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文言文,成語裡有金手指,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捷徑

2020-12-22 古文那些事

(以下是我寫的一本書的序)

長期以來。在中學古文教學中存在著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問題。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文言文只是作為古代書面語言留存在古典文獻中,現在已經停止使用,古人的生產生活環境已不復存在,與現代人有遙遠的距離感。

二是從古至今,文言文無論在字形、字音、字義上都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意義上發生的變化最大。比如一詞多義,依照現代漢語的義項去解讀,常常出錯。

三是很多人不明語法,無法正確區分特殊句式、搞不懂詞類活用等語法現象,就無法準確翻譯句子。

四是因課堂時間有限,課時任務繁重,文言文部分講不透,學不通。

眾所周知,文言文中蘊藏著古典文化的精華,它們中的精品文質兼美,光焰萬丈。學習文言文無論對於為人處世,提高個人的審美素養,豐富個體生命內涵,乃至理家治國都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站在文化傳承的高度來看待文言文學習。當然從現實出發,在語文考試,特別是中高考中文言文都佔有相當比例的分值,學好文言文也是拿分數的必然要求。那種主張從課本中取消文言文的實用主義觀點是十分危險和不可取的。

我寫的《學成語,通文言》的目錄

文言文雖然難學,但它畢竟是現代漢語的源頭,和現代漢語有著大量的交叉重疊之處。所以,學習文言文對於中學生是必須和可行的。但是佶屈聱牙的文字,晦澀難懂的句了,滿篇之乎者也,又不由不讓人視如畏途,望而卻步。怎樣用一種比較輕鬆的方法傳授、學習文言文,破解師生的尷尬處境,改變文言文在活文教學中的雞肋地位,已成為文言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我由此聯想到了成語,成語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語言形式,常用四個字表示一個固定的意思。即使不用專業的辭書,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些成語。成語簡練生動,內涵豐富,好學也好記。特別是某些成語,本身就是個典故,學生非常感興趣。

我們知道成語大多脫胎於古代漢語,它們當中有根多保留了古代漢語的字音字義,就是說我們在現代漢語中熟練地運用它們時,不知不覺就使用了它的古漢語意義。正因為如此,有人說,「成語是古代漢語的活化石。」成語是溝通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橋梁,而我們正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學習文言文。

舉例來說:「不可名狀」中的「名」意為「說出」。在「不名一文」中的「名」意為「佔有」,因為「名」字一般作「名字」講,在這裡它的意項「說出」、「佔有」正是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學生可以很快掌握。也可以藉助成語理解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如成語「不脛而走」,「 脛」本指小腿,這裡義為「長小腿」,是名詞作動詞的詞類活用。還可以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唯命是從」就是個賓語前置的特殊句式,正確句序是:唯從是命,是不再翻譯,起到讓賓語「命」提前的作用。類似的語法現象還有:唯利是圖、唯才是舉、唯你是問等,分析這些成語,學生就能很快掌握什麼是賓語前置。

我寫的《學成語,通文言》的目錄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成語中有在著大量的古典文化常識,學成語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狀況,積累文史知識,增強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

此書發願於2006年底,當時我孤身一人在一所農村高中,出於教好語文課的強烈願望和自己的學習興趣,就選定從成語入手,將文言文劃分成不同的知識模塊,然後找出成語來一一對應。

成語的尋找過程是艱辛而漫長的,然而也充滿了發現的快樂。我把我多年前買的一本成語詞典,從頭到尾翻了個遍。主要就是摘錄有一詞多義的詞語。

另外我也利用了網絡成語檢索功能,能夠很快地搜出含有某個字的所有成語,這給我編制實詞一詞多義提供了很大便利。網站的名字是快典網(現在已經不再是語言文字查詢網站了)非常感謝網站的原作者,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麼樣?

我採撒大網捕小魚的做法,對牽涉到成語採取窮搜法,特別是有些字的個別義項成語比較難找,有時根本找不到,但是自己儘量全力去找。

如此一天天過去了,業餘時間幾乎都投了進去。其中寒暑假的大塊時間也用在了上面。一有空閒要麼翻檢成語詞典作記錄,要麼坐在電腦前搜索整理,秋風夜雨,青燈黃卷,其中甘苦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得到。但我一直堅持了下去。

做了大概年三多吧,2009年暑假結束算是基本完工了。後來,經過校對,自己到列印店列印了幾大本。給同事們看過,也都說不錯。也有出版的想法,但是由於手頭不寬綽和沒有熟人,這書也就暫時放下了。

遺憾的是,我這本的電子版拷在U盤中丟失了。好在手頭有以前的紙質列印本,於是自己又用掃描軟體一一掃描,重新校對一番,這才有了今天的模樣。

乎乎一晃14年內過去了,我的頭髮已見見白了。如今適逢網絡發達,知識經濟湧動,我把這本書的電子版放在網上,供大家下載閱讀,不圖賺多少錢,只希望給需要的人一點幫助,算是我一場心血沒有白費吧!

識成語,通古文的目的並不是說學了成語,就不用學習文言文了,更不是說用成語來替代對古代文獻的具體解讀。它只是一條進入文言文殿堂的捷徑,一把打開文言文大門的鑰匙,一條擺渡文言文江海的小舟。對於那些精通文言知識的,或者是專業研究者盡可以放下此書。因為這是為初學者,為中學生,為廣大語文教師寫的。同時歡大師生提出寶費意見,以便及時修正。是為序。(本文來自我的原創書《識成語,通文言》,該書初稿完成於2009年6月)

相關焦點

  • 學習成語中的文言文
    本文是我的原創書《學成語 ,通文言》的編寫體例編寫體例1.本傳共收錄成語5000 餘條,主要是針對高考大綱要求的120個(本書加入7個,實為127個)實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虛詞由於數量少(高考考綱規定只有18個),用法過於靈活,相關成語數量巨大,不便一一解釋,故未加收錄。2.本書收集常見成語為主,在全面展示該字的各個義項的同時,為突出文言文古今異義特點,也選用了不常用的成語(包括常見的詩詞、名句、格言)。個別意項實在無法找到成語,則作闕如處理。
  • 暑假是補習成語的好時機,3個輔導方法助力成語學習,全都是考點
    暑假作為查缺補漏,彎道超車的學習時間,我們自然不能怠慢了成語學習。作為補習成語的好時機,家長一定要有系統地幫助孩子來學習成語。每個階段的小學生對成語學習的目標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了解成語的典故,能夠把成語故事複述出來,是成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接著默寫成語、成語填空、根據成語造句是我們進一步學習成語的目標。
  •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考點梳理及真題練習!
    內容小學語文知識導圖考點梳理一、字認識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讀音和意思,牢記課文注釋中所指出的通假字。辨析字的古今義,一要注意古今字義的差別,積累所學課文中的古今異義字;二要注意不要把連在一起的兩個文言文中的字誤認為是現代漢語的詞語。要根據上下文和文章內容來理解字的意思。
  • 五個知識點告訴你為什麼學寫好文言文,文末有驚喜
    這裡就不得不提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基本上都是經過整理出版的,大部分見解都是別人整理好加上去的。但是更多的優質內容還被積壓在歷史的長河裡,學好文言文,完全可以自己去看各種原版書籍,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從而更容易促使自己產生靈感。為什麼要學文言文?
  • 2020年了,高考為什麼還要考文言文?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形象的把這一狀況體現出來:一對情侶去旅行,看到日出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男:我也是醉了!看到大海女: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男:我也是醉了!杜常善指出:「人不學老祖宗代代相傳的土生土長的文言,語言怎能不貧乏?文言是書面語言,文雅、純淨,不學它,語言怎能不粗俗?」我們在語言表達上的乾涸期待語言表達的詩性回歸,而這種期待,正是文言文學習的意義之所在。(三)使自己的表達更個性化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的交換越加頻繁,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加個性化。
  • 「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央視知名主持人「翻車了」
    短短幾個字的成語,包含著歷史、典故、哲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它們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有時候隨口一說,就是成語,但是這背後的文化內涵,我們是否知道呢?在孩子的學習中,成語也是語文學習的重點,經常出現在考卷中。對孩子的寫作,口語表達,也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用的好就是畫龍點睛。但如果使用不當的話......
  • 讀完這套成語書,不小心又學到了好多歷史
    它們都來自一套名為《成語裡的歷史故事》的書。 我們摸到書的第一秒就覺得,有戲!閱讀小貼士、 購買入口) 市面上,有那麼多的成語書,為什麼偏偏是它讓我們驚豔?
  • 高考文言文閱讀看不懂,得分低,怎麼辦?聽聽老師怎麼說
    人們常說,學生語文學習有三怕,分別是魯迅的文章,作文還有文言文閱讀。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文言文學習佔用的時間是很多的,也是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但是效果不理想。看看課內的文言文還可以,但是到了課外人物傳記閱讀,尤其是在做翻譯題的時候,更是一臉懵,看不懂。
  • 何掃除初中文言文學習障礙 新東方在線教你三招「制敵」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同學們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首當其衝。隨著「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統一使用,文言文的地位愈加重要,但如何學好文言文卻讓同學們頭疼。  很多同學反映,文言文枯燥乏味,與現代語文的閱讀習慣相差甚遠,不知從何下手。
  • 初中常見錯別字:200題成語改錯,學習詞彙好資料,附答案!
    語文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方法,尤其是一些字詞基礎方面的學習和提升,更應該紮實好自己的基礎,並以此為前提不斷的提升自己,字詞基礎也包括了成語和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等比較常見的版塊。成語的學習應該建立在紮實的基礎之上,很多同學覺得成語的學習非常困難,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基礎不夠紮實,加上沒有掌握到方法,對成語含義的理解和寫法都存在一定的誤解,因此才會不斷的導致成績的下滑和學習興趣的喪失。
  • 如果高中文言文「長」這個模樣,學渣也能倒背如流,你覺得呢?
    而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其實對於同學們來說比較難學的就是文言文及作文的寫作,而且這兩種題型在整張試卷中的佔比分數是比較高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高中時期所學過的文言文。高中的文言文雖然難學,但是同學們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有人將高中的文言文做成了「漫畫版」,不得不說這種方式真的是太能得到同學們的認可了,那麼我們接下來就欣賞一下高中文言文中的「漫畫版」VS「教材版」。
  • 條分縷析學文言,文言文閱讀理解得高分不再是難事
    比如,有同學從高一開始每天背120個詞中的兩三個,慢慢地把其所有的用法都背下來反反覆覆,前面忘了,就回過頭來再背。聽上去很累人,但其實每天只需要花十幾分鐘時間。如此長久的積累,到高三時,文言文閱讀就十分輕鬆了。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有難度 作為老師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伯牙善鼓琴》是語文新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學期第七單元《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百字,敘事簡潔,餘味悠長。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現了音樂藝術的魅力和朋友間的真摯情誼。
  • 我們東亞人為什麼要學古詩詞、文言文?
    其實不止是中國人被古詩詞或者文言文折磨,日本和韓國也會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聽起來非常魔幻,有些人可能會想連中國人學古詩詞和文言文時都疲以應對,外國人怎麼會學習一門古外語。日本在其中學習的篇目也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論語》、《史記》等古典都會學,孔子、孟子、杜甫、李白等都是課堂座上客。因為日本古代就開始學習漢語文言文,甚至經過長年的積累,日本本土也有和漢語文言文一樣的作品以及古詩詞,漢文教育體系也非常完善,儼然已成為中華漢語文學的一個分支。
  • 小學生作文成語連篇,老師笑噴自嘆不如:會用成語的孩子,惹不起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一邊敬佩孩子豐富的成語儲備量,一邊笑到肚子疼!雖然孩子的部分成語用得不太妥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成語的運用,讓這篇短短的小作文生動有趣,人物活靈活現。這就是成語的魅力!為什麼孩子要學習成語。
  • 一部動畫片、一條成語、一隻狐狸、竟是成功的制勝法寶
    眾人皆以之為理,約定俗成,故為成語。它好比中華語言寶庫裡的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開啟著人們的智慧,照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對於成語裡的大智慧,領悟但不蹈襲硬搬,是為奇異自強,獨闢蹊徑的智者。這個成語不僅諷刺了那些借別人威勢招搖撞騙,逞一時之雄的人,又諷刺了被人利用而全然不知的昏庸、愚昧之徒。這是成語「狐假虎威」的固定解釋。但有一朋友非常得意地告訴我:這條成語裡有生意經,你相信嗎?他只是個開風味小吃的老闆,聽說他生意興隆,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我還未曾聽說過。
  • 變味成語,別把孩子帶溝裡!
    近日,3部片名改編自成語的電影紛紛上映,《怦然星動》、《從天兒降》、《不可思異》。3部影片的質量引發網友吐槽,片名更是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電影拍不好也就算了,誤導孩子寫錯成語怎麼辦?更有網友調侃,這3部電影應該叫「成語挑錯字」系列或者「改編成語殺手」系列。
  • 歪歪兔童書館:《把成語用起來:一讀就會用的分類成語故事》
    每個成語故事還設計了多個內容豐富的知識版塊,可以起到拓展知識面、強化成語學習、加深記憶理解的作用。該書所收成語,全部標出最早出處,包括書名、作者、時代以及原文等,讀者可對照閱讀出處原文和故事中的改寫部分,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成語釋義包括對難懂字、詞的解釋,詳細解釋成語的本義及引申義,便於讀者完整理解成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