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的認知世界裡,解決問題的學習最為困難,千變萬化,題型很多,容易混淆。在我看來,解決問題只有兩類:一類是總量與部分之間的關係,或者是大數、小數與相差數之間的關係,任何加減法問題都可以靠這個關係或者模型去解;另一類是每份數、份數與總數之間的關係,或者是路程=速度X時間,或者是總價=單價X數量,任何乘除法問題都可以用這一關係或者模型去解。其他模型都是在這兩個模型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只不過是問題情境和條件與問題的變化而已,但萬變不離其宗。(摘自戴曙光《簡單教數學》)
這道題的數學信息用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形告訴我們。
第1問,求兩班的平均人數,先要將兩班的總人數求出來,再除以2,就能得到結果。
第2問,求買票要花多少錢,根據購票規定,身高低於1.2米的同學不用買票;在1.2~1.4米的同學,只需買半票(2元),這類同學有14+19=33(人)33X2=66(元),身高高於1.4米的同學和老師,需要購全票,21+8+1=30(人)30X4=120(元),一共要花:66+120=186(元)。
這道題計算身高1.4料,購全票人數時,容易將老師忽略不計算。
這道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三角三邊關係的掌握程度。三角形做任意兩邊之各大於第三邊。
最長邊=兩邊之和—1
10+3—1=12(cm)
最短邊=兩邊之差+1
10—3+1=8(cm)
所以,這第三條邊的長度可能是:8cm、9cm、10cm、11cm、12cm。
這道題,就是用加減法來解決的。
同學們,在做應用題時不用害怕,認真讀題,正確理解題意,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解決,並多加練習,就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喜歡付老師的文單,別忘了關注、點讚、轉發。
有什麼好的建議也希望您可以留言,謝謝您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