帶領神族獲得勝利的兄弟神努亞達繼承神明之王的地位,而做為女兒的女神布麗吉特繼承豐收的職位。如今凱爾特社會中在2月1號慶祝春天到來的聖布裡吉德節便是基督教將布麗吉特納入聖人的結果,也證明她在當地文化留下很深的印記。
Tuatha Dé Danann,圖哈德達南神族
與Fomoire蠻族的戰爭
邪眼巴洛(Balor),Fomoire蠻族的領導者
女神達努(goddess Danu)
Nuada Airgetlám,銀臂的努亞達,凱爾特神話中的戰神,圖哈德達南(Tuatha Dé Danann)部族的首任國王
韓國網遊mabinogi中的形象,這位美大叔你是誰
Brigit,女神布麗吉特
這麼看達達屬做為最高神遭遇卻如此悲慘一般都會想要挽回自己過去的榮耀。遊戲中達達屬基於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將主人公復活目的到底是什麼,讓玩家基於真實神話開動腦洞也是這個遊戲系列的一大樂趣之一。
後記:尼瑪終於搞完了,說實話上一篇文章發布的時候我連能不能成功發表都不確定,更是沒有想像到有這麼多朋友回復,真的是感謝各位讀者老爺!這次感覺文本比上一篇表達上更模糊,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在這個話題上不是特別了解吧還需要磨練,所以如果有同學懂日語的最好還是上網址閱讀更清楚一點,如果有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私信我看看能不能幫到。在這裡申明一下本人並沒有玩過這個系列任何一作,單純被遊戲背景吸引來的。非常感謝機核方幫助排版第一篇文章,不然邏輯太亂真心讀不了。
下期大概是下個月吧。恩,沒有問題……
更多內容請關注機核網
點擊【閱讀原文】給原作者點讚!
↓就這兒!戳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