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的《深淵》和《終結者2》,為什麼被誇贊是電影特效史上的「兩座豐碑」?
卡梅隆在導演生涯的起步階段,通過1984年的《終結者1》和1986年的《異形2》,將傳統模型特效推到了極致。(詳見「門外漢」卡梅隆,為何僅憑兩部影片,就登上了「傳統特效之巔」)
幾年後的1989年,卡梅隆自編自導了第三部電影《深淵》。這部電影的劇本,源自於他12歲時寫的一部科幻小說。後來進行劇本創作時,卡梅隆又正在經歷和第二任妻子的感情危機。他便很自然地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融入了創作之中,把故事裡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糾葛寫得感人至深。
雖然《深淵》也是一部驚悚科幻片,但因為節奏比較緩慢,票房收入遠遠低於卡梅隆此前的兩部作品,差點讓公司虧本。不過,卡梅隆在拍攝《深淵》過程中,關於水下特技和CG的技術嘗試,開啟了電影特效一個全新的時代。
之前,從沒有人進行過真正的水下拍攝。那時電影裡的水下鏡頭,都是依靠煙霧加上升格慢動作拍攝所營造出的假象。為了呈現影片中的未來景觀和海底幻像,卡梅隆專門創立了一套水下拍攝系統,讓燈光、布景和聲音等各種設施完美配合,創造性地在水下拍攝演員的實時表演。
在拍攝《深淵》的過程中,卡梅隆還和弟弟麥克·卡梅隆共同研製發明了一種名為「海黃蜂」(Sea Wasp)的動力裝置(後來獲得了電影技術專利發明認證)。
「海黃蜂」的動力非常充足,能夠以每小時3海裡的速度一次性拖行兩位潛水者,並可以自動上浮和下潛。在水中,「海黃蜂」能夠迅速而平緩地推動攝影機和操機員,所得到的運動質感與陸地上的推軌或搖臂相差無幾。
除了「海黃蜂」動力裝置外,《深淵》劇組的科技人員還研製出了能夠在水下使用的金屬滷素 Par 燈,將之命名為「海帕」(Sea Par)。「海帕」的發光效率極高,而且穩定性也很強。這種燈具,後來被廣泛運用到了各種水下拍攝的場景之中。
卡梅隆所發明的這些水下特技,啟發了一大批電影人。後來的《獵殺紅色十月》、《紅潮風暴》,以及《U-571》等影片,無不受到了卡梅隆這部《深淵》的影響。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布。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
卡梅隆本人數年後拍攝《鐵達尼號》時,也運用了在《深淵》中實踐過多種水下特技手段。其中的「海黃蜂」動力裝置,還出現在片中打撈「鐵達尼號」沉船的畫面裡。
卡梅隆在《深淵》中所開創的另一項特效技術,更具有革命性的影響。為了解決使用模型難以拍到生物體在三維空間裡運動的問題,卡梅隆決定將CG(計算機生成動畫)技術真正引入到電影的拍攝當中。因此,《深淵》裡出現了活靈活現在海底遊泳的智慧生物形象。
影片中段外星智慧生物操控水柱,運動到男女主角的面前,並在水柱前端呈現出男女主角的面容,這絕對是一段創世級別的特效。這個前所未見的畫面,讓全世界的觀眾都震撼不已。
《深淵》裡的這一場戲,展現出了未來數字特效的無限可能。這個會變形的水柱,也成為了電影史上第一個電腦製成的軟表面形象。
正是有了在電影《深淵》裡的牛刀小試,兩年後的1991年,卡梅隆更是推出了又一部驚世駭俗之作《終結者2》。他也再一次證明了:續集也是能夠拍出經典的。只是這一次,卡梅隆是自己超越了自己。
《終結者2》不僅超越了《終結者1》,更是把科幻電影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該片被眾多影評人列為20世紀最出色的影片之一,更有無數影迷把這部影片奉為科幻片的經典。
在《終結者2》中,最讓觀眾津津樂道、也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個會隨意變形,被子彈頻頻擊中而不會倒下,腦袋被霰彈槍打出一個大窟窿又能快速恢復的液體金屬機器人「魔鬼終結者T-1000」。
當觀眾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他」時,無不驚訝得張大了嘴巴。而走出影院後,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很多人都依然感到心驚膽顫、被衝擊的小心臟久久難以平靜。
《終結者2》宣告了一個時代的來臨,人們終於相信:電影的表現力已經無所不能,唯一的制約可能就是人類自己的想像力了。正所謂: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卡梅隆自己也非常感慨地表示:「作為一個電影人,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全新的未來。」
好萊塢更是普遍承認,《深淵》裡的水柱和《終結者2》裡的液體金屬機器人,是電影特效史上,開創了電腦動畫全新領域的兩座豐碑。業內人士無不讚揚:是卡梅隆把電影技術提前帶入了21世紀。《深淵》和《終結者2》也都無可爭議地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視效獎」。
從此,CG技術在好萊塢大行其道。1993年,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裡走出了各式各樣的恐龍;1999年,影史上第一隻有毛髮的CG動物在羅伯·明可夫的《精靈鼠小弟》裡誕生了......
恐龍、外星人、龍捲風、小行星等等,都紛紛被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了大銀幕之上,觀眾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而又逼真傳神的奇妙畫面。本文為「大象看戲」原創發布。他處所見,必為偷竊。敬請舉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大象看戲】約你一起來看戲閒聊,品味經典……
延伸閱讀>>>「電影之神」卡梅隆,是如何從一名卡車司機,踏上封神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