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暢談2700位王爺:除了2人,其餘都做不了大事

2021-02-13 歷史寫實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囚禁在兩江總督府。應曾國藩之請,李秀成寫下數萬言《自述書》,講述自己參加革命之具體經過,談論太平天國事業之成敗得失,還對2700多位諸侯王進行點評,是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珍貴資料。冊封2700位王爺,且還是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麼想。要知道,常用漢字也就3000多,洪天王還能冊封2700位王爺,也是醉了。然而,在李秀成看來,這2700位王爺只有2人是王佐之才,其餘都不是做大事的料,包括天王洪秀全。一起來看看。

作為一國之主,洪秀全在李秀成眼中就是一個冥頑不靈,不思進取,經常在關鍵時刻搞破壞的君主。例如,「天京事變」中,洪秀全不但沒有及時發布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還想讓東殿、北殿、翼殿等實力派自相殘殺,從而獲得實權,最終導致災難。為了制衡李秀成、陳玉成,洪秀全大量冊封諸侯,導致軍事指揮系統混亂,太平天國諸侯王形同軍閥割據,最終被湘軍各個擊破。此外,洪秀全太迷信,一味靠天,不思進取,簡直就是昏君。02.東王楊秀清——軍事奇才,囂張跋扈,政治頭腦簡單《自述書》談到東王楊秀清時,李秀成起初評價很高:「天意化作此人,樣樣精通」,說東王就是軍事奇才,太平天國能連續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就是東王謀劃之結果。但是,東王楊秀清過於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包括洪秀全在內的各「王」,基本都被杖責或威脅杖責,在公開場合打屁股。李秀成言:「威風張揚,不知忌諱」,後被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聯手幹掉。

《自述書》談西王蕭朝貴,筆墨不多,但可以看出李秀成之態度。西王打仗最厲害,「衝鋒陷陣,勇猛無敵,天下第一」,是絕對的開路先鋒。但是,蕭朝貴在謀略上不行,獨自率2000兵馬奔襲長沙,還親自到第一線指揮戰鬥,結果被小兵一炮打死了。此時,蕭朝貴與楊秀清在爭奪軍事領導權,出發時還想讓東王第一時間派出增援部隊,但東王延遲發兵。蕭朝貴陣亡後,楊秀清才從郴州出發,拖了差不多一個月。韋昌輝是金田起義的最大讚助商與合伙人,沒有韋家雄厚的財力支持,金田起義也許要推遲幾年,甚至根本就玩不起來。《自述書》中,李秀成對北王的評價就是:「有急變之才,見機靈便」,卻不是大智慧。太平天國各王中,北王受楊秀清欺負最多,經常被打屁股。但是,北王能夠隱忍,等待機會,然後聯合天王洪秀全、翼王石達開,一起幹掉東王。可惜,韋昌輝報仇心切,沒料到洪秀全、石達開會充當「吃瓜群眾」。韋昌輝只顧著殺死東王楊秀清(上帝代言人),而不考慮後果,將自己陷入被動,最終被天王大卸八塊,充當犧牲品。

後人眼中的太平天國「戰神」,翼王石達開在李秀成眼中就是:「表面上是文武雙全,實則沒大格局,目光太短淺。」《自述書》中,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是戰略盟友,一起密謀誅殺楊秀清。「天京事變」爆發時,翼王石達開先是坐山觀虎鬥,後則公開偏袒東王餘黨,斥責北王濫殺無辜,想以此收買人心,結果韋昌輝非常惱火,殺了翼王一家。後來,石達開不顧天國安危,帶走10萬精兵,獨自外出創業,結果連戰連敗,被凌遲處死。追隨燕王秦日綱東徵,李秀成在軍事上嶄露頭角,開始獨當一面。對於這位老上司,李秀成評價很低:「忠勇信義,但並無才情」,說秦日綱忠心可嘉,作戰也勇猛,但是頭腦太簡單,沒有政治智慧。「天京事變」爆發時,韋昌輝讓他殺東王餘黨,他直接充當操刀手;韋昌輝讓他追殺石達開,立刻率兵追擊;洪秀全讓使者建議他暫緩追擊,秦日綱則徘徊不前。領導讓幹啥就幹啥,結果石達開回京輔政時,與洪秀全達成交易——誅殺秦日綱,否則拒絕回京。

《自述書》中,李秀成對自己這位藤縣老鄉的評價是,陳玉成年輕熱情,是絕對的好朋友、好兄弟,但過於意氣用事,結果中了叛徒奸計,被凌遲處死。1857年、1859年、1860年,手中兵力有限的忠王李秀成陷入三次危機,多次被清軍圍攻,處境很危險。此時,只要李秀成發出求援信,陳玉成則第一時間帶兵前來幫忙,且充當主力,與對手猛烈廝殺,很夠義氣。但是,陳玉成太年輕,不知道保存實力之重要性,又太任性,結果被苗沛霖誘捕,受凌遲處死。《自述書》中,李秀成對洪秀全的這兩兄弟是一頓諷刺、痛罵,說他們是草包中的草包,是禍害太平天國的人渣,「既無才情,又無算計,還貪得無厭,搜刮民脂民膏。」軍政能力不行就罷了,還不顧太平天國事業,在京城作威作福,任意霸佔民田、民宅、民女,儼然如同強盜。天京被湘軍圍困時,城內缺乏糧食,洪仁發、洪仁達不但不想著如何購買糧食,還對購買糧食回來的商人徵收重稅,結果再也沒人願意運輸糧食,城內糧荒更嚴重。天京即將陷落時,洪仁發、洪仁達則公開掠奪市民財產,也是醉了。

至於剩下的王爺,李秀成更是看不上眼,如章王林紹璋是草包,護王陳坤書是害群之馬,匡王賴文鴻太殘暴,等等。《自述書》中,忠王李秀成直言:「無能、無才、無功,乃至賄賂之輩,皆封王。」可知,這2700位王爺,還真不是做大事的料,沒有王佐之才能。那麼,誰才是王佐之才呢?李秀成認為,只有2位王爺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第一位,就是南王七千歲馮雲山,李秀成言:「謀業立國者乃南王,前期做事皆南王」,說馮雲山才是太平天國之真正締造者。南王馮雲山不但才華過人,還非常謙虛謹慎,為了大局可以自我犧牲,絕對是幹大事的料。此外,馮雲山是理性主義者,可以將拜上帝教轉型,使之融入儒家,從而爭取知識分子支持。事實上,馮雲山也是這麼做了,只是被洪秀全壞了好事。

南王馮雲山是王佐之才,這無可爭議。那麼,還有一人是誰呢?就是忠王,也就是李秀成本人。《自述書》中,李秀成對自己評價很高,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還能堅持八年抗戰,主要得益於李秀成之努力。可惜,忠王李秀成說自己運氣不好,生不逢時,沒能遇見賢明君主,否則定有大作為。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李秀成五位女婿:慕王娶女狀元,蔡元隆清後生6個孩子
    呤俐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曆紀》中說,李秀成一個女兒嫁給了外國人,一位英國商人。至於名字,呤俐沒有說。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外國女婿及其所迎娶的李秀成女兒,肯定是善終。道理很簡單,列強享有「治外法權」,清朝可以追殺太平軍餘部及其家屬,但不敢對歐美強硬。除了這位外國人,呤俐還提到一位女婿,即是大名鼎鼎的慕王譚紹光。那麼,剩下的三位女婿又是誰呢?
  • 李鴻章夠狠,兩頓飯局殺死5位王爺4位大將,4萬太平軍
    因此,19世紀70年代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幾乎都是李鴻章籤訂,包括大夥熟知的《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正因為如此,李鴻章給別人感覺就是「軟弱」、「缺鈣」。但是,李鴻章對內卻十分強硬,處事風格狠辣,曾用兩頓飯局殺死太平天國5位王爺、4位大將,殺死4萬士兵,一時成為各方關注之焦點。
  • 陳玉成被凌遲後,為何洪秀全要一口氣封兩千多位王爺?
    對於叛徒奏王苗沛霖,陳玉成直接破口大罵:「騎牆草,風吹兩邊倒,龍勝幫龍,虎勝幫虎,將來連一賊名也落不著。」實在是霸氣。此外,陳玉成還說:「天國失去我,也就失去了一半」,他的犧牲便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大損失,半壁江山都搞沒了。不過,洪秀全卻不這麼認為,陳玉成在河南延津受凌遲後不久,洪秀全便大規模分封諸侯王。
  • 1860年,石達開麾下數十位大將,為何都去投奔李秀成?
    翼王石達開乃是「首義五大王」之一,朝廷多位總督、巡撫死於其手,豈能允許他歸隱呢。再則,廣大將士追隨石達開創業之目的,就是建立功勳,封侯拜將。此時,石達開打退堂鼓,部將之心情可想而知。石達開要歸隱山林,不問世事。彭大順、朱衣點、童容海、吉慶元、汪海洋、譚體元等七十位大將非常不滿,便建議翼王北上天京,向天王認罪。
  • 李秀成眼中之天京事變:說好只殺3人,結果卻2萬人喪命
    在此,筆者暫且採用李秀成《自述書》中之說法,說說李秀成眼中之天京事變:說好只殺3人,結果卻讓2萬人喪命,其原因究竟何在?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絕對的頂梁柱,還是洪秀全的託孤大臣,洪天王去世後朝中之事基本由他掌握,因此李秀成自述之史料價值不言而喻。1864年7月,為掩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李秀成將好馬讓出,自己騎著一匹劣馬斷後,不幸被俘虜,並關押在兩江總督府。
  • 都知道李秀成和陳玉成雙雄並立,卻未必知李秀成將陳玉成迫害致死
    陳玉成除了將安慶及其附近淮南、皖西之地作為自己管轄範圍外,還一度將勢力範圍擴充到鄂東黃隨州、州等地。一時間,清軍上下都認為「其能為夷者,無過石達開、陳玉成兩逆」。這個時候,李秀成的地盤僅局限於桐城周圍一帶,在陳玉成的跟前,只是個陪襯的角色。李秀成自己也說:「那時英王名顯,我名未成,日日勤勞,幫為遠算,凡事不離」。
  • 太平天國「真千歲」:迎娶兩位公主,父子6人都戰死
    太平天國王爺2700多位,誰的結局最悲慘呢?很多人都說是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之時,本人主動「請降」受凌遲處死,5歲兒子石定忠則被石灰粉悶死,這結局怎是一個慘字了得呢。翼王石達開很慘,但並不是最慘。轉戰廣西時,他曾將一兒子改名換姓寄養在老農家,也算是留下血脈,後繼有人了。那麼,誰最慘呢?
  • 夢裡的事都當真
    緊接著到廣州去參加府試,人外有人,洪秀全落榜。一次失敗沒有關係,但洪秀全連著失敗三次,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失落地洪秀全回到家中就大病一場,據說他在夢中遇到一位白髮老者,對他說「你乃上帝選擇的人,到人間來斬妖除魔」。洪秀全醒來後,猛然間想要自己在廣州時曾收到的基督徒派發的一本書,立即找來翻看。
  • 李秀成和陳玉成本來關係親密,為何後來李秀成對陳玉成見死不救
    然而,洪秀全歷來都是全民精神領袖,不參與軍政管理,且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元氣大傷,正需要人才補充。陳玉成和李秀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洪秀全封為「英王」和「忠王」的。說起來,陳玉成和李秀成二人都是廣西藤縣大黎裡西岸村人。據《李秀成自述》中記載:「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上下屋之不遠,舊日深交,來在天朝,格宜深友。」
  • 滅亡最後4年,一口氣封了2700多個王,洪秀全:詞窮?查字典封!
    其餘四王受東王節制,地位排序:東王、西王為一等王,南王和北王為二等王,翼王為三等王。(後來發生一定變化)加上最大的天王洪秀全,此時太平天國共有六個王。前期洪秀全封王,還是比較謹慎的,創業之初的這幾個王的含金量也最高。2、隊伍和地盤擴大後
  • 明知天京守不住,李秀成為何拒絕堂弟建議,回去送死?
    李鴻章背信棄義,誅殺8大將,屠殺太平軍4萬餘人,是為「蘇州殺降」事件。「進北攻南」作戰失敗,蘇州陷落,太平軍精銳損失殆盡。此時,曾國藩聚集各路湘軍近十萬人,攻打天京,將城池包圍得水洩不通。外面沒有援兵,城內沒有糧草,天京危在旦夕,陷落乃早晚之事。如李秀成在《自述書》言:「京城不能保守,曾帥兵困甚嚴,深溝高壘,內無糧草,外救不來,讓城別走。」
  • 李秀成在忠王府親切地接見呤唎,談進攻上海,但李秀成錯了
    李秀成向他提及最近在上海被英法軍擊走的事,為此感到憤懣。呤唎稱讚李秀成有很好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對清王朝的別有用心看得清清楚楚,但是見於「忠王過於開明和寬厚,以致他雖然十分機敏,明於預見,卻並沒有見到英國人的敵意的真正原因。
  • 封了2700個王,民心早已失
    萬事萬物都有道,凡事都有一個運行規律,太平天國從的星星之火,到後來的意氣風發,再到走向衰敗,這個過程是讓人感嘆的,也是讓人遺憾的,這麼大的農民運動,參人數非常眾多,影響和規模都空前絕後,如果太平天國能夠及早的發現自身問題,很有可能締造一個強勢的時代。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一聲嘆息。
  • 忠王李秀成曾力勸曾國藩造反,被曾拒絕,難道曾一點都不心動嗎?
    李秀成回答:「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曾國藩又問道:「既然已經得到榮華富貴,為何不放下武器,做回順民呢?」李秀成說道:「曾公應該比我清楚,很多時候人都是騎虎難下,不是說能停就能停,為時勢和內心的欲望所驅動,誰都不能回頭。」
  • 太平天國封了多少個王,真有2700個那麼多?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除了黃文英的供狀,在1910年出版的美國人H.B.Morse所著的《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一卷中寫到,根據英方得到的信息,太平天國共封了二千三百多個王。這類人很多都是權錢交易下的關係戶,沒有政治活動、帶兵打仗的經歷,所以不會存在於雙方的戰報記載之中。 列王原來是太平天國對諸王的通稱,太平天國於1864年3月杭州失守後開始設置「列王」,但這個時候離洪秀全病死只有三個月,離天京失守也只有四個月,按照李秀成供狀的說法: 「……然後封王,但為列王者,因此之來由也。」
  • 李秀成真的是投降變節的叛徒嗎?
    促成洪秀全封李秀成為王的直接原因是李秀成的一個手下李昭壽。李昭壽這個人可謂聲名狼藉,少年時曾做過強盜,1853年與薛之元在鄉結捻起義,然而在與清軍的作戰中一敗塗地,便率部投降。投降後抑制不住自己的強盜本性,時常縱兵搶掠,引起了清廷的不滿, 1856年,安徽巡撫福濟命何桂珍秘密處決李昭壽,李昭壽得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何桂珍和英山縣令蘇秀槐等四十七名官員,投靠了太平天國。
  • 李秀成握百萬大軍百萬家產為何失敗
    桌上又置有七個時鐘,時間都不一致。凡各器物可用銀質者皆用銀制,刀鞘是銀的,傘柄是銀的,鞭子、扇子的柄均是銀的,而王弟之手上則金鐲銀鐲累累也。」  另外,李秀成的不動產也尤其可觀。他在天京有兩座忠王府。與天京新忠王府興建的同時,在蘇州又另建一座遠遠超過天京忠王府的豪華忠王府。蘇州淪陷後,李鴻章進駐這座忠王府時竟驚嘆為「瓊樓玉宇,曲欄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 62年李秀成供詞原稿公開,被曾國藩刪除的2萬字,暗含被俘真相
    直到1962年,曾國藩曾孫曾約農進入臺北世界書局拿出一份李秀成寫出的供詞真跡,這種說法才被人推翻。這是百年前李秀成被俘後向曾國藩親手寫下,它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還曾被人苦苦找尋。曾約農先生拋出的這份重磅史料,引起了各方熱烈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