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2020-12-22 微力量教育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

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但是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在本質上真的一樣麼?

電視購物興衰史

電視購物這種形式在1993年就正式進入中國,廣東省的珠江頻道開始播出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電視購物界面——「美的精品TV特惠店」。1996年,大陸第一個專業購物頻道從北京電視臺開播,從此電視購物開始崛起。

聲嘶力竭的「不要998,只要98」,成了80後、90後兩代人抹不去的童年陰影。各種減肥藥、塑形內衣、按摩椅、背背佳,成為電視購物的常客,也收了一代人的「智商稅」。

曾經瘋狂的電視購物,最巔峰的時期,全國的電視購物節目足有2000多個。然而看似瘋狂的表面之下,最輝煌的2015年,全國電視購物的銷售額也不過只有400億,同一年的天貓雙十一,僅僅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971億。

2015年之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加快,電視購物也正式走向了衰老的暮年階段。到2017年,全國獲得經營許可的電視臺,只剩下34家。雖然每家電視臺可以有多個不同的購物頻道,但是也基本上相當於社會性死亡了。

儘管電視購物退出歷史舞臺,但是這種線上觀看式的購物體驗依然火爆,因為2015年是淘寶開啟直播帶貨的元年。

線上直播的帶貨形式,也逐漸取代了電視購物的江湖地位。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從時間節點上看,電視購物剛剛開始走下坡路,直播帶貨緊跟著就誕生了。可是電視購物上那些激情澎湃、表現力和感染力爆表的主持人,沒有一個成為帶貨主播的,反而是崛起了李佳琦、薇婭、辛巴這些新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個問題或許就要從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本質上的區別找原因了。

電視購物VS直播帶貨

其實,即便沒有直播帶貨的出現,電視購物也難逃衰敗的命運,這是由電視購物的本質決定的。

電視購物的核心是營銷

電視購物的內容,都是精心製作好的節目。很多並不是直接介紹產品,而是會設計劇情,有些會做成訪談節目,甚至還有設計成綜藝節目的。

在這些節目中,有人會扮演主持人,有人會扮演品牌方副總,所有的角色,都是演員扮演的。甚至就連打電話諮詢的客戶、各個領域的專家,都是演員。

比如幾年前,有這麼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活躍在各個電視購物節目裡,今天是北大專家,明天是老中醫,後天又是老蒙醫,實際上也是一位專業的演員。

這些錄製好的節目,也導致了一些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因為不能和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在拍攝節目時,只能按照節目組的想法介紹產品。

這樣的模式決定了,電視購物是注重節目效果的營銷活動。而且因為沒辦法即時收到用戶對產品的反饋,所以營銷成為了核心。當銷售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優化節目,提升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虛假宣傳、過度渲染的情況。

比如有個最明顯的例子,限時5分鐘的特價活動,每次都說最後5分鐘。然而節目是24小時滾動播出,那豈不是永遠都是特價麼?

而且雖然價格被壓得很低,但是如果你去打電話訂購,還會有手續費、運輸費等各種亂七八糟的費用。

因為存在各種亂象,電視購物被迫整改。從2014年1月1日開始,播出時間、節目內容都受到了非常嚴格的限制,電視臺對節目的審核也越來越嚴格。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視購物以營銷為核心的策略,被迫調整為以產品為核心。只有真正的好產品,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

但遺憾的是,當電視購物開始逐漸正規的時候,作為消費主力的年輕群體,已經習慣了網購。而且因為網際網路的便利,現在年輕人不管是追劇,還是追綜藝,都已經習慣了網絡,打開電視的機會越來越少。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打開過電視了?

所以如今的電視購物,雖然還沒有徹底消失,但是只能針對還在看電視的老年人了。而直播帶貨,則是針對的年輕消費群體。

直播帶貨的核心是產品

不同於電視購物的節目形式,直播帶貨是即時性的,粉絲隨時可以向主播提問。這就限制了,直播沒辦法向電視購物那樣,提前設計好劇本。

拍攝節目,這一遍犯錯了,或者表情不到位還可以重新拍一遍,直到導演滿意為止。但是在直播的狀態下,如果有一句話說錯了,沒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所以直播帶貨,沒有電視購物那樣複雜的劇情,基本上都是在介紹產品,還要隨時回答粉絲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視購物的演員,做不了直播帶貨的主播。

直播帶貨這種限制,決定了只能以產品為核心。如果像以前的電視購物一樣以營銷為核心,只注重銷量,不重視產品,就相當於商家和主播同時在自毀前程。這種事情,也有真實發生過的案例。

比如曾經本山傳媒旗下的演員趙丹(胖丫),因為在直播的時候銷售虛假減肥藥,被判有期徒刑3年。

直播帶貨的性質,決定了主播想要做出成績,必須嚴格選品。產品質量決定了粉絲對主播的信任,信任度越高,帶貨能力就越強。

直播帶貨未來將何去何從?

雖然直播帶貨也曾出現過很多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的現象。不過在市場的篩選下,也終將會被淘汰。

央視主持人朱廣權連線李佳琦共同直播帶貨,全國多地縣長為當地農民直播帶貨,國內一些職業院校開設了直播專業。這些跡象也都透露出了直播帶貨的形式獲得了更多的社會認可,規範化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往往會把商品價格壓得很低,導致商家利潤微薄,甚至是沒有利潤。如果長此以往,會對商家造成嚴重的傷害。

但其實換一個角度想,除了愛馬仕、LV這樣的頂尖奢侈品,其他很多大品牌將過季滯銷的產品降價銷售,本就是常規操作。

而對於電商領域的大小商家來說,產品體系裡本身就包括引流產品、利潤產品、高端產品。用低價的引流產品獲得新增流量,後端再做好留存和二次轉化,本身就是常規操作。比如9.9包郵,基本上都是在虧本賺流量,這部分的投入其實是為了獲客。

而直播帶貨,不過是一個新的渠道。唯一不同的是,因為有了主播的把關,引流產品的品質也有不少提升,但價格也不再是9.9包郵了。最終的獲客成本是增加了,還是降低了,就要商家根據留存結果,自己算帳了。

當然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商家把直播帶貨當成衝銷量,並沒有當成引流渠道,直播之後也沒有進行留存操作。如何利用直播這個已經成熟,並且正在逐漸規範化的新渠道,已經成為商家的必修課。

電商的發展,是商品流通方式一次跨越時代的變革,它衝擊的不是實體經濟,而是傳統的生意模式。

而現在的直播帶貨,衝擊的也不是實體經濟,而是生意模式的又一次迭代。錯失機會的傳統電商,或許會成為最先被顛覆的群體。

相關焦點

  • 風口正盛,直播帶貨是年輕人的「電視購物」嗎?
    02 | 直播帶貨vs電視購物從「馬上拿起電話訂購吧」到「再不下單就沒了」,隨著電視購物的日益衰退,2015年興起的直播帶貨卻讓不少人從中看到了電視購物的影子。一些營銷專家認為,從視聽信息流、銷售方式等技術角度來看,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在銷售特徵上,它們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共性。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在其他節目主持人都正襟危坐、一副精英範兒的年月,電視購物主持人的話術顯得更接地氣,並通過當場使用或播放演示短片等形式,讓觀眾直觀地感受產品功能。在不斷發展中,電視購物的技巧也越來越豐富,不斷誘惑觀眾拿起電話搶購。
  • 直播帶貨,就是80年代的「擺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
    咱家想要用一種過去歷史上的一種業態、形態,描述當前的直播帶貨的情形,這樣大家可能會心中有個定位了。所以,給直播帶貨這一生態咱家做了一個類比,當前的直播帶貨,其實就是80年代的「擺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兩者形式上都是帶貨,都是有個主持人在屏幕一側介紹商品,呼籲消費者現場下單,只不過口號從「只要999!」換成了「買它!」但直播帶貨本身就是一個寬泛的詞。同一件事一種形式做不好,換一種形式、渠道可能就非常好。比如,都是擺攤賣冰激凌,去小學門口和老年活動中心,效果肯定不一樣。電視購物雖然被大家看不起,其實也沒有原罪。其本質是一種零售形式。
  • 各路主持人發力直播 一場電視購物「大遷徙」?
    6月6日,浙江衛視主持人華少在快手帶貨;同一天,北京衛視一姐春妮和「央視boys」為北京消費季帶貨,出現在京東、百度等直播平臺;還是同一天,央視主持人周濤現身拼多多,開啟首播賣貨。巧舌如簧的主持人背後,是各大平臺在直播賽道比拼的火花四濺。 而對於消費者,打開手機,在各個軟體裡看到主持人在聲情並茂地賣貨,突然有種在看電視購物的錯覺。
  • 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的區別真大
    《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上,羅永浩在現場脫口秀中透露靠直播帶貨,6個億的欠款已經還了4個億。老羅自稱中國直播帶貨界「四大天王」,另外還有三位分別是薇婭、李佳琦和辛有志。
  • 直播帶貨火爆的疑惑:既然喜歡看直播,那看電視購物又為何要換臺
    2020年,要問哪個行業最火爆,那電商直播無疑是箇中翹楚。一場直播下來,動輒數千萬的銷售額,無數人的狂歡。還催生了像李佳琦、薇婭等火爆全網的帶貨網紅,令無數人羨慕眼紅。看到這裡,我就有一個疑問。現在的電商直播帶貨與曾經的電視購物有什麼區別?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2009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上星頻道18時到24時不得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明確限定了研究播出的電視購物短片廣告類型和居家購物節目;2014年,規定進一步加強,衛視每小時限播一條廣告。為了介紹產品、吸引觀眾,衛購廣告往往一出現就是十幾二十分鐘,有時候「不像是在節目裡插廣告,而是在廣告裡插節目」。
  • 網絡直播帶貨是電視購物的翻版嗎
    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帶貨,捧紅了為帶貨而生的口紅佳琦,讓造手機賠錢的老羅也加入帶貨陣營並且旗開得勝據說還債有望,傳統家電行業的董小姐也緊追潮流絕不放過這樣的宣傳機會。直播帶貨,我們並不陌生,很多城市至今還保留著電視購物頻道。
  • 【頭條周末特供】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1988年年底全國9億人,彩電擁有量不過3010萬臺,消費能力也相當有限,用電視賣貨顯得無從談起。八九十年代,上海百貨商場的電視展櫃。/ 微博@看老照片很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看上電視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我國也開始了最早的電視購物嘗試。1992年廣東珠江電視臺率先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內地電視購物邁出了第一步。
  • 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2020年,註定是屬於直播帶貨的一年。如果說之前提起直播帶貨,想起的都是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網紅,那麼2020年,直播界出現了一輪「降維打擊」——很多娛樂圈的明星大佬,也下場做起了直播帶貨。最近在《浪姐》中大放異彩的張雨綺,也趁熱玩起了直播帶貨: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 直播帶貨是新時代的電視購物嗎?
    幾年之間,直播帶貨從一種新的網際網路形態,漸漸成為整個網際網路最流行的形態和重要的產業,直播帶貨的從業者,也由原來從直播帶貨中湧現的網紅,到今天從影視演藝明星到各行業的名人。在疫情出現之後,這個產業的發展更呈現了高速增長的趨勢。最近,王海連續對於直播帶貨的打假,其實也說明了這個新興行業本身已經具有的巨大的影響。觀看網上直播帶貨,既是一種購物方式,也是一種流行的文化形態。
  • 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2020年,註定是屬於直播帶貨的一年。如果說之前提起直播帶貨,想起的都是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網紅,那麼2020年,直播屆出現了一輪「降維打擊」——很多娛樂圈的明星大佬,也下場做起了直播帶貨。直播帶貨雖然效果好,但也引發了很多人的吐槽,因為這種看似「新穎」的購物形式,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過了——電視購物。
  • 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15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商務合作聯繫QQ:30475632 或加微信號:dxszckj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
  • 看完100場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後,總結出共通的6點帶貨秘訣
    最近網紅帶貨直播火得鋪天蓋地,其實,網紅帶貨直播和 20 多年前興起就火遍全國的電視購物有相同之處。這兩者,有什麼樣的帶貨絕招可以給正在做直播,或者想要做直播的你借鑑呢?以下是本文的目錄,大家可以通過各自需要查看相關內容。▼一、產品1.1 電視購物和網紅直播選品有何不同?
  • 直播帶貨=電視購物?哪些人在追著主播買買買
    直播帶貨=手機版電視購物?到底誰在追著主播買買買如果你被流放到孤島,只能帶三件東西,你會帶什麼?昔日的答案可能是「火、書、工具刀」,而現在「手機、wifi、充電寶」可能會引起更多共鳴。但直播帶貨在令人瘋狂的同時,也引來不少質疑。面對鏡頭、花式推銷、折扣下單,這樣玩的直播帶貨,難道不是手機版的「電視購物」?以往電視購物讓中老年朋友瘋狂,現在追著主播買買買的人,又是誰?
  • 看過電視購物的套路,你會覺得直播帶貨索然無味
    很多媒體也在鼓吹網紅帶貨是最大的風口,可惜他們忘了一件事情。論直播帶貨,最朋克最Old School的還是電視購物,那可是可以養出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的神奇行業,和電視購物一比,直播帶貨差不多相當於乞丐版,沒有鋪墊,沒有劇本,沒有崩潰演繹,只有乾巴巴的買買買,沒有創新。電視購物才是真正的硬核朋克。
  • 明星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肖戰張雨綺都沒忍住,網友:像極電視購物
    明星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肖戰張雨綺都沒忍住,網友:像極電視購物直播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很多網友會去觀看一些人的直播,也有不少的人選擇參與到直播大軍的行列當中,當然了,除了一些普通人通過直播走紅之外,不少明星也加入了直播,畢竟這樣能夠增加自己曝光度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帶貨時代品牌營銷何去何從?
    」、「薇婭」的帶貨記錄更是屢創新高。在頭部主播動輒上億帶貨的驅動下,全民似乎陷入了一場直播狂歡,不論大品牌小品牌,只要能進入直播間,就意味著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的KPI被安排得穩穩噹噹,相較於創意成本高、投放周期長,且對銷售增長的作品無法準確評估的的品牌營銷而言,直播電商的ROI算得明明白白,且在提升銷量方面呈現碾壓之勢。那麼,全民帶貨時代,品牌營銷何去何從?
  • 電視購物主持人:有人曾月入20萬,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
    「這種流失不是意味著手機小屏的侵襲,而是至少10%的會員因為年歲等『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沒有年輕的新用戶補充進來。」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但轉眼間,電視購物日薄西山。「直播帶貨玩的都是15年前電視購物剩下的」,這是電視購物主播們的不滿,也是一種蹉跎慨嘆。今天,我們找到3位電視購物頻道的從業者,請他們談談電視購物與直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