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寶寶衝泡奶粉可謂是寶爸爸媽們育兒路上的一大難題。新手爸媽衝奶粉把握不好溫度,怕高溫破壞營養,又怕低溫傷害腸胃?怕測溫時間太長,寶寶哭鬧不止?那到底多少度泡奶、多少度餵奶合適呢?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2007年出版的《安全製備、貯存和操作嬰兒配方奶粉指導原則》中認為,嬰幼兒配方奶粉不是無菌產品,所以建議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衝調水溫應該不低於70℃,以滅殺奶粉中可能含有的阪崎腸桿菌等致病菌。
在世界衛生組織做過的相關實驗中證實,70℃以上的水溫衝泡奶粉,其營養丟失並不明顯,雖然會對奶粉中對熱敏感的營養物質有一定破壞,但影響程度很小。高溫下少量流失的營養物質相比,寶寶的安全顯然更加重要。
而人體的溫度是37℃左右,母乳也差不多是這個溫度,衝調的奶粉溫度接近母乳,寶寶接受起來比較容易。所以推薦大家70℃以上泡奶,40℃左右餵奶。
那麼想要按照這個標準去衝泡奶粉,如何把握70℃和40℃的水溫呢?這個神器你一定要擁有。戳視頻了解一下吧~
好物推薦
奶瓶測溫貼
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將奶瓶測溫貼貼在奶瓶上即可。
當水溫降到70℃的時候,右邊的黑色色塊就會變成藍色,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奶粉放進去衝泡
等奶的溫度降到40℃左右的時候,左邊的黑色色塊就會變成藍色,這個時候就可以安心的給寶寶餵奶了
方便快捷,一貼到位,奶粉餵養的寶爸寶媽們不妨買來試試看哦。
平日裡寶爸寶媽們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奶粉的選擇,卻容易忽略奶粉的正確衝泡方法。衝奶粉方法是否正確,直接關係到寶寶營養吸收和身體健康。接下來貝貝粒編輯部為寶爸寶媽們總結幾點衝奶粉的誤區,避免踩雷。
先加奶粉後加水
這樣的步驟衝泡奶粉,實際水量是少於指定的量的,衝泡出的奶偏濃,奶粉容易結團,不利於寶寶腸胃消化。
所以,正確的衝泡方式應該是先根據標準倒入適量溫水,再倒進相應的奶粉量。
奶粉越濃,營養越好
每種奶粉的營養成分不同,家長給寶寶衝泡奶粉時,一定要按照包裝上註明的比例衝調,隨意增加或減少奶粉量,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
奶粉中含有鈉離子,需要加足量開水稀釋。如果奶粉濃度過高,嬰兒飲用後,會使血管壁壓力增加,可能會影響幼兒智力發育。
當然,奶粉也不能衝得太稀,否則會引起寶寶營養不良。
多次攪拌或用力搖奶瓶
為了使奶粉加速充分溶解,有的家長習慣大力地搖晃奶瓶,而這樣做會讓奶液產生大量氣泡,寶寶喝了就會產生脹氣打嗝甚至吐奶等狀況。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用兩手掌夾住奶瓶中上部,動作輕柔地來回滾搓奶瓶,不可避免的氣泡產生後,要靜置一會兒等氣泡消失後再給寶寶飲用。
另外,衝泡過程中儘量不要用勺子、筷子等器皿進行攪拌,因為奶液接觸的器皿越多,沾上細菌的概率就越大。
用礦泉水衝泡
礦泉水由於本身礦物質含量比較多,且複雜。嬰兒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健全,磷酸鹽、磷酸鈣過多,會引發消化不良和便秘。
衝好的奶粉涼了再加熱
已經衝好的奶粉煮沸再食,會讓蛋白質、維生素的營養結構發生變化。如果寶寶喝奶斷斷續續的,可以將剩餘的放入暖奶器進行保溫,但恆溫存放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
寶爸寶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吃奶量,選擇體積較小的奶瓶,單次少衝泡一些,保證給寶寶食用新鮮的奶。
在衝泡奶粉過程中,衛生也是需要重視的:
開水應煮沸5分鐘,保證殺菌效果;
水燒開後應該密封放置,敞口放置冷卻時不能超過30分鐘;
由於有害細菌在5℃以上生存,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衝好的奶粉應存放在5℃以下的冰箱中進行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
沒有喝完的奶粉,常溫下放置不能超過2小時;
衝調奶粉時,應該保證手和衣服的衛生;
不要用嘴去嘗試奶粉的溫度,成人口腔中細菌很多,一旦傳染到寶寶體內,很容易感染疾病。
請注意
文章不含任何商業廣告,只為理性購物的寶爸寶媽們支招。
寶爸寶媽們可以根據貝貝粒的推薦,自行選購適合自己的商品。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http://www.who.int/foodsafety/document_centre/PIF_Bottle_ch.pdf
2. FAO/WHO.Enterobacter sakazakii and Salmonella in powdered infant formula: meeting report.