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就是80年代的「擺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

2021-01-18 閒閒財經

直播帶貨,這一新物種橫行於網際網路的新生態,從2019年仿佛一夜之間開始燃爆,又好像想不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火了。

2019年底到2020年初資本市場上的股票星期六,一口氣翻了數倍,不得不讓你關注這個生態,儘管可能閣下可能從來沒有參與過相關活動,而面對這樣一個行業趨勢,不得不關注它,研究它。

直播帶貨的江湖其實已經形成它的基本格局了,女有薇婭,男有李佳琦,這些都是被稱為「素人」逆襲的經典案例。

直播帶貨其實並非最早的網際網路網紅變現的一種模式,國內一年前就有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了, 如涵控股,背後的大V張大奕擁有超過千萬粉絲,只是他們不僅僅是通過直播形式銷售罷了。

而直播帶貨這一業態,簡單地就是直播以銷售產品為主,比以往任何時候的網際網路經濟、網紅經濟來得更直接一些,而面對個別素人大V的成功,讓一些本來就擁有巨大粉絲的知名人士也參與這一銷售模式中來。

比如,近期急著「還債」的羅永浩,被稱為國內「第一代網紅」依然活躍在網際網路江湖上,本身就擁有巨大的粉絲群體。連續幾場直播帶貨下來,儘管有點褒貶不一,但咱家認為,老羅還債的目標,基本上可以達成了,老羅也不用因為還不起債而徹夜難眠了!

也就是說,直播帶貨是網紅經濟業態下,最直接、最有效的變現方式,可以說是簡單、粗暴,觀看視頻也不用什麼彎彎繞,就是直接上來介紹產品,下單就是!

於是乎,在成功者的光環之下,全民直播時代仿佛呼之欲出,加上新冠肺炎期間又順應天時直播帶貨想不火都不行!

而勢必造成了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如果有企業不做直播帶貨,那好像該企業就不能順應潮流,甚至廣大網民就質疑相關企業可能會被歷史的車輪碾壓!

所以說,要正確認識直播帶貨這一生態對企業影響到底有多大,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直播帶貨在當前屬於什麼狀態,是非常難表述的,但是一個風口的確沒錯。

咱家想要用一種過去歷史上的一種業態、形態,描述當前的直播帶貨的情形,這樣大家可能會心中有個定位了。

所以,給直播帶貨這一生態咱家做了一個類比,當前的直播帶貨,其實就是80年代的「擺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

練地攤與電視購物這兩種銷售模式,現在依然存在,並且生命力好像依然很頑強,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直播帶貨這一生態開啟,或許會長期存在,與網際網路生態、視頻直播長期共存,儘管比喻成練地攤,其實並沒有看輕直播帶貨的意思,只是用來描述一個形態而已。

咱家這麼講,是有觀察依據的,這三者至少有兩大共同點:

其一、目標明確,直接銷售

因為擺地攤與電視購物,跟直播帶貨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進行產品直接銷售,壓根也不跟你軟性推廣,比如一般的廣告,還需要潛移默化地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說白了,直播帶貨、電視購物、擺地攤,就兩個字,銷售!銷售!

其二、都是風口決定的產物

80年代練地攤之所以是風口,那是市場經濟剛被激活,而想創業而沒有資金實力的創業者一開始靠「練攤」起家者不勝枚舉。

那就是市場經濟大潮中率先吃螃蟹的人,當然了,今日之擺地攤跟80年代擺地攤不可同日而語了。

之所以成為風口,因為當時擺地攤的人少,大家都礙面子,誰先突破「面子枷鎖」可能誰就先賺取第一桶金。當初市場經濟還不活躍,產品數量不多,這時候容易發家,80年代造就一個萬元戶還是非常可觀的,不亞於羅永浩首次放開面子做直播帶貨,首場銷售過1億元的實際收入!

電視購物其實也是很類似,那是由於電視機的逐步普及,以及物流的逐步完善,都是成為火極一時的電視購物成功的前提,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

無論是擺地攤、電視購物、直播帶貨,都是具備一個時代的烙印,跟當時人民生活習慣、生存狀態有關,直播帶貨火爆的原因是跟網際網路的普及,視頻流量的火爆有直接關係,可以說,三個風口,都是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不做直播帶貨,就被市場所淘汰嗎?

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是廣大企業家和想從事直播帶貨的主播們都要思考的問題!

是否這樣呢?

咱家講過的兩個生態,擺地攤與電視購物,發展歷史大家可以借鑑一下。但僅僅是一個類比,並未完全一致。

近期董明珠對於直播帶貨有發聲,咱家認為董明珠是一個客觀理性的企業家,對新生態、新業態解讀還是比較有深度的。

比如格力的空調產品,空調不是衝動消費品的產物。

日用消費,應該準確地說衝動消費很適合做直播帶貨,而空調不能因為家裡不缺空調,看了直播非要在家裡多安裝兩臺的,所以格力不跟隨直播帶貨的潮流,是非常理性。

尤其是空調行業,售後服務甚至要算進產品裡面,一旦網際網路銷售佔比非常高而服務人員跟不上的話,長期來看是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的,董明珠肯定心知肚明。

閒閒財經觀察:並不是所有的行業、產品都適合直播帶貨,企業要根據自己產品的特性來判斷是否要進行網際網路銷售,或者直播帶貨,不能一窩蜂,不能為了短期利益,反而可能損害了長期戰略,得不償失。

而一些財經觀察者,甚至研究員,也要客觀審慎,不能亂下結論和判斷,一個企業線上沒做,就說人家公司經營有缺陷。比如近期咱家有看到有研究說桃李麵包沒有做線上銷售,不具備護城河。

桃李麵包屬於短保麵包,保質期非常短,甚至一旦出現物流問題,送到客戶手上的麵包可能就過期了,這樣的產品為啥要做線上?

所以,對於直播帶貨這一現象來說,大家要保持客觀理性,並不是不做直播帶貨的企業就「寸步難行」了,也並非做了直播帶貨的企業就一鶴沖天了!

而實際情況是,直播帶貨只是一種銷售形式而已,不宜過分誇大,很多時候,線上銷量非常大,線下銷售是否會受影響?這個如何去評估?

客觀審慎,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去評判新事物,方能與時俱進!

相關焦點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帶貨時代品牌營銷何去何從?
    」、「薇婭」的帶貨記錄更是屢創新高。直播帶貨並不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早在20幾年前,就有一種類似的商業模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就是電視購物,在這裡我們通過直播電商與電視購物底層邏輯分析,來對這種商業模式做出一些判斷。
  • 風口正盛,直播帶貨是年輕人的「電視購物」嗎?
    文章來源 | 卡思數據作者 | 嶽遙毫無疑問,直播帶貨可以說是當下最時髦的新業態。其影響力不僅輻射到了各行各業,同時還吸引了許多「躍躍欲試」的人群蜂擁而至,讓這個業態發展得越來越熱鬧。在此之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在與直播帶貨相關的視頻或文章下,總是會有人發出這樣的疑問或感嘆:直播帶貨不就是以前的電視購物嗎?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直播帶貨=電視購物?哪些人在追著主播買買買
    但直播帶貨在令人瘋狂的同時,也引來不少質疑。面對鏡頭、花式推銷、折扣下單,這樣玩的直播帶貨,難道不是手機版的「電視購物」?以往電視購物讓中老年朋友瘋狂,現在追著主播買買買的人,又是誰?二、順應人性,直播帶貨的走紅秘籍初看直播帶貨的模式,會發現不少電視購物的影子,例如兩者都是真人演示產品、語言極具感染力、現場賣貨減庫存、主打限時促銷。但直播為什麼吸引力會這麼大呢?微信之父張小龍曾經說過「需求是滿足人們的貪嗔痴 」,產品的終極目標是滿足人性需求。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帶貨,為什麼一個輸了一個贏了?
    2009年9月,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上星頻道18時到24時不得播出電視購物短片廣告,明確限定了研究播出的電視購物短片廣告類型和居家購物節目;2014年,規定進一步加強,衛視每小時限播一條廣告。為了介紹產品、吸引觀眾,衛購廣告往往一出現就是十幾二十分鐘,有時候「不像是在節目裡插廣告,而是在廣告裡插節目」。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1988年年底全國9億人,彩電擁有量不過3010萬臺,消費能力也相當有限,用電視賣貨顯得無從談起。八九十年代,上海百貨商場的電視展櫃。/ 微博@看老照片很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看上電視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我國也開始了最早的電視購物嘗試。1992年廣東珠江電視臺率先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內地電視購物邁出了第一步。
  • 頻頻翻車,直播帶貨將成下一個電視購物?
    雙11之前,兩人直播帶貨總額創下了近80億記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紛紛進軍直播帶貨,網紅羅永浩改行做直播帶貨,演藝圈一幹明星紛紛加入直播帶貨大軍——直播帶貨成為網際網路的熱門話題。火歸火,直播帶貨的爭議也很大,概念炒作、數據造假、服務跟不上等質疑聲此起彼伏。
  • 直播帶貨是新時代的電視購物嗎?
    幾年之間,直播帶貨從一種新的網際網路形態,漸漸成為整個網際網路最流行的形態和重要的產業,直播帶貨的從業者,也由原來從直播帶貨中湧現的網紅,到今天從影視演藝明星到各行業的名人。在疫情出現之後,這個產業的發展更呈現了高速增長的趨勢。最近,王海連續對於直播帶貨的打假,其實也說明了這個新興行業本身已經具有的巨大的影響。觀看網上直播帶貨,既是一種購物方式,也是一種流行的文化形態。
  • 網絡直播帶貨是電視購物的翻版嗎
    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帶貨,捧紅了為帶貨而生的口紅佳琦,讓造手機賠錢的老羅也加入帶貨陣營並且旗開得勝據說還債有望,傳統家電行業的董小姐也緊追潮流絕不放過這樣的宣傳機會。直播帶貨,我們並不陌生,很多城市至今還保留著電視購物頻道。
  • 直播帶貨與電視購物的區別真大
    《脫口秀大會》總決賽上,羅永浩在現場脫口秀中透露靠直播帶貨,6個億的欠款已經還了4個億。老羅自稱中國直播帶貨界「四大天王」,另外還有三位分別是薇婭、李佳琦和辛有志。
  • 直播帶貨:從1992到2020
    90年代:電視購物方興未艾被老李稱為「我們當年玩剩下的」直播帶貨,其實從1992年就已經登上歷史舞臺了。時年,廣東省的珠江頻道推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購物節目——不過當時還是壯年的老李對這個直播行業的「先驅」還沒什麼概念,這個頻道不是衛視,身處四九城的老李記得的第一個電視購物節目也還不是它。
  • 看完100場電視購物和直播帶貨後,總結出共通的6點帶貨秘訣
    最近網紅帶貨直播火得鋪天蓋地,其實,網紅帶貨直播和 20 多年前興起就火遍全國的電視購物有相同之處。這兩者,有什麼樣的帶貨絕招可以給正在做直播,或者想要做直播的你借鑑呢?以下是本文的目錄,大家可以通過各自需要查看相關內容。▼一、產品1.1 電視購物和網紅直播選品有何不同?
  • 賣黃金、賣鑽戒、賣手錶…直播帶貨時代,還記得電視購物嗎?
    作者:賈沛霖文 | 貝克街探案官如今,直播帶貨已經成了時下最新潮的購物名詞和潮流。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直播帶貨和購物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選擇。在觀看直播時順便買買買,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這一行裡也有現出了。無數。直播帶貨的精英們。李佳琪,薇雅,辛巴等直播購物行業一手帶起來的紅人,甚至包括最近殺入直播帶貨市場的羅永浩老師,都是使得直播帶貨這一行業發揚光大的領頭人。但其實在很多網際網路老人的記憶中,直播帶貨並不是一個新穎的名詞。相反,在2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類似形式的購物。這就是電視購物。
  • 【頭條周末特供】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1988年年底全國9億人,彩電擁有量不過3010萬臺,消費能力也相當有限,用電視賣貨顯得無從談起。八九十年代,上海百貨商場的電視展櫃。/ 微博@看老照片很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能看上電視的人口規模迅速擴大,我國也開始了最早的電視購物嘗試。1992年廣東珠江電視臺率先推出電視購物節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內地電視購物邁出了第一步。
  • 看過電視購物的套路,你會覺得直播帶貨索然無味
    很多媒體也在鼓吹網紅帶貨是最大的風口,可惜他們忘了一件事情。論直播帶貨,最朋克最Old School的還是電視購物,那可是可以養出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的神奇行業,和電視購物一比,直播帶貨差不多相當於乞丐版,沒有鋪墊,沒有劇本,沒有崩潰演繹,只有乾巴巴的買買買,沒有創新。電視購物才是真正的硬核朋克。
  • 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2020年,註定是屬於直播帶貨的一年。如果說之前提起直播帶貨,想起的都是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網紅,那麼2020年,直播界出現了一輪「降維打擊」——很多娛樂圈的明星大佬,也下場做起了直播帶貨。最近在《浪姐》中大放異彩的張雨綺,也趁熱玩起了直播帶貨: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 同樣是直播帶貨,為什麼電商直播的銷量和影響,要遠超電視購物?
    今天有人問起這樣一個問題,電商直播與電視購物,在本質上都是視頻帶貨導購,為什麼電視購物一直不溫不火,反而電商直播就能造就淘寶一姐薇婭和網紅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呢?而電商直播才剛剛興起了四五年,與電視購物相比,還只是個孩子。但電商直播帶來的影響卻遠遠超過電視購物。
  • 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15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商務合作聯繫QQ:30475632 或加微信號:dxszckj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
  • 肖戰張雨綺也沒忍住的直播帶貨,有當年電視購物內味了?
    2020年,註定是屬於直播帶貨的一年。如果說之前提起直播帶貨,想起的都是李佳琦、薇婭這樣的網紅,那麼2020年,直播屆出現了一輪「降維打擊」——很多娛樂圈的明星大佬,也下場做起了直播帶貨。直播帶貨雖然效果好,但也引發了很多人的吐槽,因為這種看似「新穎」的購物形式,其實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過了——電視購物。
  • 直播帶貨火爆的疑惑:既然喜歡看直播,那看電視購物又為何要換臺
    2020年,要問哪個行業最火爆,那電商直播無疑是箇中翹楚。一場直播下來,動輒數千萬的銷售額,無數人的狂歡。還催生了像李佳琦、薇婭等火爆全網的帶貨網紅,令無數人羨慕眼紅。看到這裡,我就有一個疑問。現在的電商直播帶貨與曾經的電視購物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