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推動上虞中醫醫院中醫護理文化建設,展示中醫護理隊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良好精神風貌和職業風範,通過「小感動」彰顯護士群體的「大精神」,樹立榜樣力量,該院護理部開展「中醫護理人,抗疫群英薈」護士節主題徵文評選活動。
經過各位評委的評選 ,將前10篇徵文進行展示。徵文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護理人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不平凡的事跡、見聞、感悟為中心,記錄了一個個精彩又感人的瞬間。
徵文1
家 書
抗擊疫情,家書暖心——我和女兒間的書信
二病區 邵麗華
2020年2月20日拍攝於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區,我是主管護師邵麗華,隔離衣上寫了女兒的名字給我力量,身前寫上了我愛你中國,表達我們所有醫護人員的真情實感。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自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義無反顧奔赴前線支援疫區,而我,作為一個從事護理工作18年的主管護師,也曾經參與過17年前抗擊非典的一名「老兵」,在看單位發出支援武漢號召的第一時間,便主動請纓,得到愛人的理解和支持之後,於2月13日到達邵逸夫醫院,14日跟隨邵逸夫支援團隊抵達武漢,一起接管武漢協和醫院重症病區。出發時沒有將實情告知女兒,幾天之後,女兒寫了一封讓我十分感動的來信,小學五年級的她長大了!
她這樣寫道:
親愛的媽媽:
你一個星期前報名去支援武漢了,開始並沒有告訴我,當我知道時,你已經坐上了飛往武漢的飛機。我知道你的不辭而別,是為了不讓我擔心難過,雖然我有些傷心,現在很想你,但我相信,短暫的離別後一定會迎來快樂的重逢。
媽媽,在這段舉國抗疫的日子裡,我們都知道,在家裡不出門是最安全的,而你卻主動申請去了最危險的武漢前線做貢獻,儘管你在飛機起飛前不斷安慰我,說一定會做最好的防護。但是我知道你的護理工作一定有非常大的風險,我一直為你的安全感到深深擔憂,每每想到這個,我就會變得很不安,眼淚也不受控制地落了下來。直到你到達武漢,每天向我和爸爸報平安讓我們不要擔心,這樣,我忐忑不安的內心才得以微微平靜。
媽媽,在你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就馬上開展工作了,你在充滿病毒危險的重症病房,悉心地護理著那些病人,完全忘記了自己身處的險境,真的讓我深感敬佩。你和我說,防護服很珍貴,穿上它你們就成了一個個勇敢的戰士,但我更知道穿上這件「戰袍」,就像帶上了緊箍咒,護目鏡模糊了雙眼,長時間帶口罩也影響了呼吸,不能喝水,更不能上衛生間,所以你們必須忍耐再忍耐。我聽著很心酸,你卻告訴我,能救治病人,讓他們健康出院比什麼都重要。
媽媽,你發給我一張防護服上寫著我的名字,寫著我愛你中國的照片,而且告訴我,這件「戰袍」上寫上我的名字給會你力量,我真的好感動。媽媽你在武漢也掛念著我,你更在為為國家而做著貢獻,我和爸爸真為你感到驕傲為你自豪!
媽媽,我現在才知道,我有一個多麼勇敢的英雄媽媽,我一定要向你學習!我和爸爸在家裡都很好,請你放心,安心工作,我也每天都認真完成著學習任務。媽媽,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回家,但我相信,你和其他的白衣戰士一定能很快戰勝可惡的病毒,因為你們,中國一定會獲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媽媽,請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我和爸爸祝願您早日平安凱旋。
您的女兒呂蔓一
2020年2月22日
女兒寫的很讓我感動,也真的給我很大力量讓能我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中去,我也在休息時給了她一段簡短的回信:
親愛的寶貝:
你好啊!我看到了你爸爸發給我的你寫的文章,寫的真好,媽媽很感動,我們家蔓一長大了,會擔心媽媽了,能替爸爸媽媽著想,為爸爸媽媽分擔家務,不讓我們操心了,真好。
媽媽是自願且主動要求來武漢前線的,因為你知道,媽媽是一個醫護人員,治病救人是我們穿這一身白衣的職責。你知道嗎?武漢很多很多人被病毒折磨,也有好多人去世了。這邊的醫護人員太辛苦了,他們太需要支援了,媽媽從事護理工作這麼多年,能深切感受到她們的辛苦,也必須來這裡和他們一起來戰鬥。我們並肩作戰,一定能早日打敗這次疫情。
媽媽知道,你一定會在家裡乖乖的,認真學習,每天鍛鍊,媽媽也一定答應你,做好防護,好好保護好自己。等我和我的同事幫助所有的病人脫離病痛折磨,幫武漢度過難關,到那時,就是媽媽從武漢回來,同你和爸爸團聚的日子!媽媽愛你哦!
愛你的媽媽
2020年2月23日
我想,在這個祖國需要我們,武漢需要我們的重要時刻,這一身的白衣就是我們的戰袍,只有我們前赴後繼,發揚不怕辛苦,不怕犧牲,救死扶傷的仁愛精神,才能最終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換來武漢人民的健康,換來祖國的歲月靜好!
徵文2
因為職責,所以無畏
急診 鍾麗麗
在疫情面前誰都不是一個旁觀者,而作為醫護人員的我,也必將是一個無懼無畏的「逆行者」。當2月13號清晨,得知需要我院醫護人員去支援武漢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我就報了名,一個有著十幾年危重病人搶救經驗的一線護士,無論是職業心理還是技術都有充分的資格去衝鋒。「在相對成熟的時候去做自己認為的最值得的事情」,這是對自己最為恰當的評價。雖然此時的我還沒有顧及到家人的感受,在回家整理衣物的路上,匆匆打了電話輕描淡寫的說了幾句,甚至與未來得及與家人見上一面。
到武漢的次日,如期的任務來了,我們將接管協和腫瘤中心Z8病區-重症病房64張床位。64位病人也如期的進入了他們急需的床位上。我們一行百位護士被編排成9個護理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來自不同的科室甚至不同的醫院。我所在的小組正是其中兩個合作醫院(紹興分院與德清分院)合併一起的小組,起初作為小組負責人的我一方面要做好自己所要分配的任務,另一方面還要與兄弟醫院成員做好緊密溝通,了解成員的特長與特點,雖說我們各不相識,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相互的配合,我們都是從最初的迷茫恐懼到最後的自信坦然,都在盡最大努力在盡短的時間去適應,去改變。我們要在病人面前表現出自己最專業的一面,在病人面前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病人的恐慌前表現出自己能給與他們足夠的信任。在這個病區的裡,絕大多數病人的背後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一個故事,我曾護理過一個病人,在住院期間甚至已有自殺的傾向,在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後,我們以專業的心理團隊對其進行持續性的心理幹預,在出院前的前一天,我對他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從他的話語及字裡行間上,可以看出他已坦然的走出來了,他面帶微笑的和我說著他家裡的事情。在Z8病區我們努力將邵醫文化根植在這裡,使病人得到真誠信心和愛。我們小組成員多次被患者點名稱讚,感謝信中這樣寫道,「我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表達我的謝意和感激之情,您和您的團隊都是優秀的,是貼心的,是勇敢的,是偉大的,你們的恩情,我會銘記一生,祝你們平安回家!」
3月14日,Z8病區已完成了他的使命,完成了77位患者的治療任務。而我們在休整4天後,於18號轉戰進入了武漢肺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繼續我們的工作。在這裡我們見到了頂級的搶救儀器和技術。在這裡我們發揮了監護室護理的精兵合作。在這裡我們進行1對1的護理病人,作為小組負責人的我不僅要協助處理意外及困難技術的更進,還要進行必要的全面把關,同時還要注意小組夥伴的身體狀況。我們的專業和敬業贏得了肺科醫院的護理團隊的高度認可。在這些重危患者,有老年患者,也有年輕患者,他們雖然插著各種管道,不能說一句話,甚至不能看你一眼,但是從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生命的堅強。
經國家衛健委的調配下我們完成了在肺科醫院的工作,於31號撤離.在之後的日子我們欣喜的接收到了一個好消息,那位我們護理過的年輕患者已成功撤掉了ECMO。「走過了冬天便是春」,正如朋友圈所發的那樣,我們從大雪紛飛到櫻花爛漫,一切都會變好!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們已經結束了隔離與家人團聚,回想這段時間,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覺親情是如此重要,當你奮不顧身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家人是最擔心你也是最支持你的,你工作了47天家人就擔心了47天,當看到爸媽抹眼淚的照片時,很想對爸媽說一句,對不起,在沒得到你們同意之後就這麼決定了,但是沒有大家哪來小家,要是再經歷一次,我還是不悔我的選擇!
徵文3
武漢抗疫日記
血透室 陸偉娣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武漢 晴
今天的武漢陽光明媚、碧空萬裡。一洗前些日的陰晦艱澀,風雨悽悽。這是我來武漢的第三天,也是我正式進入武漢協和腫瘤中心隔離病房的第一天。
入艙雖有嚴苛的前道防護。我們每個人都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把防護服穿得嚴嚴實實、密不透風。並且互相監督,互相檢查。第一次光穿上這套行頭就花了將近一個小時。但進入隔離病房前,內心還是忐忑不安的,新冠病毒身材以納米計量,即便是做好了防護措施,也是有可能會被感染的。因為在專門收治這類病人的醫院,病毒有可能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總歸還是會存在暴露風險的。也有報導出醫護人員被感染甚至付出生命,不免得讓人有些許緊張了。
穿好防護服,我們一組人相互打氣,相互鼓勵後開始進入醫護專用電梯,這是醫護通向隔離艙的唯一通道。因為穿著笨拙的防護服,我們步履蹣跚、小心翼翼地經過長長的緩衝走廊便到達了所謂的新冠隔離艙。一路上我們彼此都沒有說話,只聽見防護服摩擦時悉嗦作響的聲音。內心想著一會兒到了病房該怎麼樣面對這些特殊的病人。此時的我們就連呼吸都變得異常謹慎。因為大家都是來自不同醫院不同科室抽調到武漢馳援的,也都是第一次進傳染病房。內心既期待又彷徨。但當我踏進隔離病區的那一刻,這種緊張與憂慮居然很快就被打散了,病區環境布置得很溫馨暖意,各功能區也是如此的熟諳。病人們也沒有歇斯底裡、哀怨悲鳴。反而偶有開朗豁達的笑語飄過。恍惚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全國最危險的環境工作,而是還在原單位上班,只是我跟病人之間多了一層薄薄的防護服。
交接班後,護理工作馬上井然有序地開展了,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迅速分好病人,各自分管自己組的治療護理工作。也沒有一刻停歇,只是覺得這悶熱的防護服內汗水已經貼住了襯衣。三層手套和三層鞋套讓我們的行動變得有些笨拙,戴著兩層口罩使得我說話也有些費力,總感覺氣喘籲籲,胸悶憋氣。老年病人的武漢話更是讓我聽得有些懵逼,但當病人向我們舉起大拇指時,又覺得一切都是那麼順利,那麼得心應手。在這裡,我們護士不但要做好治療與護理,還要接管護工和家屬陪護的工作。所以只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把每一件事做完。尤其是患者的心理護理,在這個談新冠色變的特殊時期,他們和自己的家人感染上了這樣的疾病,內心一定是及其惶恐的。希望我們的到來在給他們解除病痛的同時,也能給他們排解心魔。這便是我來到這裡責任和使命。
下班後,我們井然有序地一層層脫掉防護裝備,一步步從隔離區卸到緩衝區,再到清潔區。當摘下最後一層口罩時,新鮮空氣的親密接觸使得下班疲憊不堪的我感受到了原來幸福來得就是這麼容易。凌晨三點,送我們去駐地的班車到了,大家間隔一米有序上車,隔排坐下,不聚眾、不聊天。我們的口號是:要防火防盜防同事。因為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攜帶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同伴。我一路上自顧轉頭注視著窗外,馬路安靜又空曠,但還是能腦補出大武漢往日的繁華與喧囂。
到了駐地,門口有志願者為我們全身噴灑酒精和測量體溫。進房門前做好手消毒,進了門第一件事還是手消毒,房間被自行劃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最裡面的清潔區。進門在汙染區換鞋後,脫掉相對汙染的外衣褲進入半汙染區洗澡,洗畢再更換拖鞋進入清潔區休息。每一步都要按照程序走,絕對不能有一絲懈怠和馬虎。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區,周遭都被濃濃的消毒液氣味所包圍,誰叫我們在明處,敵人在暗處呢。
新冠病毒肆虐後,我們這些向湖北挺進的醫護人員被稱為「逆行者」。可我覺得,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者。跟警察維持治安,小哥送快遞上門,保安管好小區一樣,我們都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天破了個大窟窿,女媧能補,我們幫她和泥,如是而已。我們各自盡好自己的本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要滅絕人類,哪那麼容易。這場特殊的戰疫是全人類和全新病毒的作戰。我們眾志成城,這場硬仗,不獲全勝,就絕不輕言成功。保衛武漢,就是保衛中國,更是保衛世界。
今年人在武漢卻無法身臨其境了。期待來年吧。來年,我帶著我家寶寶來看看武漢,也來看看協和腫瘤中心,告訴他去年媽媽離開他的那些日子,其實是在這裡工作。
對了,還要來看望一個叫羅俊的小弟弟,他是我在隔離病房見到的第一位患者,他說姐姐你明年一定來找我,我帶你去看武大的櫻花和漢口的江灘。
徵文4
平凡的驕傲
五病區 黎任聰
相信你前段時間,一定被這句話刷屏過: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疫情爆發打亂了全中國的節奏,一時間全社會瀰漫著一種緊張和恐懼的氣氛,新型冠狀病毒成了全民關注的重點。春節以來,本應是萬家團員的時期,但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大量的醫護人員主動走上抗擊疫情的一線。
為響應國家衛健委、省委政府支援武漢的號召,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需派出8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2月13日凌晨,通知發出後,僅半個小時醫院報名人數就達近百人,最終確定了8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金瑩瑩,作為紹興市上虞中醫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主管護師,也是這8名醫護人員隊伍中的其中一位。那天凌晨還在睡夢中的金瑩瑩,接到護士長傳達醫院需要護士緊急支援武漢的電話,不假思索地答道:「護士長,我去,我有三年的急診科經驗,符合要求!」
當天8點多,確定醫院支援武漢名單上有她的時候,金瑩瑩第一時間準備出發的行李,並特地跑去超市買尿不溼,「現在防護物資都比較緊缺,穿防護服的時候,我不打算上廁所了,所以備著安心點」金瑩瑩說。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金瑩瑩選擇剪掉了自己留了8年的長髮,她說:「我連命都可以不要,更何況頭髮,職業所在,我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領導同事紛紛帶著擔憂不舍的心情來與這8位戰士告別,護士長紅著眼眶帶著眼淚滿心關切地對瑩瑩說:「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我們等你凱旋!」,只見瑩瑩大大咧咧地說:「沒事,請你們放心!」。除了同事,金瑩瑩的老公也前來送別,只見瑩瑩老公邊走邊摸著頭和她囑咐一切,她默默應著,其實她也只是個平凡的女孩子!
此去武漢,金瑩瑩是瞞著媽媽的,後來新聞上報導,她媽媽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去了武漢。媽媽對瑩瑩說:「你是媽媽的驕傲,你放心去吧,我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和外孫女,也請你一定保護好自己,有空的時候在微信上簡單的報告平安,讓我們放心」。
2月15日起,浙江省第四批醫療隊正式整建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病區,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金瑩瑩作為其中隊員之一,於2月15日晚迎來了第一個夜班,正式開啟她在武漢的支援工作。
2月24日十一點半,金瑩瑩管理的一個起搏器植入術後的病人突發胸悶,經過救治,病人情況得到好轉。因為金瑩瑩是心內科護士,在安慰患者情緒的同時,她還向病人宣教有關起搏器植入後的專科知識,病人感激萬分!其他病人也寫感謝信點名表揚金瑩瑩。
就這樣經過了30天的辛苦作戰,於3月14日下午3時53分,隨著最後一位患者走出腫瘤中心病區,病區順利關閉,金瑩瑩等8名醫護人員完成了階段性的光榮任務。但身處武漢的他們,在原地休整之後,繼續申請作戰,於3月31日再次投入到武漢肺科醫院的戰役中……
3月31日,我們的英雄終於要凱旋了,醫院熱烈歡迎英雄們的回歸,瑩瑩一家人也都來醫院接瑩瑩回家,場面十分感人!
由外婆抱著的瑩瑩女兒說:「媽媽回來了,又有幸福了,媽媽不在家,沒有幸福」。看到瑩瑩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瑩瑩媽媽也很心疼。瑩瑩女兒看到媽媽站在迎接儀式的臺上,她忍不住跑上去一把牽住了瑩瑩的手並和她緊緊站在一起,大概真的太想媽媽了吧!
疫情無情,人間有情,正是這些像金瑩瑩等這樣平凡又偉大的白衣天使們的存在,才更好的治癒了感染病毒的病人,才更好的控制了疫情。正是因為他們其實很平凡,我們才更值得為他們感到驕傲!最後願祖國早日完全戰勝疫情,我們相信並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徵文5
給您真誠、信心、愛
ICU 章佳
一陣清脆的電話鈴聲,喚醒了熟睡的我。電話那頭護士長問:「章佳,報名支援武漢,你去不去?你想一想回復我。」聽完,我突然清醒,再次拿起手機回復護士長,「我報名」。4個小時後,我已離家踏上去武漢的徵程!
當我穿著防護服第一次進病房時,就有患者問我,在病房裡可以做什麼運動。我說,「您可以做八段錦。因為八段錦可以調節精神緊張,增強心肺功能,強身健體!」患者聽了連連點頭。當我第二次走進病房時,我看見有個房間裡的3位患者正要邊看視頻邊做八段錦。於是,我走過去,站在他們前面,教他們一起做八段錦。後來幾天,每天早上都能看見有患者在練八段錦。他們說「做完八段錦,感覺身心都舒暢了」!
新冠病毒來勢兇猛,它摧殘的不僅是患者的身體,更多的是他們的心理。許多患者會因為病情變化而焦慮、失眠。每回走進病房巡視,我們都會熱情地與患者聊天,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即使我們因為戴著N95,穿著防護服而導致說話很喘。因為我們想帶給患者真誠、信心、愛。
3月8日,我們準備了裝有中藥材的香囊作為禮物,送給病房裡的每位患者。當患者接過禮物時,許久未有的笑容,再次重現。有位患者拿著香囊跟我說「這個香囊太好看了,等我病好了回去,我要把它送給我媳婦」。我說「這個香囊有助於睡眠。等你出院的時候,記得拿出來讓我們用紫外線消毒一下。不然這個香囊可帶不出去哦」。「好的,好的」他微笑著說。「加油!加油!希望您早日出院!」我舉著手臂做著加油的姿勢說。
每當看著出院患者開心的表情,雀躍的神態,我們由衷地為他們高興。給您真誠、信心、愛。我們一直謹記著,也持續踐行著。
來時大雪紛飛,離時春暖花開。疫情慢慢散去,美麗的武漢漸漸復甦。我們也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回家!
徵文6
是你們,送來了春天
十一病區 丁佳娣
生命是綿綢的絮語,戳不破道不開,在思緒的源頭裡,埋藏著破碎的章法,讓那些躊躇因此有了方向,澆築出滾燙的夢想。那是千裡之外的安然無恙,是歸途那頭遲來的擁抱,是重新拾起的殘碎的希望,如若每個人都有歸期......
然而有「逆行者」卻未必有。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任何僥倖都有可能奪人性命,即使是這般危險,仍有人主動請纓,全力抗戰。
那些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那些堅守崗位的人民警察,那些深入抗疫一線的新聞工作者,那些默默付出的後勤保障人員,那些加班加點拼出中國速度的建築工人......對於他們來說,生命無法用長度來衡量,他們為我們的安然無恙衝鋒在前,與凌晨的碎星相依相守,與夕陽的顏色交相輝映,無言負重前行,甚至直面挑戰,無懼死亡,正是他們這種無私無畏的精神,才得以迎來雨露陽光,春暖花開。
作為白衣天使,面對疫情,你們勇敢逆行!號令在前,你們絕不退縮!疫情面前,無數的你們挺身而出。戰役一線,你們用生命護佑生命。長時間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產生片片壓痕,使你們個個油光滿面,素麵朝天,但這都阻擋不了你們的美。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戰役者。你們用逆行點亮希望,你們是巾幗不讓鬚眉,你們是新時代最可親最可愛的人,謝謝你們的負重前行,辛勤付出,才有我們的歲月靜好。
我雖不在武漢,無法親眼見證前線的醫護人員和死神搶人的驚險瞬間,但我的身邊也不乏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白衣天使們,從疫情爆發開始,醫院裡的醫護工作者們就取消春節假期,有的人去各個道口檢測體溫,有的人自願報名去隔離點24小時值守,有的人在醫院裡對來往病患家屬們進行體溫排查,保障醫院的正常運行......大家都在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場戰役中,太多的人需要加油,太多人需要被銘記,我們需要秉承職業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在抗擊疫情這條充滿著艱難險阻的道路上走下去......寒風消散,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我們也終於撥開重重迷霧看到了抗疫成功的曙光,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徵文7
大雪無痕
九病區 連玲玲
2020年的冬天,沒有飄雪。源於沒有太多對雪的期待,也就沒有因為雪的缺席而產生莫名的失落和傷感,本以為,在我從事護士工作的第八個年頭,我依然可以輕輕仰望著日日暮暮,淡淡感受著年年歲歲。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似洪水滔天,席捲了大江南北……
作為醫護人員的我,內心也是百感交集。雖然我們上虞不是疫情的重災區,但是全國每天與日俱增的感染和確診數據,卻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這讓我們雖不在重災區,卻也能感同身受,這一份危險和恐怖。
而此時的醫院,似乎成為了所有「病患」最渴望而不可求的地方。而醫生和護士似乎成了當前最高危的職業。我和同事每天在簡陋的防護服下,小心翼翼地開展著病人的救治和護理工作。在這段日子裡,我都感覺到自己的神經是高度緊張的,每天箭步如飛地穿梭在一個一個的病房,看到一些咳嗽的病人,都生怕她的一個唾沫星子會通過流動的空氣和微小的塵埃傳染給我……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每一個人都盼望著春暖花開,繁花與共。然而病毒卻不懂這份浪漫與溫情,反而愈演愈烈。2月13日,一個特殊的日子,上虞中醫醫院八名白衣天使匆匆告別家人,作為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浙大邵逸夫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看著同事,望著「戰友」背井離鄉,承載著一份責任與大愛,踏上遠去的列車,去書寫醫護人員的一份偉大與驕傲,這讓我的內心激起層層波瀾,也讓我的雙眼婆娑而迷離。站在送行的路口,任由寒風撲面而來,我不禁拷問自己的內心:是什麼促使她們如此義無反顧?她們是父母眼中的「棉襖」,是丈夫眼中的「西施」,也是子女眼中最堅強的依靠。在疫情肆虐,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的當下,她們舍小家為大家,敢為人先,捍衛了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最高的榮譽,履行了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最高的職責,把「保家衛國」這四個字淋漓盡致地寫進在了那一襲白色制服,誰都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
送別歸來,我回到原點。走進科室,依然忙碌重複著護理工作。此時,我的心不再抗拒,沒有隔閡,我似乎覺得在這個特殊時期,病人是多麼需要我們的關懷和安慰……儘管帶著口罩,我依然面露微笑,邁著輕鬆而鎮定的步伐,從這個病房到那個病房,打針、發藥、親切地囑咐用藥,做治療……
2020年,一直沒有下雪。我卻悄悄走過了雪地,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徵文8
不忘初心 勇毅篤行
三病區 楊樺
何為大愛?大愛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生活智慧。大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大疫當前,面對21世紀最可怕的傳染病,就算災難來臨,中國人也能勇毅奮進,團結一心,戰勝病毒。
在武漢最初病毒爆發之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聲音從四面傳來,雖不像當年需共產黨拋頭顱、灑熱血那樣救國救民,但我們的白衣天使,不畏死亡,披上戰袍,似一個戰士,逆流而上,為感染者殺出一條通往生命的血路,這就是大愛!大愛是一種態度,是一分真誠,是堅韌的品格、善良的心、微笑的臉、溫暖的手……
一直都看不了這樣的畫面:
一位老人在門口跪謝醫護,哽咽著說著:「謝謝你們給了我二次生命。」
一位患者在門口鞠躬致謝,久久不願離去。
一位聾啞夫妻康復後用手語舞致謝。
……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感謝。
前方,醫院派出5位援鄂白衣護士,匆匆告別親人,奔赴抗疫戰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從醫的初心和使命,同生命賽跑,與病魔抗爭,和死神搶奪,承受了無比沉著的壓力,付出了難以理解的心血和無比疲憊的身軀。在後方的我們也不甘示弱,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迎難而上,敢於擔當,不辱使命,打響抗疫阻擊戰。
在上虞中醫醫院醫共體支援路東隔離醫療救治點開啟之時,科內副護士長龔小芳主動請纓,整頓出發。在這陌生的環境,懷著忐忑的心情,臨時組建的大家庭,由相識到相知。每一天,努力克服對家人的思念,克服對感染的恐懼,慢慢的,檢查防護服的穿戴規範變得井然有序,沒日沒夜待在一線的日子也變為一種習慣。忙碌的事情有很多,採樣、觀察、安慰、幫助、消毒,陪伴患者渡過一個特別的隔離期。疫情不除,我們不退,為虞城的安康盡綿薄之力。
還記得那是我們從萬家團圓的喜慶時刻,立馬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線。由於沒有診治傳染病相關的臨床經驗,面對疫情,我們放棄了春節休假,快速響應。在有限的時間裡,爭分奪秒進行防護穿戴培訓,優化診療流程,防疫裝備部署,預檢分診篩查。看不出我們護士們小小的身軀竟能爆發出這般無窮的威力。手把手傳授,一遍遍練習,一次次演練,我們將知識化為動力,熟記於心、底氣十足。
還記得在夾著雨水、寒風呼呼的大冬天裡,對來往行人進行測溫,手腳凍得又麻又僵似無知覺,口罩裡水氣在流淌,透過霧氣布滿的護目鏡,我想起在武漢奮鬥的醫護,她們的隔離衣和防護服包裹的是裡三層外三層的,還能克服並動作敏捷的搶救危重病人。相比之下,我們此刻做的事情更是小巫見大巫。無須怨言,不忘初心,繼續守護虞城。
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不忘初心,勇毅篤行,曙光就在眼前。藉此機會再一次向仍然奮戰在防疫中的護理工作者致敬!
徵文9
無名之輩
八病區 金娜
2020年,新年鐘聲尚未敲響,新型冠狀病毒無情的傳播、爆發,使命召喚,無數白衣戰士踴躍請戰,19800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其中14000人為護士,他們披上白色戰衣,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有人上前線衝鋒陷陣,自然也有人在後方嚴防死守。2020年2月7日,正在值夜班的我先後接到科主任,護士長的電話。原來我科值班醫生去急診室會診清創了一名患者,該患者急診胸部CT有異常,接到電話通知後會診醫生立刻原地自我隔離,而護士長放心不下,放下飯碗就趕來了科室,她穿上雨衣簡單防護,背起從同事家借來的農藥噴霧器,裝上配好的消毒液,從電梯到辦公室,從病房到醫生值班室,噴一遍擦一遍,三個多小時,汗流浹背。整理東西的時候她說:「這樣我就放心了,不來我哪還睡得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小心謹慎些總是好的。」
我院有8名戰士上了前線,但剩下的幾百名醫護、醫技人員卻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等待命令,服從分配。
我的大學老師,同學,室友,大部分都在武漢,我也曾問在一線的他們是否有寫請戰書?是否去隔離病房請戰?他們說一切服從安排,再危險也得幹!疫情給人性一次大考驗,面對疫情,一句樸實無華的「服從分配」難道不打動人嗎?
只希望疫情結束之後,大家能記住中國護士不是一群只會打針發藥打雜的人,她們是一群有知識,有技能,有責任,有擔當,有熱血,有魄力的人。披上戰袍,她們化身平民英雄;卸下盔甲。她們寧為無名之輩。
徵文10
疫情之下,消供人在行動
供應室 薛景
一襲飄然白衣,一頂別致燕帽,是我們白衣天使的象徵。做天使不是在輕歌曼舞,也不是轟轟烈烈的做英雄,是日復一日的優質護理,任勞任怨和奉獻,也許在平時,護士一直是一個平凡的職業,可是當新冠肆虐全國,就是這一批平凡的人在危難中成為了逆行的英雄。即使前方布滿荊棘也義不容辭,唱出了一幕幕英雄讚歌。世人的眼光皆給了臺上的英雄。可還有許多幕後英雄也用很多人不知道的方式在放光發熱。
在醫院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平樓裡,有這麼一群人,不用接觸患者,不用穿梭在診療間病房間,卻被稱為是醫院運行的「心臟」,這就是消毒供應中心-——一個緊緊扼住控制感染的預防關口。
隨著武漢疫情的蔓延,作為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門,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比平時更加瑣碎和嚴謹,我們的護士也參與到了醫院各個控制疫情的戰鬥中去,積極參加抗疫情活動。護士長陳彩文、姜建媛,共產黨員李銀鳳一開始就利用休息天報名去各個道口、發熱門診測量體溫,疫情當下,不漏下一個疑似患者,不放過任何一個外來人員入城,夜深了,雨大了,可她們還是堅守在崗位上,扛著凍堅持著。
這場無硝煙的戰役裡,消毒供應中心更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護士長根據規範要求馬上制訂了特殊感染使用後的物品消毒、清洗、消毒、滅菌流程,並嚴格監督執行,在每天地面,轉送車的消毒車的消毒頻次也做出了相應的要求。空餘時間裡,組織全科室認真學習新冠肺炎知識並由科室的質控員薛景認真講解示範防護服的穿脫流程,要求人人熟練掌握。
隨著疫情的發展,前線醫務人員的防護物資周轉很快,我們承擔起防護用品的處理工作,每天為一線人員做好後勤工作,每天清洗,消毒,包裝,提供安全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是我們不變的承諾;讓戰友用上安全的防護用品,更是我們莊嚴承諾。
在機器滋滋作響的噪音下,從回收,分類清洗到消毒乾燥滅菌,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消供人狙擊著各種肉眼看不到的病菌微生物,每一個消供人都在這最平凡的崗位裡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自抗疫以來,無論是參加援鄂的團隊,還是堅守在自已崗位上的護士,她們都付出了自已的汗水,在這最平凡的崗位裡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第109個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祝我們美麗的白衣天使工作順利,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