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囚禁在兩江總督府。應曾國藩之請,李秀成寫下數萬言《自述書》,講述自己參加革命之具體經過,談論太平天國事業之成敗得失,還對2700多位諸侯王進行點評,是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珍貴資料。冊封2700位王爺,且還是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麼想。要知道,常用漢字也就3000多,洪天王還能冊封2700位王爺,也是醉了。然而,在李秀成看來,這2700位王爺只有2人是王佐之才,其餘都不是做大事的料,包括天王洪秀全。一起來看看。
作為一國之主,洪秀全在李秀成眼中就是一個冥頑不靈,不思進取,經常在關鍵時刻搞破壞的君主。例如,「天京事變」中,洪秀全不但沒有及時發布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還想讓東殿、北殿、翼殿等實力派自相殘殺,從而獲得實權,最終導致災難。為了制衡李秀成、陳玉成,洪秀全大量冊封諸侯,導致軍事指揮系統混亂,太平天國諸侯王形同軍閥割據,最終被湘軍各個擊破。此外,洪秀全太迷信,一味靠天,不思進取,簡直就是昏君。02.東王楊秀清——軍事奇才,囂張跋扈,政治頭腦簡單《自述書》談到東王楊秀清時,李秀成起初評價很高:「天意化作此人,樣樣精通」,說東王就是軍事奇才,太平天國能連續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就是東王謀劃之結果。但是,東王楊秀清過於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包括洪秀全在內的各「王」,基本都被杖責或威脅杖責,在公開場合打屁股。李秀成言:「威風張揚,不知忌諱」,後被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聯手幹掉。
《自述書》談西王蕭朝貴,筆墨不多,但可以看出李秀成之態度。西王打仗最厲害,「衝鋒陷陣,勇猛無敵,天下第一」,是絕對的開路先鋒。但是,蕭朝貴在謀略上不行,獨自率2000兵馬奔襲長沙,還親自到第一線指揮戰鬥,結果被小兵一炮打死了。此時,蕭朝貴與楊秀清在爭奪軍事領導權,出發時還想讓東王第一時間派出增援部隊,但東王延遲發兵。蕭朝貴陣亡後,楊秀清才從郴州出發,拖了差不多一個月。韋昌輝是金田起義的最大讚助商與合伙人,沒有韋家雄厚的財力支持,金田起義也許要推遲幾年,甚至根本就玩不起來。《自述書》中,李秀成對北王的評價就是:「有急變之才,見機靈便」,卻不是大智慧。太平天國各王中,北王受楊秀清欺負最多,經常被打屁股。但是,北王能夠隱忍,等待機會,然後聯合天王洪秀全、翼王石達開,一起幹掉東王。可惜,韋昌輝報仇心切,沒料到洪秀全、石達開會充當「吃瓜群眾」。韋昌輝只顧著殺死東王楊秀清(上帝代言人),而不考慮後果,將自己陷入被動,最終被天王大卸八塊,充當犧牲品。
後人眼中的太平天國「戰神」,翼王石達開在李秀成眼中就是:「表面上是文武雙全,實則沒大格局,目光太短淺。」《自述書》中,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是戰略盟友,一起密謀誅殺楊秀清。「天京事變」爆發時,翼王石達開先是坐山觀虎鬥,後則公開偏袒東王餘黨,斥責北王濫殺無辜,想以此收買人心,結果韋昌輝非常惱火,殺了翼王一家。後來,石達開不顧天國安危,帶走10萬精兵,獨自外出創業,結果連戰連敗,被凌遲處死。追隨燕王秦日綱東徵,李秀成在軍事上嶄露頭角,開始獨當一面。對於這位老上司,李秀成評價很低:「忠勇信義,但並無才情」,說秦日綱忠心可嘉,作戰也勇猛,但是頭腦太簡單,沒有政治智慧。「天京事變」爆發時,韋昌輝讓他殺東王餘黨,他直接充當操刀手;韋昌輝讓他追殺石達開,立刻率兵追擊;洪秀全讓使者建議他暫緩追擊,秦日綱則徘徊不前。領導讓幹啥就幹啥,結果石達開回京輔政時,與洪秀全達成交易——誅殺秦日綱,否則拒絕回京。
《自述書》中,李秀成對自己這位藤縣老鄉的評價是,陳玉成年輕熱情,是絕對的好朋友、好兄弟,但過於意氣用事,結果中了叛徒奸計,被凌遲處死。1857年、1859年、1860年,手中兵力有限的忠王李秀成陷入三次危機,多次被清軍圍攻,處境很危險。此時,只要李秀成發出求援信,陳玉成則第一時間帶兵前來幫忙,且充當主力,與對手猛烈廝殺,很夠義氣。但是,陳玉成太年輕,不知道保存實力之重要性,又太任性,結果被苗沛霖誘捕,受凌遲處死。《自述書》中,李秀成對洪秀全的這兩兄弟是一頓諷刺、痛罵,說他們是草包中的草包,是禍害太平天國的人渣,「既無才情,又無算計,還貪得無厭,搜刮民脂民膏。」軍政能力不行就罷了,還不顧太平天國事業,在京城作威作福,任意霸佔民田、民宅、民女,儼然如同強盜。天京被湘軍圍困時,城內缺乏糧食,洪仁發、洪仁達不但不想著如何購買糧食,還對購買糧食回來的商人徵收重稅,結果再也沒人願意運輸糧食,城內糧荒更嚴重。天京即將陷落時,洪仁發、洪仁達則公開掠奪市民財產,也是醉了。
至於剩下的王爺,李秀成更是看不上眼,如章王林紹璋是草包,護王陳坤書是害群之馬,匡王賴文鴻太殘暴,等等。《自述書》中,忠王李秀成直言:「無能、無才、無功,乃至賄賂之輩,皆封王。」可知,這2700位王爺,還真不是做大事的料,沒有王佐之才能。那麼,誰才是王佐之才呢?李秀成認為,只有2位王爺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第一位,就是南王七千歲馮雲山,李秀成言:「謀業立國者乃南王,前期做事皆南王」,說馮雲山才是太平天國之真正締造者。南王馮雲山不但才華過人,還非常謙虛謹慎,為了大局可以自我犧牲,絕對是幹大事的料。此外,馮雲山是理性主義者,可以將拜上帝教轉型,使之融入儒家,從而爭取知識分子支持。事實上,馮雲山也是這麼做了,只是被洪秀全壞了好事。
南王馮雲山是王佐之才,這無可爭議。那麼,還有一人是誰呢?就是忠王,也就是李秀成本人。《自述書》中,李秀成對自己評價很高,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還能堅持八年抗戰,主要得益於李秀成之努力。可惜,忠王李秀成說自己運氣不好,生不逢時,沒能遇見賢明君主,否則定有大作為。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