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全球的電影行業備受打擊,今年的坎城電影節被迫取消,威尼斯是在歐洲解封之後第一個打開影院大門的電影節。
受疫情影響的威尼斯電影節
意義雖然重大,片單卻難以相匹配。
從2號開幕到8號《第一爐香》首映,稱得上好片的一個巴掌都數得出來,完全比不上往年的爆款連連。
《第一爐香》主創在威尼斯
許鞍華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履歷並不突出,進入威尼斯主競賽的只有《桃姐》,以及入圍柏林主競賽的《千言萬語》和《女人四十》。
這次《第一爐香》也是以非競賽展映的身份來到威尼斯電影節的。
許鞍華在威尼斯
鑑於國內觀眾一直好奇電影的質量,首先要說的是,《第一爐香》不僅有彭于晏,馬思純,張鈞甯,俞飛鴻和範偉這些知名演員,它的製作團隊是也全明星陣容,編劇是著名作家王安憶,攝影指導是杜可風,原聲由坂本龍一完成,聲音設計是杜篤之。
電影完成度也很高,最大程度地還原了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沉香屑》。
《第一爐香》劇照
原著的故事發生在動蕩的年代,高中少女葛薇龍和家人從上海逃到香港避難,卻因為即將花盡積蓄,被迫返滬。
葛薇龍想到回到上海還要重新讀一年高三,心有不甘,於是求助和家人關係交惡的姑媽,期盼能完成學業。
馬思純飾演葛薇龍
姑媽繼承了亡夫的萬貫家財,坐在半山的大宅邸裡,腦子裡每天都在盤算著一些皮肉交易,見到清秀嬌柔的侄女送上門來,難免不想把她收入麾下,供自己驅使,勾引男人。
姑媽的家中,葛薇龍結識富家子弟喬琪喬,尚是歡場學徒的葛薇龍,馬上對喬琪喬傾注了無限愛意。
而中西混血的喬琪喬,雖然一事無成,卻是床笫間的將軍,和姑媽府裡上上下下都有染,自然不肯為葛薇龍停留。
《第一爐香》劇照
喬琪喬需要一個長期飯票,而葛薇龍又有富商傾心,姑媽為了留住這兩個體己的親信,瞅準了空檔,促成兩個人的婚姻,一場畸形的關係就此展開。
電影大部分還是忠於原著,只有少數背景解釋性的地方是夾帶「私貨」。
彭于晏飾演喬琪喬
「混血的男孩子,總帶著一點陰沉,又有點丫頭氣。」
亦如那座混血的城市,喬琪喬的角色天然就是香港的代言人,許鞍華在原著基礎上,又增加了他和父親關係失調,異族母親缺失的設定,透過這一層渾然天成的映射,只要四兩撥千斤,就能把她想傳達的信息借喬琪喬之口傳達出來。
喬琪喬的角色和臺詞因此也更值得玩味。
許鞍華
許鞍華從香港電影新浪潮時期(1978-1984)在影壇活躍至今,四十幾年的從業史,曾六次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帶出過如關錦鵬這樣的知名導演。在她二十幾部電影裡,香港一直是最大的主題之一。
許鞍華獲得本屆威尼斯終身成就獎
早在八十年代,由於時代和環境等各種原因,她對於香港的思考必須規避審查的風險,讓她的電影能夠在更廣闊的市場發行,所以她在採訪裡向來都是三緘其口,不肯做出過多解釋。
但是結合不同時代的情景,也不難在她的作品裡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傾城之戀》劇照
時間維度上有《傾城之戀》,借用幾十年前的舊事來映射當下的身份危機;
《投奔怒海》劇照
空間維度上有「他城說我城」,以《投奔怒海》裡的越南作為她呈現香港問題的「飛地」;
《天水圍的日與夜》劇照
地緣上,通過天水圍的一個報導,把目光投射到陸港矛盾最頻繁的交界點,誕生了《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
《桃姐》劇照
社會階層上,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拍出了香港社會底層的《桃姐》。
改編往往是對當下社會境況的一種闡述和批判,香港是一等一的混雜之地,多種語言,多種民族,多種身份,喬琪喬混血的身份迷思,也是一個在香港電影持續了幾十年的討論,電影裡並沒有給出解答。
《第一爐香》劇照
再說說角色,選角可以堪稱《第一爐香》最大的弊病,喬琪喬是常年沉浸在酒色裡的貴公子,即便身材勻稱,也難免腳步虛浮。
而彭于晏最大的問題是皮膚黝黑,健康開朗,一雙眸子精光內斂,完全不像終日無所事事的大少爺。
《第一爐香》劇照
而葛薇龍雖然有三分無奈,卻也不是案板上的魚肉,一來一回都有自己的算計。
被馬思純受害者化過之後,葛薇龍眼角中不時流露青春片女主角的些許倔強,無法詮釋上海「粉蒸肉」的世故和心機。
俞飛鴻飾演的姑媽
相比之下,俞飛鴻飾演的姑媽卻是風韻猶存,叱吒情場,前半生以青春換富貴,後半生招蜂引蝶遊戲人間,一副進階版林有有的樣子,闊綽又風塵,一筆筆皮肉關係被她拿捏的死死的。
而範偉的司徒協也是色膽蒙心,不愧是受人愛戴的老藝術家。
《第一爐香》劇照
不得不說,電影裡的對白,理應是上海話和廣東話並置,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城市,不論在歷史上,還是電影史上,都有錯綜複雜的聯繫,正如原著裡寫的那樣,葛薇龍和姑媽是上海人,其他角色也是廣東人居多,吳語和粵語在華人群體中並用,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第一爐香》劇照
然而這一版本的《第一爐香》角色全程都是操著一口北方腔調,完全沒有以往許鞍華電影中的粵語港味,也沒有《花樣年華》氤氳出來的香港海派的氛圍,不時出現的幾句洋文也像生日蛋糕上的糖漬櫻桃一般甜膩刻意,算是本片的一處遺憾。
《第一爐香》劇照
張愛玲的小說細節繁複,讀上幾句就有撲面而來的畫面感。
而《第一爐香》的視覺呈現精美,殖民地中西結合的富豪大宅邸,舊時代的商業街,香港上流社會的精緻裝潢,豪門晚宴的觥籌交錯,精緻還原的街道和宅子,拍得卻少了一絲香港味道,尚且不如那些莊園裡的熱帶植物真實。影片預定在香港金像獎之後上映,電影的國際銷售由Fortissimo Films代理。早在柏林電影節時期,這部電影就已經進入後期製作,出現在了電影市場。
撰文 / 特約前方記者Campari
排版 / 小浣熊
配圖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