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何僅14年就走向滅亡?封了2700個王,民心早已失

2020-12-21 非凡觀察

在歷史上,有很多次農民運動,但有很多都以失敗告終,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一次,就是太平天國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的勢力一度變得很大,但最後有自毀於內部,給了我們很多反思。

老子說,道法自然。

萬事萬物都有道,凡事都有一個運行規律,太平天國從的星星之火,到後來的意氣風發,再到走向衰敗,這個過程是讓人感嘆的,也是讓人遺憾的,這麼大的農民運動,參人數非常眾多,影響和規模都空前絕後,如果太平天國能夠及早的發現自身問題,很有可能締造一個強勢的時代。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有一聲嘆息。

太平天國走向衰改,雖然有些始料未及,但從後人來看,其實也是必然。在這個組織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走向了失控,忘記了當初的理念,如果簡單的用一句話來說的話,太平天國的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封王太多。

在太平天國的內部,封出了超過2700個王,而這些王又沒有什麼實權,卻以王的名義到處為非作歹,毀了太平天國的名譽,失了太平天國的民心,一個王讓百姓怨志載道是偶然,一群王讓百姓怨聲道,那就意味著民心已失。

內部矛盾不斷

太平天國失民心的原因,其實不光我們後人看得清楚,當時的李秀成也承認了這個事實,李秀成是太平天國的元老,被封為忠王,他自己也認為封王過多是太平天國不得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太平天國

在歷代王朝中,皇帝是天子,天子腳下,所有人都是臣子。雖然皇帝也會封王,但能封王的人很少,一般都是開國元勳或者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封王。而皇帝為了把持大權,會控制封王的數量,甚至會想辦法削藩、除王,就是為了讓王位更加牢固,減少這些王對自己的威脅,加強中央集權。

對於剛剛建立的王朝來說,有宗室的支持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權利鞏固了,宗室太多,各種王太多,那對皇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對百姓也是如此,歷代都有不少地方被封的王為霸一方,百姓怨聲載道。而太平天國居然封出兩千多個王,可見這有多誇張。

在太平天國的早期,宗指是反封建、消除剝削,但到後期時,已經脫離了這一宗指,隨著王位的迅速增加,每個王都在為自己謀利益,天王也從洪秀全一倍速,發展到六位,而在最多的時候,居然有2700個王。這麼多王,大家聽誰的?誰代表了太平天國的價值觀,誰又將引領太平天國前進?必然會引發混亂。

忠王李秀成

而幾千個王的產生,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如果太平天國能真正推翻當時的王朝,並延續統治,有人說,那可能以後太平天國的王位比平民還多,或者滿大街都是王。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下江寧(今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

太平天國的發跡,主要人物是洪透全,他本是一農夫,無意中撿到一本外國的思想書,結果他成了上帝教的教徒,那個時候他的思想,在國內還是很獨特的,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追隨,當時他還不是王,只是自稱「上帝派來的人」。

之後,太平天國開始發展起來,洪秀全開始自稱天王,跟隨他的部將也嘗到了當王的甜頭,這樣,太平天國有了首批「王」,並據此建立起最初的太平天國領導集體。

洪秀全

當太平天國打到永安後,領導班子想起了封王的事,大家覺得有王有有權利,才便於開展工作,於是從洪秀全一個王,變成了六個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現在來看,這種封王,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就好比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創業,然後也給他們封王,但是劉備沒有這樣做,而太平天國就這樣做了,這也顯示了太平天國農民的屬性,缺乏群主思想和權利分配思維。

一開始,他們是以關係來評判王的位權利,也就是說,誰和洪秀全關係最好,他的權利最大,而誰和這個王的關係又最後,他的權利又次大。

到了後期,封王直接連關係都不看了,就是一種隨機臨時起意的賞賜,今天心情好,就給部下封一個王,明天心情也好,就又隨便找兩個人封王。這樣一來,這些王就沒有任何意義,不能無法提升領導的威信,反而只會讓大家覺得,誰都可以做王,王有何用?

這為後來的太平天國走向分裂已經埋下了「地雷」。

太平天國早期,不上拜上帝教的教眾都是馮雲山發展起來的,封王制度也是他籌備和創建的,他的存在,成為太平天國的靈魂人物,也正是他,才能讓封王不陷於混亂,但遺憾的是,南王馮雲山在太平天國發展的過程中犧牲了。

太平天國打到武漢武昌後,清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接著。太平天國又打下了南軍,勢頭正猛,洪秀全將秦日綱封為燕王,胡以晃封為豫王。這時的王封得還算合情合理,他們在戰爭中驍勇善戰,按功行賞,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這時,洪秀全開始擔心楊秀清想奪取自己的權利。暴虐成性,此時洪秀全擔心這樣的楊秀清會奪走自己的江山,於是洪秀全將楊秀清和其兩萬部下都全殺了,當時的北王韋昌輝是洪秀全堅定的擁護者,他堅決的執行了這項任務。

楊秀清在取得一定的戰功之後,對將士們非常的不好,

楊秀清在小有成就之後對將士們更是暴虐成性。位高權重的洪秀全不能看著自己打下的江山被人吞噬,於是他開始楊秀清和他的兩萬名部下全部殺光,北王韋昌輝作為洪秀全最忠誠的擁護者,無比堅決執行這項任務。

覬覦權力的楊秀清

之後,洪秀全殺興起來了,似乎已經失去理智了,連石達開都想殺,不過石達開及時的開溜了,躲過一死。然後,洪秀全又開始討伐韋昌輝,而韋昌輝正是幫他除掉楊秀清的忠臣。

此時,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提振自己的威嚴,看著四分五裂的局面,洪秀全連韋昌輝都殺了,此事被稱為「天京事變」,這也成為太平天國內部分裂的重要標誌,幾位重要的王,除了洪秀全外,殺的殺,逃的逃,分裂已經不可避免。

洪秀全不知道自己身邊的王該信誰,還有誰能信,他只有把自己的親哥洪秀達、洪秀髮都推上前臺,以此來加強自己的領導權,然後僅僅是任人唯親,難以真正提升威信,再加上石達開不忍見到這樣的太平天國,帶走了十幾萬的隊伍,太平天國的戰力已大不如前。

封王過多,加速分裂

太平天國的兵力大減後,清兵趁虛而入。

清軍從各個方向進軍太平天國的根據地,洪秀全此時為了安定軍心,為了抵抗清軍,想出了一招,就是用王位來吸引他們去對抗清軍。

他用官職作為獎賞,只要誰敢去應戰,誰能去應戰,誰就能封王,這樣一來,隊伍裡就算是小嘍囉,想博一博,自己即便沒有什麼本事,也能很快上位當王。

就這樣,李秀成、陳玉成、李世賢等一大群人搖身一變,都成了王。

但是,清軍來勢洶洶,太平天國根本不是對手,節節敗退。

此時,洪秀全能做的,不是反攻,而只是對過封王來安穩人心,畢竟封一個王,那個王就會自我感覺良好,就會自信心爆棚,可以從心理層面上獲得一絲安慰,就這樣,不到一個月,在南京,太平天國突然就多了一百個王。

後來,封王的速度越來越快,最高時居然達到2700個王,但是封王越快,太平天國敗得也越快,只不過是最後加速封王來進行自我安慰。

有人說,當時在南京城內,撿一塊石頭砸人群中,其中可能就有三個是太平天國的王。

隨著封的王越來越多,原來的王該擁有的權利都被稀釋掉了,沒有實權,這樣的王,他無法指揮作戰,無法去治理城邦,只能加速矛盾,加速衰敗。由於封王太多,能喊得出口的番號居然全被封光了,以至於有些人一直為該封叫什麼名字的王而發愁,這不得不說是太平天國的一個悲哀。

王太多,不知該聽誰的,洪秀全就只能將剩下的王統稱為列王。

已經犧牲的馮雲山,在天有靈,一定後悔當初所制定的官職制度。這種繁沉的封王制度,最終成為壓垮太平天國的稻草。

在正統王室中,丞相是除了皇帝外的最高重臣,但在太平天國,也有丞相,但和其他王沒有任何區別,沒有半點實權,而且還有很多個丞相,丞相已經變成了一個名號而已。

到後來,丞相太多,洪秀全都分不清誰該做什麼,以至於後來自己口封的一個新封,權利都比丞相要大。

此時,太平天國的王位順序為王、列王、天將、朝將、神將、義、福、燕、豫、侯。就連在太平天國建立之初,位高權重的「侯」都被排在末尾,更何況丞相。

太平天國走向衰敗是早已註定的事情,雖然說這是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喚醒了農民反封建的熱情,洪秀全用西方思想發起起義,在天下大同的理念進行起義,但之後期政權管理並不比清朝要更優秀,甚至更加混亂,沒有完整的治國綱領,轉向追求內部爭奪和個人利益,通過生搬宗教理念,是難以真正平天下的。

幾千個王侯將相一起管理太平天國,受罪的還是百姓,很多王都在為非作歹,壓榨百性,必然不能獲得人心,這也使得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僅僅存在了14年,就草草的結束了。

相關焦點

  • 滅亡最後4年,一口氣封了2700多個王,洪秀全:詞窮?查字典封!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金田起義」,正式向清王朝宣戰,稱清廷為「清妖」,洪秀全是天父耶和華安排下凡人間的次子,救苦救難,拯救世間。洪秀全起義後,建國號為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永安建制,敕封五王
  • 太平天國封了多少個王,真有2700個那麼多?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關於太平天國到底封了多少個王,現在網上流傳最多的說法,是2700多個! 這個數目對於只維持了約十八年(從1851年1月金田起義到1868年8月西捻軍全軍覆滅,梁王張宗禹下落不明)的政權來說,確實是多得離譜!濫封王爵破壞了論功行賞的原則,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必然失敗的佐證之一。
  • 洪秀全遍地封王,2700多個王,爵位稱號都起不過來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發生過很多次農民起義,有的成功推翻了舊王朝開國立號,有的只是曇花一現就被剿滅,而今天要說的這場起義,就是歷史上最奇葩最神秘的太平天國。四次科舉失敗的洪秀全,認為自己升天見到了所謂的「天父、聖母」,便自封自己為教主,到處召集信徒,並與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揭竿起義。洪秀全也真是個人才,這才打下了一個村,就已經建號太平天國了。
  • 短短幾年間,太平天國竟然封了兩千多個「王」,但多數都沒好下場
    在明朝時期,除了朱氏家族以外,即便有再大的功勳,也不過是給個公候的稱謂。在滿人剛剛入關的時候,雖然,為了讓那些賣國求榮的漢奸給清政權賣命,「破例」給三個漢人封了王,但到了康熙年間,在削三藩的時候,也都給清除了。正是因為如此,「王」這個稱謂,在明清時期,可以說是漢人們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榮譽。
  • 訪談︱劉晨: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為何東王楊秀清能一家獨大
    當時這兩個人物的史料彙編我都做過,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捻軍》和《太平天國》14本書為基礎,捻軍的論作也基本上讀了一遍。《太平天國》劇照澎湃新聞:為何對蕭朝貴這個不為人們關注的人物感興趣?劉晨:在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之下,翼王石達開之上,有東南西北四王。
  • 天京事變造成東王楊秀清慘死,導致了太平天國的衰敗與滅亡?
    ,太平天國內部開始走向分裂,開始了衰敗與滅亡的過程。 東王楊秀清,可以說是太平天國中最具軍事才華的人,在一整個起義過程中,變現出了非凡的軍事能力。 曾經發動西徵,將湘軍統帥曾國藩打得只敢縮在南昌城中。後又派秦日綱閃擊揚州,擊潰清軍江北大營。隨著再讓石達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鼓作氣攻破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向整個天下證明了他的能力,也讓太平天國如朝陽般緩緩升起。
  • 「小人物」焦亮:給洪秀全上書,道出太平天國滅亡原因
    湘軍紀律敗壞,畢竟滅了太平天國,居功第一,清朝也不敢拿他們怎樣。要知道,湘軍實力強大,朝廷惹不起,「刺馬案」就是例子。湘軍紀律糟糕,八旗、綠營又腐朽無能,太平天國為何就不能成功呢?洪秀全打民族大旗,號召人們驅逐韃虜,可謂師出有名。「小人物」焦亮:給洪秀全上書言事,道出太平天國滅亡之原因。
  • 太平天國滅亡後,洪秀全的5子6女是怎樣的結局?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號稱天王。 道光十六年(1836年),洪秀全拋開孔孟之書,信奉上帝,他有心想要考取功名卻屢次失敗,1943年,他再次落選,決定再也不考,之後一心傳教,1851,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封他的妻子賴蓮英為「又正月宮」。
  • 太平天國封王的依據是什麼
    太平天國封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王主政期間.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理所當然地遭到清軍的圍剿。東王節制諸王.這幾位都是各地的首腦,太平軍起兵之前,已經密謀策劃已久,這些人被封王,也是順理成章.一是承認這些人的領導地位和功勞.第二是確立個人的領導地位問題,避免各自為政.詔書中雖然確定天王是太平天國首腦,但東王節制諸王,這也確立了東王作為太平天國首腦的地位.
  •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為何為被譽為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14歲時隨叔父陳承瑢參加金田起義,洪秀全見其忠勇,就取北宋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為其賜名「玉成」。意思是,貧窮卑賤令人哀傷,但會像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的意志,最終助你成功。陳玉成從14歲跟隨叔父陳承瑢參加太平軍,列入童子軍。童子軍並不在太平軍的編制內,乃是自成編制,由12歲至15歲的少年組成。在太平天國輝煌的戰史中,這些童子軍曾在多次戰役中擔任衝鋒,屢建戰功。
  • 盛極必衰,王朝終入輪迴,太平天國迅速衰敗
    太平天國僅有十多年的壽命,卻依舊在這極短的時間內換了將近兩千多個統治者。這些統治者其實都沒有實質性的權力,所以沒有一位統治者能夠長久。這些統治者只在其位卻不謀其事,弄得百姓哀聲怨道,無法生存。封王的人在朝廷當中就相當於擁有極大的權力,古代封王的都是開國功勳或者有大功勞的臣子和皇室親兄弟。為了皇權的統一,皇帝能夠將大部分權力掌握在手中,一般都不會賜封太多親王。反觀太平天國,根本沒有抑制封王,居然有兩千多位,權力都被分散。
  • 清朝被幾萬人的辛亥革命滅亡,為何還能消滅太平天國幾十萬精兵?
    太平天國一度佔據東南半壁江山,與清朝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但卻沒有消滅清朝,最終以失敗告終,而辛亥革命幾萬人,一聲槍響,就拉開清朝滅亡的序幕,使清朝滅亡,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主要還是看時間段問題,辛亥革命時期清朝已經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經不起折騰,所以只需要一個契機,就會使王朝走向滅亡。
  • 太平天國滅亡,清軍挖開洪秀全墓,曾國藩當場愣住:怎麼這重口味
    2020-12-31 14:58:30 來源: 小歪娛樂匯 舉報
  • 太平天國最神秘的一個王
    在太平天國整個的歷史中,封為王爵的有2700多人,被公認的擁有最高至上權威的是天王洪秀全。然而在外國人公布的太平天國早期的文件中,本來應該是天王籤字的位置,卻赫然籤著「天德王」。「天德王」何許人也,會不會是洪秀全早期的王號?又為什麼把「天德王」改成「天王」?
  • 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為何失敗?為何武昌起義1聲槍響清朝就滅亡了?
    純粹是靠著慈禧太后個人出色的政治手腕,硬生生給它續了幾十年的命,甚至一度還有了點虛頭巴腦的中興跡象。然後被甲午戰爭給打回了原形。然後老太太瘋了一樣的向全世界宣戰,南方各地督撫「東南互保」,李鴻章連出任大總統的打算都有了。
  • 太平天國各王實力排行榜:誰才是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不論孰對孰錯,封王永遠都是太平天國的「主旋律」,不變的主題,也似乎只有這點才是太平天國拿得出手的。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將領可謂是武力非凡,各有特色。因此,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太平天國的諸位將領,並根據個人實力給他們排一下座次。
  • 《太平天國》:李秀成拒絕清軍誘降,洪秀全封其為忠王
    《太平天國》:李秀成拒絕清軍誘降,洪秀全封其為忠王 原標題:《太平天國》:李秀成拒絕清軍誘降,洪秀全封其為忠王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太平天國起義雖然失敗,卻意義重大
    太平天國運動是發生在晚清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於晚清的覆亡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間接地敲響了清政府的喪鐘。 洪秀全,一個屢試不第的書生,對科舉制度抱著巨大的希望到頻頻名落孫山而絕望,組織了一個民間的秘密組織「拜上帝會」,但確實是個不倫不類的宗教組織。最高神是:皇上帝。
  • 2年崛起的太平天國,13年後卻迅速滅亡,全因為洪秀全3個錯誤決定
    從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揭竿而起到1864年洪秀全最終病死在天國首都天京天王府之內,歷時13年之久的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運動宣告慘敗。 從1636年,皇太極把國號定為大清到1851年。滿人統治中國已達200多年時間,而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開始閉關鎖國,到1851年,也已經將近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