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04
我們這一講主要是講從無序到有序這個階段。從無序到有序這個階段需要的是什麼?雜亂的房間需要怎麼樣?需要有心力來行動,把它打掃乾淨,整理明白,布置廳堂要有自己的審美。從無序到有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主動,就是行動。實際上修行更多的是要我們去行動,我們才能脫離這個無序的世界,進入這個有序的世界,這是主動。
再有一個,還有,不只是主動,還要構建。為什麼要構建?所謂的極樂世界,從《無量壽經》當中來講,原來就沒有這樣一個道場。這是法藏比丘看到了很多人修行非常之困難,障緣非常多,很難得發起的菩提心很容易就丟失了。而到這樣的一個道場去修行,等於到了黃埔軍校,等於到了加強營,他不會退失,這叫不退轉之地。這個不退轉之地是什麼?是我們能用得上功。
為什麼我們看到修行人,我們對他羨慕不已,崇拜不已,那種淡定從容的老者,淡定從容的大師,為什麼我們那麼崇拜他,哪怕跟他在一起,哪怕看他一眼也好,為什麼?因為我們內心雜亂無章,無法從這種無序的世界當中脫離出來,我們真的是被淹沒在這個混亂無序的這個世界當中頭出頭沒,好不容易有點覺悟。
馬上就被煩惱的波浪所掩蓋了,甚至無法呼吸,感覺很窒息,要脫離脫離不了的這種窒息的狀態,怎麼辦?唯有去那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生而莊嚴,而且它有佛在那裡說法。為什麼我們看到修行人,我們對他羨慕不已,崇拜不已,那種淡定從容的老者,淡定從容的大師,為什麼我們那麼崇拜他,哪怕跟他在一起,哪怕看他一眼也好,為什麼?
因為我們內心雜亂無章,無法從這種無序的世界當中脫離出來,我們真的是被淹沒在這個混亂無序的這個世界當中頭出頭沒,好不容易有點覺悟,馬上就被煩惱的波浪所掩蓋了,甚至無法呼吸,感覺很窒息,要脫離脫離不了的這種窒息的狀態,怎麼辦?唯有去那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生而莊嚴,而且它有佛在那裡說法。所以這種眾生對無序的逃離,對有序的嚮往。
在這段經文當中,凡是念到這段經文,能感受到極樂之美的人,他們內心當中其實就是深受煩惱困擾之苦,嚮往解脫,嚮往那個有序的世界,而這個我們講叫出離心,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沒有出離心,沒有對這個無序世界的厭離,不被其深受惱害,那我們是沒有辦法真正地放下這個無序世界,去嚮往那個有序的世界的。
更重要的一點,這個有序是在於自我的構建,它不在於世界,住在大別墅裡的人也有很多煩惱。有個 節目剛開始的時候,有小姐姐說,我寧願在寶馬裡面哭,也不要在自行車上笑,她是沒哭過呀。哪怕住在大房子當中的人,他們也有很大的煩惱,尤其像韓劇或肥皂劇當中,都是講富人的煩惱。就是你儘管非常有福報,但是你內心當中沒有力量的時候,你不能承載這些福報。
所謂有序世界,更重要的是講我們內心當中要有主動構建的能力,像法藏比丘,他能夠建立極樂世界這個模型,他能建立這個道場,他能普渡眾生,而我們作為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講,我們首先有沒有這個世界?有沒有這個信念?有沒有這個圖紙?然後能不能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建立人間淨土?
能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弘法的道場?這是我們多重淨土當中所講到的內容。從這個自我的構建,到幫助眾生的構建,一直到人間淨土的建立,這是我們每一個學佛人所要走的路。簡單來講,從無序到有序的這條道路是在我們自我的用功,由內在的用功到外在的構建。好,這一講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