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為慕容永所獲,械埋其足,將殺之。義誦《觀世音經》,至夜中,土開械脫,於重禁之中若有人導之者,遂奔楊佺期,佺期以為洛陽令。
——《晉書·載記·符丕》
據二十四史中《晉書·載記·符丕》》所記載,徐義是五胡十六國時前秦的官員,其官至右丞相。在公元386年,徐義跟隨前秦哀平帝符丕進攻西燕,但徐義不幸戰敗,被西燕皇帝慕容永所俘獲。慕容永將徐義的鎖起來並將其雙腳埋在土裡,準備將其殺掉。就在此時,徐義開始誦念《觀世音經》,祈求觀音菩薩的救助。徐義一直誦念到了半夜,腳下的泥土突然鬆開,手中的枷鎖竟也脫落。徐義趕忙逃走,在重重士兵守衛之中,徐義如同有高人指引一般,竟然成功逃脫。之後,徐義投奔東晉將領楊佺期,楊佺期任命其為洛陽令。
《觀世音經》即《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官方正史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感應事件。
觀世音菩薩,愍念眾生,尋聲救苦。凡作善事,懇求菩薩,必垂加被,令其得成。若作惡事,亦垂加被,令決不成。以成則造罪墮苦,其苦難救矣。此菩薩之真慈大悲也。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
眾所周知,觀世音菩薩能聞聲救苦,到處行慈悲之心。眾生若有事相求於菩薩,則必須用真心來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唯有心誠則靈,才能與菩薩所感應。觀音菩薩聽到眾生得救苦之聲,則定會救其於苦難之中。若求菩薩之人常做惡事,則定不會被菩薩所庇佑,其所求之事,菩薩也定不會相助。
佛經說觀音大士週遊法界,經常以種種善巧和方便度化眾生。觀音菩薩分身無數,隨緣普度,形象眾多。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化現之而為說法,即是三十二應。
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過觀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像,是大丈夫相。但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以,眾生認為觀世音應現女身,擴大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眾生。幾千年來,觀音菩薩在中土慈航普度,無數隨緣救度的感應故事在億萬百姓中代代流傳。
多做好事,莫問前程,只要一心向善,觀音菩薩必然會在冥冥之中庇佑。我們要用虔誠的心去念誦觀世音菩薩,純凈其心、至誠懇切地念,不為私慾而念,這樣才能與菩薩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方寸咫尺,百匠之心,匯集原創手作為本,展現百匠藝術風採,訣意源遠流長,只為傳世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