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書」與「奏」有什麼區別?每個朝代都有「奏摺」嗎?

2020-12-24 文史並蒂

不管是哪個朝代,大臣向皇帝稟告事情,除了在朝堂之上當面議論之外,一般都還要形成一個書面的東西,尤其是在明朝中後期,皇帝動不動就不上朝,這種書面交流的方式顯得愈發重要。

當下,不少歷史類的影視劇,不管是以哪個朝代為背景,都將這種書面化東西籠統地稱之為「奏摺」,大家感覺這種做法嚴謹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一起探討一下這種書面交流的東西究竟該怎麼稱呼。

根據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記載,「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也就是說唐堯虞舜的臣下,向皇帝稟告問題都是採取口頭交流的方式進行。

到了商朝,太甲即位之初,輔政老臣伊尹連寫《肆命》《祖後》等文章,告誡太甲要勤政為民;後來,太甲因貪圖享樂、荒於政事,被流放桐宮三年,真心悔過後又被接回豪都,伊尹又作《太甲》三篇來讚美他,算是開了君臣書面交流的先河。

周朝延續夏商制度,君臣交流開始採用書面與口頭兩種方式,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君臣之間這種書面交流方式越來越頻繁,這種書面化的東西統稱為「上書」,也就是劉勰所說的「言事於王,皆稱上書」

秦朝滅六國之後,秦始皇將君主集權向前推了一大步,為了彰顯自己的無上地位,將「上書」改成「奏」,此時的「奏」的涵蓋範圍很廣,「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愆謬,總謂之奏」,總之所有大臣向皇帝的書面化進言都可以稱之為「奏」。

不過,根據劉勰的研究結果,秦朝以法家為主,這些人屬於典型的「輕理論重行動」,因此所寫的「奏」文字水平一般,所表達的意義也比較淺顯。

秦二世而亡後,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君臣書面交流的典禮,根據大臣要陳述問題的性質,又進一步將其細分為「章、奏、表、議」四類,其中,「章」主要用來謝恩,「奏」主要用來彈劾檢舉官員,「表」主要用來提出請求,「議」主要用來提出不同的主張。

而不同類型的奏事文書對書寫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說「章」作為一種謝恩的文書,側重於文辭優美;「奏」作為一種彈劾類的文書,則側重於公允公正。因此,即便是出自同一個人,因所陳述的事情不同,可能會呈現完全不同的兩種文風。

不過,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朝廷官吏多是儒臣,因此,不管是「章、奏、表、議」中哪一種文體,文字水平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漢朝之後,大臣向皇帝陳述事情,大體上沒有超出漢朝所劃分的這四類文體,不過在文風上有很大的變化,這主要是根據皇帝的喜好而定。比如說,曹操比較討厭那種虛浮誇大的文風,因此整個曹魏時期文風都比較樸實,多是就事論事。朱元璋布衣出身,對之乎者也這套也比較反感,戶部尚書茹太素就因寫了一封一萬七千餘字的奏疏,遭受到朱元璋一頓杖打。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順治帝對存在數千年的奏疏進行改革,將大臣的奏疏統稱為奏摺,到康熙年間以制度形式傳承下來,這種君臣之間的書面交流有非常嚴格的格式規定,奏摺頁數、行數、每行字數等皆有固定格式。

不過整體而言,奏摺也分為奏事折、奏安折、謝恩折、賀折4類,從本質上講與「章、奏、表、議」四類文體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奏摺」這個詞語,是清朝順治時期才出現的,其他朝代時沒有「奏摺」或者「摺子」這個說法的。

史料來源:《文心雕龍》

聲明: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歷史細節#

相關焦點

  • 「皇上,您吃芒果嗎?」大清朝垃圾奏摺集錦!
    ——的請安折,被網友歸納為「垃圾奏摺」。雖然六月並沒下雪,可這位孫大人還是有點兒冤的。請安折是什麼?首先,請安折是清代奏摺制度的一部分,至少在奏摺出現伊始,不是用來處理公務的文書形式。清入關之初,沿襲明代公文處理體系,凡大臣奏報公務只有題本和奏本兩種上行文書,區別在於公事使用題本、私事使用奏本,題本要加蓋印信,奏本不須用印。康熙年間,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地方情形,康熙皇帝「諭大學士等雲,各省晴雨,不必繕寫黃冊特本具奏,可乘奏事之便,寫細字摺子,附於疏內以聞」,是清代奏摺制度的發端。
  • 清代「垃圾」奏摺集錦
    這本來也可以理解,但如果要批閱的有許多是垃圾奏摺,就有點鬱悶了吧?福建水師提督:稟告皇上,臺灣有個婦人拾金不昧雍正:已讀(這點破事也發奏摺?),欠收拾嗎?直隸總督:這是順天府保定府等地6月初下雨的情況康熙:到處都下雨,報告雨晴的奏摺太多了,
  • 皇上您今天好嗎!您吃芒果嗎!這種奇葩「奏摺」,為啥皇帝看不厭?
    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公布了一批他們批閱的奏摺,其中匯報內容之奇葩無趣,以及皇帝一本正經的批閱都讓人忍俊不禁。康熙和雍正都批閱過哪些蜜汁奏摺呢?皇上,您吃芒果嗎?↓↓↓皇上,上上上個月有人造反了!然而,這批奇葩奏摺顛覆了人們的一廂情願。一些地方大員竟然事無巨細,全都不厭其煩地向皇帝上奏,甚至對於同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沒完沒了。傻嗎?普通人都看得出來很傻。這些位高權重的總督們,難道情商智商還比不上普通人?當然不是。
  • 雍正的奏摺有多幽默:你以為朕是好騙的嗎?
    雍正帝批示奏摺也很認真,有的還很睿智幽默,讀來令人發笑。如有個官員犯了罪,在獄中給雍正寫悔過書,以期得到赦免,內有「辜負天恩,羞懼交並」兩句話,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過羞愧與否倒不一定(知汝懼死實甚,然羞則未也)。」
  • 逼瘋康熙、雍正的奇葩奏摺居然還有續集!
    好奇的小編繼續深挖了下,原來「困擾」皇帝的垃圾奏摺原來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裡看看清代皇帝奏摺)比如康熙有位叫王鴻緒的臣子,有事沒事就喜歡給他送書——有的臣子,連芝麻綠豆的事兒都撿著給皇帝說。陝西總督:皇上,我們這兒有個叫劉子奮的士兵拾金不昧。雍正:……早交給人去辦了。(你們就沒事兒可奏了麼!)
  • 廢話連篇的垃圾奏摺背後,是皇帝的寵溺和心機
    皇權體制下,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向皇帝進貢的,有資格進貢的人,主要是親王、郡王、貝勒、大學士、尚書、左都御史、都統、織造及衍聖公等。作為地方大員,只有總督、巡撫、提督,才有資格向皇帝進貢方物。乾隆年間,皇帝還取消了福建水師提督的進貢資格。官員以個人名義向皇帝進獻貢品,那是十足的榮耀。
  • 康熙和雍正的奏摺文案火了!
    有趣的是,雍正估計每次都回復「朕很好」,不知是覺得怪不好意思的,還是心情好,有一次居然回復多了一句。更搞笑的是大概是杭州織造請安的褶子太多了,把雍正都搞糊塗了,有一次杭州織造請皇帝過目糧食價格報告,雍正居然回了個「朕很好」哈哈哈哈
  • 臺北故宮新展「清代文書」:呈現清帝起居及詔書奏摺裡的故事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為數眾多的清代檔案文獻,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推出的新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之於世,力圖向觀眾呈現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揭示清王朝的政治秘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展期持續至8月30日。
  • 從康熙雍正奏摺合集看古代水軍是怎樣的存在哈哈哈…
    我不禁腦補出一勤於律己根正苗紅一心事業心的大boss形象 暨去年網上流傳的康熙帝可愛型奏摺批閱最近一可愛臺灣網友又整理了部分康熙和雍正的奏摺內容讓人捧腹的同時‍也讓人心疼皇帝縱有後宮佳麗三千卻要批奏摺至深夜的無奈
  • 歷史上有《琅琊榜》的大梁這個朝代嗎?
    《琅琊榜》大火中,很多人好奇,這是什麼朝代呢?中國歷史上有這個朝代嗎?待搜狗搜索給大家搜搜看!
  •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
    不過,就算是立即處死也還是有流程要走。 ,那麼將呈給皇帝,由皇帝做最後的決定,至於皇帝會不會真的看呈上來的奏摺,那就另當別論了。斬監候」的意思是不立即殺掉死囚,而是先關進監獄,聽候發落,一般都是秋後問斬。
  • 《琅琊榜》中的梁國是什麼朝代,歷史上有嗎(歷史原型)
    電視劇《琅琊榜》的熱播,讓許多觀眾對大梁這個朝代有了十分濃厚的興趣。梁國是什麼朝代我國歷史上,一共有五個以梁為國號的朝代。《琅琊榜》是什麼朝代其實,《琅琊榜》裡的大梁,蕭家諸位皇子、林家將軍,都是架空的歷史。電視劇《琅琊榜》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是著名女作家海晏。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歷史上每個朝代滅亡,都有一個共性,發生後國家就很危險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曾誕生過無數的朝代。大多朝代剛建立時都是一片輝煌,但等到朝代落寞之際,社會又充滿了各種黑暗和骯髒。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交替,縱觀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沒落。最終大多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貪官橫行,百姓生存艱難。古有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當百姓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貪官汙吏卻依然夜夜笙歌的時候,國家就會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歷史上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最不能容忍貪官汙吏的,因此在制度上,朱元璋只給官員們開出非常低的工資。朱元璋想以此告誡百姓,想為國家出力當官,就不要想著藉此變成大富豪。
  • 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忽悠」,你都知道嗎?
    縱觀中國歷史,各個朝代都不乏忽悠人的事件,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嘆惋,有的令人大笑……在《莊子·應帝王第七》中,「忽」和「悠」分別是北海帝和南海帝的名字。如今,忽悠是一個詞,經由舞臺演繹而成為流行語。縱觀中國歷史,各個朝代都不乏忽悠人的事件,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嘆惋,有的令人大笑,有的令人稱頌,是是非非,紛紛擾擾。
  • 枕上書:東華、白鳳九、白滾滾,劇中每個主角的姓名都大有深意
    由迪麗熱巴,高偉光,楊冪共同參演的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正在持續熱播,故事講述了青丘帝姬白鳳九被東華帝君所救銘記在心,為報恩鳳九去太晨宮做宮婢多年之後與東華發生一系列的糾葛情緣。《枕上書》播出也有一段時間,每天都有無數劇迷守在熒幕前等著看東華帝君和白鳳九撒糖。或許有不少人都和我有同感,覺得《三生三世》系列裡每個角色的名字都特別好聽,而且特別有韻味,很符合劇中塑造的仙俠世界觀氛圍。比如白淺、素素、夜華、墨淵、東華、白鳳九、姬蘅、連宋等等,讀起來都郎朗上口。
  • 大明朝的「任性」,究竟有哪些任性的皇帝和任性的大臣?
    其實所謂的這種個性,從歷史上來看,它也不是說都按照中庸之道,抹殺人的個性,不是那樣。你包括歷朝歷代,每個朝代都有屬於它的鮮明個性,我們說漢朝,一提漢朝很多人想到強盛,漢武帝南徵北戰,東擋西殺的,大漢的疆土,拓寬的程度,最後把匈奴給幹敗,衛青、霍去病給人的感覺都是很強盛的感覺。
  •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到什麼朝代結束的呢?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到什麼朝代結束的呢?古時人們把不學無術,整日鬥鷹走狗的大家子弟叫做紈絝子弟。這裡的「紈絝」就有這個問題的答案。細絹為「紈」,脛衣為「絝」。這個脛衣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開襠褲」實際上也不是開襠褲,因為,這個脛衣實際上就是兩條褲管,用繩子綁好。
  • 康熙、雍正的奏摺意外曝光,「別送了」!「朕很好」!「不許來」......
    一說到皇帝,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刻板印象比如三宮六院  比如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顧著 一生氣想殺誰就殺誰特別是近些年來各種清宮戲的上演讓很多人都覺得皇帝整天就忙著宮鬥了但是最近意外曝光網絡走紅的奏摺門讓大家對於當皇帝又有了全新的了解原來康熙和雍正這兩位爺如此勵志啊每天忙到凌晨4點的奏摺了解一下?
  • 諸多朝代的硯臺他都有
    在我市,喜愛收集硯臺的收藏愛好者有一些,鄖陽區的資深收藏愛好者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30多年來收集了數百塊硯臺,不僅有隋唐時的硯臺,還有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的硯臺。大的硯臺如鍋蓋,小的硯臺似象棋,材質各種各樣,樣式也是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